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新课改下高中化学教学思维的转换与创新

2023-05-30张宏波

学周刊 2023年15期
关键词:教学思维高中化学新课改

张宏波

摘 要:随着我国新课改的持续深化,传统的高中化学教学模式已不适合新时代学生个性化的学习需求。高中化学教师需及时转换教学思维,勇于创新和优化教学形式,善于借助多样化的教学方法激发学生的化学学习兴趣,不断丰富教学资源,拓宽学生的思维与眼界,促进学生化学核心素养的养成。高中化学教师应立足新课改育人需求,将先进的教育思想应用于教学活动,促进自身教学思维的转换与创新,增强学生的学习体验,培育科学求真的精神。

关键词:新课改;高中化学;教学思维;转换与创新

中图分类号:G6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9132(2023)15-0079-03

DOI:10.16657/j.cnki.issn1673-9132.2023.15.026

近年来,新课改在我国素质教育事业落实中取得了良好的成效,教师的教学愈发灵活、生动,还能以学生的个性化学习需求及认知规律为基准,对自身教学进行针对性设计,凸显以“生本理念”为主导的育人思想。高中化学教师要善于深入探究新课改的育人优势与价值,转变自身以往固化的教学思维,创新教学形式,带领学生揭示化学现象的本质,拉近与化学间的距离,使学生的创新思维得到有效提升,大幅增进高中化学教学的实效性与有效性。

一、借助多样化教学形式,培养化学思维能力

(一)培养发散性思维和收敛思维

高中教育阶段是学生成长进程中的重要转折点,对其未来发展有决定性的作用。由于高中生的思维发展正逐渐从稚嫩走向成熟,需要教师通过科学的育人理念与教学方法正确引导,学生的思维才能得到相应拓展,满足其個性化发展需求。倘若高中化学教师想要切实提升教学成效,培养学生良好的化学思维,就要挣脱传统“应试教育”思想的束缚,以新课改的育人需求为着重点,转变自身的教学思维,借助多样化的创新型教学手段,帮助学生突破原有思维障碍,提升化学思维能力。随着高考制度改革,更注重考查学生的思维能力,掌握科学有效的思维方法,提高学习效率是提升学生综合能力的关键。高中生的思维培养必须是多维度、多层次的,教师在教学中要对课堂主体的转变有正确的认识,使学生主动学习,培养学生的自觉能力[1]。

思维定式在高中生的学习中普遍存在,简单来讲就是思维的固定模式。思维定式可以帮助学生解决在学习中遇到的99%的困难,但是另外1%的困难就需要用发散性的思维来解决。发散性思维就是思维的拓展能力,对于一个问题,学生是否能在已知经验知识的基础上拓展思考范围,是衡量其是否具备较强发散性思维的标准。发散性思维的培养能够为学生提供学习的捷径,让其少走弯路,降低知识学习的难度。例如:在讲解“物质的密度”这个知识点时,教师要注重对学生发散性思维的训练,可以用空气和水举例,问学生一袋空气和水哪个重,学生根据思维定式回答:水重。教师继续问:“如何能够使一袋空气比一袋水还重?”学生思考后回答:“增加空气的密度。”由此引出知识点,即教师要给学生的发散思维提供形成的条件。再如:借助化学实验学生得出结论,将黄色和蓝色的颜料相互混合,可以得到绿色的颜料。对于这个通过混合得出的绿色颜料的性质,教师可以这样让学生思考:“这种绿色颜料应该是作为混合物,还是绿色颜料的纯净物呢?”设置这类开放性问题,就是引导学生在学习中多思考,不要被思维定式局限,尽可能多地拓展思维边界。

收敛思维是与发散性思维相对而言的,顾名思义,在思维走得太远时,要及时将其“抓”回来。收敛思维在化学知识的学习中极其必要,如果说发散性思维是为了提升学生的创造力,如实现“一题多解”“一法多用”等;那收敛性思维就是提升学生的专注力,即培养学生的专注精神,将思维锁定在一个问题、一个领域中,锻炼学生的科学探究能力。例如学习“元素”的概念——“元素是形成具有相同核电荷数(即质子数)的同一类原子的总称。化学概念概括性强,但从字面意思看抽象难懂,教师可以将概念分为几部分,将概念的内容进行扩充,逐一解释每一部分的内容。例如:让学生思考元素与物质、分子、原子的区别联系、某些元素可以形成不同的单质等,将概念中涉及的知识点拆分后再总结,不断深化学生的思维,使学生形成善于对问题进行深度思考的良好学习习惯。

