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职院校学生职业技能大赛与能力培养研究
2023-05-30周丽娜
摘 要:职业技能大赛是职业院校教育教学改革的重要抓手。本文通过“望、闻、问、切”四种方法对川渝地区职业院校技能大赛的现状进行调研,并深入分析其主要原因。同时提出构建赛课融通、赛训结合的综合育人机制,建立四级竞赛管理体制等意见建议,促进高职院校更好地通过技能大赛平台提高人才培养质量。
关键词:职业教育;技能大赛;职业能力
中图分类号:G471 文献标识码:A
技能人才是支撑中国制造、中国创造的重要力量。职业院校作为高技能人才培养体系的基础,培养学生职业技能的重要地位被凸显[1]。作为提升学生职业技能的重要手段,职业技能大赛已成为职业院校提升教学质量的重要手段之一。教育部《全国职业院校技能大赛章程》指出,大赛是提升技术技能人才培养质量、检验教学成果、引领教育教学改革的重要抓手,是职业院校教育活动的一种重要形式和有效延伸[2]。目前各职业院校纷纷以学生技能大赛为抓手,坚持“以赛促教、以赛促学、以赛促改”工作理念,较大程度促进了专业教学改革,提升了人才培养质量[34]。通过学生技能大赛,学生可以展示自我,提升专业自信,实现自我价值。同时,通过广泛开展大赛活动,能够提升学生技能水平、培育工匠精神,弘扬劳动光荣、技能宝贵、创造伟大的时代风尚。
1 学生职业技能竞赛对职业院校人才培养的积极作用
1.1 以赛促改
自从全国职业院校开办以来,吸引了学校、企业、政府等多方面主动参与,通过开展校企合作,为职业院校人才培养模式改革提供更多的机会。在制订人才培养方案时,学校根据企业的用人标准、岗位要求对专业学生必须要掌握的技能要求进行重新规划,并调整教学课程,使相关课程开设时间与竞赛时间相衔接,制订鲜明的且有针对性、导向性、更为合理的人才培养方案,促进教学改革。
1.2 以赛促学
通过举办技能竞赛,为学生搭建技能展示的舞台,可以充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创新能力,提高学生自主学习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提升学生个人竞争力。通过大赛的训练,提高了参赛学生技能水平,强化了职业院校学生实践能力。所营造的以赛促学氛围,对未参赛的学生也会产生积极影响,最终实现人才培养质量提升的效果。
1.3 以赛促教
为了更好地指导参赛学生,指导教师必须努力提升自己专业能力,进一步拓展专业技术领域,更加注重培养学生的创新、团队协作和临场应变能力。通过参赛学生的表现情况和比赛结果,反思自身教学的方式方法是否存在问题,从而提升教学的实用性和针对性,与学生形成良性互动,达到“以赛促教”的效果,实现教学相长。目前,教师通过参与指导学生技能大赛而提高自身技术水平和指导能力,已成为职业院校教师职业能力提升的重要手段之一。
1.4 学赛结合
搭建校內大赛平台,跨专业跨学院组队参赛,不同学科领域的学生有了更多的交集,扩大了学生的参加范围。在教学上,分解综合性比较强的大赛,例如互联网+创新创业大赛、挑战杯等,组织学生分模块学习,将技术技能部分融入日常教学中,采用分组竞赛形式来考查学生完成任务情况,让学生都能参与进来。在组织上,通过举办校级比赛以实现好中选优。这为选拔优秀选手参加全国性大赛提供平台,同时,在同学们一起学习中实现互帮互助,分享经验和知识,通过学赛结合实现共同进步。
2 职业技能大赛在人才培养存在的问题与原因分析
虽然技能大赛在人才培养方面表现优异,但是由于在教学改革中经验不足等原因导致在运行过程中仍存在一些问题。为深入研究技能大赛在四川地区职业院校开展的实际情况和存在的问题,本文通过“望、闻、问、切”四种方法对职业技能大赛的现状和原因进行了分析。
2.1 望——竞赛与教学分离
笔者作为一线教师和教学管理人员,工作中经常与不同学校、不同专业的教师进行交流,大部分教师对学生技能竞赛非常认可,认为竞赛是提高教学质量的有效方式。但也存在一些教师认为大赛与教学分离较远,将竞赛与教学分阶段开展。通常情况是大赛通知出来以后,开始准备大赛,大赛结束后再回归课堂,参赛与教学之间的关联性并不强。教师日常工作繁杂,不能长期专心钻研比赛。另外,教学改革需要一段时间沉淀才能体现效果,通过大赛对教学进行改革见效较慢,因而部分教师参与指导竞赛的积极性不高,不愿意做出尝试和改革。
2.2 闻——训练体系不完善
