核心素养背景下小学语文单元整体教学的路径分析
2023-05-30陈麟燕
陈麟燕
摘 要:在新课改教育背景下,各类教学方式应运而生,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应用单元整体教学,不仅实现了当前教育资源的有机整合,还能在一定程度上减少课堂教学时间,提升学生学习效率,有助于培养其学科核心素养。而站在教师的角度进行分析,教师不仅需要综合分析学生之间存在的个性化差异,还需要根据课本内容进行单元的宏观把控,提高学生学习效率的同时,有效增强课堂教学水平。
关键词:核心素养;小学语文;单元教学
中图分类号:G623.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8918(2023)16-0046-04
一、 引言
由于小学语文课本中包括的内容十分多元,涉及的知识范围也相对较大,这也使得部分教师未能意识到不同单元之间的内在联系,从而在教学期间过于注重单篇文章的解析。这种教学手段明显是两叶掩目,未能从整体上对课本内容进行深入发掘和合理规划,不同课文之间的联系也被忽略。深入解读核心素养要求,教师可以开展单元整体教学,改善现阶段课堂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帮助学生梳理知识脉络,加强系统化学习能力建设,进一步提高课堂教学质效。
二、 单元整体教学的主要特征
(一)自主性特征
在核心素养教育背景下,教师需要加强学生学习自主性培养。由于小学语文单元整体教学可以有效提升学生的合作学习能力以及知识探索意识,帮助学生在开展语文知识学习时养成善于发现问题、分析问题以及解决问题的能力,深入感受语文学科的魅力,从而产生浓厚的学习兴趣。
(二)连贯性特征
对小学语文课本各个单元中的文章进行分析,其中的联系很难轻易发现,但对其进行深入阅读,可以发现其中的连接十分明显,不管是在选题还是内容表达方面都十分相似。所以教师在开展整体单元教学时,必须注重其中的知识衔接,从而有利于学生发散性思维的培养。但教师在教学期间需要注意,单元教学并不是传授语文知识的唯一渠道,不能过于依赖某一篇文章的重点讲解来完成教学目标。单元整体教学的连贯性还主要表现在每个单元中的不同文章主题之间的连接和不同单元和文章中的前后联系。
三、 小学语文单元整体教学中存在的不足
(一)教师缺乏对单元整体教学的重视
部分小学语文教师在开展课堂教学时,仍然按照传统的教学方式对课文内容进行深入讲解,害怕出现重点知识遗漏的情况。教师在开展新的單元教学前,会简单介绍单元的教学目标,这在一定程度上与新课标要求脱离。虽然统编版语文课本在内容编写方面已经采用了多元的方法,在一些单元中会连续出现几篇关于感情表达的描写,而有的单元会连续出现几篇关于风景讲解的内容。但教师在进行单元教学时,未能充分彰显单元整体教学的基本理念,大多是围绕其中一篇文章进行重点讲解,详细分析其中的每个知识点,导致学生所学习的知识内容缺乏有效衔接。并且学生也无法深入理解知识内涵,对所学习的知识也无法进行有效巩固,以至于出现边学边忘的情况。
(二)学生学习自主性较差
受传统教育观念以及外界因素的影响,部分教师故步自封,未能对教学手段进行积极创新,也没有努力学习优秀的教学方式,仍采用灌输式教学法,导致学生不仅无法对知识点进行自主学习和思考,还会使得其所掌握的知识点呈碎片化形态,语文学科素养很难从根本上形成。由于教师教学手段老套,学生会认为单元整体知识理解十分困难,在学习期间也很难根据所学知识构建完善的知识框架,以至于无法对知识内容进行深层次理解,最终的学习自主性逐渐降低。
(三)长时间讲解单篇文章
小学语文教师在开展课堂教学时,常常忽略单元整体教学法,究其原因是教师教学手段未能及时更新,在讲解一些文章内容时,会占用两三个课时的时间,甚至在讲解重点文章时,需要长达七八个课时。虽然教师的教学方法会确保知识点不会出现遗漏问题,加强学生的知识记忆,但学生需要重复学习知识点会逐渐产生厌烦心理,在梳理知识重点时,也会过于依赖教师,不仅不会深层次理解课文内容,甚至出现囫囵吞枣的情况。另外,教师在开展单元整体教学时,不可直接将几篇文章进行整合讲解,需要采用合理的手段进行内容以及表达方法的对比和分析。
四、 核心素养背景下小学语文单元整体教学的有效路径
(一)注重课堂内容的核心素养分析
小学语文教师在备课阶段,不仅仅是对单篇文章进行反复讲解,而是需要精准解读单元教学要求,科学掌握教学方式,不仅有助于对单元不同文章写作方式以及思想情感进行深入分析,还有助于从不同课文中发掘相同元素进行提炼,并以此为基础引导学生研究其中的不同之处以及相似点,帮助学生更好地开展自主知识学习。例如,教师在讲解《风筝》这篇文章时,可以发现其中内容主要是作者回忆儿时与朋友制作风筝的场景;而《麻雀》这篇内容则是描写了作者在打猎之后,发现麻雀母亲为了保护小麻雀孤身挡住猎狗,赞扬了母爱的无私和伟大。这两篇文章都属于叙事类,教师的讲解重点也主要呈现在故事内容和训练方面,有助于增强学生的语言应用能力,进一步培养其发散性思维,为之后语文知识的学习奠定有力的基础。
