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翻译转换理论视角下的剧作汉译研究

2023-05-30梁倩

今古文创 2023年16期

梁倩

【摘要】 本文以卡特福德的翻译转换理论为理论视角,以潘家洵译的《华伦夫人的职业》为研究对象,探讨了翻译转换理论在戏剧文本汉译中的应用,论证了翻译转换理论对翻译实践的指导意义。《华伦夫人的职业》主要展现了通过开妓院获得厚利的母亲与不予理解并离家出走的女儿之间的冲突。由于原文本是剧本,包含了大量的对话,具有口语化、多动词的特点,翻译时需要注意保持原文的风格,流畅地传达原文含义。

【关键词】翻译转换;华伦夫人的职业;剧作翻译

【中图分类号】H059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6-8264(2023)16-0112-03

【DOI】10.20024/j.cnki.CN42-1911/I.2023.16.035

一、引言

《华伦夫人的职业》是著名剧作家萧伯纳的代表作,它揭露了资本主义社会的种种罪恶和腐败。该作品以维多利亚时期为背景,描绘了通过不同方式获得财富的两类女性形象,批判资本主义社会妓女制度以及资产者不体面的经济来源,肯定自力更生的生活方式,促进了那个时代的女性对摆脱束缚、争取独立的积极态度进行思考。自《华伦夫人的职业》引入中国,其译本不在少数,但潘家洵的译本不仅向中国读者展现了萧伯纳的作品,也展现了萧伯纳想要表达的政治立场和女性观,符合原作者对于译作的潜在期待。

二、翻译转换理论

约翰·坎尼森·卡特福德(J·C·Catford)是英国著名的翻译理论家和语言学家。在1965年出版的《翻译的语言学理论》(A Linguistic Theory of Translation: An Essay in Applied Linguistics)中,卡特福德运用语言学的框架,详细描述了翻译的转换和可译性限度等概念,并将自己创新的理论与翻译的实际应用相结合。在卡特福德看来,翻译本质上便是一种转换,而对这种转换加以运用,可以让译文最大限度地再现原文表达的意义。

卡特福德的主要观点就是翻译的“等值”问题,并提出“形式对应”和“文本等值”。他认为翻译转换指的是翻译过程中语言形式发生变化的现象,也就是原语进入译语过程中偏离形式的一种对应。卡特福德参考韩礼德的系统语法,在《翻译的语言学理论》(1965) 中对“翻译转换”进行了具体的分类,主要包括两大主要类型:层次转换和范畴转换,而范畴转换又包括类别转换、单位转换、结构转换、以及系统内转换。

三、翻译转换理论在《华伦夫人的职业》中的应用与分析

1.层次转换

例1:He has silky black hair with waves of grey and white in it.

译文:光亮的黑头发夹杂着几丝儿灰的和白的。

分析:所谓层次转换是指处于一种语言层次上的原语单位,具有处于不同语言层次上的译语等值成分。它在一种语言中用语法表达,在另一种语言中则用词汇表达。四个语言层次分别是语法、词汇、语音和词形,而唯一可能发生层次转换的就是语法和词汇之间。

英语中大部分可数名词都有单复数之分,当一些单数名词变为复数名词时,根据语法规则,需要在单数名词后面加上后缀,或者改变名词的具体形态。但汉语只能通过词汇手段来表达复数意义。如例1所示,原文中表复数的“waves”译为“几丝儿”,此时,我们可以把“几”看作后缀“s”的翻译等值成分。如果将“几丝儿”去掉,会导致译文表意不清,读者会产生“究竟是一根灰头发还是许多灰头发”的疑惑,“几丝儿”的表达让整个句子对主语的描述更加生动形象。

例2:I shall set up chambers in the City and work at acturial calculations and conveyancing.

译文:将来我要到伦敦法律事务所去做事,做些保险统计和财产让渡的工作。

例3:Last May, I spent six weeks in London with Honoria Fraser.

译文:去年5月间,我到伦敦去跟婀娜吕阿·富雷泽在一起住了六个星期。

分析:英语具有十分详细的时态分类和表达,而汉语的时态结构并不明显,需要通过具体的字词来表现动作发生的时间。

“shall”仅与第一人称连用,后面接动词原形,表示一个将来的动作,构成将来时态。例2英译汉时,则需转换为“将来”一词,表达出“我以后是要去事务所工作的”这一将来时的含义,体现出薇薇独立自主、靠本事赚钱的决心,也体现了萧伯纳对独立女性形象的刻画;例3中,“spent”是“spend”的过去时,而译文中的“了”就是过去时的等值成分,所以将其译为“和富雷泽一起住了六个星期”,使得译文完全贴合原文传达的含义。

2.范畴转换

(1)类别转换

例4:Praed crosses the garden to the opposite side, beaming in anticipation of civilities.

