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聚焦核心素养优化小学音乐教学的策略探究

2023-05-30肖植林

考试周刊 2023年15期
关键词:小学音乐教学策略核心素养

作者简介:肖植林(1982~),男,汉族,贵州兴义人,贵州省兴义市下五屯街道办事处中心小学,研究方向:小学音乐教学。

摘 要:随着核心素养理念的深入,人们更加关注学生综合素养的发展。音乐作为学生艺术素养培育的主要课程,只有优化当下的音乐课堂,才能吸引学生的主动参与,才能助力学生核心素养的发展。但受到内外部因素的影响,虽然教师意识到了创新课堂教学的重要性,但在方法采用上还存在很大的不足,长期下去势必会影响学生的学习。基于此,文章以小学音乐为研究对象,简述了核心素养,分析了核心素养下开展小学音乐教学的意义,讨论了基于核心素养开展小学音乐教学的基本原则,并指出了小学音乐教学设计的现状,最后以案例的方式对核心素养引领下的音乐课堂教学的改革与优化进行了研究,期望在有效策略的指导和推动下改变当下音乐教学的不足,推动小学音乐教学朝着更好的方向发展。

关键词:核心素养;小学音乐;教学策略

中图分类号:G623.7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8918(2023)15-0141-05

音乐作为一种情感传递机制,在促进学生艺术素养发展中有着重要意义。音乐作为艺术形式的一种,已经成为人们生活的一部分,对拓宽学生的视野,强化学生的感知,促进学生审美意识、创造力的发展有着重要的影响。音乐是一门艺术类课程,对学生的发展有着重要的推动作用。但在当下的学习中,音乐教师心生怠倦,难以对课堂进行优化与创新,例如歌曲教学,以播放音频、教师示范为主;再如乐器教学以教材要求为主,在这种千篇一律的课堂中,不仅难以调动起学生的学习热情,还会给予学生音乐学习沉重的打击。长此以往,势必会降低学生的音乐学习效率。因此,在核心素养背景下,加强音乐课堂教学的优化与创新非常重要。

一、 核心素养概述

(一)内涵

核心素养是教育界关注的重点,也是世界范围内探究的课题,其包含内容丰富、形式开展多样,总体来讲体现在一个人的必备品格和优秀能力上。核心素养首次在教育部印发的《关于全面深化课程改革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意见》中被提出,在日后的研究中明确了“全面发展的人”,具体包含文化基础、社会参与、自主发展三大方面,并细化为了18个培养重点。

(二)音乐核心素养

音乐核心素养即对音乐学科提出的具体要求,培养对象不单是学生也适用于所有公民。音乐核心素养即通过音乐的听视觉感知与体验,主动参与到音乐实践活动中来,为自身音乐审美力、表现力的发展奠定坚实的基础。音乐核心素养主要划分为审美感知、艺术表现、文化理解三大层面,这一素养的提出旨在促进人的全面发展,同样也是当下音乐学科重点探究的课题。

1. 审美感知

审美感知即采取听觉的方式对美的把握,这一素养是音乐学科的基础能力。学生在特定氛围中,通过欣赏艺术作品把握其音响特质、文化时代背景;还能够从不同体裁中表现音乐的特质,进而促进学生音乐审美能力的提升,比如审美态度、审美感知力、审美情趣等。例如在某个音乐作品的欣赏中,学生对音乐节奏、速度、力度的把握,在歌曲学唱中能够根据不同的民族风格,将其独特情感表达出来,这是学生坚不可摧的基础。

2. 艺术表现

艺术表现指的是歌唱、演奏、音乐创编等表达音乐美与情感的实践力。艺术表现核心素养体现为学科实践力。艺术表现与音乐的交接点就是音符,有旋律、有情感,可以通过歌唱、乐器弹奏的方式展现出来。如若在音乐教学中,教师一味地照本宣科,势必会让音乐失去原本的魅力,而音乐的艺术表现体现在两大方面:首先是通过实践来体现的音乐审美力与音乐技能,其次是付诸实践的“社会参与”这一领域。

