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字政府建设提升资源型城市生态治理效能研究
2023-05-30荀明俐包辉郭紫薇
荀明俐?包辉?郭紫薇
近年来,我国政府明确提出要积极推进我国数字政府建设。以分析资源型城市生态治理为出发点,发掘资源型城市生态治理过程中政府部门存在的困境及其产生的根源,探析通过数字政府的建设优化资源型城市生态治理理念、治理能力过程等路径,以此提升资源型城市生态治理水平,促进资源型城市生态治理数字化建设。
一、相关概念及其阐释
(一)数字政府概念的提出及其发展脉络
数字政府是以新一代信息技术为支撑,重塑政务信息化管理架构、业务架构、技术架构,通过构建大数据驱动的政务新机制、新平台、新渠道,进一步优化调整政府内部的组织架构、运作程序和管理服务,全面提升政府在经济调节、市场监管、社会治理、公共服务、环境保护等领域的现代化治理能力。党的十九大首次提出打造数字政府、培育数字经济、构建数字社会。十九届四中全会首次明确提出推进数字政府建设,进一步把政府网站和政务新媒体打造成更加高效便民的政务公开第一平台。完善公共服务体系,推进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可及性,建立健全运用互联网、大数据、人工智能等技术手段进行行政管理的制度规则。十九届五中全会关于《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2035年远景目标的建议》明确提出要加强数字政府建设,提升公共服务、社会治理等数字化智能化水平。
(二)资源型城市生态治理
国务院《全国资源型城市可持续发展规划(2013—2020年)》指示,资源型城市作为原材料和能源的来源地对经济发展作出了突出贡献,但是随着多年的開采和采取粗放式的发展模式,这些城市积累了较多生态问题,这些问题严重制约资源型城市的可持续发展。资源型城市的产业和经济结构比较单一,早期借助于资源的开采为城市带来了巨大的经济效益,但是在这过程中忽视生态保护,伴随后期面临资源枯竭、城市发展动力明显停滞的现象,资源开采而带来的生态破坏问题愈发严重。资源型城市生态治理这种具有公共产品性质的事业,单靠市场手段是难以解决的,但是现行的资源型城市政府生态职能的发挥存在一定的困境,制约了资源型城市长久发展。
(三)数字政府建设与资源型城市生态治理的耦合关联
随着时代发展,各个维度技术的不断迭代发展,互联网技术、大数据等正在普及,不断与各个产业进行融合,伴随数字发展号召的开展,数字技术与政府建设深度结合是未来很长一段时间内的一个重要趋势。这个趋势将影响众多领域的发展格局,政府部门数字建设的投入中,互联网、人工智能、大数据中心都是发展的关键领域,这些方面也将在未来进行大规模的技术升级和迭代。
对于资源型城市生态治理领域来讲,一方面与数字技术的结合是符合所有领域与技术融合的发展趋势。另外一个方面,由于生态环境治理当下也面临着诸多问题,依靠传统治理模式和管理体系难以提升治理效率,需要依托于互联网、大数据技术的融合,走数字化发展的方向,实现治理模式的转变。
二、资源型城市政府在生态治理中面临的困境及根源
(一)政府生态职能发挥存在困境
1.生态治理存在决策、执行、监督反馈困境
首先,资源型城市受到传统决策的影响,针对城市生态治理中的问题难以形成有效的决策,往往按部就班以中央政府颁布的政策为主,没有形成针对城市自身生态存在的问题和特点来进行决策的决策系统和流程。其次,在生态治理举措的执行过程中,受到不同部门层级和管理体制的影响,在治理政策执行时,会出现不同生态地区存在不同的治理问题,政策实施不一致,缺乏统一的协同治理机制。最后,在生态治理中缺乏有效的监督与反馈机制,在资源型城市生态治理的过程中,都以政府自身部门的监督和反馈为主要的方式,这样就容易形成责任的推诿,导致整个生态治理中难以达到预期的目标。
