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何刚:高个子校长的“高效益思维”

2023-05-30王俊文

教育家 2023年15期
关键词:新津高效益学校

王俊文

“城阙辅三秦,风烟望五津。”一千多年前,初唐诗人王勃写下的这一名句,让人心驰神往。如今,诗人笔下人文荟萃的蜀川,又崛起了一所令众多学子心向往之的优质校——成都市新津为明学校。

新津为明学校创建于2008年,是一所集小学、初中、高中于一体的寄宿制私立学校。近年来,新津为明学校教育教学质量持续跃升,跻身“成都市新优质学校”,受到社会各界好评。探寻这所学校的成功之道,就不能不提及校長何刚。

何刚,1.85米的个头,高鼻梁配着一副眼镜,北方部队大院长大的他,说话铿锵有力,阳刚之气十足。这位高个子校长,特别强调“高效益思维”,经常挂在嘴边的就是“效率、效益、效果”。在何刚看来,好的教育是“低碳高效”的教育,要向着生态、绿色、和谐、平衡发展。意思是,教育要关注学生的生命和潜力,让学生有后劲、可持续发展。他还有一个原则——做适度的教育、适合的教育和适应的教育,既关注当下,又面向未来。2019年,何刚由绵阳东辰国际学校高中分校校长转任新津为明学校校长,凭借着“高效益思维”,把新津为明学校推向了一个更高的平台,实现了三年三大步。如今,无论是发展规模还是质量,新津为明学校在新津区乃至成都市都名列前茅,成为当地优质教育的“排头兵”。

精神立校,奋斗者先,挥洒“永远+1”的能量

何刚的微信名是“永远+1”,这既是他的精神折射,也是他对自己的鞭策和激励,更是新津为明师生员工的生动写照。

对于老教师来说,这个“1”就是“一马当先,永不停步”。2019年3月,上任不久的何刚和相关领导多次考察后,任命教师张心丽为学校中层干部。张心丽已年过半百,按常理不在提拔之列了,连她自己都感到吃惊。何刚却有自己的看法:“人才难得,资源宝贵,人的价值与年龄没有多大关系,关键要看他(她)有没有奋斗的热情,老树开花花更红。我们就是要打破常规,不拘一格,把每一个人才,特别是‘老字号人才用到节骨眼上,收获最大的效益。”张心丽任中层干部后,不负重托,锐意创新,在教师发展和学科建设方面都取得了重大突破。在何刚的主持下,10多名原来要退休的老教师又被重新委以重任,在学校的关键岗位上发挥重要作用。一位老教师深有感触地说:“以前60岁是终点线、退休线,现在变成了新的起跑线,我们充分感受到何校长对我们的尊重和欣赏,今后就把60岁当16岁来干。”

此外,何刚还以韧性和坚持力为标准,发现、选拔和重用了一批“老黄牛”干部。教师马静源大学一毕业就来到新津为明学校,一干就是13年。13年来,她在岗位上勤勤恳恳、任劳任怨、精细精心,为大家所赞叹。何刚让她兼任学校行政督导办主任。她带领一班人创造性地开展工作,并多次成功承办大型活动,各项事务安排得井井有条,保证了整体工作的有序运行。

对于青年教师来说,这个“1”就是“百尺竿头,更进一步”。在起用教师方面,何刚坚持“小才大用,偏才巧用”“能挑千斤担,就不让他挑九百九”“只要你有才,肯定有平台”,并用自己的肩膀为教师们搭建成长的阶梯。青年教师小斌(化名)毕业于一所“985”高校,专业水平较高,心气也较高,但课堂教学效果一般,团队融入不佳,一度感到怀才不遇。何刚找到他,引导他正视现实、调整心态,让他从基本的“四度”课堂教学流程,即“目标导向—问题引领—任务驱动—合作学习”开始学习,手把手教他如何把握环节、发现短板、找到“窍门”。经过一番沟通,小斌意识到在自己原来的教学模式下,学生的课堂参与度和达成率都远远低于同组教师。如今,小斌老师的课堂有趣有料,学生越来越喜欢他,甚至和他结对的师傅都来向他求教。李祥本来是一名体育教师,默默无闻,但经过接触,何刚发现他不仅工作负责,还善于协调,社交能力强,便将他调任招生办主任。李祥上任后,大显身手,招生工作做得相当出色,彰显了人才效益。类似这样的事例在新津为明学校还有很多。

