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倍速时代”,学校如何“校准”学习时钟?

2023-05-30周丽

教育家 2023年15期
关键词:评价学校课程

周丽

今年3月,全国政协委员、北京师范大学教授张志勇提出了严查、严禁学校“超前学习”行为的建议。提议一出,褒贬不一。有人说,“超前学习”是学校在各方压力下的不得已而为之;还有人认为,严查“超前学习”不现实,因为学历“卷”、上升通道“卷”。但如果全民接受“超前学习”,只会产生滚雪球效应,使得学业竞争陷入恶性循环。

在倍速与“内卷”化时代,我们为什么要反对“超前学习”?学校教育又如何走出自己的步伐?围绕此问题,本刊邀请了校长、教育学者进行探讨。

反对“超前学习”——更准确地说,是张志勇所指出的校内“超前学习”,我们反对的是什么?

温红博:我们反对校内“超前学习”,核心是反对教育工作者对教育基本问题的认识偏差。反对校内“超前学习”,首先是“超前学习”违背了国家教育的相关政策文件;其次是“超前学习”反映了一种落后的教育策略与方法;最后是“超前学习”反映了教育实践者对教育基本问题的忽视。

教育需要考虑的一个基本问题是教育目标、教育方式与教育评价的一致性。所谓的“超前学习”本质上可能严重威胁或者破坏了这种一致性。教育是一个系统化的整体架构,首先要设定学校教育的目标,明确什么是重要的,什么是学生需要获得的知识、能力和素养,特别是高水平的、对未来生存具有重要价值的素养——可以将其称为“计划的课程”。其次要考虑学校教育中学生通过什么样的学习活动,按照什么样的节奏和顺序,才能真正实现高水平素养的形成,例如听讲、阅读、练习、探索、实践、真实的任务等一系列有着明确时间序列的由学校或教师主导和学生自主设计的学习活动——可以将其称为“实施的课程”。最后是通过什么样的方式、途径和方法,评价教育最终的结果是否达成了最初的教育目标——可以称之为“落实的课程”。

“计划的课程”的具体体现是国家颁布的义务教育、普通高中的课程方案和各学科的课程标准,以及国家统一审定通过的各科教材。课程方案和课程标准包含了我们教育的核心目标,以及为实现核心目标而必需的课程设置和教学时间。“超前学习”主要体现的是“实施的课程”,这种“实施的课程”明显违背了课程设置和各个学科课程标准的整体规划、具体要求。而无视课程设置的权威规定,缺乏科学指导的任意课程进度将导致我们立德树人、五育并重、全面发展等核心的教育目标无法实现,从而严重破坏了教育目标、教育方式与教育评价的一致性。

王殿军:超前学习现象的确存在,尤其是一些教育培訓机构,为了经济利益,往往给家长灌输“不要输在起跑线上”的理念,在暑假和寒假组织各学段起始年级的“超前学习”活动,严重干扰了学校的正常教学秩序,严重影响了学生的学习效果,不仅容易造成学生在学习上吃“夹生饭”,而且浪费了学生初次接触新知识时产生好奇心和浓厚兴趣的机会。这种“超前学习”是要坚决杜绝的,尤其是要在家长圈和全社会进行宣传,呼吁大家不要为孩子选择这样的不负责任的“超前学习”。

学校整体教学安排上采用“超前学习”的模式,也有违教育规律,是不可取的。国家课程标准中对于教育进度有科学的安排,对于绝大多数学生而言,这个进度是基本合适的。如果为了腾出更多时间来安排复习备考,专门通过增加周课时甚至课后学习时间的方式,突击完成教学任务,这类“超前学习”行为应该杜绝。但是,对于个别能力超强的学生,为了体现“因材施教、个性化培养”的理念,在教师的指导下有计划地“超前学习”,不但不应当杜绝,相反应当提倡。基础教育的高质量,不仅要体现在对课程的高标准、严要求,也要体现在针对个性差异的灵活处理。我们反对的是全体学生的“超前学习”,而不应反对个别学生的“超前学习”。