3. 文化理解

文化理解即通过音乐感知与艺术表现等方式来感知不同语境下的音乐内涵。这一素养以历史文化为基础,所以具备文化属性。通过音乐教学,加强学生对文化的理解,其目的在于让学生感知民族文化的博大精深,从中建立起自信心。在文化理解中,包含着不同的音乐文化,而且体现在了不同的教学阶段。

二、 核心素养下开展小学音乐教学的意义

贝多芬说“音乐是比一切智慧更高的启示”,可见音乐的独特性。在音乐课程标准中,音乐核心素养的使用频率最高,而这也是新时期音乐教学的主要方向。关于核心素养的定义,音乐家戴维·埃里奥特对其做了详细的定义,他认为核心素养即对音乐的理解,但它是一种多维度的理解,包含聆听、审美、认知等多个方面。音乐作为核心素养教学的一部分,加强对音乐教学的改革与优化可以助力学生的提升与发展。

(一)推动核心素养理念的落实

以核心素养为指导的音乐教学,其在基础教学的同时又加入了音乐鉴赏力、音乐文化等内容,对学生情操的陶冶、音乐水平的提升有着重要的作用。另外,加强对学生音乐素养的发展,可以引发学生的情感共鳴,可以将学生积极的一面调动起来,这对学生学习其他文化学科同样有很好的帮助。

(二)提升小学生的音乐审美能力

纳入音乐教材内的音乐作品都是积极向上的,而且与小学生的发展特点相适应,通过引导学生对这部分内容进行学习,可以帮助他们树立起正确的三观,可以将学生从纷繁复杂的音乐文化中抽离出来。因此,有意识地将核心素养渗透于教学中,可以提升学生的音乐辨别力、审美能力。

(三)升华学生的思想情感

音乐作为一门艺术类学科,在学生教育活动中的作用是不可替代的。同时,基于音乐教材内的知识,可以根据学生的发展需要,借助音乐的方式影响他们的情绪与情感,并在无形中促进学生良好情感的发展。总之,加强核心素养的渗透,可以全面提升音乐教学的意义,可以为学生综合素养的发展打下坚实的基础。

三、 基于核心素养开展小学音乐教学的基本原则

(一)服务性原则

加强对核心素养理念下音乐教学活动的研究,其根本就是助力学生的成长与发展。音乐教师只有明确认知,遵循服务的原则,开展的一切音乐活动以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为出发点和落脚点,才能推动学生的不断提升与发展。

(二)互动性原则

教育不是教师自己的事情,是每一位教师的基本任务。在这一过程中,音乐教师必须遵循互动的原则,加强彼此间的交流与互动,才能不断丰富自身的经验,才能让自己在教学中的困惑释疑,才能让教师突破当前的困境,进而更好地掌握核心素养下的音乐教学开展方法。

(三)长期性原则

小学生音乐核心素养的发展并非朝夕之事,而是每一位教师的长期工作。因此,教师必须遵循长期性原则,制定长远发展规划与目标,并根据不同学段内的重点,采取相应的教学方法,在立足整体的同时,有计划、分步骤地推进核心素养的不断落实,以促进小学音乐教学质量与效率的提升。

四、 小学音乐教学设计的现状

音乐课的教学设计即做好前期备课。音乐教学设计即根据音乐教学情况,综合音乐教材内容与目标制定音乐方案。教学设计的目的在于推动教学目标的完成,因此教师必须平衡好音乐内容、学生等因素,只有以此为基础设计,才能为音乐教学效率与质量的提升提供保障。但是受到内外部因素的制约,当下的音乐教学设计不容乐观,无法满足新课改下的音乐核心素养教学要求,究其根源在于受到应试体制理念的影响,所以教师的音乐设计不能局限于当前的思维上,无论是教学方法的选择、音乐活动的开展都存在很大的缺陷,导致音乐教学开展存在很强的盲目性。

五、 聚焦核心素养优化小学音乐教学的基本策略

音乐隶属艺术教育的范畴,对学生的发展、成长有着积极的推动作用。但当前的音乐教学却存在诸多问题,比如课堂设计缺少创新、采取千篇一律的方式、教师的需求未被发现等,这严重打击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在这样的现实情况下,只有做出改变,才能从根本上提升小学音乐教学的质量与效率。