通过调查省内六所不同职业学校的不同大赛训练体系发现,部分竞赛的训练体系不够完善,不同级别竞赛之间递进关系不明显,通常是为了比赛而比赛,造成一定程度资源浪费,也会影响比赛成绩。然而建设一个高效的训练体系能够明确人员职责、设备采购、耗材选用、规则制定等多方面要求,做到资源节约的同时,提升训练效果和提高竞赛成绩。
2.3 问——学生积极性不高
从参赛学生角度,通过与学生座谈发现,由于大赛通常数量较少,参赛学生人数受限制,只有少数学生可参加,因此得到训练的机会并不多。另一方面,学生普遍较为年轻,阅历和经历不足,心理素质不强,在大赛现场偶尔会出现临时失误的情况。有些学生觉得参加大赛训练,会影响正常上课学习,或者存在竞赛和理论学习难以同时兼顾的矛盾。为此,竞赛选手的选拔方案和选手后续训练都需要具体落实,制订有针对性的帮扶方案。
2.4 切——量化分析大赛阻力
为了研究技能大赛在泸州高职院校教学实施与教学改革中的现状与存在的问题,本文通过问卷抽样调查的方式,从学生参与度、教师教学改革程度、大赛管理机制、大赛引发的负面影响等方面制定调研问卷,对调查结果进行量化分析,为学校今后制定相关政策提供参考。本调查选取泸州市两所高职院校学生进行研究,采用“问卷星”网络调查平台进行调查,共发放问卷100份,回收100份。涵盖大一至大三、9个专业群、47个专业的学生和教师。本次调查具有一定普遍性,符合抽样调查规律。
调研数据显示,参加过国家级大赛的学生人数占调研人数的5%,参加省级大赛的学生人数占调研人数的8%,参加校级大赛的学生人数占调研人数的24%。多数教师愿意根据大赛标准开展教学改革,占89.1%。多数师生认为大赛管理机制有待提高,占83.6%。从学生角度,有75%的参赛学生存在过无法兼顾大赛和日常学习的情况,并且63.2%的师生认为日常有计划的训练效果好于赛前突击训练。
3 利用职业技能大赛平台全面提升职业学校教学水平的建议
3.1 构建赛课融通、赛训结合的综合育人机制
首先,依托专业群开展赛项资源分析,将大赛项目进行研究、分解、提炼,找出相应的知识点、技能点,开发形成教学资源,融入人才培养方案和相应的课程教学标准之中。然后,将竞赛标准向课程标准转化、竞赛项目向实训教学项目转化、竞赛过程向一体化教学转化、竞赛评判标准向课程考核標准转化,推动课堂革命,打造“含金量”更高的专业课堂。最后,参照国家职业标准、行业(企业)技术标准与技术规范、国家(省级)教学标准,整合学生技能竞赛、“1+X”证书制度、职业技能等级认定等技能考核资源,结合专业特色,开发专业技能考核标准和考核题库,探索建立学生专业技能考核制度,促进学生职业技能与职业道德提升,不断提高人才培养质量,最终形成赛课融通、赛训结合的良好局面。
3.2 制度引领—建立四级竞赛管理体制
建立“国赛—省赛—市赛—校赛”四级竞赛体系,以校赛为主体建立普赛制,突出成果展示,加强宣传推介,营造人人皆可成才、人人尽展其才的良好学风、教风、校风。校赛以课程为依托,对接产业发展方向和专业教学标准,参照省赛国赛标准,注重基础通用技能与专业核心技能考核,在突出选拔性的同时更加注重学生普及性参与,为学生提供技能比武平台,营造学技能、练技能、比技能的优良学风。在校赛基础上选拔优秀学生参加省赛国赛。按照普遍参加与重点突破相结合,将纳入全国普通高校大学生竞赛排行榜内与专业建设和人才培养方向紧密对接的职业技能大赛项目作为重点,持续发力,实现竞赛成绩提升。
3.3 建立省赛国赛选手选拔培养机制
组建参赛选手的训练营,根据省赛国赛标准制订专门的人才培养方案,将比赛项目作为专业核心课程纳入课程体系,优化公共基础课、专业基础课、专业核心课开设时序,加大技能训练与考核力度。在兼顾公平的基础上,建立“双向选择—递进培养—末位淘汰”的选拔机制,从大一新生中选拔中学阶段竞赛优秀学生组建“预备队”,根据选拔大二学生优化重组“集训队”,根据校赛确定省赛国赛“参赛队”。同时,重视对参赛选手心理健康情况,在日常教学渗透心理建设,赛前开展心理辅导,赛后及时开展人文关怀,让学生在参赛过程身心健康发展。
3.4 后勤保障
首先,加强激励保障,制定学生专业技能竞赛的组织、经费管理、结果认定、奖励以及资源配置等相关规定。其次,加强招生宣传,改革单独招生办法,将中职学生技能竞赛项目转化为考核题目,着力选拔高中阶段竞赛获奖学生。注重从中职学生中培养和招收省级及以上获奖学生,每年举办联办学校学生技能竞赛邀请赛,从中早发现、早培养。最后,营造良好氛围。在每年职业教育活动周期间集中表彰各级各类技能大赛获奖者、展示技能竞赛优秀成果、国赛获奖选手典型展示、技能大师进中学等,营造崇尚技能、争做大国工匠的良好氛围。
