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程思政元素融入研究生学术规范课程教学的实践与探索
2023-05-30杨扬
摘 要:研究生学术规范课程作为重庆大学工程学部所有研究生必修课程,经过一段时间课程思政的实践,取得一定成效。但在实践中仍存在思政元素融入教学的力度难掌控、思政教育实施过程带有教师主观色彩和很难保证教育目标的实现等问题。在分析原因的基础上,提出提升教师课程思政意识和能力、挖掘学术规范课程思政元素、融合思政教育和专业课教学三个举措,通过采取相应的教学改革措施,使思政教育体现在工科研究生学术规范课程教学中,逐步完善學校思政教育体系。
关键词:课程思政;研究生;学术规范;教学实践;课程改革
中图分类号:G640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2096-000X(2023)14-0035-04
Abstract: As a compulsory course for all postgraduate students in the Engineering Department of Chongqing University, the course of Academic Norm for postgraduate students has achieved certain results after a period of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practice. However, there are still some difficulties for the practical teaching, including how to reasonably integrate the ideological elements, teachers' different subjective color and solution to ensure the realization of education target. We analyze the specific reasons, and put forward the following suggestions: enhancing the teacher's ideological consciousness and ability, mining course ideological elements and blending ideological education and specialized course teaching. Based on the corresponding teaching reformation solutions, we hope the ideological education can be embodied in the teaching of academic norm, and improve the graduate-student education system.
Keywords: curriculum ideology and politics; graduate students; Academic Norm; teaching practice; course reform
学术规范是指学术共同体内形成的进行学术活动的基本伦理道德规范,或者根据学术发展规律制定的有关学术活动的基本准则[1]。学术规范的意义是有助于彰显学术研究的价值,使学术活动规范化、标准化和制度化,有助于学术积累和创新,强调规范的学术研究制度,有助于推动学科发展;同时有助于解决学风建设问题,规范和惩处学术研究活动中的各种学术不端行为。
新入学的研究生由于之前没有进行系统的训练,因此对学术规范缺乏最基本的认知,进而造成研究生在学校从事科学研究过程中出现了诸多问题,主要体现为标题分级不明确、图表绘制不规范和文献引用混乱等最基本的学术规范问题,甚至有抄袭、剽窃、篡改及伪造他人成果等更为严重的问题。所以,研究生的整体写作水平和写作质量不一。为了科学有效地规范工科研究生在科学研究中的学术行为,重庆大学开设了学术规范与研究生论文写作指导专业必修课(以下简称“研究生学术规范课程”)。该课程是重庆大学作为研究型大学改革研究生教育及其课程体系、提高研究生培养质量的一项重要的实践举措。对研究生学术规范课程进行了设计,研究生学术规范课程的主要框架如下:介绍学术规范的基本知识,着重讲述学术研究、学术规范的概念,学者治学的素质,学术忠诚与道德,出版与知识产权,文献包括电子文献的检索和各种基本的学术规范,提供和评析了工程类学科学术不端与遵守规范的典型案例。研究生学术规范课程的教学目标是通过各教学环节的学习和锻炼,使学生掌握学术活动中的基本规范,具有高尚的职业操守,崇尚科学精神;具有严谨的科学态度、良好的科研道德,为后继从事工程技术工作、科学研究等打下坚实的基础[1]。