2.数字政府建设程度较低
十九届四中全会通过《决定》明确提出推进我国数字政府建设,随后我国资源型城市也开始纷纷制定城市数字政府建设发展规划,但存在“起步晚、建设程度低”的问题。典型的资源型城市大庆市于2021年出台《数字大庆建设规划》,其他资源型城市多数于2021年才开始制定相关规划,在建设过程中,政府财政资金投入少。数字基建没有充足的资金支持,难以建设数字信息应用系统,缺乏实践操作的平台,使得资源型城市生态治理数字化难以有效推进。
3.生态治理数据的汇总和共享化程度较低
资源型城市政府各部门间在生态治理政策制定和信息传达的过程中没有实现实时性和一致性,各个部门忙于自己的事务,对于生态治理中的实时信息掌握程度不一,导致在生态治理措施的执行过程中出现部门壁垒、执行程度不一致、权责不一等问题。资源型企业粗放式地开采和生产而导致的污染和环境破坏难以解决,资源型城市政府组织往往不能进行长期的追踪和及时的监管反馈,数字网络在生态治理偏远地区覆盖程度低,资源型城市政府组织需要依托于数字技术的应用,对于资源型企业和工业排放进行监管,提高生态数据监管程度和共享程度。
(二)资源型城市在生态治理中存在困境的根源
资源型城市初期在经济建设上的急功近利和粗放型发展模式,是当前政府生态治理存在困境的第一个根源,以自然资源的粗放式开采不断换取短期内的经济效益,是以更多生态资源的牺牲为代价的。基于资本的增值本性而不断加剧对于自然和生态的破坏,这二者之间存在不可调和的矛盾,这一矛盾会导致生态问题的产生。在这一过程中,追求经济效益的增长侵蚀了政府生态领域应该承担的责任。政府在进行城市生态治理过程中过渡中心化:资源型城市生态治理的目的是使得成效有利于人民,而现实中在生态治理过程中缺失民众的参与,资源型城市政府组织成为主体,广大民众成了被动地接受客体,缺失参与感与获得感,最终导致政府生态责任践履的过渡内部化和民众的边缘化。
主要群体数字意识欠缺:资源型城市人口外流严重,大量的青壮年流出,城市剩余人口年龄结构整体偏大,以老人为主,导致数字技术应用接受率低。受制于生活习惯和生活观念,资源型城市存在的大量老年人尚未充分认识到数字建设的便捷性和高效性,很多数字手段的推进应用与老年群体的接受度难以有效结合。
三、数字政府建设优化资源型城市在生态治理中的理念与能力建设
(一)数字政府重构资源型城市政府在生态治理中的理念及价值
1.从政务处理为主到人民生态需求为主的理念重构
种类繁多、信息分散的政务抑制了资源型城市政府组织的服务效能,资源型城市政府应利用数字技术加快政务服务平台的建设和升级,缩短不同政务信息在各层级政府组织中的纵向传递时间,节省大量耗费的人力和物力。数字时代的目标是有益于人民,将人民的生态需求视为改善城市生态环境的首要目的,把握人民群众的生态需求,积极提升自己的生态服务效能。这种生态服务理念的重构,是我国政府为人民服务的理念在资源型城市数字政府建设中的延续与创新。
2.从生态治理传统化到生态治理效率化的价值重构
数字政府在资源型城市的建设和发展中又赋予了新的内涵,资源型城市生态治理从传统化到效率化转型一个重要的价值重构,就是与时俱进地应用现代信息技术,推进政府生态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的数字化、现代化,即意味着资源型城市政府在生态治理中必须充分运用人工智能、大数据等现代数字技术创新生态治理模式。从遵照上级要求治理,完成指定任务的价值导向到生态治理效率优先的价值导向,敦促资源型城市政府部门以先进的生态治理数字技术汇总生态治理信息、协调生态治理协作、监督反馈生态治理效果。
3.从重视政绩的提升到重视民众生态获得感的价值重构
