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地理一轮复习主题式研学教学设计探究

2023-05-30李泽熙周隽

地理教育 2023年14期
关键词:滇池研学学生

李泽熙 周隽

一、地理主题式研学

1.研学旅行

古人云:“读万卷书,行万里路”,强调做学问除了要有理论积累更要有实践支撑,实践里才能出真知。实践研学活动自古有之,明代地理学家徐霞客先生足迹遍布我国的西南地区,留下了《徐霞客游记》等地理名著,为后世地理研究打下了基础。近代对于研学旅行的研究也从未停止过,陈建南(1998)最早指出为了增长知识、丰富阅历和开阔眼界,研学是一条很好的出路[1]。2013年《国民旅游休闲纲要(2013—2020年)》首次提出“逐步推进中小学研学”,到2014年《国务院关于促进旅游业改革发展的若干建意见》中,明确将“研学旅行纳入中小学日常教育范畴”[2]。本文认为,地理研学是适应新课改,落实地理核心素养,应对高考变革的重要扶手,通过一定时间和范围的野外旅行把地理一轮复习的理论知识应用到实际生活中。

2.地理主题式研学

地理一轮复习是教授完必修、选修以及区域地理后进行的强化式地理教学。常规的一轮复习基本都是教室内利用书本、黑板和多媒体的知识点分析,之后是试卷练习和讲解,反反复复的进行机械式书面强化训练。学生对书面的地理理论知识缺乏实际和实践的结合,往往导致对知识的狭隘认识和理解的浅层次化。纵观近几年高考地理试题,其考查的落脚点大都落在了对学生地理实践力的考查上,而独具社会和时代背景的地理主题式研学能有效提升学生地理实践能力,不仅可以紧贴高考命题脉搏,更能起到落实地理核心素养,体现地理学科立德树人的价值。一轮复习的地理主题研学一定要紧紧把握住新课标的要求,依托教材,把教材知识进行地理主题划分,以主题形式落实研学任务。

二、主题式研学高考专题内容选择

地理主题研学主要是针对地理知识的一个专题或者一个知识点进行展开,具有较强的针对性,本文尝试结合教材对高考常考知识进行整合,对适合主题研学的地理内容进行了简单的专题分类,如表1所示。

地理教材主题研学内容很多,所以我们选取的主题研学内容一定要紧跟高考的命题趋势并结合当今的热点或者大众关注度较高的问题展开。在以上的原则和基础上我校地理教研组联合生物和化学教研组充分讨论,并实地考察,确定了“生物多样性研究”作为研学主题。

昆明市第八中学位于昆明市五华区,本次研学在综合考虑时间、距离、經济成本及研学目标达成效果的基础上选取了“西山—滇池”湿地作为本次主题研学目的地。距离学校约50公里以内,距离适中,有利于研学活动开展。

西山位于昆明的西郊,而滇池紧靠西山位于昆明偏南部。西山海拔2 300米左右,岩系属于二叠系峨眉山玄武岩,延绵40多公里,地质年代久远,并经历多次构造运动,在亚热带季风气候及地形的影响下垂直地域分异明显,生物资源丰富。

滇池水域面积约为330平方千米,湖滨生态湿地约为3 600公顷,面积广阔,成型的湿地公园有17个,湖滨湿地植物约290种,周边的鸟类138种,生物资源极其丰富。除了为昆明市民提供休闲度假功能外,也成为了大中专院校及中学地理研学的热门区域。

通过ArcGis10.2软件,对比相关规划图像,采用地理配准将相关图像配准到地理坐标上,通过人工矢量化数据设置昆明-滇池片区土地分布图。通过土地利用分布图可以看出昆明-滇池片区河流、森林、草地、旱地、水田等土地利用情况,以此指导进行生物多样性的主题研学设计。

三、地理一轮复习主题研学案例设计

1.多学科主题研学前期准备

地理研学涉及的知识比较复杂,具有跨学科的性质。现在的研学不是单学科的实践活动,而是跨学科的联合研学。为了使研学顺利开展,提高研学效率,实现研学目标,我校地理、生物和化学组召开主题研学专门会议,并对地理研学基地进行实地走访,制定和完善了生物多样性研学的方向和内容。主要从滇池水质、周边湿地和西山的植被进行调查分析,并对滇池南岸长腰山片区别墅群对植被破坏作为典型案例进行研究。由于中学化学、生物等实验室设备的局限性性,我们联合学校附近的高校提供设备支持和相关技术指导。