一 研究生学术规范课程融入思政元素的困境
教育部在2020年印发了《高等学校课程思政建设指导纲要》(以下简称《纲要》)全面推进高校课程思政建设。《纲要》明确了课程思政建设的总体目标和重点内容。《纲要》提出,要在所有高校、所有学科专业全面推进课程思政建设。
教育部自颁布《纲要》以来,本课程组在实施课程思政教学改革中做了大量的尝试,也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但迄今为止在思政建设和改革方面仍存在一些问题,体现在很难将思政元素全面地融入授课过程、教学改革方案实施起来困难重重[2-4]。课程思政的主要出发点是对学生进行思想教育和引导,但在实施过程中发现将思政元素融入教学的力度很难掌握,力度过大学生听着乏味、课程太“水”,力度过小没有起到应有的效果。这就对任课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需要我们结合不同的学术规范和学术道德问题合适地选择思政元素对症下药,尽可能地寻找并选取同学们感兴趣的教学案例,通过案例分析来实现学术规范知识和思政元素相结合。然而,现有高校机制仍不健全,思政教育实施过程中带有浓重的教师主观色彩,不能保证教育目标的实现。在实施过程中,一旦教师孤立讲解思政内容,有可能出现教学内容割裂的现象,不利于研究生系统开展学习,并且不能保证思政要素在课堂中系统地呈现。
笔者基于主题关键词“研究生论文写作指导”和“学术规范”在中国知网检索相关文献, 找到不到十篇与研究生学术规范相关的论文,且主要面向法学、文学等非工科类专业,对工科背景下的学术规范介绍较少[5-11]。从我国高校研究生学术道德与学术规范的实际来看,虽然绝大多数大学在自己的网站上都公布了学校制定的学术规范条例及规定,但真正将思政要素系统化、规范化和课程化地融入学术规范课程的高校比较少。关于學术规范与研究生论文写作指导课程思政方面的研究更鲜有涉及。现有关于学术规范与研究生论文写作指导课程教改的研究论文也只是对政策制定的大致方向做了简单的介绍,并没有对具体措施、效度及背景进行全方面的总结;而且,现有课程的研究从高校教师和研究生角度来说比较宽泛,缺乏切实可行的有效措施。
二 思政建设融入研究生学术规范课程实践与探索
重庆大学工程学部现开设有16学时的学术规范与研究生论文写作指导课程,拥有教师团队十余人,分别来自能源与动力工程学院、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机械与运载工程学院和资源与安全学院等,开课对象面向工程学部所有学院所有研究生,教师团队100%均有出国留学经历。本教学团队前期已建立并积累了一定的教学实践经验。为推进课程思政教学取得成效,需要课程组围绕课程思政开展过程中出现的上述问题进行总结、剖析与反思,探索有效开展课程思政的策略。
(一) 注重课程组教师课程思政意识和能力的提升
让教育者先受教育,首先要建设一支高素质的教师队伍,他们不仅要业务能力强,政治素质过硬,同时要有高超的育人水平。让教育者先受教育是课程思政的应有之义。专业课教师应充分认识到实施课程思政的重要性,努力提升自己的课程思政意识和能力。
1 增强教师对专业学科思政教育功能的认识
学校思政教育体系构建需要依靠思政课教师和其他课程教师的协作配合,对于优秀教师来说最重要的是以德育人,给学生做好道德榜样,而不仅仅是具备高水平的教学能力和理论水平。高校教师在设计教学内容和教学模式的过程中,需要自然地将思政元素融入学术规范课程,将教学内容体系进行丰富和完善,在给学生传授专业知识的同时,也要对学生进行思政素养的培养。突出教师对学生知、情、意相统一的教育和引导,专业学科教学平台要进行充分地利用,进而有效指导学生健康成长。
2 明确课程思政在研究生学术规范课教学中的重要地位
专业学科知识专业性较强,始终是教学体系中非常重要的部分,由于部分教师对“课程思政”的重要性认识不足,他们认为将“思政元素”融入到专业课中,会削弱专业课的教学质量,然而这种认知是错误的。学术规范课程是每一位新入学的工科研究生必修的一门课程,是其未来三年甚至更长学术生涯开始的基石。为了促进研究生学术规范课程的教学教育改革,要让学校、教师、学生注意到“思政元素”在专业学科中融入的必要性。只有在思政内容与教学实施过程有机结合的情况下,才能有效避免“生拉硬扯”“照本宣科”。思政内容体现在学术规范教学中,能反哺教学效能,进而达到育人功效。例如,在大学语文教学中融入古代传统文化所颂扬的礼貌待人、文明谦让等方面的内容,能在保证课程教学取得良好效果的同时,在不经意间促进了学生道德素养的形成。
3 提升专业课教师思政理论水平
