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窦娥冤》《苏三起解》和《秦香莲》中悲剧色彩的偶然性与必然联系

2023-05-30王宇竞

今古文创 2023年16期
关键词:窦娥冤相似性

王宇竞

【摘要】 《窦娥冤》《苏三起解》和《秦香莲》都是我国脍炙人口的古代经典文学作品。这三部文学作品皆以女性视角为主线而展开。值得一提的是,其中《窦娥冤》算是一部彻头彻尾的悲剧,不同的是,大众认知里的《苏三起解》和《秦香莲》纵有波折,但好在算是善恶到头终有报的大团圆结局。但其实,如果深入剖析这三部作品的话,不难发现,它们都是典型的带有悲剧色彩的文学作品,甚至可以说,它们本身就是悲剧的代名词。尽管三部作品的时代背景以及创作形式都不同,但在故事主旨、叙述手法、人物特色等处还是有着不少的相似性。本文将以这三部作品的主人公为切入点,运用平行研究方法解读《窦娥冤》《苏三起解》和《秦香莲》背后悲剧色彩的偶然性与必然联系。

【关键词】悲剧色彩;相似性;必然联系

【中图分类号】I20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6-8264(2023)16-0017-03

【DOI】10.20024/j.cnki.CN42-1911/I.2023.16.005

一、窦娥、苏三和秦香莲的人物分析

(一)窦娥、苏三和秦香莲命运的相似

窦娥、苏三和秦香莲的遭遇都是蒙受不白之冤,若说最大的不同,莫过于苏三和秦香莲是守得云开见月明,而窦娥只能含恨枉死,最终靠着死前誓愿一一应验的传奇性来昭雪。但纵使三位主人公的结局不尽相同,命运也依然是十分相似的。

窦娥三岁无母,七岁又因家中贫寒而被父亲卖入蔡家抵债,之后又经历了丈夫患病去世,自此成了寡妇,与蔡婆婆相依为命。只是天有不测风云,窦娥后又被张驴儿胁迫陷害,因不忍蔡婆婆受刑而认下莫须有的罪名。最终含恨冤死,也未能使得真相大白,直至血溅白练、六月飞雪和大旱三年一一应誓,这一出感天动地的大戏由此推动至了高潮,却也终于落幕。

苏三(玉堂春)是南京名妓,与家道中落的王景隆互许终身。后因王景隆进京科考,苏三不愿再卖艺接客,老鸨便将苏三卖与了山西洪洞商人沈洪为妾。岂料商人沈洪重利常年外出,其妻皮氏便与人私通,欲意谋夺家产。皮氏寻到機会之后,便下毒害死了沈洪且嫁祸给了苏三,她还贿赂买通了当地知县。几人狼狈为奸之下,终是屈打成招,坐实了苏三的罪名。适逢王景隆出任山西巡按,得知了苏三冤情,便下令押解苏三案全部人员至太原,最终案情真相水落石出,苏三与王景隆二人也有情人终成眷属。

秦香莲的丈夫陈世美高中状元,却一去三年不回,杳无音信。家乡连年大旱,公婆也因饥饿而死,无奈之下,秦香莲带着一双儿女上京寻夫。没想到的是,早已成为状元郎的陈世美如今还成了当朝驸马。负心汉在看到妻子之后,不仅没有相认,反而暗派手下韩琪杀人灭口。韩琪在追杀秦香莲时得知事实真相,心灰意冷之下挥剑自戕,放走了秦香莲母子。而秦香莲在相国王延龄的帮助下,找到了开封府,向包公诉说冤情。包公在明白事情的来龙去脉之后,好言相劝于陈世美,岂料对方不仅不听,还以权势压人一头。国太听闻消息前来求情,可捱不过铁面无私的包拯一心除恶,最后将负心薄幸的陈世美就地正法。

(二)窦娥、苏三和秦香莲性格的相似

三位主人公命运多舛,她们遇到的困难既有天灾也有人祸。窦娥无母是天灾,遭小人陷害是人祸;苏三沦落风月场所是天灾,被污蔑杀人是人祸;秦香莲家乡大旱,公婆惨死是天灾,丈夫薄情寡义,杀妻灭子是人祸。这就是艺术创作中所必不可少的情节冲突,但具体个体的个性不同又会造就故事不同的走向发展。

