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英语教学与思维品质培养
2023-05-30王藜洁
王藜洁
【摘 要】无论学习哪门学科,学生的思维能力与品质起着不可取代的作用,同时也是作为学生综合能力的一项重要指标。对于怎样在教学中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与品质是很多英语教师迷茫的、不知所措的问题。何为思维能力与品质?学生们的思维能力与品质在目前英语教学中是怎样培养的?教师应该怎样在英语教学中对学生进行思维品质的培养?本文试图通过探讨这三个问题,为每位正在探索思维品质道路上的一线初中英语教师提供一些灵感和建议。
【关键词】思维品质;核心素养;英语教学
一直以来,在谈及“思维”两字时,我们脑海中首先浮现的是数学、物理课堂,似乎思维的培养在初中教学中总是与数理化等理科有着直接的关系,而英语教学与思维培养似乎关联不多,在实际的英语教学中,教师也不怎么关注学生思维品质到底如何。2017年修订的《普通高中英语课程标准》(以下简称《课标》)提出了英语学科核心素养,明确地把思维品质列为四大核心素养之一,强调了思维品质在发展英语学科核心素养中不可或缺的重要性。那么,何为思维能力与品质?目前英语课堂上教师培育学生的思维状况怎么样?如何在初中英语教学中进行思维品质的培养?本文试图探讨这三个问题。
一、思维与思维品质
在谈思维品质之前,我们不妨先来谈谈思维。每个人都有思维,但由于每个人的思考高度不同,會导致其心理结构也不同。结构大致分五层:自我思维、换位思维、社会思维、时空思维和哲学思维。其主要目的是探索与发现事物的内部本质联系和规律性,是认识过程的高级阶段。简单来说,思维是人脑对客观事物的本质和事物之间内在联系的认识。
思维的种类很多,根据思维的凭借物(思维的内容),思维可以分为直观动作思维、具体形象思维、抽象逻辑思维;根据思维的逻辑性,思维可以分为直觉思维、分析思维。
对于思维有了基础的认识之后,我们再来谈谈思维品质这个概念。每个人的思维品质都各不相同,思维品质也称智慧品质,它是指思维能力的特征与表现特点。人们由于思维不同,所表现的特征也不同。
二、初中英语教学中思维品质培养的现状
(一)英语老师对培育学生思维的意识较为浅薄并且缺少专业的理论意识
学术界有关学科核心素养的文章也如雨后春笋般不断涌现,但部分一线教师,尤其是义务教育阶段的英语教师对于核心素养的认识还是很模糊,只知道英语学科素养近阶段很火,但是英语学科核心素养具体涉及哪几方面的内容,鲜少有人能够不假思索地说出来,部分一线英语教师们对于英语学科的目标认识似乎依旧停留在培养学生的综合语言运用能力之上。由于中考这座大山在前,英语老师们深入人心的育分观念一时还是难以转变,在实际的英语课堂中,英语教师满堂灌的语言点讲解,学生一套接着一套的中考题刷题现象还是普遍存在。对于如何由育分转为育人,老师们既缺少相关的理论知识,也没有实践经验,更没有敢于跨出那一步的胆量。
(二)英语教师不知如何培养学生的思维品质
近些年来,有关思维品质培养的讲座和课例研讨也常有开展,但一些老师们对于思维品质这一目标培养似乎又走入了误区,认为英语课堂思维品质的培养无非就是搞一些学生活动,呈现出学生积极参与、一片热闹的课堂生态,又或是整堂课老师不停地提问。在一些公开课上,笔者也看到有些教师为了展现出思维品质这一目标的培养,硬生生地加入一些与教学内容无关的活动,或是提出一系列学生无需动脑就能回答的问题,又或是在课堂的某一环节设计一个活动证明一下该活动就是思维品质的培养等诸如此类的形式主义。尽管英语教学对思维品质的关注日益提高,但是很多教师对英语课堂如何发展学生的高阶思维品质还是束手无策,很多英语课堂中对学生思维的培养还处于较低水平。比如在阅读教学中,学生整堂课都是忙于处理一些与文本有关的表层信息,而对文章的大意、文体的类型、文章的结构、语言的使用、作者的写作意图等一概不知;在写作教学中,一味地强调语言的准确性和规范性,忽视了写作意图和语言的得体性;在语法教学中,呈现的语言脱离语境,为了教语法而教语法,练习环节就是脱离语境的刷题,没有任何创新性的产出。
(三)学生的语言能力无法撑起英语课堂中指向思维品质发展的活动
初中阶段,尤其是八年级是抽象逻辑思维发展的关键期,学生正处于具体形象思维向抽象逻辑思维发展的阶段,学生们展现出来的有关分析、推理等高阶思维能力在数理化课堂中一览无余,然而到了英语课堂,就显得捉襟见肘。我们经常会看到,在英语阅读公开课上,学生在回答一些基于语篇的诸如what和which的事实性问题时,学生们的表现可以说是积极主动的,然而一旦老师继续追问why或how等超越语篇的问题时,原本高举的那一只只手瞬间缩回了大半。难道是一到英语课堂,学生们原有的思维能力都瞬间弱化了吗?答案必然是否定的。知识会被遗忘,但习得知识过程中培养出来的思维能力和水平是伴随一生的。学生们在英语课堂上对于老师设计的各类提升思维品质的问题或活动的反应不尽如人意的原因并不在于学生真的不会,实在是因为“囊中羞涩”——词汇量不够啊!我们在听课时会注意到学生在下面用中文窃窃私语,而讲台上老师的一句“Please speak English”把原本跃跃欲试的几只手也给打下去了。显而易见,学生的语言能力的发展滞后于思维品质的发展,而英语老师们也是心知肚明的,所以我们经常会看到在各类公开课时,老师们为了避免出现课堂上冷场的僵局,提出的问题很多都是基于文本的一些低阶思维的理解性问题,就算在最后的本意在发展学生批判性和创造性的高阶思维品质的语言输出环节,也大抵都是事先准备好的一场show。
