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明确主体责任,多方助力成长

2023-05-30陈明强

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 2023年15期
关键词:心理健康

陈明强

摘要:随着社会的发展和生活节奏的加快,隔代抚养现象越来越普遍,隔代抚养是指孩子的抚养大部分甚至完全由(外)祖父母承担的一种抚养方式。隔代抚养儿童相比在其他抚养方式下长大的儿童,心理健康状况较差,容易养成以自我为中心、任性、叛逆等不良性格,影响儿童的健康成长。对此,隔代抚养人应加强学习,更新教育观念,科学养育孙辈;父母应主动承担起教育责任,加强对孩子的监管;政府、学校和社会机构应加大支持力度,多关注隔代抚养儿童家庭,为其提供教育指导。

关键词:隔代抚养;心理健康;家校社协同

中图分类号:G44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671-2684(2023)15-0061-03

一、引言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家庭是人生的第一所学校,家长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要给孩子讲好“人生第一课”,帮助他们扣好人生第一粒扣子。家庭是儿童健康成长的重要社会单元,家庭抚养方式在儿童身心健康成长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影响着孩子一生的发展。近年来,随着社会发展节奏的逐步加快与我国家庭结构的逐渐改变,抚养儿童的方式也相应发生了变化。《中国家庭发展报告(2015年)》中的调查数据显示,父母双方共同照顾儿童日常生活的家庭仅占比7.5%;在全国0~2岁儿童中,主要由祖父母照顾的比例高达60%~70%,其中,30%的儿童完全由祖父母照顾;3岁以后,儿童上幼儿园了,由祖父母直接抚养的比例约占40%[1]。由数据可以看出,隔代抚养正在成为我国家庭跨地域、跨阶层的儿童照顾的主要方式。

隔代抚养是指父母不能经常陪伴孩子的成长,孩子的抚养大部分甚至完全由祖辈承担的一种抚养方式[2]。隔代抚养儿童相比于其他抚养方式(比如父辈家长直接抚养的亲子抚养方式或者父辈与祖辈共同参与抚养的混合抚养方式)下的儿童,心理健康状况更差[3],隔代抚养方式易使孩子养成以自我为中心、任性、暴躁、叛逆等不良性格,影响孩子未来的发展[4]。本文结合以往研究,对隔代抚养儿童心理健康问题的形成原因进行分析,并给出相应的建议。

二、隔代抚养对儿童心理健康的影响

(一)隔代抚养人方面

1.隔代抚养人对儿童过度宠爱和保护

多数隔代抚养人年纪较大,抚养孩子是为了寻求精神慰藉,加上将孙辈看得比较重,因此,在生活上对孩子会过度宠爱和娇惯,可以说是百依百顺,甚至无原则地纵容等。在这种教养方式下,孩子缺乏规则意识,极易养成任性放纵、以自我为中心的性格。

2.隔代抚养人的教育观念落后

隔代抚养人成长生活的年代和儿童现如今生活的年代差距较大,教育观念比较落后。大部分隔代抚养人更关注孩子的饮食起居方面,忽视了其良好习惯、心理素质等的培养。此外,在数字化的今天,隔代抚养人与孙辈之间缺少共同语言,平时缺乏沟通,儿童与祖辈相处的大部分时间消耗在看电视、玩手机和平板电脑上,部分儿童沉溺于网络游戏,变得不合群、胆小、孤僻等。

(二)父母方面

1.父母教育主体的缺失

依戀理论指出,人类与生俱来就会与特定个体形成持久联结,而母亲被认为是形成依恋关系的最佳人选。早期安全的依恋关系不仅有利于儿童身心的健康发展以及社会化的顺利进行,而且直接影响个体成长过程中的人格完善。反之,不健康的依恋关系或者依恋关系的缺失会使儿童很难获得安全感与归属感,形成不良性格。隔代抚养儿童平时主要和祖父母一起生活,与父母接触少,父母教育主体的缺失,导致孩子很难与父母形成健康的依恋关系,由此引发一些心理问题。

2.父母责任感的缺失

大多数年轻父母也是在温室中长大的一代,对于自身“为人父母”的角色转换还没有做好心理准备,责任感缺失,认为长辈在养育孩子方面经验丰富,把孩子交给他们省事又省心,对孩子缺乏责任感。在这种情况下,儿童会产生 “既然生了我,怎么不养我”等疑问,亲子之间由此产生隔阂,不利于良好亲子关系的建立。

马斯洛需要层次理论指出,个体有五种基本需要,分别是生理需要、安全需要、归属与爱的需要、尊重的需要与自我实现的需要。低层次的需要得到满足后,才会产生更高层次的需要。部分隔代抚养的儿童长期与父母分离,父母的缺席使得安全需要、归属与爱的需要得不到满足,长此以往,儿童会缺乏安全感,产生孤单和压抑的感觉,把自己的心逐渐封闭起来;还可能产生逆反心理,不愿听从父母的管教,故意跟父母“唱反调”

