APP下载

“海水的性质”地理实验教学设计

2023-05-30周隽李泽熙

地理教育 2023年14期
关键词:盐度海水性质

周隽 李泽熙

新课标要求学生能够运用所学知识和地理工具,在室内、野外和社会的真实环境下,通过考察、实验、调查等方式探索和尝试解决实际问题,具备活动策划、实施等行动能力。

地理实践力是指人们在考察、实验和调查等地理实践活动中所具备的意志品质和行动能力,是地理学重要的学习与研究方法,是学生在教师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设计下进行的课堂和课外地理实验活动。通过地理实验可以将学生被动的学习转变成主动思考、主动探究和主动实践的学习,所以开展地理实验教学对学生素养培育和能力发展十分有必要。下面笔者通过地理必修一第二单元第二节《水圈与水循环》(鲁教版)中的“海水的性质”教学设计为例探究地理实验在地理教学中的运用,以供各位读者参考。

一、课程要求与学情

1.课标要求及教材分析

新课标对于海水性质的内容要求为:运用图表等资料,说明海水性质和运动对人类活动的影响。为了落实这一要求,鲁教版高中地理教材(2019年版)编排的“海水的性质”内容包括海水的温度、海水的盐度、海水的密度三部分。教材除了提供了丰富的图表资料外,在活动探究中鼓励通过试验来研究海水的性质,旨在帮助学生完成课标要求,并在此基础上培养学生的地理实践力。

2.学情分析

学生大多都对海水比较陌生,大都停留在海水是咸的这一层面,对于具体海水的味道很少有学生真正的品尝过,更别说影响海水的性质因素,而且鲁教版把本节内容放在了水循环之前,都为本节课的教学增加了难度,所以通过实验来进行海水性质的分析和研究有利于学生的掌握和理解。

二、教学目标与教学方法

1.教学目标

地理实践力:通过地理试验分析影响海水性质的因素。

区域认知:读图表归纳海水温度、盐度、密度的时空分布特点。

人地协调观、综合思维:通过线上研学运用资料并结合生活实际,说明海水温度的分布对人类活动的影响。

2.教法与学法分析

教法:多媒体辅助教学法、讲授法、地理实验教学法

学法:实验操作法、合作探究法、小组研学讨论法

3.教学重难点

运用资料并结合生活实际,说明海水各种性质对人类生产生活的影响。

三、教学过程

环节一:教学导入

师:从生活现象入手提出问题,引发学生思考。

有哪位同学去过海边?品尝过海水的味道么?为了让学生更好地了解海水,笔者通过青岛的朋友从海边实地取样邮寄过来,播放取样视频,体现真实性,激发学生的探究兴趣。接着提问:哪个同学大胆地来尝一下青岛的海水?通过一连串的问题激发学生探究的热情和好奇心,顺利的让学生进入情境。

生:思考并回答问题。

环节二:通过海水性质研究实验,掌握理论,夯实基础

师:实验用品展示、实验目的说明、实验示范指导。

1.实验用品

盐度笔、密度计、烧杯、量筒、食盐、淡水、海水、泥沙、冰块、 酒精灯、实验支架(图1)

2.实验目的

分析影响海水盐度的因素、分析影响海水密度的因素。

生:实验操作,并记录数据和填写表格。

(1)试验一:影响海水盐度的因素

①把海水倒入烧杯用盐度计测量读取并记录数据:测出常态下海水的盐度。②酒精灯加热海水,再次测量读取并记录数据:测量蒸发后海水的盐度。③在刚才加热的海水中放入冰块,融化后再次测量并读取数据:加入淡水(冰融化)后的盐度(表1)。

(2)试验二:影响海水密度的因素

①把海水倒入量筒放入密度计进行测量:测出常态下海水的密度。②加入食盐再次测量:测出盐度变大后海水的密度。③把海水倒入烧杯加热后再倒入量筒测量:测出温度升高后海水的密度。④在刚才的量筒中加入泥沙再次测量:测出泥沙增多后海水的密度(表2)。

通过刚才的实验,学生对于影响海水的盐度和密度的要素有了一个明确的认识,具备了分析全球海水性质时空特点的能力。

环节三:全球海水性质特点分析:宏观思维,整体构建

(3)研究海水温度的时空特点

活动1:研究海水水平空间分布特点

师:通过课件呈现北半球海水热量收支示意图(图2)。

通过让学生分析全球海水热量收支是否平衡来引发学生思考,并进一步追问原因。紧接着让学生观察分析图3,并从赤道沿180°度经线向南北做温度剖面线,得出全球海水温度的规律和特点。采用问题链继续追问学生,除了空间有变化外,同一海区不同季节温度有何变化(特别是中纬度海区)?