从优化政府建设的内在逻辑来看,资源型城市政府组织不可避免地将政绩的提升放在首要位置,而忽视人民的获得感。数字政府促进资源型城市生态治理转型的目标逻辑还应突出以公众获得感为中心,这里需要资源型城市政府组织积极利用数字终端普及率高的普遍优势,建立生态治理中的“政民数字生态互动平台”的打造,将人民群众纳入生态治理的过程,利用数字媒体去引导民众为生态治理建言献策。政府组织主动挖掘生态问题、及时采取治理行动,使得公众在生态治理中的获得感明显提升,能在数字技术搭建的平台之上看到自己的建议被采纳、提出的问题被重视、政府的生态措施被监督等。这既是资源型城市数字政府建设助推生态治理数字化转型方面的生动体现,也是政府生态治理数字化转型的核心价值。
(二)数字政府提升资源型城市生态治理效能
1.数字政府建设优化资源型城市生态领域决策方式的转型
首先,数字政府的突出优势就是要依托大数据等现代信息技术,推动治理领域实现从传统决策到科学决策再到数字决策的递增性转变。生态治理决策的转型,还需要汇总民智,打造“生态治理智慧中心”,形成“策从民来,决策为民”的生态决策生成模式。其次,执行方式的转变主要指资源型城市搭建囊括各层级政府的“生态举措动态展示数字库”,将不同层级的政府和部门在生态治理领域的实时执行动态进行展示。最后,随着数字技术在政府中的引入建设,资源型城市政府应当积极建立“生态治理可视化监督反馈平台”,积极引入第三方监督,培养公众的反馈意愿,政府部门在生态领域的治理过程中,依托实时政策信息的发布、执行流程展示,将生态治理的实施场景、完成场景以数字技术导入可视化平台,保证生态治理取得良好的效果。
2.推进资源型城市生态治理中政府数字基础建设
资源型城市生态治理领域需加大政府资金投入,建立重点领域的数字基站建设,完善信息基础设施,改造升级基础信息网络。建立生态数据中心,提高运行效率、降低维护成本,完善视频监控建设应用,以资源型城市生态环境为主,同全市其他部门视频监控资源形成统筹和共享的模式,加强社会资源的接入与利用,衔接与资源型企业的监控沟通,提高数据资源融通程度。优化生态监管联动执法、生态监测管理、线上线下一体化服务等,提高生态数字应用建设水平。数字建设水平的提高离不开数字型人才和第三方企业的参与,资源型城市政府组织应广泛吸收高知识储备、善于应用数字技术的人员,通过招聘和人才引入的方式为其提供良好的待遇条件,留住数字人才参与数字政府建设;另一方面,还需要积极与高科技企业建立联系,形成长期合作的机制,依托高科技企业提供的科技支持,提高和优化资源型城市自身数字基础设施的建设。
3.建构生态治理的多主体数字共治体系
构建政府引导、企业参与、公众监督的数字化共治体系。首先,加强资源型城市政府在生态治理顶层设计、政策制定与建设指导等方面的作用,由政府打造生态数据管理资源库,将民众、企业纳入治理过程,在数据库中由政府发布一系列的生态政策,利用数字传媒将政策信息宣传到广大民众,改善数字鸿沟的现状。其次,政府引导资源型城市龙头企业接收政府发布的生态数据,实时了解,督促其主动承担自身生态责任,将自身对于资源开采的计划与废弃物排放的方案,上传至生态数据资源库,供政府、民众进行监督。最后,对于政府组织执行效果而言,鼓励民众发挥主体作用,为其提供监督的线上渠道,民众既可以线上进行治理意见的发表,也可以利用数字媒体对政府和企业进行生态治理考核评估,将考核结果以数字化的形式上传至数据资源库,使得政府组织和资源型企業在生态治理的过程中,能够查漏补缺,改善不足,提高生态治理的效果。
结语:
数字政府的蓬勃发展为资源型城市政府生态治理理论的创新提供了新的发展思路,更加注重资源型城市数字治理意识的培养和参与,促使资源型城市政府更新治理理念,打造更加高效化、数字化的生态治理机制,激发多元主体参与的积极性,为资源型城市政府部门在生态领域的转型发展提供了基础保障,化解资源型城市生态治理面临的困境,提高生态治理的效能。
(作者单位:东北石油大学人文科学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