孙睿:复旦大学研究者曾对6所大学1359名参与基础学科拔尖人才培养项目的在校学生进行实证分析,发现中学阶段具有“竞赛获奖”“完成科创”“提前涉猎”三种“超前学习”经历的拔尖学生在大学的学习中都显著地产生更多的创新想法,更积极地向他人推介自己的想法并力争获得认可,更努力争取所需资源以实现自己的科研构想。其中兴趣型竞赛生在各方面表现优于非竞赛生和功利型竞赛生。广西师范大学研究者曾对某小学五、六年级学生的数学“超前学习”情况进行研究,得出以下结论:“超前学习”对不同等级学生的学习情绪产生不同的影响。其中,成绩优秀的学生,更易产生对数学学习的好奇心和学习兴趣;成绩良好和成绩一般的学生,在产生学习满足感和充实感的同时更易产生学习焦虑、学习压力、学习羞愧等负面情绪,不利于该阶段学习持续性的落实;对于成绩及格和及格以下的学生,“超前学习”则会带来一系列的负面情绪,最终会让学生对数学的常规学习产生厌倦感和习得性无助感,对其学习心理的健康发展产生极大的负面影响。

由此可知,在国家实施人才强国战略、着力推动拔尖创新人才培养的大背景下,我们反对“超前学习”,不是一刀切地反对所有形式的“超前学习”,而是反对由学校或教学主管部门主导的超越多数学生学习兴趣、认知特点、成长规律的“超前学习运动”。其主要表现在为了政绩和政策支持,调动大规模教育资源,广撒网式进行竞赛培养和选拔,或者在教学进度上进行全员赶超、全员培优、全员加速。

学校的“超前学习”背后牵涉哪些问题,应如何纠偏?

王殿军:个别地方的学校存在“超前学习”现象,究其原因,最主要的是被培训机构带了节奏,被应试教育牵着鼻子走,片面相信长时间、高强度、重复性的学习和训练是取得优异成绩的唯一法宝。解决这个问题需要多管齐下,首先要树立正确的教育观念,不能只育分不育人,只关注知识传授不关注能力培养;其次要加强督学监管,对于学校整体抢进度的“超前学习”零容忍;最后要彻底解决问题,还须从打破“一考定终身”、破除“唯分数”做起。

温红博:学校“超前学习”背后牵扯的核心问题是教育评价问题。学校的“超前学习”反映了区县、学校、教师等层面以中考、高考分数和升学率作为教育质量评价的唯一标准。错误的教育评价认识、方法导致了错误的课程实施方法和手段。

习近平总书记早在2018年的全国教育大会上就明确指出,要深化教育体制改革,健全立德树人落实机制,扭转不科学的教育评价导向,坚决克服唯分数、唯升学、唯文凭、唯论文、唯帽子的顽瘴痼疾,从根本上解决教育评价指挥棒問题。2020年,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了《深化新时代教育评价改革总体方案》,指出教育评价事关教育发展方向,有什么样的评价指挥棒,就有什么样的办学导向。

实际上,学校“超前学习”纠偏的具体方法在《深化新时代教育评价改革总体方案》中已经给出了明确回答。例如:在改革党委和政府教育工作评价中要求坚决纠正片面追求升学率倾向。各级党委和政府要坚持正确政绩观,不得下达升学指标或以中高考升学率考核下一级党委和政府、教育部门、学校和教师,不得将升学率与学校工程项目、经费分配、评优评先等挂钩,不得通过任何形式以中高考成绩为标准奖励教师和学生。在改革学校评价中要求改进中小学校评价,重点评价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等。

落实教育评价改革总体方案的要求,杜绝类似学校“超前学习”这种影响教育质量的顽瘴痼疾的有效举措之一,是推进和完善国家基础教育的质量监测制度。通过全面建立包括学前、义务教育和高中在内的教育质量监测制度,及时发现问题,及时整改、规范,从而提高国家、省市和区县的教育治理能力与水平,促进教育健康发展。

“人生是旷野,不是赛道。”在当前教育改革、教育高质量发展的背景下,中小学校应如何变革育人方式,秉持以学习者为中心的“慢下来”的教育教学节奏?