(二)培养联想思维

联想思维的培养指的是教师要重视对学生联想能力的锻炼,对应到化学知识学习上,就是针对一个化学问题联想出另一个化学问题的能力。联想思维严格上也可以说是发散思维的一种表现形式,对构建学生批判性、创新性、全面性的思维模式有进一步的促进作用,帮助其在日后的生活学习中学会从不同角度看待问题,提升学生发现问题、分析问题与解决问题的能力,并对事物的发展做出正确的判断与决策,使其思维品质得到相应的提高[2]。虽然联想能力的锻炼是必要的,但是联想并不等同于漫无边际的胡思乱想,教师还要结合教学实际,在已知化学问题的基础上适时地让学生展开联想。联想是建立在一定基础上的,是根据某一事物的表象,对思维模式进行创新建构的过程,虽然联想的形式可以天马行空,但必须遵循事物的内部逻辑和形成规律,否则便是空想、假想。科学启发学生的联想思维,将烦琐抽象的化学问题简单化,比死记硬背式的学习模式更高效、更有目的性。

例如,教学高中化学“影响化学反应速率的因素”一课时,教师可以通过问题启发学生的联想思维,让学生回忆一下打篮球的场景,利用学生熟悉的情境锻炼他们的联想思维,完成思维的转化。教师问:“如何提高投篮率?”学生答:“方向和力度。”教师问:“同样的道理,你们如何理解浓度对反应速率的影响?”学生答:“加大球员的数量,提高碰撞的概率,从而加快反应速率……”由此可见,该种教学方式借助一系列的思维联想,让“有效碰撞”的化学概念变得简单易懂,形象生动,富有趣味。联想思维的锻炼可以使原本没有联系的两种事物产生紧密的联系,使学生掌握将问题转化后再分析的能力。

(三)培养想象思维

想象能力是高中化学教学活动中创新教育的重要组成板块之一,是培养学生创新思维的内核,是个体对于存在的客观事物由自己的认知体系、思维模式及固有经验等展开重建架构的过程。将学生丰富的想象力应用于化学教学中,有助于充分锻炼学生的形象思维,改善学习效果,易于学生对化学概念的理解,降低学生的学习难度。同时,在高中化学教学中引导学生对化学知识展开想象,能缩短解决问题的时间,使学生能够及时发现化学知识与生活之间的内在逻辑规律,点燃学生对化学知识的探究欲及热情,激发其学习化学的兴趣,提升化学教学质量。此外,想象力的培养对于各个年龄层的学生而言都是必要的,虽然高中生已经脱离启蒙阶段教学,但其想象力的种子已深植于心,只要教师善于发现和培养,学生会在想象力的促使下完成思维的飞跃。化学学科是最需要想象力的学科,化学定义是人们通过对事物表象之下的内核挖掘形成的客观认知,化学精神的培养不能缺乏想象力,化学知识生生不息的力量源自人类永不停歇的想象力和探究力[3]。

例如,讲解“缩聚反应”这一现象,该部分内容的反应方程式不易理解,教师可引导学生发挥想象力。教师可选择多名学生站成一排,每个人的左手拿一瓶饮料,右手拿一瓶矿泉水,再让每个人相互拉手站好,将手里拿着的东西放下,然后问学生:“现在,矿泉水和饮料各剩几瓶?”学生回答:“各剩一瓶。”——将端基原子的概念概述出来,再问学生:“剩下的饮料和矿泉水哪去了?”学生回答:“拉着的手不能拿东西,放在地上了。”——概述脱水缩合的反应原理。由此可见,想象力在学生化学思维的培养上是非常重要的,只有充满想象的化学课堂,才不会让学生的思维枯竭。

二、结合学生学情,实施化学“激趣”教学

化学知识在人们的实际生活中很容易找到原型,很多生活中碰到的问题都可以用化学知识来解决,且具有很高的实用价值,拥有丰富的化学知识能够有效避免生活中潜在的危险,增加生活经验,提高实践能力。化学知识表面看晦涩难懂,但其本质与实际生活有千丝万缕的联系,蕴含着最朴素的道理。因此,新时期下的高中化学教师的思维创新要立足于学生的生活实际,让学生发现生活中的化学乐趣。

课堂教学只是高中化学教学中的一种形式,教师不能将对教学成果的全部期望寄托在课堂教学中,课堂教学的主要素材是化学教材,化学教材的知识点涵盖面还不够广泛,尤其是与实际生活的联系尚有不足,教材内容的局限容易将学生的思维限制在一个领域内,所以需要教师善于在社会生活中搜寻化学教学素材,逐步引导学生用生活的眼光看待化学知识,亲身体验化学知识在生活中的表象。化学知识千变万化,化学产品丰富多彩,为我们的生活提供了很多便利。

例如,夜晚五颜六色的霓虹灯是在氖气的作用下形成的。氖气作为一种化学物质可以形成红色,最初的霓虹灯都是单一的红色,后来在人们的不断研究后出现了五颜六色的各种霓虹灯[4]。再如:交警在检测酒驾时使用重铬酸钾这种化学物质的原因,是乙醇具有还原性,与重铬酸钾酸性溶液反应,将黄色的重铬酸钾还原成绿色的铬酸钾,交警通过辨别颜色就能查验司机是否存在酒驾行为。在生活中能够见到诸如此类的化学知识,教师可以通过列举生活实例的方式增强学生对化学科学的体验感,以此作为激趣教学的依据。