译文:普瑞德穿过园子走到对面,满脸笑容,准备跟客人应酬寒暄。

分析:卡特福德主要是通过词类转换来解释类别转换的。“一种语言中的任何一个词不是总能在另一种语言找到词性一样而词义又完全相同的词”(李长栓,2004:128),而詞类转换可以很好地为译者解决这一问题。英语中多用名词,叙述呈静态型(连淑能,2010:133);在翻译的过程中,经常会将英文原文中的名词转换为其他词类。由于汉语呈动态型,写作中多用动词,因而英译汉过程中将名词转换为动词的情况较为常见。

例 4中,原文使用名词“civility”的复数形式“civilities”,其含义为“客套话”,如果直接译为“客套话”,译文“普瑞德穿过园子走到对面,满脸笑容,期待着一些客套话”不符合汉语习惯,显得很僵硬;由于它处在伴随状语的位置里,所以将其翻译为动词“应酬寒暄”,既能传达原句的含义,又能兼顾目的语读者的语言习惯,体现出剧中人物普瑞德友善的性格特点。

例5:[Dubiously], Eh?[watching him with dawning disappointment as to the quality of his brains and character].

譯文:(怀疑)唔?(仔细观察他的见识和性格,露出失望的心情。)

例6:I cleared all my expenses and got initiated into the business without a fee in the bargain.

译文:我用赚来的钱付清了自己的一切开销,同时没缴任何手续费就参加了这个行业。

例7:But Lizzie, in a long fur cloak, elegant and comfortable, with a lot of sovereigns in her purse.

译文:是利慈,她穿着一件长的皮大衣,又雅致,又舒服,钱袋里还装着好些金洋钱。

例8:With scarcely veiled contempt for this effort at conversation.

译文:看他这么勉强找话说,禁不住露出鄙视他的神气。

分析:英语属于静态型语言,其特点就是频繁使用名词,而名词又需要通过与介词连用,才能和句子中的其他成分连接起来,因此英语中介词的使用频率也在相应增高。汉语本身就是一种动态型语言,动词使用相当频繁,动词连贯句就是很好的体现,即没有停顿或关联词语的情况下,两个及两个以上的动词连用。因此,将英语中的大量介词转换为汉语中的动词进行翻译,能使译文更加地道。

例5中的介词“with”与后面“dawning disappointment”构成介宾短语,来描述薇薇打量普瑞德时的神态,因此,将其译为动词“露出”,译文“露出失望的心情”使得作者对薇薇的描写更加完整;例6中的“without”与后面的“a fee”构成介宾短语,对前面“薇薇进入律师行业”进行了补充说明,因此将其译为“没缴费”;例7中的“in”与后面的“a long fur cloak”进行搭配,“with”与“a lot of sovereigns”进行搭配,用来形容利慈的穿着打扮,根据汉语表达习惯,自然就将其译为“穿着”皮大衣和“装着”金洋钱;例8是薇薇面对克罗夫没话找话时的反应,介词“with”与后面的“contempt”搭配,译为“露出”,整句话译为“露出鄙视他的神气”,这一动作很好地传达出薇薇不耐烦的神态。

(2)单位转换

例9:Summer afternoon in a cottage garden on the eastern slope of a hill, a little south of Haslemere in Surrey.

译文:在赛吕州的海西尔米地方偏南,一座小山的东坡上有个带茅屋的小花园。那时正是夏天下午。

例10:One of them worked in a whitelead factory 12 hours a day for nine shillings a week until she died of lead poisoning.

译文:她们俩有一个在铅粉工厂做女工,一天干12个钟头的活,一个星期只挣九个先令,干到后来中了铅毒,把命送掉。

分析:单位转换是指原语中某级上一个单位在译为目的语后,产生了与原语单位不同等级上的等值成分,因而发生的形式对应的脱离。英语的语法等级体系由五个单位构成,即词素、单词、短语、从句和句子,由低到高层层递进。在汉语中,人们一般也认为语法包括五个语言单位,即语素、词语、短语、句子和句群(邢福义,1993:250)。英语写作倾向于使用长句、复合句,而汉语写作里中短句居多,表达比较简洁,即使是书面语中的长句也会通过标点符号和虚词将句子切分,而不会像英语那样,一个长句一气呵成(连淑能,2010:169)。因此,在英译汉时常常用到单位转换的方法。

例9中的“summer afternoon”是一个表示时间的名词短语,在这个句子中充当了主语,这里将其译为“那时正是夏天下午”,将短语转换为独立的句子,使其和前面多个表示地点的名词“塞吕州”“海西尔米”“小山”“东坡”分离开,让句子避免了名词堆砌的现象,读起来更加通顺;例10是华伦夫人给女儿薇薇讲述故事的一句话,需要考虑华伦夫人的人物特点;其中的动宾短语“died of lead poisoning”直译是“死于铅中毒”,而这种译文翻译腔明显,比较僵硬,若将其拆分成两部分,“died of”译为“把命送掉”,这种口语化的表达更加贴合原文对话的意境,更能体现那个年代女性悲惨的命运和低下的社会地位,也传达出萧伯纳敢于揭露现实的立场。

(3)结构转换

例11:I leave you, sir. You are incorrigible.