窦娥命运孤苦,却天性善良又生而倔强。在面对一再不公时依然能够坚强生活,哪怕遭人污蔑,对方想要屈打成招时也是如此。只是遇上了蔡婆婆这样的软肋,善良的她便不好再一味坚持自我,反倒连累了他人,迫不得已的她这才选择认下罪名。但也正是因为骨子里的倔强,才致使窦娥死前盟誓,上天感念这样的冤情使得出现了三大奇观,《窦娥冤》也至此结局。但若不是窦娥这样的性格脾气,那么她的所作所为便不会使得整个故事如此合情合理,更不会在最后结局之时达到高潮,完成升华。

苏三沦落风尘多年,却出淤泥而不染,其心坚贞。是以在与王景隆分别后闭门谢客,只是自小命运多舛的她受尽欺辱,养成了柔弱的性子,在被老鸨卖给商人时也是无力招架,只能屈从于命运。可惜命运一再愚弄于她,商人妻子与外人联合谋财害命,还将罪责尽数嫁祸给了苏三,苏三耐不住严刑拷打,认下了这桩罪名。好在王景隆谋得功名,不仅替她洗刷了冤屈,还成就了与苏三的一段美好姻缘。

秦香莲深受封建观念残害荼毒,却心地善良,踏实肯干。这也是在丈夫进京赶考却一去不回,丢下父母于家中时,秦香莲任劳任怨的原因所在。在看到陈世美早已变心,贪慕虚荣之时,秦香莲第一时间也并没有要据理力争的想法,这也是受封建思想的影响。若不是最后陈世美痛下杀手,秦香莲也不会想到到开封府告状,自然也没有最后的恶有恶报的结局。

三人的命运相似却又不同,除了创作意图、时代背景等等的不同,很大原因也是主人公的个性差异所致。

(三)窦娥、苏三和秦香莲行为准则的相似

窦娥、苏三和秦香莲都是集善良、聪颖于一体的女性角色。

窦娥孝顺父母,后又孝顺婆婆,为家庭付出始终无怨无悔。而后哪怕被张驴儿父子胁迫,仍坚持自身,誓死不从。这便是她刻在骨子里强烈的道德感所致,有孝顺,也有守节。

苏三虽然沦落风尘,但始终内心坚贞,渴望世界的真善美。所以在与公子王景隆邂逅却又离别后,闭门谢客。从始至终,苏三都体现了古代女子身上的一种飘若浮萍的无力感,是不得已向命运屈从的无奈妥协,但这些遭遇同样也无法掩盖她身上的闪光点,那就是坚持自身,渴望向阳而生。

秦香莲在家乡大旱三年之际,依然选择留在公婆身边不离不弃,是古代一向宣扬推崇的孝顺儿媳。她遭到丈夫抛弃时一开始也没有勇敢站出来,而是想着妥协退让,这也是古代女子以夫为天的经典刻画,是有着强烈的道德感约束的女子。

综上所述,三位主人公都是正面形象,但他们身上无一例外,都是古代社会女子群像的缩影。每一個人物都不能超脱于当下所处的社会环境,否则便是空中楼阁,虚有其表。而正是社会背景对于女子的一致要求,才导致了她们高度相似的行为准则,从而导致了相似的故事脉络。

二、《窦娥冤》《苏三起解》和《秦香莲》的悲剧底色

(一)《窦娥冤》《苏三起解》和《秦香莲》的创作背景

每一部文学作品都有着自己的创作背景,创作背景是当下的主流思潮,是作者创作时所依仗的三观思想。作品的底色暗含在创作的时代背景中,早有铺垫。

《窦娥冤》是关汉卿的代表作,更是元杂剧的集大成之作,被称为中国古典十大悲剧之一。其作者关汉卿生于金末元初,见证了蒙古人入主中原,社会动荡不安的历史。为满足蒙古贵族的需求,贪赃枉法,草菅人命之事层出不穷,在这种阶级压迫与民族压迫的双重压迫之下,各族人民的日子都过得痛苦不堪,其中汉人尤甚,而冤假错案也可谓是多如牛毛。读书人有感而发,有意通过笔杆来揭露这种社会黑暗与世道不公,元杂剧这种艺术形式便紧跟着应运而生。《窦娥冤》是元杂剧的代表,更是千千万万不甘屈服于命运的时代缩影。

《苏三起解》是京剧的经典剧目,家喻户晓的主人公在历史中确有其人,苏三的遭遇也有据可查。在历史长河中,权势弄人的例子屡见不鲜,苏三绝不是个例。出身青楼的苏三暗合男尊女卑的古代社会阶级,也正是这种阶级限制,注定了女子的人微言轻,使得一有罪名加身,女子便翻案无力。是社会阶级与权势弄人的双重压迫,造就了这一出《苏三起解》的悲剧底色。