(一)基于现状,转变教师的教学理念

在核心素养理念的逐步推进中,教师必须清晰了解当下的教学情况,并以此为基础优化教学改革活动。因此,根据教师理念落后的问题,学校要定期开展培训活动,只有转变教师理念,才能为音乐教学活动的开展提供坚实的保障。为此,教师要努力丰富和提升自身,以为核心素养理念在音乐课堂的落实贡献自己的教学智慧。比如,教师对PPT课件的趣味化处理,根据学生认识优化课堂活动,让学生置身于轻松氛围中学习,同时借助趣味元素开展教学,还能保持学生对音乐的持续学习热情,进而促使学生主动参与到音乐课堂中,并由此获得良好的学习体验。当然,教师还可以将竞赛机制引入音乐课堂中来,通过鼓励学生自由创作和才能的发挥,激发学生的灵感,提升学生的音乐综合能力。总之,在核心素养理念指导下的音乐课堂中,教师要遵循循序渐进的原则,基于音乐教学现状来推动音乐教学在新时期的优化与改革。

(二)关注导入,优化导入策略

导入质量决定着课堂开展效果,教师只有精心设计导入环节,才能为学生营造活泼、形象的课堂氛围,才能吸引学生的主动参与,才能促使学生全身心地进入音乐课堂中来。在以往的音乐课中,为了追赶进度,教师通常直入主题,这样单刀直入的方式不仅枯燥,而且难以在短时间内集中学生的注意力。因此,教师必须重视导入环节,并采取趣味方式开展。游戏导入作为导入方法的一种,与小学生喜欢玩游戏的特征相适应,教师只有抓住学生心理发展特点,将游戏引入音乐课堂中去,才能集中学生的注意力。例如在《老牛和小羊》这首歌曲的教学中,教师可以提前组织学生开展一场“动物叫声大合集”的游戏活动,教师说出动物,学生学动物的叫声,而且要求学生的声音有高低起伏、有情感的变化,这样才能牢牢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才能深化学生对音乐知识的理解,进而从根本上提升小学音乐教学质量。

(三)采取多媒体教学法,让学生更加深刻地感受音乐

信息技术的发展为音乐教学提供了极大的便利,多媒体技术作为使用最普遍的工具,其在音乐课堂的引入,可以通过视听的结合给学生“同感”的作用,可以将音乐深深印刻在学生的脑海中,以降低学生的学习难度。在音乐课堂中,借助信息技术构建音乐情境,可以深化学生对音乐知识的理解。如音乐教材纳入了大量的器乐欣赏类内容,这是教学突破的关键点,因为复杂多变的音乐不是靠单纯的文字讲解就能让学生理解的。在传统的器乐欣赏中,教师会以音频的方式展示,但难以引导学生深入参与。而借助多媒体技术开展教学,可以激发学生的欣赏兴趣,如在“小锣”的乐器欣赏教学中,教师便可以利用多媒体整合常见的器乐图片,之后选择小锣、鼓等乐器单独敲击声音,用乐器谱简单的曲子来展示小锣的音色。当然,教师还可以利用多媒体技术为学生展示小锣的发音原理或者为学生播放以小锣为主的演奏曲目。

音乐以曲传情,音乐自身的感染力可以引发学生强烈的情感共鸣。比如在《丰收欢乐而归》的音乐欣赏课上,教师就可以利用多媒体为学生展示渔民满载而归的情景,通过视听结合的方式,感受渔民在音乐伴奏下欢快的场景,让学生随着音乐的变化,感受渔民战胜风浪、满载丰收、欢乐而归的情绪变化。这样的教学趣味十足,而且视听结合的方式可以带给学生强烈的音乐感知,同时为学生核心素养的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四)基于游戲,开展音乐教学活动

立足音乐内容,将游戏引入音乐课堂中来,可以吸引学生的专注力,促进学生的主动参与,同时突出了学生的课堂主体地位。在小学音乐课中,音乐游戏的种类有很多,如角色扮演、旋律接龙、节奏接龙等。传统的击鼓传花的游戏以传递道具、完成特定任务为主。在核心素养引领下的游戏课堂中,教师必须改变以往的方式。文章依然以“小锣”这节内容为例,首先播放相关音乐作品,然后敲击鼓,让小锣在学生间传递,当鼓声停止,乐器在谁的手上就由谁来演奏播放的片段,由此依次循环。这样的游戏不仅推动着学生的互动参与,同时让学生习得了有关知识,而且还提升了学生的乐器演奏技能。

