表达性艺术治疗应用于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的研究
2023-05-30孙小然
孙小然
摘要:表达性艺术治疗因其具有“少指导重体验”和“非言语投射性”等特点,非常适合在青少年心理辅导中推广。然而,纵览国内外有关研究发现,当前关于表达性艺术治疗的研究主要聚焦于大学生群体。分析了表达性艺术治疗的内涵与起源、媒介与研究取向、在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中的应用现状以及未来研究前景,为这一疗法有效应用于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领域提供理論指导与实践参考。
关键词:表达性艺术治疗;艺术治疗;心理健康教育
中图分类号:G44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1-2684(2023)15-0009-05
一、表达性艺术治疗的内涵、起源与特点
(一)表达性艺术治疗的内涵
表达性艺术治疗( Expressive Arts Therapy)是指借助绘画、音乐、舞蹈、手工制作、书写、戏剧摄影等艺术媒介,帮助当事人抒发压抑的情绪、开发未知的心理潜能,最终疗愈身心、促进成长的一种心理治疗方法[1]。这一疗法起源于艺术治疗却有别于艺术治疗:两者都将艺术创作作为治疗的一种形式,但艺术治疗是指音乐治疗、舞动治疗、戏剧治疗等一个个单一的疗法,而表达性艺术治疗则强调各种艺术形式的整合,表达性艺术治疗师在自己的某一个治疗单元里会借鉴和使用多种艺术治疗的技术。
(二)表达性艺术治疗的起源及特点
表达性艺术治疗作为一个独立领域是近年来发展起来的。19世纪70年代早期,肖恩·麦克尼夫提倡跨学科、跨专业整合的艺术治疗培训,并在麻省莱斯利大学成立了表达性艺术治疗项目,被视为表达性艺术治疗培训的开端。19世纪80年代后期,保罗·尼尔开始在欧洲和北美发展这一培训项目,自此表达性艺术治疗被越来越多人知晓。1994年,国际性表达性艺术治疗协会(IEATA)成立,协会注重将各个专业的艺术治疗(如绘画治疗、音乐舞动治疗、沙盘治疗、诗歌治疗等)整合起来,而且鼓励教育从业者、艺术从业者和心理治疗师都成为会员,这为表达性艺术治疗在中小学教育领域的推广奠定了基础[2]。20世纪初期,表达性艺术治疗开始在我国兴起,并初步在中小学中运用。林梅萍[3]整理了过往文献与实务经验,归纳出了表达性艺术治疗用于青少年心理辅导的四点特色:(1)提供更多元的沟通渠道;(2)减少了青少年的焦虑与抗拒;(3)有着独特的疗效因子;(4)适合在学校情境中使用。
二、表达性艺术治疗的媒介与研究取向
(一)表达性艺术治疗的媒介
表达性艺术治疗媒介丰富,包括绘画类、音乐舞蹈类、手工制作类、书写类和戏剧摄影类五大类。具体内容详见表1。
(二)表达性艺术治疗的取向
将艺术用于心理治疗有两个重要的取向。19世纪40年代,玛格丽特·瑙姆伯格[4]提出了“艺术心理治疗”取向。这一取向认为艺术创作是一种表达自我内心世界的方式,也是进行心理分析的工具,强调鼓励来访者进行自发性的艺术表达,并在创作过程中进行自由联想,治疗师可以通过作品中暗含的象征性语言来理解和帮助来访者。此外,借助艺术创作的方式,来访者的移情可以在作品中得到投射。
19世纪50年代,伊迪丝·克莱默[5]提出了“艺术创造即治疗”取向。这一取向认为,疗愈的关键就蕴含在创作过程中,通过创作,个人的经验得到丰富,内在需求得到表达,内在冲突也会被重新体验和整合,进而得到解决。之所以能够取得上述疗效,是因为创作给来访者提供了一个相对安全的环境,在不触发来访者防御机制的情况下,帮助来访者宣泄情绪、解决问题。
以上两种研究取向的区别在于,“艺术心理治疗”取向认为艺术疗愈的关键在于艺术作品创作完成后,来访者同治疗师一起对作品进行解读与分析的过程;“艺术创造即治疗”取向认为,来访者在进行艺术创作的过程中,疗愈就已经发生。显然,玛格丽特·瑙姆伯格的“艺术心理治疗”取向有着更高的要求,治疗师只有具有坚实的精神分析理论与技术才能诠释来访者所创作的艺术作品。当然,这两种取向也具有共通之处,即核心观点都包含了“艺术创作能够有效地协助当事人抒发压抑的情绪,并对以往的经验进行重现与重塑”的理念。
三、表达性艺术治疗与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
(一)表达性艺术治疗运用于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的指导理念