《秦香莲》又名《铡美案》,一直活跃在戏剧舞台上,并衍生出了多种剧种。古代女子以夫为天,整个社会男尊女卑,三妻四妾稀松平常,富贵易妻也是司空见惯,更有权势压人,这些便是《秦香莲》的创作背景。秦香莲是这些古代女子的代表,但又不完全等同于传统女性,正是如此,才使得她的悲剧底色无法泯灭,却又多了转圜的空间。

(二)《窦娥冤》《苏三起解》和《秦香莲》的法律观念

从很多史料记载,以及流传下来的各种文学作品来看,古代的司法制度并不健全。因此一旦有冤假错案的发生,人们便常常寄希望于所谓的因果循环、天理昭昭,这便是“天治”。而许多事件的平反即便没有“天治”,也是借助着人为的力量,即古代司法环境中的“人治”。真正靠着“法制”在起作用的例子却是少之又少。

《窦娥冤》当中惩恶扬善的手段便是“天治”。古人深受封建思想的压迫,却又受到时代的局限,反抗无门,因此神权思维更重。一方面,窦娥死前盟愿,就是希望苍天有眼,可以替她报仇雪恨;可另一方面,心灰意冷的窦娥又在强烈指责天道的不公,不然怎么会令恶霸横行,好人蒙冤?由此可以看出关汉卿这个元曲大家身上的矛盾点所在,他敢于揭露社会黑暗,痛批压迫人民的官僚主义,这是敢于挑战当世权力的反抗精神。可他终究还是跳脱不出时代加注在他身上的条条框框,关心世间百态与百姓疾苦是真,意识不到人民群众的力量也是真,最终只好通过苍天动容来完成这一曲可歌可泣的慷慨悲歌。读来荡气回肠有余,后劲力度不足。

《苏三起解》勾勒出的故事框架是典型的“人治”社会,整个故事的起承转合似乎充斥着巧合。县令拿人钱财,替人消灾,办的是人情案,行的是贪赃枉法的龌龊事。更显讽刺的是,苏三案审理定罪的全过程依赖的不是法律制度,而是在地方,权力可以只手遮天的县令。乃至最后的翻案,也不过是因为王景隆不再是那个手无实权的书生,他有了官职,便有了替人翻案的能力。故事的最后虽然是大团圆结局,但也少不了让人唏嘘嗟叹。

《秦香莲》同样也是“人治”社会。丈夫移情易妻后成了当朝驸马爷,官员们多畏惧皇权而不能替人辩驳,便是那个铁面无私的包拯,一开始也未能为了秦香莲而与皇权反对。在最后定罪之时,因顾及皇家颜面,国太等人更是站出来多次阻挠包庇。包拯便是这一出戏中惩戒的工具,如果没有了不畏权力的包拯,秦香莲的结局最终也只会沦为悲剧。

(三)《窦娥冤》《苏三起解》和《秦香莲》的创作手法

每一部文学作品的创作手法都不尽相同,作者通过这些形式各一的创作手法可以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进而使得作品的内涵丰富充盈。

《窦娥冤》运用了写实与浪漫主义相结合的创作方法,这种想象与夸张的艺术手法极力渲染了悲剧的凄怆动人,使得人物形象越发生动鲜明,也使得原本故事情节更加波折。《窦娥冤》既有着市井生活的真实刻画,又有着神仙鬼怪的奇异玄妙,读来虚实参半,有着震撼人心的力量。

《苏三起解》运用了倒叙的写作手法,开篇便已是被屈打成招的苏三正待问斩,继而引出了那句千古名唱——苏三离了洪洞县,将身来在大街前。这种将整个故事当中扣人心弦的部分提前至开头,可以起到点题和制造悬念的效果,还可以避免平铺直叙带来的前期情节冗长,不够吸引人的问题。《苏三起解》一开始就营造了紧张激烈的气氛,将读者带到了主角视角下的生死关头,使得整个故事更加跌宕起伏、精彩纷呈。

《秦香莲》的框架结构引用了开门见山和层层深入,开篇便借用秦香莲之口道明了她的来意,并且随着情节的推进而将人物的内心情感多层次展开,最终带入了负心汉被包拯就地正法的高潮。《秦香莲》的开门见山,使得故事简明扼要地进入正题,干脆利落地交代出后续情节所需,同时又起到了总领全文,铺垫后文的作用,在层层深入的推进下,读者就好像亲身经历一般,感同身受。也正因此,这整个故事在让人觉得不忍卒读的同时,也会为坏人应有的下场而感到大快人心。