精致强校,师生为本,构建“1+1>2”的格局

构建体系,才有层次。在何刚看来,提高效益的另一渠道就是推倒围墙,整合资源,系统化建构,精细化管理,通过“运行一体化,服务一条龙”,构建“1+1>2”的格局。为此,上任伊始,何刚就带领教师创建了体现五育融合的“一体两翼三层四类”课程体系,帮助学生找到自我、认识自我、发展自我。同时,何刚提出了“学本思维 四度课堂”课堂模式,这一模式的特点是以生为本、以学为本,追求高度、宽度、深度、效度四度结合,思维贯穿、两线建构。

在“学本思维 四度课堂”模式下,学生真正成了学习的主人,课堂成了知识的盛宴、生命的狂欢,深受学生喜爱,学习效率倍增。小学部语文教师唐潇对此感受颇深:“‘学本思维,四度课堂理念,打破了我曾经的教学壁垒,让我开始重新审视自己的课堂教学,认真落实‘教学五认真,抓好‘三清个辅,提升课堂质效。”为了让教师们更好更快地“入模”,何刚还组织小、初、高不同学科的优秀教师进行课堂教学展示,邀请名师进行点评,正是这种“理论+实操”的示范引领,使大家的研究力、学习力和执行力都发生了质的飞跃。

新老一体化,嫁接开鲜花。为提升教师专业能力,何刚打破了新老教师之间的樊篱,组织了“青蓝工程”师徒结对活动,让新老教师深度融合,由结对到结心,结课再到结果;表现由单一向多元,由浅层向深层,形成了“以老带新,以新促老”的良性循环。

来自内蒙古的刘玉婷到新津为明学校任教不到一年,在讲课比赛中就取得了新津区第一名、成都市第二名的好成绩。她表示,这很大程度上归功于结对师傅伍江勇对她的指导和学校的周到安排。新入职的高一教师温倩实习期间跟着经验丰富的唐锐同样收获不小。唐锐在结对过程中,认真研究结对帮扶对象的短板,有针对性地制定听课计划,温倩的每节课基本上他都会来听,并仔细记下课堂中的细节,耐心琢磨,同温倩交流,既辅导课,又辅导人;既辅导点,又辅导面;既辅导知识,又辅导技能,让温倩得以快速成长。相得益彰的是,青年教师的成长也对老教师的成长起到了催化作用,为老教师教学理论的总结提炼,找到了实践平台。同时,青年教师的新理念、新教法也给老教师带来了启迪,助力老教师完成了多项课题。

何刚表示:“作为学校管理者,我们一直努力做好青年教师成长路上的摆渡人、中年教师的牵头人,让新老教师相互扶持、共同成长,形成一个小小的联合体。”为此,学校还对各个“对子”进行考核,对协作较好的新老教师进行奖励,优先组织外出培训、提供经费和资料。同时提出建议,幫助新老教师优化教学设计、创造优质课堂。新老教师互相帮助、共同成长,取得了长足进步。

精兵简政,温馨服务,打造“幸福透明”的乐园

2022年12月的一天,高中物理教师左金凤正在办公室备课,班长跑来报告:“有两名同学打起来了!”左金凤赶忙跑到教室。一进教室,学生们就自发鼓掌,一起喊着:“左老师,生日快乐!”然后簇拥着左金凤,请她坐在“C位”,用多媒体设备一张张播放她的生活照,又从同学写的信中随机抽取三封朗读,最后从教室外提了一个大蛋糕献给她——这是新津为明学校日常的一个普通镜头,却反映了师生和谐的真情,也是何刚零距离、高效益思维的一个例证。