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近年来越来越受到社会各界的重视,但究其发展现状而言,仍面临诸多困境。其中,最严峻的挑战便是中小学心理辅导教师的专业资质问题。当前,许多中小学并无专业的心理健康教育工作者,学校的心理工作主要由其他学科教师兼任。虽然他们大多具有国家二级或三级心理咨询师资质,但要实现玛格丽特·瑙姆伯格的“艺术心理治疗”依然不太现实。在这一背景下,“艺术创造即治疗”这一取向为我们指明了方向:即便不为学生做心理分析,学生自己在创作艺术作品的过程中也能获得一定疗愈,心理教师的简单点拨与指引,便能帮助学生纾解情绪、重整过去经验,继而解决自身面临的问题。
(二)表达性艺术治疗运用于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的特点与优势
表达性艺术治疗具有众多优点。首先,它具有少指导、重体验的特点,能够避免心理健康教育学科化、理论化问题。其次,作为一种非言语、投射性、内隐性的心理治疗方法,它能够在学生无防御的情况下,将他们潜意识内压抑的感情与冲突呈现出来,最大程度地预防学生发展过程中可能出现的心理和行为问题。此外,它通过研究艺术作品背后象征、比喻的信息,能够帮助学生加深对自我的认知,在此基础上重新接纳和整合外界刺激,以实现个人内在经验与外界环境的整合,促进心理的成长与发展。最后,它既可用于群体又可用于个体,既可用于心理特殊人群又可用于一般人群,且能广泛地应用于包括幼儿在内的各个年龄段[6]。
因此,将表达性艺术治疗运用于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实践中,有助于解决以往心理健康教育中存在的问题,构建起以发展性和预防性为取向,以多样性的活动为主体的心理健康教育体系,关注个体的内在感受与经验整合,以此来提高心理健康教育的实效性。
(三)表达性艺术治疗运用于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的媒介与形式
1.绘画类
目前,绘画类媒介在心理健康教育领域应用得比较广泛。朱婷婷[7]认为绘画是在心理课堂中运用最多的媒介,常见的方式主要有三种:自由涂鸦、主题创作以及对未完成的绘画进行增补的完形绘画。在个体心理辅导中,研究证实,绘画疗法有助于帮助青少年形成自我同一性[8],改善留守儿童的孤独感和亲子关系[9],干预儿童的攻击性[10],改善抑郁症青少年的认知功能[11],区分自闭症谱系障碍儿童的功能[12],提升智力障碍青少年的表达能力[13],缓解中学生网络依赖[14],促进幼儿心理健康发展[15]。在团体心理辅导方面,文娅茜[16]在研究中发现,在团体心理辅导中可以只要求一个人作画,在团体内分享其作画心得和感受;也可全体成员协同作画,以培养团体合作意识。在心理健康普查方面,目前国内应用得比较广泛的有雨中人绘画测试、房树人绘画测试等[17-18]。
2.音乐舞蹈类
音乐舞蹈类媒介主要应用于心理课、个体心理辅导和团体心理辅导中。音乐在课堂上一般应用在三个方面:(1)配合其他活动,创设情感支持的情境;(2)情绪表达与宣泄;(3)音乐冥想[19]。在个体心理辅导方面,音乐治疗有助于提升孤残儿童、自闭症儿童的心理健康水平[20-21]。此外,对于缓解学生压力和考试焦虑等方面均有一定疗效[22-23]。在团体心理辅导方面,音乐舞蹈类媒介在青少年情绪障碍辅导、提升青少年心理弹性、改善社交焦虑等方面均有一定效果[24-26]。
3.手工制作类
在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中,最常见的手工制作类媒介为沙盘游戏治疗,其在个体心理辅导、团体心理辅导和心理健康普查等心理健康教育形式中均有广泛应用。在个体心理辅导方面,研究发现,沙盘游戏治疗可以提高自闭症儿童的社会交往能力[27],改善障碍儿童的情绪问题[28],改善幼儿的攻击性行为[29],提高初中生的人际交往能力[30]。在团体心理辅导方面,团体沙盘游戏治疗对于抑郁症儿童、轻度智力障碍儿童、脑瘫儿童、孤独症儿童等各类存在心理或生理障碍的儿童均适用[31]。在心理健康普查方面,林少武[32]发现,初始沙盘具有心理评估功能,不仅适用于临床意义病症诊断,还可以用作预后的初步评估。
4.书写类