王殿军:当前的教育改革不断深化,举措频出,但是真正的“硬骨头”就是评价体系和考试招生制度,如果这块“硬骨头”啃不下来,高水平人才培养和全面育人就难以实现,“慢下来”就无从谈起。我们的评价如果能克服“唯分数”,充分考虑学生的能力和个性,那么,为了发展能力,我们需要思维导学,要思考、要讨论、要研究,自然就会“慢下来”;我们需要创新能力、动手实践能力,要探究、要操作设备,自然也会“慢下来”。

孙睿: 在倍速的时代激流中,在应试思想的困囿下,如何洗濯社会的浮躁、浮夸、浮华,守护属于我们的教育理想王国,让孩子在自然的节律中拔节成长,是每一所学校都应该寻找的初心。近年来,我们倡导践行“新人文教育”。“新人文教育”的鲜明特征就是弱化教育的功利性,注重学生的生命成长和精神成长,以课程变革促进人的全面而个性化地发展。

一是以学生为中心,做可选择的教育。学校将课程分层、分类实施开展,真正实现一生一课表,让每一位学生找到适合自己的跑道,让全面而有个性的发展成为现实。在分层课程方面,学校以“三个层级”为立足点,全员参与分层走班课程建设,真正做到因材施教。在分类课程上,学校打造“礼贤新五育”“礼贤新六艺”课程。走进课堂,学生可以体验多肉植物的种植养护,毛线的钩织针法,果酒、果醋和泡菜的制作……这些课程让学生由“做题家”到“生活家”,赋予孩子健康生活力;硬件开源课程、机器人课程、基因编辑课程,让创新可见、未来可期,赋予孩子科研探究力;礼贤国学经典、礼贤美学经典、认识甲骨文、射箭,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落到实处,培养学生文质兼美的君子人格。课程的支撑,综合提升了学生的人文底蕴、艺术修养、健康生活、责任担当、学习能力、实践创新等素养,引导学生学会做人、学会审美、学会健体、学会生存、学会学习、学会创造。

二是以活动为中心,构建流动的生命场景。学校从一件件观照生命的“小事”着眼,从一处处触摸成长的细节着手,梳理出“在礼贤要做的99件事”。例如,认识99位大国功勋人物,认识99位中国古典圣贤,阅读99本经典书籍,认识99 位科学巨擘,聆听99段世界名曲,看见99种创业人生等。以“99件事”作为新课程体系的联结点,联结“五育并举”,联结“见贤思齐”与“家国天下”,滋养每一个饱满完整的生命个体。学校将入校典礼、开学典礼、休业式、 成人仪式、毕业典礼等系列活动统筹为“典礼课程”。入校典礼,从校长手里接过录取通知书;开学典礼,贮存新学期“许愿瓶”;成人仪式,面对国旗宣读誓词,过“成人门”;毕业典礼,华服出场,同校长合影。一个个盛大仪式给学生以秩序感、 归属感和神圣感,为德育工作赋予了深层内涵。

三是以社会为中心,实现个人发展与未来坐标的联结。2016年至2019年,学校曾连续4年组织学生赴贵州开展红色之旅研学活动。5天的紧密行程磨砺了学生体魄;多彩贵州让学生体会到祖国大好河山之自然、人文之美,提升了学生欣赏美、创造美的能力;社会状况调查、课题研究让学生在实践中提高了自己的敏锐观察力、思维分析能力、知行合一能力。此外,学校开设的“寻根礼贤—文化青岛—海洋之境—创新之城”综合实践类课程,搭建起个人成长、人际关系、世界舞台的流动性教育场景,在生活和社会中锻炼学生的品格与能力,从而更好地培养适应未来社会的多元智能人才。

猜你喜欢

评价学校课程
《无机化学》课程教学改革
数字图像处理课程混合式教学改革与探索
中药治疗室性早搏系统评价再评价
软件设计与开发实践课程探索与实践
为什么要学习HAA课程?
学校推介
基于Moodle的学习评价
保加利亚转轨20年评价
多维度巧设听课评价表 促进听评课的务实有效
I’m not going back to school!我不回学校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