三、如何在初中英语教学中培养学生的思维品质
(一)英语教师需转变观念,提升个人专业素养
要想真正做到培养学生的思维品质,实现学科核心素养,初中英语教师需要转变观念。一直以来,义务教育阶段英语课程目标都是培养学生的语言综合能力,而这样的观念在老师们心中已经根深蒂固,面对学科核心素养的提出,到底什么样的教学设计才能提升学生的思维品质,老师们一时手足无措。面对这样的困境,英语教师首先要做的是用一种开放的姿态迎接新的事物,做到不抵触、不焦躁。此外,英语教师需不断提升个人专业素养。英语教师个人素养包括自身语言素养和学科教学素养。就自身语言素养而言,英语教师在培养学生语言能力的同时,自己也需不断充电学习,扩充自己的词汇量,提升自己的口语水平。只有拥有深度解读教材、不断探究反思能力的教师,方能鼓励学生发现问题,培养学生探索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从而真正地在课堂中激荡智慧,师生共同深度学习,实现师生思维品质共同提高,这应该就是古人口中的教学相长的双赢局面吧,这样的课堂必定是充满思维品质的高品质英语课堂。
(二)依托阅读课,着力培养学生的高阶思维
杜威说:“学习就是要学会思维,学校为学生所能做的或需要做的一切,就是培养学生思维的能力。”教育的全部目的就是使人具有活跃的思维。帮助学生发展良好的思维品质责无旁贷,尤其英语是国际通用语言,对学生交流很重要。初中英语课中最为常见的英语阅读课是培养学生思维能力的重要抓手,那么英语教师如何依托阅读课型来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评判思维和创新思维能力呢?在拿到一篇文本时,老师们首先要做的是对语篇进行多维的、深度的研读。建议英语教师可以尝试思考以下五个问题:第一,作者写了什么?即what,这个问题一方面从主题角度帮助学生了解语篇的主旨大意,另一方面从内容角度帮助学生理解语篇的基本信息和重点信息;第二,作者为什么写?这个问题可以帮助学生明白作者的写作目的和意图,在这个过程中,学生有关推断、综合、概括等高阶思维便可得到有效的锻炼;第三,作者是怎样写的?这个问题帮助学生从文体角度和语言角度来分析和探究语篇的文体形式、内容结构和语言修辞等,在这个过程中,学生进行描述、阐释、分析、判断,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得到进一步提高;第四,你认为作者写得怎么样?也就是how的问题,在这一环节,学生对语篇进行欣赏、质疑、赞同或反对,学生的评判思维能力得到充分的训练;第五,如果是你,你会怎么写?这第五个问题必然是基于第四个问题的,学生在进行评判之后,便自然而然有创新的欲望,创新能力的基础便是评判思维,没有评判,何来创新?借助这五个问题,英语教师可以在阅读教学中设计一系列由学习理解、应用实践到迁移创新的英语学习活动,引导学生进行深度学习,促进学生高阶思维的发展。
(三)用好思维工具,助力思维发展
谈及培养思维,必然要利用思维的工具——思维视图。思维视图是由美国人大卫·海勒在1988年开发的能够促进学生思维的提高,用来构建知识、扩散自己思维、提高学习能力的一种软件工具。思维视图共有8种图形:圆圈图、气泡图、双气泡图、树型图、环抱图或称括号图、流程图、复流程图、桥型图。在英语教学的不同环节中,我们可以利用不同的思维视图来激发和梳理学生的思维,提升学生的思维能力。
以英语阅读教学为例,在导入环节,我们可以使用思维导图激活学生已有的知识和经验,教师可以利用气泡图要求学生围绕话题进行头脑风暴,一方面帮助学生回忆已知词汇,另一方面引入新词汇,建构语义图,进行词汇呈现。在读中环节,我们可以借助流程图来呈现事件发生的顺序;利用括号图来帮助学生获取和梳理文本信息;利用树型图进行人物分析;借助桥型图来进行对比和比较。在读后环节,教师可以引导学生使用思维视图来记忆和复述课文,亦可引导学生利用思维视图来建构自己的观点。总之,在不同的教学环节使用合适的思维视图让学生的思维外化,可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帮助学生形成理性和系统的思维习惯,让思维借助思维的工具,促进思维品质的提升。
四、结束语
义务教育阶段是培育与加强学生思维的主要时间段,初中英语教学的目的不仅是培养学生学会并运用语言能力,更需培养学生全面的思维品质,从而促进学生核心素养的发展,最终是实现英语学科的育人功能。
【参考文献】
[1]常生龙.未来教育发展的六大趋向[E].http://learning.sohu.com/20160119/n435117061.shtml,2016-01-19/2016-06-01
[2]懷特海著.教育的目的[M].徐汝舟译.北京:三联书店,2014.
[3]刘颖,苏巧玲.医学心理学[M].北京:中国华侨出版社,1997:27.
[4]夏谷鸣.英语学科教学与思维品质培养[J].英语学习教师版,2017(2):9-13.
[5]萧浩辉.决策科学辞典[M].人民出版社,1995.
[6]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普通高中英语课程标准(2017年版)[S].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