2.生物多样性主题研学线路

由于学校离研学目的地较近,所以研学活动安排在周末两天进行。线路设计如下:云南省博物馆—滇池草海—西山玉兰苑—华亭寺—西山龙门—捞鱼河湿地—古滇湿地—长腰山片区。根据研学主题,确定了五处生物资源丰富的考察地点及考察内容(表2)。

根据2021年中央环境督导组对滇池南岸长腰山片区生态破坏的通报专门开展了一个生物多样性破坏的典型案例分析,通过实际案例,分析植被破坏对生态环境的影响,实践所学地理知识。通过地理信息技术软件并借助相关部门获取的矢量化数据对滇池附近的土地利用进行生态功能分区,确定生态发展区和生态底线区,从中可以看出南滇池湿地的生态底线区内有大量的城市建设区,长腰山风景区的破坏只是其中的一部分。长腰山风景区处于南滇池湿地生态保护区二类线附近,属于限制类土地开发区,但地产开发商打着建设文化旅游,康养项目的幌子违规建设别墅群,导致长腰山风景区变成了水泥山,所以保护滇池湿地的生态环境刻不容缓,以此增强学生保护环境的乡土情怀,提升本次生物研学的意义。

四、地理主题式研学实践的启示

1.主题式研学要与一轮专题复习内容相结合

一轮复习视角下的地理研学实际上与一般的研学有一定的区别。主题研学是建立在学生更好适应新高考地理试题的变革基础上,所以主题研学一定要与一轮复习内容相结合。研学目的在于突破某个高考常考的地理专题或知识难点。因此在进行主题研学时一定要把握好课标和教材制定好研学主题。

2.主题式研学要基于地理实践力

研学是落实地理核心素养的捷径。在研学中要注重地理实践力这一核心素养的培育,让学生亲自动手设计每个研学内容的思路和方法,运用地理、生物以及化学等学科知识去分析和解决问题,不断通过野外实践塑造学生地理思维。这一过程老师虽然不能过多的参与,但可以给予方向和思路的建议,这样才能真正让学生理论联系实际,提高学生解决高考地理问题的能力。

3.主题式研学要倡导多学科联合

野外研学涉及的知识是综合的,一个学科很难很好的驾驭,高质量完成研学任务。以往单学科的研学对有些内容研究浅尝辄止,缺乏深入、专业的指导,在这种情况下学生更是蜻蜓点水,因此学不到真正的知识。多学科联合研学能解决研学中的知识盲区,实现知识交叉,有利于拓宽研学的广度和深度。现在高考地理跨学科知识融合考查特点越来越明显,跨学科研学正好训练学生多学科思维,从而顺应这一趋势。

4.主题式研学要突出时代性和现实意义性

高考地理考查的时代性和现实意义性要求我们进行主题研学时一定要突出这一特点,牢牢把握好时代主题。具有较强时代性和现实意义的主题研学不仅能够让学生明确研学目标、完成主题任务、掌握学科知识,更能提升学生关注时代发展,分析和解决地理问题的能力。

参考文献:

[1] 陈建南.开发修学旅游浅谈——以厦门集美区为例[J].福建论坛(社会经济版),1998(9)9:45-46.

[2] 陈非.修学旅游初论[J].大连海事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9,8(4):88-91.

*资助项目:云南省教育科学规划项目,基础教育专项“基于核心素养培养的高中地理大单元作业设计的实践研究”(BFJC2034);昆明市教育科学研究“十四五”规划课题“基于核心素养高中地理大单元作业设计研究”(ZX20222233)。

猜你喜欢

滇池研学学生
研学是最美的相遇
The Visit to Youth Science and Education Center研学是最美的相遇
在滇池东岸看西山
把研学从省内延伸到省外、拓展到国外
赶不走的学生
研学之旅
学生写话
滇池湿地,美回来了
关于治理滇池的哲学思考(下)
关于治理滇池的哲学思考(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