三、以学生为中心,创设化学问题情境

新时期在高中化学教学思维的转换与创新中,教师应转变思想认知,较大程度地发挥学生的自主性,以学生为中心展开教学活动。叶圣陶先生曾说:“教任何功课,最终目的都在于不教。”如何使学生在不依赖教师的情况下自主进入学习状态,自主对知识展开探索钻研,才是教育的重要意义。对于高中生而言,自主能力的开发尤其必要,高中生已经形成相对独立的三观,也具备自主分析事物的能力,因此教师应该多为学生提供锻炼的机会。借助问题情境营造课堂自主探究的良好氛围,使学生在问题的引导下自然投入学习环境中,是一堂高效的高中化学课堂必备的要素。

例如,学习“氧化还原反应”相关知识内容,该部分实验内容在生活中较为常见,教师可为学生创设与生活实际相关的问题情境,引发学生对问题的思考,使其置身于生活之中,理解氧化还原反应这一现象。通过“在生活中切开的苹果为什么会逐渐变黄,变黑?铁为什么会生锈?”等问题,把学生带回现实生活中,用生活来诠释氧化还原反应的概念,激发其对氧化还原反应的探究欲望。最后,教师便可引导学生进行实验,探究与揭秘氧化还原反应的本质,并尝试总结物质发生还原反应以及氧化反应的必要条件,从而不断提高学生的自主探究能力。

四、借助课外资源,拓展学生思维视野

新时期下高中化学教学思维的转变还体现在教师对教学内容的补充拓展上,教材是规定成型的教学内容,教材存在的意义并不是让教师去机械地复述,而是以教材为地基,教师像工程师一样盖起知识传授的大楼。如今网络信息技术越来越发达,为师生提供诸多有效获取各类课外资源的途径,教师应善于充分利用各种优质的课外资源,将其融入自身的教学之中,不断优化与创新教学形式,把培养学生创新能力与实践能力作为教学重点,通过对各类课外资源的开发和整合利用,让学生更好地理解探究化学知识的价值,提升学生的知识储备容量,同时也为教师教学思维的拓展延伸预留充足的空间。教师应积极借助课外教学资源,让学生感受变幻万千的知识形态。但值得注意的是,教师课外资源的应用必须要与教学内容相契合,在教学设计过程中力求做到内容有“趣”、层次有“度”、过程得“法”,只有这样才能与学生的个性化学习需求相得益彰,以此充分发挥课外资源的育人优势。

例如,教学“用途广泛的金属材料”,教师可以借助多媒体信息技术将一些常见的金属材料制成的器具展示给学生,并基于教材再设计出“到底应不应该继续使用铝制饮料瓶”为主题的辩论。教师应鼓励学生自主准备辩论的素材,查阅相关铝制品的资料。最后,经过学生自主在网络调查中得出,铝制品对人体健康存在威胁。随着科技的发展,其他金属制品在逐渐取代铝制品,建议避免使用铝制品容器。由此可见,该种教学形式不仅丰富了学生的知识含量,还能帮助学生形成勇于探究的学习习惯,对学生思维视野的开拓起到积极作用。

综上所述,高中化学教师要根据当前的教育形式积极转变思维意识,不断用创新的思想丰富认知,在教学中,更要注重对学生创新思维的培养。创新能力对高中生十分重要,是提高其自主学习能力的重要途径。具备创新能力的高中生,在其今后面临的大学阶段的学习中,会迅速总结出科学的学习方法,对高中生个人素养和综合能力的提高都有很大帮助。教师要逐步培养学生的发散思维、收敛思维、联想思维以及想象思维,基于学生实际激发兴趣,遵循生本位原则创新课堂教学模式,并积极拓展教学素材,拓宽学生思维视野。

参考文献:

[1] 陆梅.关于新课改下高中化学教学的创新与优化的思考[J].化学教与学,2021(24):298.

[2] 吳国海.新课改下高中化学实验教学的创新与改进探究[J].当代家庭教育,2021(12):111.

[3] 马晓艳.新课改背景下高中化学教学改革分析[J].考试周刊,2020(85):129.

[4] 王林军.新课改下高中化学教学策略创新的实践与思考[J].高考,2020(30):52.

猜你喜欢

教学思维高中化学新课改
高中化学高效学习之复述策略
NOBOOK虚拟实验在高中化学的应用
现代城市雕塑的发展及教学思想转变研究
大数据时代的营销教学探讨
新课改下的幼儿教育策略初探
深入分析教学问题,培养创新教学思维
高中化学学习中错题集的应用
新课改对立德树人的思考与实践
也谈新课改下的课外活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