4 成效
经过系统研究,将研究成果应用在泸州职业技术学院学生技能竞赛管理上,学生能力培养得到明显提升,各类竞赛成绩优异。学校不断深化“三教”改革,促进“岗课赛证”综合育人,围绕实践教学和技能培养,创新内生性产教融合模式,校企一体打造校内生产性实训基地;实施分层分类培养,组建“玉阶实验班”,小班化教学,师带徒模式,个性化指导。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不断增强,参加各级各类竞赛成果丰硕,崇尚技能、学习技能成为校园新风尚,人才培养质量显著提升。学校人工智能与大数据学院、智能制造与汽车工程学院、文旅学院等基于学生技能大赛积极开展课程改革,同时改革训练、选拔模式,竞赛成绩和育人成果显著提升,2022年学生参赛项目数已由2019年的32项提高至120项,2022年获国家级奖励学生人数由2019年的65人次提高至183人次,学生参与度从300余人次增加到2022年的1000多人次。
以泸州职业技术学院人工智能与大数据学院为例,主要采取的竞赛改革举措有:
(1)建立以校赛为主体的梯队竞赛体系。大一在校赛基础上选拔优秀学生进行培养,按照普遍参与的原则,结合大数据技术专业群主要参加赛项的基础内容,在大一期末对接国赛、省赛针对三个重点赛项开展选拔。选拔一批优秀学生,按重点突破的原则,组成赛项集训队,在大二上学期进行国赛、省赛的准备。在大二下学期期初,在赛项集训队举行内部选拔赛,确定赛项参赛选手。
(2)组建“玉阶技能精英班”,构建“预备队—集训队—参赛队”的参赛选手选拔培养机制。在大一进入学校时即按高考成绩在大数据技术专业群组建“玉阶技能精英班”作为国赛、省赛选手的训练“集中营”,根据国赛、省赛标准制订专门的人才培养方案,将比赛项目作为专业核心课程纳入课程体系,优化公共基础课、专业基础课、专业核心课开设时序,加大技能训练与考核力度。在兼顾公平的基础上,建立“双向选择—递进培养—末位淘汰”的选拔机制,从大一新生中选拔中学阶段竞赛获奖、单招技能考核优秀者组建“预备队”,根据大一期末校赛竞赛成绩重组“玉阶技能精英班”即“集训队”,将优势赛项学生集中编班,最后根据集训队内部多轮选拔,确定国赛、省赛“参赛队”。
(3)打造“大师引领”的教练团队。组建面向学生技能竞赛的技能大师工作坊,负责学生技能训练的实施、教练团队的培训和技能竞赛研究,优势赛项在国赛、省赛集训阶段聘请职业技能大赛项目命题专家、裁判、教练、行业企业技能大师和技术能手等担任顾问或教练。
(4)建立技能竞赛训练资源库。依托大数据技术专业群和技能大师工作坊,开展赛项资源分析,将竞赛项目进行研究、分解、提炼,找出相应的知识点、技能点,开发形成教学资源,编写竞赛设备或平台的技术手册、整理竞赛题目答案与解析、建立技能训练项目库等,并建立包括赛项规程、大赛题库、数字化教材、训练视频等的数字化资源培训包。通过系列化教学改革,人工智能与大数据学院竞赛育人成绩明显,毕业生高质量就业人数增加,获得用人单位认可。参加全国职业院校技能大赛、金砖一带一路职业技能大赛等获国家级奖励5次。
结语
职业技能大赛对职业学校学生创新能力培养和提高教学质量有非常重要的作用,优良的大赛成绩是学校教学改革成果的体现,也是学校师生顽强拼搏、奋勇争先精神的肯定。在紧密结合课堂教学的基础上,职业院校可以通过赛课融通、赛训结合的方式提高学生理论联系实际和独立工作的能力。同时,激发广大学生参与竞赛的热情,进一步提高学生创造性的学习和教师创造性的工作,能够有力推动职业教育的改革和发展。
参考文献:
[1]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加强新时代高技能人才队伍建设的意见.
[2]教育部.教育部等三十五部门关于印发《全国职业院校技能大赛章程》的通知.
[3]赵延春,王欣,吴书安.提升职业院校学生技能大赛水平研究[J].扬州职业大学学报,2021,25(03):5457.
[4]唐斌.学生技能大赛与高技能人才培养机制的融入[J].就业与保障,2021(6):102103.
基金项目:泸州职业教育研究中心项目——高职院校职业技能竞赛组织管理机制探究(LZJY202147)
作者简介:周丽娜(1986— ),女,辽宁阜新人,硕士,讲师,研究方向:高职院校学生职业能力水平研究,负责学校技能竞赛管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