专业课教师是教学实践中的主体,能起到指导教学内容,控制教学进度的作用,为了确保思政内容和专业课教学有机结合,对专业课教师的思政理论水平提出了新的要求,只有在教师对思政理论系统掌握的情况下,才能实现课程思政教学活动顺利开展。思政理论与实际生活联系紧密,教师思政理论水平的提高是需要在学习和实践中实现的,要求专业课教师结合课程实际进行系统学习,对马克思主义理论充分掌握,利用马克思主义理论的引导作用,对教师教学行为进行规范,从而使专业课教师能够很好开展教学活动。任课教师应按国家法律法规和教育部、学校要求,为学生提供参考价值较高的思政教育内容。在任课教师中开展政治理论教育培训,促使教师掌握新的思想政治动向,采取适宜的教学方法实现思政元素有机融入。
4 提高教师甄别真假信息的能力
当下,伴随互联网的普及与网络技术的广泛应用,知识爆炸、网络信息满天飞,专业课教师应具备甄别真假信息的能力,对错误言论进行有力抵制和批判,积极弘扬社会正能量。这不仅能保证专业课教学朝着正确方向发展,也是促使学生抵制错误思想的有效途径。因此,在开展课程思政教学时,要坚持思政教育基本要求,坚持正确的政治立场,提高教师政治意识,逐步培养学生形成正确价值观、人生观。例如,社会学教师可将当前热点问题引入教学实践中,教师可引导学生进行自由辩论,最终总结归纳出见解独到且正确的思想认识,在这个过程中有助于提升学生思考能力,使得他们在纷繁复杂的信息中能准确辨别真假善恶美丑,为学生顺利成长与健康发展奠定基础。
5 健全课程思政体制机制
健全课程思政体制机制,为课程思政教学改革的深入提供借鉴,同时还要结合教学实际,完善专业课教师的绩效考核管理,将专业课程实践开展中思政教育的结合情况作为教师考核重要指标,从而引导专业课教师加大对思政教育的认识,鼓励全校师生参与到学校思政教育体系的构建中,进一步提高思政教育水平。科学的考核机制和激励机制,有助于教师树立正确的教育观,有针对性地改进专业课教学,避免专业课教学出现形式主义的现象。例如,目前学校教育工作将课程思政教学引入教育体系建设中,通过激励机制的实施,鼓励专业课教师积极进行课程思政元素研究,从而确保教师在教学实践中深化自身思政内涵,真正做到以德育人,营造良好的教学氛围。同时将考核机制落实到课程思政教学改革中,将教师职称晋升、工资待遇和年终考核与课程思政教学改革联系起来,进而发挥体制机制在教育改革中的作用。
(二) 深入挖掘专业课包含的思政元素
根据课程自身特点和不同时代下课程内容的发展变化,加强同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的沟通交流,不断挖掘开展“课程思政”的“思政元素”,实现多门课程的联动。
1 明确研究生学术规范与其他类型专业课程的差别
要想保证思政元素在研究生学术规范课程中的有机融合,应根据其特点选择适当的思政内容,做到具体问题具体分析,深入挖掘学术规范案例中的思政元素。高校学科类型较多,不同学术不端类型对应的思政元素含量不同,要认识到不同类型专业课间的差别。思政元素挖掘要“因材施教”,在找准挖掘关键点后确定教学开展流程。新的教学背景下,各高校都加大了对研究生学术规范课程教学的重视,要在这一课程实践中,在学习专业知识的同时,丰富学生的道德素养。
2 认识思政挖掘是连续性工作
专业课思政元素的挖掘是一项持续性工作,由于思政元素会随着时代发展产生相应变化,因此,在挖掘思政元素时应坚持与时俱进,不断完善和充实思政教育体系。专业课教师思政理论水平的提升是以已掌握理论知识为基础的,通过教学实践来加深对思政理论的认识,即是思政元素融入到学术规范的教学过程,是一个教师自身思政元素不断丰富的过程。另外,思政教育育人功能的实现关键在于,引导学生掌握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新思想、新战略,从这些先进理念中提取思政内容。
3 加强思政教师与专业课教师间的合作
要想实现思政内容和专业课教学充分结合,还需要加强思政教师和专业课教师间的联系,在教师互动沟通下,帮助专业课教师掌握一定思政理论知识,在课程思政教改方面有重要意义。专业课教师理论水平和思政素养的提高是保证其能发挥课程思政教学作用的关键,因此,有必要加强思政教师和专业教师间的合作关系,以便促使教师可根据教学内容深入挖掘其中的思政元素。而实际教学开展下,还存在不同课程教师沟通机会有限的情况。例如,有些专业课教师通常对思政内容实质、其中的重点内容,以及思政元素和专业课教学有效融合措施等方面的认识还比较模糊。针对这一现象,我们可以搭建起促进思政教师和专业课教师间交流沟通的平台,通过一定的管理运行机制,提高教师合作意识,能在专业理论知识深入探讨以及先进教学理念碰撞下,强化自身教学能力。如在举办专题研讨活动、集体讨论备课和合作撰写论文等多样化合作形式的应用下,为教师发展提供机会。
4 注重顶层设计,实现多门课程相配合