(四)《窦娥冤》《苏三起解》和《秦香莲》的悲剧价值

鲁迅曾说:“悲剧,就是把美好的东西毁灭给人看。”正因如此,悲剧往往更能与人产生共鸣,发出振聋发聩的声响,达到撞击心灵的效果。但悲剧真正的价值,也绝不仅仅是与读者发出心灵共鸣,使读者沉溺于该故事本身,而是可以从中感悟体会,得到鼓舞人心的力量。

《窦娥冤》的悲剧既属于窦娥自己,也属于当时社会背景下的千千万万人。关汉卿见证了被欺辱的底层人民水深火热的生活,骨子里的反抗精神与变革精神在他的笔下喷薄而出,正是内心的有感而发,才使得《窦娥冤》这部文学作品历久弥新,其艺术价值更是在中国文坛上熠熠生辉。它的悲剧价值虽然受到当时时代的局限,但通过窦娥这一角色,已经有了不甘屈服的抗争性,是中国十大古典悲剧,更是古往今来的集大成之作,揭露人间黑暗与人心险恶,高举正义的旗帜。

《苏三起解》的悲剧性并不只局限于文学作品中,它的故事不是杜撰,不是改编,而是源于真實发生过的真人真事。在玉堂春孤苦飘零的一生之中,受尽了磨难苦楚,被人冤枉也只能因为无处申冤而含恨赴死。若不是最后的神来一笔,在无尽的黑暗当中透出了一丝光亮,给了故事中的人和看客以希望,那么它的悲剧价值也不会这样深远,直到今天都为众人津津乐道。

《秦香莲》的悲剧性更多地体现在两个层次上,一个层次是薄情寡义这样的个人角色上,但另外一个层次才是真正要传达的本质性的东西,即那个权势滔天可以只手遮天的旧社会。天子犯法,往往总不能与庶民同罪,《秦香莲》所引发的深思值得今天的我们永远铭记,时时自省。

三、结语

通过上述对比,可以发现窦娥、苏三和秦香莲这三个人物的命运、性格以及做事的行为准则有着很多的相似却又不同之处,这是从作品里面探寻到的悲剧色彩的偶然性与必然性。而跳出作品本身,封建社会下法律制度的缺失,以及文学作品创作所需要的冲突矛盾,又是这些悲剧色彩所有的必然联系。这其中有社会黑暗对百姓的迫害,有只手遮天地方官员的一言堂,更有发人深省的情节所需,这才造就出了一部部惊心动魄却又内涵高度相似的文学作品,旨在揭露世道的不公,抨击吃人的封建社会,以及敢于和钱权势力做斗争的进步性。

值得一提的是,元代之前的作品大多是彻头彻尾的悲剧,例如《孔雀东南飞》中东汉年间的刘兰芝和焦仲卿,二人生前的结合不被认可,历经百般磨难,至死也未能使得姻缘和美。而自宋代强化了伦理道德开始,许多作品的阐述便变成了悲喜交加,从不会一味地悲恸伤情,总要留一线希望给世人,一丝清白在人间。《窦娥冤》 《苏三起解》和《秦香莲》便是这样悲喜交加的作品,正是它们的悲剧色彩使得作品本身要传达的思想进一步升华,催人泪下,发人深思。

参考文献:

[1]周晓莉.浅论豫剧电影《秦香莲》的悲剧色彩[J].名家名作,2021,(04):86-89.

[2]廖小琴.从戏曲《苏三起解》看民间传统法观念[J].大众文艺,2019,(16):259-260.

[3]梁霄.浅谈中西方悲剧的区别——以《俄狄浦斯王》和《窦娥冤》为例[J].戏剧之家,2021,(33):41-42.

[4]郭灿金.铡美案的个案分析[J].中州今古,2003,(Z1).

[5]中国十大古典悲剧[J].同学少年,2013,(02):53.

[6]翟文喆.苏三起解·提审·传统法观念[J].中西法律传统,2004,(00).

[7]郑传寅.传统文化与古典戏曲[M].武汉:湖北教育出版社,1990.

[8]陆彦.浅析以大团圆结局的《窦娥冤》悲剧性质的必然性[J].大众文艺,2010,(12).

猜你喜欢

窦娥冤相似性
一类上三角算子矩阵的相似性与酉相似性
浅析当代中西方绘画的相似性
《窦娥冤》的悲剧价值浅谈
浅谈《窦娥冤》的悲剧性
低渗透黏土中氯离子弥散作用离心模拟相似性
《窦娥冤》人物悲剧命运探究浅析
品味元杂剧《窦娥冤》的人物形象和风格特征
一种新的基于对称性的字符串相似性处理算法
一种相似性学习算法及其在人脸识别中的应用
V4国家经济的相似性与差异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