(二)加强单元的整合设计,培养学生核心素养
在开展小学语文单元整体教学时,必须要对单元内容进行整合设计,深度分析课本内容、单元主题以及知识重点,从而实现核心素养在课堂教学中的有效贯穿。第一,教师需要充分发掘课本中的重要资源,并深入分析其中的知识重点,从而通过单元主题进行知识提炼。科学编排语文课本内容必须要以知识体系要求为基础,了解不同课文之间存在的知识联系,设置更具针对性的学习任务以及教学手段等。第二,教师必须要实现核心素养与文章内容的有效连接,有助于学生通过学习来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比如,统编版三年级下册中《富饶的西沙群岛》和《美丽的小兴安岭》,这两篇课文的共同之处就是对景物的叙述,所以此单元的主题是让学生学习语言描述知识,从而通过朗读学习来增强自身的语言应用能力和讲解能力。
(三)创新单元整体教学流程,实现核心素养的有效贯穿
由于课堂教学是属于动态的形态,教师需要培养学生的问题分析能力,敢于表达自己的想法。在日常教学期间,教师需要为学生提供足够的自主学习思考时间,不可过于注重文章讲解从而占据所有的课堂时间。同时,教师还需要做到新旧知识在学生脑海中的不断交替碰撞,进而培养学生的发散性思维。在进行文章朗读时,教师可以适当提出一些核心问题,引导学生跟随文章的情节发展进行深度学习,如:“故事为什么会发生呢?是在什么背景下开始的呢?”“作者通过文章想表达什么感情?”鼓励学生通过小组讨论或者自主阅读的方式进行文章知识和内涵的深层次发掘,加强学生的知识理解。在对文章进行归纳总结时,教师需要让学生掌握叙述文章的写作技巧,积极思考所学知识,并将其应用到实际问题中,不仅有助于提升学生的认知水平,还有助于推动学生思维能力的发展,进一步增强课堂教学效率,实现核心素养的全面落实。
(四)优化课堂教学环节,实现语文学科素养的逐步渗透
小学语文教学手段十分多元,但其主要目的是帮助学生理解课文内涵,掌握正确的学习技巧,夯实所学知识。教师若想提升单元整体教学的有效性,必须要对课堂教学环节进行不断优化。对于小学高年级的学生而言,随着年龄和认知能力的提升,其对文章内容的理解也会更加深入全面,并且由于自身掌握了一定的词语,所以教师可以积极开展自主阅读课堂,为学生提供自主学习机会。另外,教师在日常教学期间,可以结合单元导读的基本要求,鼓励学生阅读一些与课堂内容相关的课外读物,这种先学后教的教学方法,有助于学生更好地掌握文章内容以及故事的发展方向,对单元整体教学以及学生学习都起到了积极作用。在教学期间,教师采用文章对比的方式,对文章内容进行对比分析,促使学生主动寻找单元文章中的前后衔接,通过与他人的交流讨论,来加深课文知识印象,实现知识点的消化与吸收。比如,教师在讲解《卖火柴的小女孩》时,可以向学生推荐《凡卡》这篇文章,并询问学生两篇文章有什么相似点。通过阅读学生会回答两篇文章都描写了西方国家穷苦孩子的惨状,并且两篇文章在写作手法方面十分相似,都是通过幻想与现实的对比来描写当时社会的矛盾以及对美好生活的憧憬。随后,教师可以向学生提问:除了以上所说的两种相似点,还有其他的吗?教师可以引导学生深入解读其中内容,发现小女孩擦火柴是因为太过寒冷,不得已的取暖办法,也充分反映了社会的黑暗以及饥寒交迫所带来的困扰。而凡卡写信也在一定程度上与小女孩十分相似,也是通过强烈的反差对比来描写悲惨的生活。这种教学方式可以帮助学生加深对文章的印象,更加深入地完成课文理解,逐渐养成主动思考的良好习惯,进一步提升阅读水平。
(五)结合学生认知能力,明确课堂教学目标
对于学生来说,小学是非常重要的基础阶段,但由于高年级学生和低年级学生在认知能力以及学习水平方面存在很大的不同,因此教师在开展教学活动时,必须要充分考虑学生的实际情况。比如,教师在针对低年级学生教学时,特别是对刚刚步入小学生活的学生,不管是在心理承受方面还是知识的掌握方面都较为薄弱,因此,教师需要在教学期间加强对字词知识的讲解,也可以借助游戏教学的手段开展知识传授,不仅有助于加深学生的学习印象,还在一定程度上提升学习质效。对于中年级阶段的学生来说,其已经具备了一定的词语基础,但在学习长篇幅的文章时,还是极易出现各类问题。因此,教师在进行单元教学目标设计时,必须要立足此阶段学生的认知特点,将生字、词语与文章段落进行有机融合,帮助学生更好地完成语言学习任务。而对高年级阶段的学生来说,教师需要加强对学生文章学习的重视,通过阅读的方式来感受作者的思想情感,分析其写作手法。同时,教师可以适当增加一些课外阅读任务,提升学生的文章阅读量,引导学生对不同段落或文章进行对比学习。比如,《我的战友邱少云》与《狼牙山五壮士》,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对其中段落含义进行深入品味,实现生字与词语教学的融合,有效提升课堂教学水平以及学生的学习效率。
