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长三角一体化视角下安徽省产学研协同创新发展现状以及提升措施

2023-05-30卞平原陈海明何松

今日财富 2023年14期
关键词:产学研长三角科技成果

卞平原?陈海明?何松

基于长三角一体化视角下安徽省产学研协同创新发展和趋势,就产学研协同创新驱动力、影响因素、效率DEA进行分析,通过对长三角一体化视角下安徽省产学研协同创新发展现状进行阐述,提出推动安徽省产学研协同创新效率提升的对策建议,为有效缩短安徽省与苏浙沪之间差距,促进长三角地区发展,本文提供一定的参考意见。

一、引言

近年来,安徽省在推进科技创新方面取得一定的成绩,有效推动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发展。安徽省作为长三角地区战略发展的重要环节之一,为进一步加快长三角一体化的发展,使其实现跨越式提升和发展,在发展过程中其关键一环就是创新。基于长三角一体化视角下安徽省产学研协同发展,就要进一步夯实创新的相关内容,加速科技成果的转化效率,通过培育新兴产业,提高产业的科技创新等能力,同时加大安徽省产学研的投入,通过建设科技创新平台,加强产学研合作效率以及提高外资质量等,从而有效促进长三角地区的高质量发展。

二、产学研协同创新理论相关概念

产学研协同主要是围绕三重螺旋理论进行拓展和研究,产学研协同创新理论中认为,政府、高校、科研院所以及企业通过创新发展和科研成果相互转换的方式能够相互影响和渗透,从而形成产学研一体的螺旋结构。在产学研协同创新理论中,产学研协同创新驱动力主要包括技术驱动、市场驱动和政府驱动。政府起到重要的指导作用,通过以政府为媒介,积极搭建产学研为一体的平台,能够实现信息资源共享,科技创新等,从而有效提升产学研科技成果转化效率。在产学研协同创新理论中,高校和科研院所属于科研主体,在整个合作中起到科技创新发展的作用,为企业新技术、新经济提供有效保障。高校和科研院所除了开展教学和科研开发工作外,通过积极参加社会创新创业活动,能够进一步促进产业成果转化效率。企业在产学研协同创新理论中除了进行日常的生产、销售活动以外,通过开展技术研发创新工作,能够为企业提供一定的创新驱动力。产学研协同创新受益主体主要包括企业、高校、科研院所、政府、中介服务和金融机构,由此可见通过开展产学研协同创新发展,能够促进多方面共同发展。

三、长三角一体化视角下安徽省产学研协同创新发展现状

长三角一体化视角下,安徽省产学研协同创新发展仍然存在一定的困难,主要表现在产学研协同创新研发投入较低、未能形成创新环境、产学研的合作效率较低以及没有与安徽省实际情况相结合等。具体现状包括:

(一)产学研协同创新研发投入较低,不利于创新发展

近年来,安徽省在发展过程中虽然积极将创新作为引领发展的第一动力,在发展过程中,积极推动区域创新建设和发展,虽然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是在发展过程中仍然面临各种问题和困难。结合近年来全国科技经费投入的相关统计数据来看,安徽省对科技的投入经费虽然呈现出逐年上升的趋势,但相比于上海、江苏、浙江等地区的科技经费投入而言仍然处于弱势阶段。由于在发展过程中,对产学研协同创新研发投入较低,经费投入、人才投入都不够理想,导致创新发展受到一定的限制,不利于推动长三角一体化发展。

(二)未能形成创新环境,不利于人才加入

在推动长三角一体化发展过程中,安徽省在加强产学研协同创新发展方面作出了巨大的努力,但是由于尚未能形成良好的创新环境,导致人才流失现象严重,不利于人才加入。在发展过程中,由于针对人才引入政策不够完善,相比起上海、江苏、浙江等地区而言,对人才的重视程度较低,没有为其打造具有针对性的工作环境和生活环境,未能形成有效的创新环境,导致在创新性发展过程中欠缺人才的涌入,不利于产学研协同创新发展。在培养创新型人才过程中,没有加大对人才的培养力度,对当地高等教育的投入力度降低,办学质量和规模有限,导致人才的创新能力受到一定限制。

