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技术赋能教育变革的内涵与路径研究

2023-05-30商明霞

大学·教学与教育 2023年2期
关键词:教育变革内涵

商明霞

摘  要:教育和信息技术相结合是时代发展的必然趋势。新一代的信息技术是塑造未来教育的有效手段。线上教育的常态化,使人们再一次认识到教育技术的重要性。文章主要分析了教育技术的重要性、技术变革教育的内容、逻辑和路径,主要从学习方式的革新、教育环境的革新、教育教学资源的革新、高等教育理念的革新几个方面分析了技术变革教育的内容;从社会、学校、家庭和学生几个层面分析了技术促变教育的路径;指出了技术会使未来教育呈现出主动学习、终身学习、以人为本的新形态。

关键词:技术赋能;教育变革;内涵;路径

中图分类号:G45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7164(2023)05-0148-04

当今社会经济全球化、知识经济化、信息化、政治民主化等变革无处不在,与人类社会进步息息相关的教育也在不断变革,为了适应社会和人类发展的需要,教育逐渐与技术联系在了一起,并且经历了前学科时代、电化教育时代以及信息化教育时代三个时期的发展[1]。信息代教育时代的到来,技术的更新升级,促进了教育的发展。最明显的就是大中小学的“停学不停课”,通过运用技术在线上开展了一系列的教学活动,虽然其间存在一些问题,但总体瑕不掩瑜。例如,西南大学以生态学教育为例进行了实证研究,结果显示总体效果不错,课业达成率超过了82%[2]。为了促进教育技术的快速发展,人们也在积极地探讨技术促进教育变革的相关问题。例如2015年10月17日-18日第四届技术促进教育变革国际会议在华中师范大学举行。专家和学者们分析了当今国际教育环境的变化、中国大陆MOOC的发展现状和创新模式以及新技术在教育教学中的应用,针对当前教学中存在的问题提出了解决方案[3]。

信息技术在教育中的重要作用已經被人们广为认可,教育信息化已经成为人们生活中的常用词语。目前,信息技术已经成为学校日常工作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信息技术引起了教育哪些方面的变革?技术在教育变革的过程中起了什么作用?如何利用技术来更好地促进教育变革?本文希望通过对这三个问题的分析,能在以后的教育发展中更好地应用技术。

一、技术促进的教育变革

首先,技术促进教育的发展,即通过使用某些技术,可以使教育得以实施或者能更好地呈现出来。例如技术增强教学,即可以有效地通过运用技术来增强和提升教学过程。其次,技术可能会促进教育的某些方面发生变化,例如教育涉及的教师、学生、课程、教学过程、教育方式等都会发生,例如技术的融入可能会赋予课程新的内容和定义,但也有不变的地方,比如教育始终是一种培养人的社会实践活动。

(一)学习方式的革新

随着教育技术化的推进,信息技术不断地改变学校的教育,也在不断地被学校教育改变。技术的变化,需要教师和学生两方面都做出改变,教师需要在心理上接纳教育技术,适当地改变教学方式;学生也需要改变自己的学习方式和理念,培养终身学习的理念。慕课、翻转课堂和泛在学习等学习形式的面世,给学生的学习带来了极大的便利,这些学习方式可以更好地激发学习者的积极性,真正实现“以学生为中心”,最大程度上照顾到每个学生的特点,满足个性化学习的要求。个性化学习作为培养学生核心素养的重要手段,尊重学生个体之间的差异,强调教学策略、教学内容、教学评价等要素与学生的个人学习特征相匹配,从而进一步培养和发展学生的个性[4]。个性化教育具有时空无限、体系开放、内容碎片化、多元社交等特点,逐渐实现以教为中心转变成以学为中心。例如泛在学习就很好地迎合了学生的学习规律,斯坦福学习实验室(Stanford Learning Lab)的一项研究表明:学习者往往是在一定“零碎”时间中进行,学习者在“移动”中,注意力是高度分散的,需要具备“碎片”式学习经验与获取知识的主动性[5]。

(二)教育环境的革新

技术和教育的集合,也使高等教育的环境也在发生变革。教育、科技和社会三者相互影响,相互作用。教育为社会培养人才,社会中的人才研究并运用技术,良好的技术又会造福教育和社会,形成良性循环。国家智慧教育公共服务平台建设正在中小学进行得如火如荼,平安校园、智慧教育、网络课堂、数据中心等等也为教师和学生提供了先进的平台。各种教育类App层出不穷,教育信息化使教育信息的获取变得更加便捷和高效。