译文:好,我不管你。你这孩子没法儿治了。

例12:My dear mother, you are a wonderful woman; you are stronger than all England.

译文:好妈妈,你真是个了不起的女人;英国人谁都比不上你这么有魅力。

分析:结构转换是主要是指语法结构的转换,而语法中的结构转换可以发生在任何等级上,因此,结构转换是范畴转换中最为常见的一种转换。英语是一种综合性语言,具有严谨的主谓结构,受到形态的约束,而汉语是一种分析性语言,主谓结构复杂得多,且不受形态的约束。在英汉翻译中,常见的结构转换包括前置定语和后置定语之间的转换、被动与主动的转换、肯定表达和否定表达之间的转换、人称主语和非人称主语之间的转换、主动句和被动句之间的转换等。

例11中“leave”一詞原意为“离开”,但译文“我离开你”在此处并不通顺,也不符合原文表达的真实含义,所以将其译为具有否定含义的“不管”,译文“我不管你”与后面的“你这孩子没法儿治了”进行呼应,生动地传达出父亲对儿子富兰克生气又无奈的情绪;例12中的“stronger than all”是用形容词的比较级形式表达最高级含义,是女儿薇薇理解华伦夫人的苦衷之后,对母亲的赞赏,如果译为“你比全英国的人都更有魅力”,难免有些翻译腔,而且语气比较平淡,而将肯定表达转换成否定表达形式“谁都比不上你”,语气会更加强烈,既符合原文传达的含义,也能生动地还原作品的戏剧效果。

例13:Two of the chairs are set right and left of the table.

译文:桌子左右各有一把椅子。

例14:The landscape is seen bathed in the radiance of the harvest moon rising over the Blackdown.

译文:一轮明月挂在布莱克高原上,一片景致像浸在水里似的。

例15:Beyond the gate is seen the dusty high road, parallel with the wall, bounded on the farther side by s strip of turf and an unfenced pine wood.

译文:栅栏门外可以看见一条尘土飞扬的公路,跟花园墙平行。公路那边,横着一长条草坪和一片没遮拦的松柏。

分析:由于英语多用被动语态,而汉语常用主动语态,且汉语中的“被”字含有一定的贬义,所以在英译汉时,常常要把被动转换为主动,尽量减少“被”字的使用。例13中“are set”这一动作的主语和承受者是“chairs”,表达的是“椅子被人放在桌子两边”的含义,而在翻译时转换为主动语态的“各有”,既能说明椅子的位置是在桌子左右两侧,又能让译文更加通顺地道;例14中“is seen”表示“被看见”,这一动作的主语是“landscape”,将被动语态转换为主动含义“像……似的”,主语不变,译文“一片景致像浸在水里似的”体现出故事背后的环境特点,衬托出女儿与母亲和好之后轻松愉悦的气氛;例15为了表示强调,也为了避免句子头重脚轻,主语和表语的位置进行了颠倒,“is seen”的主语是公路,“bounded”的主语是草坪和松柏,所以分别将其转换为主动语态,译为“可以看见”和“横着”,可以形成很通顺的动宾搭配“可以看见尘土飞扬的公路”“横着草坪和松柏”。

四、结语

本文以卡特福德的翻译转换理论为指导,以萧伯纳的《华伦夫人的职业》为原材料,探讨了层次转换、类别转换、单位转换、结构转换在剧作汉译中的应用,并论证了翻译转换理论对于剧本翻译的可行性;通过详细的案例分析得出,使用翻译转换得到的译文不仅可以传达剧本原文的真实含义,还能生动地展现剧本的情节和人物的特点。同时,笔者也发现翻译的过程远不止单词、短语和句子之间的转换,也会涉及很多文化背景知识的转换,所以我们应该辩证客观地看待翻译理论,以推动翻译理论与实践的深入完善与长远发展。

参考文献:

[1]Catford, J. C. A Linguistic Theory of Translation:An Essay in Applied Linguistics[M].London:Oxford University Press,1965.

[2]George Bernard Shaw.Mrs.Warrens Profession[M].Watchmaker Publishing,2010.

[3]连淑能.英汉对比研究(增订版)[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10.

[4]潘家洵,朱光潜,英若诚.萧伯纳戏剧三种[M].北京:人民文学出版社,2022.

[5]邢福义.现代汉语(修订版)[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199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