(六)提出核心问题,推动学生思维发展
由于不同版本、不同年级的课文主题有着很大的差异,如若教师未能找好问题切入点,会直接导致最终教学效果不尽如人意,也会使得学生在学习期间无法把握正确的学习方向,学习侧重点也会出现问题。因此,教师在开展教学工作时,需要站在整体的角度上进行核心内容的分析,帮助学生解决学习中碰到的各种困难,根据其知识内容实现核心素养的深入发展。小学语文教师可以加强教学活动的设计,并将其分成不同的板块,不仅可以牢牢把握知识重点,还有助于学生快速梳理知识脉络,以防学生像“无头苍蝇”一样展开学习。另外,教师可以加强对核心问题的设计,通过学习任务来引导学生进行知识的自主探索,借助小组合作的方式来鼓励学生自主发现,表达自己的内心想法。并且,不同学习层次的学生也会在小组合作期间一同完成思维能力的延伸,进一步提升其语文核心素养。比如,教师在讲解《少年闰土》时,作者通过闰土讲解海边的事情生动地描写出闰土的个人形象,并且描写出作者在听了闰土的故事后,心中所产生的变化和感受。教师可以引导学生通过小组的方式对鲁迅先生所表达的思想情感进行深入分析,增强学生主动学习能力的同时,也有助于推动其认知思维的发展。
(七)打造开放性课堂,培养学生课堂主人翁意识
小学语文教师在培养学生核心素养期间,需要让学生逐渐养成自主学习、自主思考的基本能力。所以,教师需要加强对学生自主意识的培养,但由于传统的教学手段不利于构建积极的教学氛围,学生在学习期间还是依赖于教师引导,不具备自主思考的能力。对单元整体教学目标进行深入分析,教师需要站在整体的角度上对课本内容展开全面的分析,不仅帮助学生明确单元目标,还有助于学生构建完善的知识框架,从而更好地完成独立思考任务。教师可以結合导读环节中的知识要点对即将开始的课堂教学进行方向把握,在讲解期间采用交流互动的方式来构建开放性课堂,进一步激发学生的学习自主性,通过问题的深入探索来养成善于思考的学习习惯。比如,教师在讲解《圆明园的毁灭》与《小岛》课文时,教师可以提出课堂问题:“圆明园为什么会被英法联军摧毁呢?”“在读完《小岛》之后有什么感受呢?”对此,教师可以鼓励学生踊跃回答,可以在小组内部进行想法的交换,并在教师的引导下来加深语言经验,收获情感价值,并将自己的阅读心得以文字的方式呈现,不仅有助于学生对课文内容进行深度理解,还有助于语文学科素养的发展。在此期间,教师需要注意,在开放性课堂中学生的即兴发挥并不是执拗于一种主题,需要鼓励不同层次的学生进行思维拓展、自主发挥,教师只需要对大的方向进行严格把控,并给予学生适当的指导和点拨即可。这样一来,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得到了有效提升,其写作水平也会得到极大程度发展,进一步落实核心素养教育要求,为之后的知识学习奠定有力的基础。
五、 结语
综上所述,小学语文单元整体教学的开展并不是一蹴而就的,而是需要教师深入解读课本内容,进一步分析各单元之间的联系,构建完善的单元知识体系。在核心素养背景下,小学语文教师需要着眼于不同学生的特点和学情开展备课设计,构建趣味性语文课堂,促使学生更好地感受语文知识中的魅力,夯实所学知识的同时,也培养了其积极的人生价值观。
参考文献:
[1]熊慧玲.素质教育背景下小学语文教学与核心素养融合路径分析[J].世纪之星(小学版),2022(5):171-173.
[2]韩芬萍.核心素养背景下分析小学语文中培养学生综合能力的路径[J].新作文:教研,2021(1):160.
[3]黎淑萍.指向核心素养的小学语文整本书阅读实施路径分析[J].考试周刊,2021(3):31-32.
[4]殷樱.基于学科核心素养 构建生长性语文课堂——“双线组元”背景下单元整体教学叙事研究例谈[J].小学语文教学,2022(27):67-68.
[5]周素颖.基于语文核心素养的初中单元整体教学策略——以七年级下册第五单元为例[J].语文建设,2022(3):64-67.
[6]李慧,邓涛.语文核心素养视域下教材习题质与量的检视——以部编版小学三年级语文教材为例[J].中小学教师培训,2021(3):47-5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