如今,学习可以随时随地进行,不必拘泥于时间地点的限制,这也进一步促进了教育公平,学习机会更公平,学习资源更加丰富,学习路径也更加多元。但是对于农村的学生来说,拥有的教育资源远远不及城市,许多农村家庭的孩子根本接触不到网络,甚至连手机电脑这类学习工具都没有,就算在学校里,农村学校给每个孩子都配备这类学习工具也很困难。其次,农村的教育技术人才很匮乏,与繁华的城市相比,农村艰苦的条件很难长期留住人才。所以,要推进我国教育信息化的整体进程,补齐农村教育信息化这块短板非常关键,让城乡的教育信息化均衡发展,实现教育公平、人人平等。

(三)教育教学资源的革新

口传时代,信息传递容易出现误差,信息保留时间短,而且传播距离受限,传播人数较少;手抄时代通过手抄本来学习和保存知识,信息保留时间长,传播距离较远,传播人数也较多;印刷时代来临后,印刷术大大提高了教育教学的效率,也降低了人们学习的成本;电子时代,人们通过电视、广播学习知识,知识变得更有趣;在智能时代,“互联网+”教育的出现,实现了在家学习的愿望,不再局限于学校,可以随时随地获取知识。

在线教育在各类学校教育中广泛实施,也暴露出来了很多问题。有客观方面的原因:设备故障,硬件设施不够完善等。主观原因:部分教师和学生的信息素养不足,缺乏用技术解决问题的意识,没有任何培训指导。“在线教学服务师”职业的腾空出世说明了技术在现在以及未来的重要性,这个职业通过技术的运用,帮助学习者有效地利用技术来完成学习。

(四)教育理念的革新

教育理念不断革新,以人为本、全面发展等理念在不断贯彻。其中,高等教育作为塑造人们人生观、世界观、价值观的重要一环,在社会的发展以及人类的成长中具有不可或缺的作用。从1088年博洛尼亚大学的创办至今已有934年,这期间高等教育不断发生变革,也从早期的只有少数人有受教育机会转变成了人人接受教育。关于高等教育的理念,罗纳德·巴尼特曾经从高等教育的本质、高等教育的公理基础和高等教育的关键概念三个方面进行论述,他认为高等教育就是自由教育,自由教育又是解放教育,即教育能够去除人们的愚昧、无知和偏见等,从而使人们能够自由地思考,提高自己的判断能力,做自己命运的主人。“高等教育”的本质就在于学生个体的心智发展。技术的发展,更好地满足了这一需求,使每个学生都能个性化学习,满足了学生的个性化学习需求,引导学生找到适合自己的学习方法,调整自己的学习进度。罗纳德·巴尼特认为高等教育的两大公理基础是高等教育的认识论基础和高等教育的社会学基础,前者主要体现为“知识客观”,后者主要体现为“院校自治”;高等教育涉及文化、理性、研究、学术自由四个关键概念。文化是高等教育的本质;理性是文化的基本功能,从而也是高等教育的基本功能;研究是理性的集中体现,也是高等教育的前提;学术自由是研究的前提,也是高等教育的先决条件。教育技术的发展,正在对高等教育的理念进行变革。各种教育技术软件的出现,让学生有更加多元的获取知识的途径,利用技术手段,使教师能够更快捷地处理某些琐碎的工作,这在一定程度上减轻了教师的教学负担,能够有更多的时间钻研教学,把工作重心放在学生素养的提升上,夯实培养具有信息素养和创新意识的高素质人才的教学目标。

二、技术促变教育的逻辑和路径

技术是把双刃剑,它并不一定会促进教育的改变和发展。技术的出现从很多方面促進了教育的发展,比如现在的选择题都是通过机器来批阅,大大解放了教师的双手,给教师节约了很多时间;学生在平时也能从网络上获取更多的知识,有了更多的知识来源,而不是仅仅局限于书本;移动学习的出现给善于主动学习的学生带来了很多机会,他们利用大量零碎化的时间去学习新技能,了解新知识。但技术的出现,也带来了很多问题,移动学习给自律的学生带来了更多机会的同时,也使很多不善于主动学习的学生落后于别人,拉大了学生之间的差距。另外教育技术的出现,也可能导致教育资源不公平的同时,带来教学的刻板化,有些教师常年把同样的PPT内容展现给各届的学生,不根据时代发展的特点和学生本身的特点及时更新内容。很多学生把大部分时间用在了短视频以及各种网络游戏上,尤其是移动设备的出现,使大学课堂里出现了很多“低头族”。