书写类媒介主要应用于个体心理辅导、团体心理辅导和心理健康普查中。在个体心理辅导方面,研究发现,通过让学生记心理日记,可以帮助学生调适心理狀态,增强身心免疫力,有效地缓解考试压力[33]。在团体心理辅导方面,通过让学生书写故事,可以显著提升学生的人际交往水平,改善学生的社交回避和社交苦恼,这种书写技术对于抑郁团体、创伤团体、自我认同团体、生涯规划团体的辅导效果较好[34]。在心理健康普查方面,研究发现,通过研读学生的心理日记,可以发现学生存在的学习问题、家庭关系问题、人际交往问题等,了解学生的心理健康状况[35]。
5.戏剧摄影类
戏剧摄影类媒介主要通过心理剧的形式在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实践中广泛应用。在心理课上,教师可应用心理剧调动学生的主动性与创造性,促进师生间的沟通交流及小组成员的协作等[36]。个体心理辅导中常用的心理剧技术有五种——空椅子技术、镜观、角色互换、未来投射、神器商店。研究发现,心理剧在抑郁障碍辅导、创伤后应激障碍干预、亲子冲突辅导等方面均具有一定的效用[37]。在团体心理辅导方面,心理剧具有诸多疗效因子。首先,心理剧可以使学生的情绪情感在一定情境下得到宣泄;其次,学生在表演或观看心理剧的过程中体验角色的感情和思想,从而促进自己认知和行为的改变[38]。
四、研究困境及展望
综合来看,表达性艺术治疗可以广泛运用于心理健康普查、个体心理辅导、团体心理辅导及心理健康教育课程等多种形式的心理健康教育实践中。当前,表达性艺术治疗的应用还存在诸多局限性,这也是未来研究需要关注的方面。
(一)重心理治疗轻心理健康教育
当前,表达性艺术治疗在中小学的应用人群以存在心理障碍的人群为主,如自闭症、多动症、抑郁症、焦虑症、创伤后应激障碍等人群。也有研究者将其运用于适应障碍学生的辅导方面,如考试焦虑、学业压力、社交不良等。鲜有研究者关注艺术表达的方式对促进学生人格完善、个性成长以及培养学生核心素养方面的作用。未来,可以尝试进一步扩大表达性艺术治疗在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中的应用人群,在保留其“心理治疗”功能的基础上,更关注其“心理健康教育”的功能。
(二)多零散研究少系统研究
以往研究主要关注表达性艺术治疗的某一媒介在心理健康教育某单一领域的应用,且基本为经验论述,如沙盘游戏治疗在个体心理辅导中的运用、绘画疗法在团体心理辅导中的运用等。未来,可通过实证研究,对表达性艺术治疗在心理健康教育各个领域的应用情况进行相对全面、系统的探索,提炼出表达性艺术治疗在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中的运用策略(运用的场景、形式、流程和注意事项等),并对实施效果进行评价。
(三)重形式,轻专业性
部分音美学科教师在未接受专业表达性艺术治疗培训的前提下,将“表达性艺术治疗”与“艺术创作与评析”的概念混淆,在此理念下开展工作,效果必然不好。因此,未来开展相关工作和研究的人员应该接受系统的表达性艺术治疗专业培训,以保证工作的专业性和规范性,并严格遵守专业伦理。此外,还应该具备心理咨询的专业资质,有能力引导学生在“艺术创造即治疗”的理念下获得心理成长。
参考文献
[1]Donohue K T. Expressive arts therapy[J]. Encyclopedia of Creativity,2011(1):497-501.
[2]章学云. 表达性艺术治疗研究综述[J]. 上海教育科研,2018(2):78-81.
[3]林梅萍. 艺术治疗於青少年个别谘商之行动研究[J]. 台湾艺术治疗学刊,2016,4(2):31-46.
[4]Naumburg M. Psychoneurotic art:Its function in psychotherapy[J]. Journal of Aesthetics and Art Criticism,1954,13(1):113-114.
[5]Kramer E.Introduction to art therapy[J].1958.
[6]邹凤梅. 艺术治疗在学校中的应用[J]. 心理技术与应用,2013,1(4):44-46.
[7]朱婷婷. 高中心理课的创新实践——表达性艺术心理辅导课[J]. 大众心理学,2019(10):20-21,19.
[8]张琳. 绘画疗法在高中心理健康教育中的应用[J]. 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2020(1):62-65.
[9]臧楠楠. 用“绘画”走进一位留守儿童的心灵[J]. 大众心理学,2020(2):7-8.