生:分析思考图1并回答:全球海水热量基本均衡,但是低纬海区热量收入大于支出,高纬海区收入小于支出,从而得出影响海水温度的主要因素是太阳辐射。

通过比较同一海区2月和8月海水温度(图3),得出海水温度分布规律之一:同一海区不同季节的温度具有差异性,一般来说夏季高于冬季,特别是中纬度海区比较明显。

继续观察图3,并沿着180°度经线做温度剖面线,可以得出全球海水温度分布规律之一:从赤道低纬海区向南北两侧递减的这一规律特点,如图4。

活动2:研究海水垂直空间分布特点

师:让学生阅读教材图5,观察不同纬度海域垂直空间水温曲线并寻找规律。

生:讲解三条海水温度变化曲线的共同征:根据海水表层温度,可判断由①到③纬度逐渐增高,三条曲线的变化趋势大致相同,海水温度均随深度增加而降低,以1 000米深度为界,降低速度先快后慢。概括海水温度的垂直分布规律:海水的温度随深度的增加而递减,1 000米以上的海水温度随深度变化幅度较大,1 000米以下的深层海水温度变化幅度较小。

(4)海水盐度的时空特点

师:让学生阅读教材中8月世界海洋表层海水平均盐度分布图,让学生沿着180°经线找规律。

生:沿着180°度经线绘制盐度剖面线找出世界盐度分布规律(图6)。

在以上基础上学生绘制海水温度、盐度和密度的曲线(图7),不仅可以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而且有利于学生更直观地了解全球海水性质的规律,构建学生思维框架,便于今后的复习。

环节四:分析海水性质对人类生产生活的影响:巩固知识,建构人地观

海水的各种性质对人类的生产生活的影响比较大,在这一环节笔者选取了人教版课本的问题探究:“能否淡化海冰解决环渤海地区淡水短缺问题”来进行延伸、拓展和分析,以期在让学生理解海水性质对人类作用的同时更能清醒地意识到人类活动对海洋环境的影响,让学生构建正确人地观。

师:渤海湾冬季海冰资源丰富的原因?渤海海冰资源开发会产生什么影响?

生:进行小组辩论赛相互讨论,在分析以上问题时可以调用影响海水温度、盐度的因素来分析,起到巩固加强基础知识,实现学以致用的目的。同时通过小组辩论,能够使学生自己意识到海冰开发在缓解华北淡水资源缺乏的同时,对海洋也必然会产生一系列的生态问题,进一步升华育人价值,利于学生树立正确的人地观。

四、结语

高中地理实验是落实新课程要求和理念的重要手段,不仅可以提升学生学习兴趣,而且有利于培养地理学科素养。本节课首先通过地理实验,对海水性质的各种因素進行测定,最终得出结论,改变了传统的讲授式的授课方法,让学生在地理实验中学习知识,激发学生的动手能力和探究能力。在此基础之上让学生观察图表,然后亲手绘制图表,以此提升从图表中获取信息的能力,最后通过生活案例,使学生构建正确的人地观。总之,通过本节课的教学实践,探究了地理实验在教学中的巨大作用,希望本节课能对地理教师的日常教学有所启发。

*资助项目:云南省教育科学规划项目,基础教育专项“基于核心素养培养的高中地理大单元作业设计的实践研究”(BFJC2034);昆明市教育科学研究“十四五”规划课题“基于核心素养高中地理大单元作业设计研究”(ZX20222233)。

猜你喜欢

盐度海水性质
随机变量的分布列性质的应用
完全平方数的性质及其应用
九点圆的性质和应用
喝多少杯海水能把人“渴死”?
厉害了,我的性质
海水为什么不能喝?
海水
盐度和pH对细角螺耗氧率和排氨率的影响
盐度胁迫对入侵生物福寿螺的急性毒性效应
适用于高盐度和致密岩层驱油的表面活性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