(三)与产学研的合作效率较低,不利于科技成果转化

在發展过程中,由于科技成果转化率较低,科技、经济不能形成协同发展的局面,导致在实际发展过程中与产学研的合作效率较低,不利于科技成果转化。由于产学研合作项目从项目提出、审核到实施落成需要经过漫长的时间和考核,涉及面较广,需要考虑企业利益、企业能力、科研人员利益、科研人员能力、合作双方诚意以及政府和主管部门的监管、调控能力等,这些问题不解决,没有达成一致的协议,不利于产学研的合作,从而降低科技成果转化。

(四)没有与安徽省实际情况相结合,不利于加速内陆发展

在推动长三角一体化发展过程中,由于没有与安徽省实际情况相结合,不利于加速内陆发展。第一,安徽省在开展产学研创新发展过程中所吸引的企业质量较低,不利于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发展。第二,没有结合本省实际情况,在利用外资结构上存在不合理现象,主要表现在产业分布不均匀,同时由于外资来源地较为单一,不利于促进产学研创新发展。

四、推动安徽省产学研协同创新效率提升的对策建议

为进一步推动长三角一体化发展,安徽省在开展产学研协同创新过程中就要通过加大产学研协同创新研发投入,建设产学研园区和营造创新环境,提高与产学研的合作效率,结合安徽自贸试验区共同发展等对策,实现创新性发展。具体对策如下:

(一)加大产学研协同创新研发投入,为创新提供基础保证

为进一步推动安徽省产学研协同创新效率的提升,在发展过程要加大产学研协同创新研发投入,为创新提供基础保证。安徽省产学研协同创新发展,在发展过程中始终将创新作为指导发展的第一动力,虽然在加强区域创新方面取得了较为明显的成就,但是相比于江苏、浙江、上海而言,在产学研协同创新经费投入方面仍然有所欠缺。为进一步提高创新能力,在全国创新方面保持在第一梯队,就要积极解决经费投入和技术研发等问题。通过加大产学研协同创新研发投入,为创新提供基础保证。第一,政府要加强对资金的引导效率,通过建立和完善财政性的科技补贴和投入机制,大力鼓励企业开展创新性研究和发展,避免其因经费不足等因素,降低创新研究效率。第二,要充分结合当前市场发展现状,利用市场倒逼机制,结合国家出台的各类优惠政策,积极鼓励企业扩大自身的研发效率和投入力度,通过建设技术园区,引入技术型人才,进一步提高企业的创新能力。第三,加大对科研院所、高等院校等创新和研发的投入力度,积极推动产学研协同创新发展。

(二)建设产学研园区和营造创新环境,吸引人才加入

为进一步深入贯彻和实施创新驱动发展的相关战略,提高全省的科技创新能力,有效打造国家级和区域级的创新体系,在推动安徽省产学研协同创新效率的提升过程中,通过建设产学研园区和营造创新环境,积极吸引人才加入。第一,在建设产学研园区和营造创新环境过程中,要积极以合肥市为中心,通过积极推进和建设“四个一”创新平台,在传统科技园区基础上加强合肥综合性国家科学中心建设,结合技术创新推动合肥滨湖科学城建设,围绕产业创新加强合芜蚌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建设,从而进一步推进创新改革试验区的建设效率。第二,在建设产学研园区和营造创新环境过程中,要强力推进安徽省实验室以及安徽省技术创新中心的建设,制定有关安徽省实验室以及安徽省技术创新中心建设政策,对符合相关条件的单位积极进行审批和引入,从而有效营造国家级的创新基地。第三,要精确对接各种以安徽省实验室、安徽省技术创新中心为主的科技创新活动,提高企业创新型高质量发展效率,从而营造良好的创新创业环境。第四,加大对人才的引入力度。通过建设产学研园区和营造创新环境,能够有效吸引人才的加入,同时通过加大对当地高等教育的投入力度,通过提高办学质量和规模,建立以高校为主的创业实验室等,进一步培养创新型人才。同时,为创新型人才提供更多的就业机会,改善工作环境和待遇,从而确保人才的引入。