[10]李科生,阳鑫,高鹏程,等. 团体绘画心理辅导对工读学生攻击性的干预[J]. 中国临床心理学杂志,2014,22(6):1133-1136.
[11]冉曼利. 团体绘画疗法对抑郁发作青少年患者自我概念和执行功能的影响[D]. 重庆:西南大学,2019.
[12]周念丽,方俊明. 利用绘画区分自闭症谱系障碍儿童功能的探索[J]. 心理与行为研究,2012,10(4):301-306.
[13]陈小芳,王婷,殷宏淼,等. 正常儿童与中度智障儿童绘画中情绪的颜色隐喻表征的比较研究[C]. 全国心理学学术会议,2012.
[14]赵婷. 美术教学对中学生摆脱网络依赖的作用研究[J]. 美术教育研究,2012(20):69.
[15]孙培. 绘画疗法促进幼儿心理健康发展的个案研究[D]. 济南:山东师范大学,2011.
[16]文娅茜. 表达性艺术治疗在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中的应用研究[J]. 创新创业理论研究与实践,2019,2(3):188-189.
[17]李雪,曹白丹,杨文,等. 高功能孤独症儿童的统合型房树人绘画测验特征[J]. 中国心理卫生杂志,2014,28(4):260-266.
[18]陈涛,王鹏翀,林轩,等. 机器学习在绘画测验预测青少年依赖型人格偏离中的应用[J]. 中国心理卫生杂志,2019,33(10):769-773.
[19]朱婷婷. 多媒体技术在幼儿音乐教育中的应用[J]. 中小学电教(下),2020(12):78-79.
[20]龚莹. 奥尔夫音乐治疗对孤残儿童的个案研究[D]. 长沙:湖南师范大学,2014.
[21]张勇,余园园,余瑾,等. 自闭症儿童康复中的音乐治疗干预研究进展[J]. 中国康复医学杂志,2020,35(12):1517-1521.
[22]刘春艳,周秀芳. 接受式音乐疗法对缓解中学生考试焦虑的作用[J]. 教育探索,2009(4):119-120.
[23]陈则熹,王佳萱,杨佳颖,等. 关于音乐缓解中学生学习压力的研究——从一项调查说开去[J]. 教育研究与评论,2022(6):78-81.
[24]王垭,李小麟,杨涛,等. 音乐疗法在儿童青少年情绪障碍患者中的应用[J]. 华西医学,2012,27(3):430-432.
[25]董镕,杨一帆,耿文秀. 团体音乐辅导提高地震灾区初中生心理弹性的研究[J]. 心理科学,2013,36(6):1480-1485.
[26]白亮,刘兴兴. 在音乐中敞开自我——一例留守小学生社交焦虑的音乐治疗[J]. 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2017(13):48-50.
[27]袁圆. 沙盘游戏治疗对自闭症儿童社会交往的影响[D]. 杭州:杭州师范大学,2015.
[28]王滔,杜欢. 沙盘游戏改善读写困难儿童情绪行为问题的个案研究[J]. 中国临床心理学杂志,2016,24(4):752-758.
[29]曲亚. 沙盘游戏对幼儿攻击性行为的干预研究[D]. 大连:辽宁师范大学,2019.
[30]禹灿灿. 人际交往困难初中生初始沙盘特征分析及团体沙盘游戏对其干预效果研究[D]. 成都:四川师范大学,2018.
[31]张春林. 团体沙盘游戏对孤独症患儿疗效研究進展[J]. 中国妇幼保健,2021,36(16):3894-3897.
[32]林少武,冯春苗,梁茵,等. 初始沙盘特征在沙盘心理评估中的应用与发展[J]. 中国健康心理学杂志,2019(5):788-792.
[33]鲁冰. 积极心理日记对高一新生情绪调节影响的研究[D]. 南京:南京师范大学,2017.
[34]王欣,李焰. 叙事取向团体心理辅导对大学生人际交往困扰的干预效果[J]. 中国学校卫生,2017,38(11):1641-1643,1647.
[35]李珺彦. 运用心理绘画日记 组织小学心理健康教育[J]. 科普童话:新课堂,2019(10):163.
[36]陈树婷,周文霞,艾恒. 校园心理剧在大学生心理健康课中的应用[J]. 教育观察,2016,5(11):87-88.
[37]徐烨. 让高校心理咨询的形式更丰富——心理剧疗法实践探究[J]. 佳木斯大学社会科学学报,2008,26(4):91-93.
[38]张建英. 校园心理剧在小组心理辅导中的应用[J]. 大众心理学,2018(3):24-25.
编辑/于 洪 终校/石 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