加强顶层设计,实现多门课程配合开展同样是推动课程思政良好建设的有效途径。在多类学科共同作用下,做到思政元素全面挖掘,促使学生在不同类型课程教学中掌握相应的思政知识,全面推进素质教育发展。进行顶层设计时,首先要有一个系统性的思维,确定好统一的思政教育目标,利用专业课教育方案的载体作用,将目标划分到各个课程,进行课程思政教改精细化管理,从而在多个课程协调开展下,实现预期的思政教育目标。
(三) 致力于思政教育和专业课教学间的有机融合
在挖掘出思政元素后,适时引入现实问题,实现思政元素和专业课教学的有机融合。
1 将现实问题引入专业课程
思政元素始终处于动态变化过程,需要从现实问题中掌握先进思政知识,要求教师将现实问题引入专业课程教学中,不仅能引导学生认识到思政教育和现实生活的密切联系,还能优化思政内容。结合专业特点,引导学生思考社会主义发展过程中的热点问题,真正实现思政元素在专业课中的充分体现。例如,在经济学课程教学中,学习相关专业理论知识时,可将美国和欧盟政客试图扼杀中国飞机制造业发展的案例作为知识导入内容,吸引学生参与到相关资料收集中,认识我国飞机制造业面对外界因素影响采取的应对策略和取得的成就,促使学生萌发出强烈的爱国激情,从而在内心深处树立起报效国家、服务社会的责任和担当精神。
2 明确思政元素在专业课中的结合途径
思政教学和专业课教学有机融合的实现,首先要找准“思政内容”和学术规范中有关概念的融合点,利用有效的融合方式,建立起两者间较强的关联,在概念的讲解中自然而然地引入思政元素,实现思政教育全面开展。任课教师以挖掘课程思政元素为主要目标,遵循思政内容和基本知识、案例、后果等相结合的原则,合理设置思政元素融合方式,有目的地进行专业课教学。以民政、社工类课程为例,这类课程知识和思政内容间的联系较紧密,这些课程所倡导的“爱心、责任、服务、奉献”社工人文精神本身蕴含着较为浓厚的思政元素,同时要从专业课程内容出发,在专业知识基础上融入适当的思政内容。同时还应确定课程思政目标,发挥研究生学术规范课在思政教育目标实现上的作用。
三 结束语
综上所述,在研究生学术规范课程中开展思政教育是高等学校教育体系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在规范学生科学素质方面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针对思政课程教学改革存在的问题及改进措施进行分析,以思政元素在学校专业课中的有效融入为目标,采取适当的教学改革措施,要将思政教育体现在专业课程教学中,逐步完善学校思政教育体系。
参考文献:
[1] 罗来龙,彭娟,郭得科,等.科研素养与学术规范融入课程思政教学研究[J].教育教学论坛,2022(9):141-144.
[2] 王顺晔,杨志芳,王彦华,等.国内高校“课程思政”研究现状及对策分析[J].高教学刊,2020(36):193-196.
[3] 謝晗进,欧阳君璇,李鑫.新时代高校青年教师与“课程思政”的耦联关系研究[J].高教学刊,2019(15):9-12,15.
[4] 韦伟峰.基于提升高校人才培养质量的几点思考[J].高教学刊,2021,7(35):154-157.
[5] 王辉,姜晓,曲振平.高校研究生专业课程思政教学的探索与改革——以环境反应过程原位在线分析技术课程为例[J].高教学刊,2021,7(29):136-139.
[6] 庞庆泉,李悦,赵云,等.专业课教师实施课程思政的价值、优势与路径[J].高教学刊,2021,7(19):57-60.
[7] 王本贤,李荣婧.研究生《学术规范与论文写作》课程思政的实践探索——以A大学为例[J].高教论坛,2021(1):85-88.
[8] 阎若思,张维,崔赞梅,等.新工科视域下“课程思政”实践路径研究[J].教育教学论坛,2021(18):156-159.
[9] 金子祺,钟博文.面向新工科课程思政的融合贯通教学模式研究——以机械工程专业为例[J].高教学刊,2022,8(3):70-73.
[10] 王辉,姜晓,曲振平.高校研究生专业课程思政教学的探索与改革——以环境反应过程原位在线分析技术课程为例[J].高教学刊,2021,7(29):136-139.
[11] 李瑞婷,赵军,邓帅,等.新时期来华工科留学生课程思政探索——以天津大学能源动力学科为例[J].高教学刊,2020(23):10-12,15.
基金项目:2021年中国高等教育学会教师教育分会专项课题“高校青年教师专业发展支持体系研究”(21JSYB01);2021年重庆大学研究生教育教学改革研究项目“‘课程思政背景下工科《学术规范与研究生论文写作指导》教学实践与探索”(cquyjg21315)
作者简介:杨扬(1989-),男,汉族,山西祁县人,博士,副教授,博士研究生导师。研究方向为微流控技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