竞赛作为游戏法常用的一种方式,深受学生的喜欢。具体地,教师要在分析学生特点、教材内容的基础上,为学生安排合理的游戏,以让学生获得愉快的音乐学习体验。例如在《快乐的do re mi》的学习中,教师就可以采取竞赛的方式开展,首先教师发给学生三张写着唱名为do re mi的卡片,而后教师弹琴,学生按照听到的音符举起手中相应的卡片,速度最快且准确率高的获胜。在整个竞赛游戏中,教师采取弹琴的方式配合,可以让竞赛游戏更竞争、激烈,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完全调动了起来。

(五)组织多样化音乐活动,推动创新教育目标的实现

考虑到小学生探究欲望强的特点,教师只有定期组织学生参与音乐活动,才能在丰富学生知识、提升学生技能的同时,推动创新教育目标的实现。在音乐课堂教学中,教师可以组织趣味十足、充满意义的活动,如在学生具备一定乐理知识后,教师可以在年级内组织歌唱比赛,或者利用春节等节日开办“唱响新年”的音乐活动,之后由教师和学生选出最喜欢的音乐节目或者歌唱好的学生,对优秀者可以给予一定的奖励作为鼓励,以保持学生持续学习的热情。合作法作为新课改极力推荐的一种教学方法,可以为学生营造轻松、愉快的学习氛围,可以吸引学生的主动参与,通过组建合作小组,大家合理分配任务共同完成学习。例如在《赶海的小姑娘》的学习中,首先对班内学生开展分组,然后让各小组欣赏一段音乐,由此组员开展讨论,并说一说从中听到了什么,这首音乐表达了怎样的感情。之后,每个小组派出一位成员上讲台做介绍。而教师则要对整个过程进行把控,针对学生的优秀处给予表扬,纠正学生表达不准确的地方,以此来提升学生的认知力。这一过程的开展,不仅完全调动起了学生的主动性,而且激发了学生的合作精神。

(六)鼓励学生即兴创编,培养学生对音乐的喜爱之情

即兴创编教学活动的趣味性较强,能够让学生形成音乐兴趣与情感,从深层次实现学生音乐学科素养的发展。

1. 创编音乐旋律

音乐包含歌词和乐谱。旋律是一首歌的灵魂,教师采取旋律创编的方式,为学生提供自由创作的空间,可以提升学生对旋律变化的认识。当然,在创编开展的阶段,学生因经验不足、知识掌握度薄弱,难以创编出优美的旋律,为此,在学生即兴创编的过程中,教师要给予学生鼓励,让他们反复地尝试,在兴趣的驱使下可以深化学生对乐理知识的理解,可以在创编中获得强烈的成就感和满足感。即便是学生创编出的旋律不理想,但通过反复的尝试可以挖掘到旋律背后的意义,进而提升音乐教学质量。

2. 创编歌词

相对旋律创编来讲,歌词创编对小学生来讲非常简单,学生可以基于自己对音乐旋律的认识,调动自身以往的生活经验来创编歌词。当然,学生的能力不同创作出的歌词也是存在一定差异的,这就需要教师在对学生歌词创作加以指导的过程中,不能用一个答案衡量学生,以免打击他们的自信心。同时,教师还要善用启发的方式来降低学生的学习难度。例如在学习完《老牛和小羊》这节音乐课之后,教师便可以为学生布置发挥自己想象力为作曲填写歌词的作业。为了降低学习难度,学生还可以邀请家长参与进来,通过亲子互动完成歌词的创编。教师面对五花八门的歌词,可以用赞赏的眼光对待,并深入挖掘学生身上的闪光点,给予学生创编的信心。