低下身段是为了让师生们挺直腰板。在一次研讨会上,何刚讲到动情处,深情地向教师们三鞠躬。另一次,在开学典礼的筹备会上,由于受表彰的学生较多,颁奖时间长,有教师建议缩减表彰比例和表彰时间。这个提议被何刚当场否定:“我们就是要让学生站在舞台正中央,就是要让各类优秀的学生走红地毯,可以把我讲话的时间缩短,表彰的学生一个不能少。”他认为,教师“低调”,教育才会高效。学校要处处以学生为本,以学生为中心。为此,何刚拟定了《学生主体发展性德育管理纲要》,提出“人人都是德育人,事事都为学生谋”。为了让每位学生每学期都有2—3次上台演讲的机会,何刚还提议设置了双语“课前三分钟”。孩子们一开始胆怯,不敢上台,紧张小声,在何刚和教师们亲切、期待的目光中,逐渐变得自信从容,清晰流畅地表达、讲述。这样一个小创意,不仅让新津为明学校的孩子们说得一口流利的英语,还锻炼和培养了他们的演讲能力和舞台表现力,提升了综合素养。

何刚的“低调”还表现为对有特殊困难学生的尊重与呵护。新津为明学校小学部有一个学生特别好动,上课时不时影响到其他同学,家长们纷纷要求将这个学生调走。何刚得知这一情况后,同小学部的负责人和该班班主任进行了沟通,得知这个孩子是个孤儿,跟着爷爷、奶奶生活。父爱母爱的缺失,让他长期处在压抑之中,格外期待受到关注,但又羞于表达。针对这一情况,何刚同相关教师制定了相应的帮扶计划,如让他担任英语课代表,以此激励他,同时为他制定学习目标和计划。在何刚和教师们的引导帮助下,这个孩子从英语学习中感受到了老师和同学的关爱,于是调整心态,勤学苦练,慢慢地爱上了学习,爱上了集体,爱上了学校,原来的坏习惯也都得到了纠正。在学校的一次大型演讲会上,他用流利的表达和标准的发音征服了大家,赢得了掌声一片,何刚和教师们也向他表达了热烈的祝贺。

“短平快”让高效益成为现实。何刚认为,学校管理应该零距离、高效益,最大限度地为师生提供一流的服务。在机构设置上,新津为明学校淡化行政、强化专业,加强一线和教研的力量,把有限的资源用在节骨眼上,减少中间环节,实施扁平管理;同时推行“一线工作法”,要求管理者冲在一线,干在一线,限期办结;遇到师生们的事情,不说“不”,无客观,做到“有求必应,无求常问”……让大家真切感受到学校是一个幸福透明的大花园、宽松和谐的创业园。

何刚的“高效益思维”还特别强调向单位时间要效益,挤干水分,追求实效。为此,何刚带领教师们探讨小组学习,压缩讲课时间,让每一节课都更高效,让每一堂课都更精彩,收到了预期的效果。2021年3月,教师吴磊在上《愚公移山》一课时,有很多人来听课,吴磊稳如泰山,不紧不慢地讲道:“咱们这节课的任务就是给愚公做张名片,让更多的人认识他。”随后,学生们七嘴八舌,热烈讨论。从愚公身份的界定到名片的版式设计,均在学生们的自主探讨中逐一敲定。愚公的人物形象、文章的主旨也全都落实,一节课“干货”满满,师生互动气氛热烈,教学效果受到听课者的一致好评。

“万物得其本者生,百事得其道者成。”在教育的沃土耕耘探寻了几十年,何刚始终坚持做“低碳高效”的教育,追求以理想的教育实现教育的理想,不断带领团队回归教育本真,冲出低谷、跃上高地……

责任编辑:周丽

猜你喜欢

新津高效益学校
科技赋能 新模式引领农业创新高效益 “农行杯”山西省第六届农村创业创新项目创意大赛参赛项目简介
成都市新津区:“津英实习夏令营”助力“津津希望”选培计划
成都市新津区:谋篇布局 扎实推进人社工作
乡村社区公共空间景观更新改造设计——以新津黄林盘为例
新津区:倾力打造“四新” 竭力保民生促发展
农田“高标准”带来农业高效益
乌鸡高效益饲养技巧
学校推介
玉米高产优质高效益简化栽培新技术
I’m not going back to school!我不回学校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