三、应对策略

在当今社会背景下,随着经济的不断发展和生活节奏的加快,隔代抚养的方式无法避免,甚至会越来越普遍。因此,如何让隔代抚养儿童健康成长成为教育界重点关注的话题。

(一)隔代抚养人需更新教育理念

隔代抚养人虽然有着丰富的生活经历和教育经验,但社会在进步,时代在变化,隔代抚养人也需要跟上时代步伐,学习和吸收新的知识和理念。隔代抚养人应自主学习心理学与教育学等相关理论知识,了解儿童不同发展时期的认知特点,丰富育儿理念。同时,还可以参加各种培训讲座,更新教育理念。例如,上海市在2007年创办了专为(外)祖父母开设的孙辈教育研究班[5],这使隔代抚养更科学化、规范化。除此之外,祖辈不能一味迁就和溺爱儿童。当儿童行为失范时,要征求儿童父母的意见,给孩子制定一些必要的规则,并监督其遵守,在儿童没有遵守时,要给予一定的惩罚,使其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同时也要给儿童一定的空间和自由,做到宽严相济 [6]。

(二)父母应明确主体责任

父辈要主动承担起责任,与祖辈相互配合,各自定好位,分工合作。父母是孩子成长过程中不可或缺的重要角色,在孩子情感发展和心理发展过程中父母的缺场,会导致孩子心理发展不健全,给孩子造成心理伤害。在家庭教育中,父母要主动承担起育儿职责,不要把所有事情都推给老人,要负起主体责任,将老人视为育儿过程中的辅助者,各自定好自己的位置。在教育中发生分歧时,祖辈与父辈要相互沟通、协商,将父辈科学的教育方法与祖辈丰富的经验相结合,共同教育好孩子。如果不在孩子身边,父母可以通过视频电话等方式与孩子沟通交流,表达对孩子的关怀与爱,在孩子的成长之路上努力做到不缺席。

(三)学校应发挥引导作用

一些祖辈认为教育是学校的事情,他们只要负责让孙辈吃好、睡好就行了,孩子学习成绩的好坏与他们的关系不大,成绩不好是因为教师没教好。在这种教育理念下,学生很容易出现心理健康问题。解决这个问题,沟通是关键。学校可通过开家长会、建立家长交流群的方式,搭建起家校沟通的平台,及时向家长反馈学生的情况,与家长共同探讨教育学生的策略和方法,消除认知上的盲区。除此之外,教师应该多关注隔代抚养儿童,如果发现他们存在心理健康方面的问题,要及时疏导。

(四)社会应加强辅助作用

隔代抚养的问题不单是一个家庭的问题,更是一個社会的问题。很多年轻父母虽然并未背井离乡、外出打工,但是由于工作压力大,经常加班等,导致没有时间、精力陪伴和照顾孩子。随着二孩政策的全面开放,父母养育的压力会进一步加大。将孩子交给老人照顾,是很多年轻父母的选择。对此,社会应加大支持力度,起到辅助作用。政府要加大对隔代抚养儿童教育资源的投入,鼓励、引导和支持社会大众对隔代抚养儿童教育和社会化服务体系的探索,如加强社区建设、创办隔代家长学校等;教育机构可通过开设心理健康教育讲座、举办亲子活动等形式帮助家长更新家庭教育理念;社区定期组织育儿经验交流分享会,招募有相关工作经验的志愿者有针对性地制定辅导方案,帮助隔代抚养人提升教育抚养能力。

随着社会的发展和现代生活节奏的加快,隔代抚养现象越来越普遍,有其存在的必要性。为促进儿童健康成长,隔代抚养人应加强学习,更新教育观念,科学养育孙辈;父母应主动承担起教育责任,加强对孩子的监管;政府、学校和社会机构应加大支持力度,多关注隔代抚养儿童家庭,为其提供教育指导。

参考文献

[1]国家卫生计生委家庭司. 中国家庭发展报告2015[M]. 北京:中国人口出版社,2015.

[2]张琦妍,李丹.国内外隔代抚养之痛与对策分析[J].外国中小学教育,2015(11):23-28.

[3]赵一名,吕梦莹,金芳,等.不同家庭抚养方式下的幼儿心理健康状况比较研究[J].连云港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19(3):92-96.

[4]曹锡锋.家庭教育和隔代抚养对小学生心理问题倾向的影响[J].家长,2020(1):54-56.

[5]叶光辉,郑欣佩,杨永瑞,等.母亲的后设情绪理念对“国小”子女依附倾向的影响[J].中华心理学刊,2005,17(2):181-195.

[6]叶晓璐,刘宣文.隔代抚养幼儿心理理论、祖孙依恋、同伴接纳特点及相关性调查[J].中国妇幼保健,2021,36(9):2108-2113.

编辑/于 洪 终校/石 雪

猜你喜欢

心理健康
烘焙有益心理健康
心理健康
心理健康
心理健康
心理健康
心理健康
关注青少年心理健康
老年人不可忽略心理健康
如何做好小学生心理健康教育
基于人际交往的心理健康课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