3. 创编音乐动作

和中学阶段的学生不同,小学生天真烂漫、无拘无束,在听到旋律欢快的音乐时会不自觉地舞动身体。在日常的音乐教学中,教师可以抓住学生的特点,结合不同的歌曲旋律,鼓励学生创编动作,通过肢体语言和音乐旋律的結合,可以让学生沉浸其中,进而提升音乐学习的趣味性。例如,在《螃蟹歌》的学习中,首先,教师向学生传达本首歌的旋律、大意;而后,让学生在听的过程中融入相应的动作,并上台表演;最后,教师组织全班学生开展评价,力图通过这样的方式保持学生的学习热情。当然,音乐的情感也可以通过动作体现出来,通过学生创编动作,可以更深层次地领会歌曲的情绪,可以激发学生对音乐的喜爱之情。

(七)关注学生的学习过程,提升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

和以往被动灌输式的教学模式不同,自主学习是学生自我建构的过程,可以激发学生的创新意识。音乐自主学习包含知识了解、学习兴趣的激发、音乐活动主动参与三大方面,主要表现为学生主动参与音乐活动这一视角。随着教学的持续深入,小学生的音乐知识得以拓宽,音乐鉴赏力不断提升。因此在具体的教学开展中,教师可以适当地融入曲谱知识,通过为学生提供自我表达和学习的空间来提升他们的音乐自主学习力。比如在《森林火车》的学习中,教师就要在把握学生记忆为主的认识后,关注学生对歌词方面的体验,通过鼓励学生进行聆听、学习、实践来感受曲目的情绪,同时体会音乐表达的情感力度,为学生音乐核心素养的发展奠定坚实的基础。

六、 结语

综上所述,随着教学改革的优化和发展,如何在音乐课堂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成了教师致力研究的问题。从音乐教学现状来看,转变思路、以核心素养为基础可以构建有助于学生发展的认知模式,可以推动音乐教学质量与效率的稳步提升。以核心素养理念为指导的音乐教学,通过教师革新理念、优化教学方法,可以丰富学生的音乐储备量,可以促进学生音乐素养的形成,进而为学生的艺术发展打下坚实的基础。虽然,在当下的音乐教学中还存在诸多问题,但是在核心素养的带领下,为音乐教学指明了前进的方向。

参考文献:

[1]王正.优化小学音乐教学提升学生音乐核心素养的策略探究[J].考试周刊,2021(92):154-156.

[2]薛陶羽.基于核心素养的小学音乐欣赏教学策略优化[J].新课程(教研版),2021(20):44.

[3]魏珩.核心素养视角下的小学音乐教学优化策略[J].中学生作文指导,2020(13):167-168.

[4]开瑛.核心素养理念下小学音乐教学优化探析[J].读与写(上,下旬),2021(35):219-220.

[5]陈思琪.基于核心素养下小学音乐欣赏教学的策略优化[J].黄河之声,2020(6):108.

[6]宋淑芳.核心素养下小学音乐教学举措的优化发展探索[J].文渊(小学版),2019(11):317-318.

[7]王昕,王羽.音乐教育的价值体现与核心素养要素相关性分析[J].中国音乐教育,2017(10):31-35.

[8]王安国.携手走进高中音乐新课程(上):就2017年版《普通高中音乐课程标准》答本刊记者问[J].中国音乐教育,2017(5):4-9.

[9]程东凯.在音乐教学中提升学生音乐核心素养的尝试[J].北方音乐,2017(20):204.

[10]褚维维.探析小学音乐教学中培养学生音乐核心素养的有效途径[J].中国校外教育(上旬刊),2017(12):128-129.

[11]蒋钦华.课堂教学中学生音乐核心素养的培养[J].福建基础教育研究,2016(12):115-116.

[12]陈慧.关注音乐教学方法,提升学生音乐核心素养[J].大众文艺,2017(14):249.

[13]杨春雪.小学音乐核心素养在欣赏教学中的应用研究:以成都市泡桐树小学蜀都分校为例[D].成都:四川师范大学,2018.

猜你喜欢

小学音乐教学策略核心素养
低年级写话教学策略
谈以生为本的群文阅读教学策略
写话教学策略初探
浅谈复习课的有效教学策略
提高小学音乐课堂提问有效性的策略
素质教育背景下音乐欣赏教学的实践与思考
作为“核心素养”的倾听
“1+1”微群阅读
向着“人”的方向迈进
核心素养:语文深度课改的靶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