(三)提高与产学研的合作效率,有效促进科技成果的转化

为进一步推动安徽省产学研协同创新效率和促进科技成果的转化,通过提高与产学研的合作效率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在推动安徽省产学研协同创新发展过程中,加强产学研合作能力,能够有效加速科技成果的转化,进一步促进企业技术创新,从而有效提高企业的核心竞争力,推动全省科技和经济的发展。第一,提高高校、科研院所以及企业之间的合作效率,通过现有高新技术园区开展产业发展为主题的研发项目,提高产学研的合作效率。第二,由政府牵头主导高校与企业之间的合作,同时积极引入国内外先进的科研机构和高校,通过开展产学研合作活动,加强高校和企业之间的沟通效率,有利于开展产学研合作。第三,结合产学研的合作,积极将科技成果进行转化,针对产学研中较好的成果给予大力的经费支持、政策支持,促进科技成果的转化。第四,完善对产学研的管理机制和评价机制,有效规范产学研的合作过程,提高对科研成果的鉴定和检验效率,并通过第三方权威机构对科研成果进行评估,避免出现造假等行为,从而有利于科技成果的转化。

(四)结合安徽自贸试验区,加速内陆发展

2020年9月安徽自贸试验区正式获批,随着安徽自贸试验区的建设,能够更好地响应国家开放发展的相关战略,进一步提升安徽外向型经济能力。当前,随着长三角一体化的不断发展,为进一步提高和推動安徽省产学研协同创新发展,就要结合安徽自贸试验区,加速内陆发展。第一要加强城市基础设施建设,通过完善全省基础设施,加强对全省创新环境和营商环境的建设,完善以三角中心为主的城市交通网络,从而有效提高长三角地区之间产业链以及供应链的协同合作效率。第二,结合安徽自贸试验区,通过借鉴和吸取苏浙沪自贸试验区的经验,制定具有针对性的政策和制度,对市场准入限制进行合理划分,从而巩固亚洲原有投资者,吸引东南亚国家以及欧美国家的相关公司投资,促进本省先进制造业、服务业和农业的发展。第三,通过积极发挥安徽自贸试验区的自身优势,结合长三角地区的产业结构和区域特点,引入具有针对性的投资项目,缩短区域之间的经济差距,加速内陆发展。并在选择项目投资的过程中,结合实际情况对项目类别进行科学选择,确保投资项目的适用性。

结语:

综上所述,产学研协同创新驱动主要体现在技术驱动、市场驱动以及政府驱动三方面。为进一步推动安徽省产学研协同创新效率,通过加大产学研协同创新研发投入,建设产学研园区和营造创新环境,提高与产学研的合作效率,结合安徽自贸试验区共同发展等,能够为创新提供基础保证,吸引人才加入,有效促进科技成果的转化,从而进一步加速内陆发展。

(作者单位:池州职业技术学院)

作者简介:卞平原,男,汉族,1989年6月出生,安徽谯城,讲师,硕士,研究方向:会计理论与实务。

(1)2021年度安徽高校人文社会科学研究项目“长三角一体化视角下安徽省产学研协同创新效率提升研究”(项目编号:SK2021A0981)。

(2)2021年度安徽省高校优秀青年人才支持计划项目(项目编号:gxyq2021122)。

猜你喜欢

产学研长三角科技成果
精益求精产学研 继往开来朝阳人
紧扣一体化 全面融入长三角
“首届长三角新青年改稿会”作品选
打通科技成果转化“最后一公里”
完善转化机制 推动产学研融合
纺织摘奖项目产学研居多
长三角瞭望
长三角瞭望
学前音乐教育专业产学研人才培养模式探讨
科技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