要使教育技术真正促进教育变革的发展,就要先搞明白技术是如何改变及促进学校教育发展的。信息技术一直被许多研究者视为学校变革的“催化剂”,或称之为学校变革的“特洛伊木马”[6]。但这匹“木马”能否对学校教育产生积极的影响,关键在于信息技术是怎么被应用的。研究表明,“技术的价值取决于其使用方式”[7]。胡珀和里伯把教师应用技术的过程划分为了五个阶段[8]:熟悉、利用、整合、调整和革新。他们认为教师只有历经了这五个阶段的发展,才能正确地利用技术来为教育服务,否则,技术可能会被滥用。桑新民教授认为,技术往往要通过文化这个重要的中介和桥梁对教育产生影响[9]。

(一)从社会层面来看

政府为教育和技术的融合提供了平台,因此,政府的协助是必不可少的。当前在教育信息化背景下,线上线下相结合的教学方法并没有实施到位,线上教学之所以没有发挥它应有的作用,就是因为线上教学本来应该是时空无限、内容碎片化的,但目前线上教学的内容都是按照线下教学的流程安排的,不符合线上教学的特点,没有体现出线上教育的灵活性。因此,需要政府制订相关政策或者加大投资来促进线上教育的发展,发挥出线上教育的优势。与此同时,政府也要致力于促进技术应用教育过程中的公平性问题,尽最大可能照顾到所有经济发展水平低的地区的学生,制定并实施有利于可持续发展的政策,也要做好准备应对技术与教育融合过程中可能引起的伦理道德问题。

(二)从学校层面看

信息技术和教育相结合是促进教育变革的最佳途径,学校是促进两者结合的核心和主阵地。技术一方面可以通过各种媒介来促进教育的发展,另一方面也可以通过影响人的思想来辅助教育的发展。技术融入学校教育的过程实际上就是教育技术化的过程。新技术进入学校以后,可能会出现很多不和谐的因素,从而从之前的有序状态进入无序状态,在教育和技术两者进行一段时间的磨合之后,最终相互融合相互作用,进入正常的有序状态。在这个过程中,可能会遇到来自教师、教育系统等各方面的阻力,再加上教师本身的信息素养不足,这些因素都会影响技术融入教育的进度。同时,不能忽视技术教育化的过程,技术教育化和教育技术化是一体、不可分割的,缺少其中任何一个都是不完整的[10]。

学校要尽可能地抓住并利用信息技术的优势,规避劣势。具体来说,第一,学校要做好基础设施建设,加快推动并完善智慧校园的建设。探索多元化的教学模式,推动多元化的教学变革。第二,更新学校的教育管理制度。制定“以学生为中心”的教育制度,培养具有创新能力、自主学习能力的高素质人才。第三,着重培养教师的数字素养,使其在教学过程中,自然而然地把数字素养贯穿教育全过程。

(三)从家庭和学生层面看

家长是孩子的第一任教师,家庭在孩子成长过程中的重要性不言而喻。言传身教,想要孩子有很好的信息素养,家长首先要积极培养自己的信息素养,然后潜移默化地给孩子这种影响,拓展孩子接受信息教育的途径,形成家校合力。也要重视社会的作用,协同一致,形成共同的目标,共同促进学生信息素养的提升。学生也要积极转变对于技术的态度,充分认识到它的优势和弊端,克服技术带来的弊端,提高自律性,合理利用技术优势辅助学习,使教育技术真正发挥作用。

三、结语

信息技术出现在教育领域以后,人们对其也出现了两种极端态度——全盘肯定或者全盘否定。全盘肯定会造成师生过于依赖教育技术,在一定程度上抹杀教师个人的教学风格,使学生丧失自主思考的能力;全盘否定不利于教师个人的专业发展,也不利于促进学生学习,导致学习内容局限于狭隘的课本知识,学生难以了解社会前沿问题。总之,这两种极端的态度都不利于教育技术的发展,也会阻碍教育的变革。因此,必须对教育技术形成正确认识,只有这样,才能促进教育技术快速地发展[11]。

为了促进教育高质量发展,必须要利用技术手段引领教育变革。在技术盛行的信息时代,自主学习一定是未来教育的常态。韦伯把人的理性分成了工具理性和价值理性,从价值理性出发,教育技术的完善是最终目的,这利于教育事业的发展,所以促进教育技术的发展是必由之路;从工具理性出发,促进教育中技术的发展也必须要找到一个路径,这个路径必须从各个方面看都是最优的,利用技术来促进教育的发展,也必定是促进教育最优化发展的最优解。此外,终身学习也是未来教育的必然状态,技术的存在使人们接受教育更加便利,人们也必须不断学习以接受不断更新换代的技术,循环往复、不断进步。教育的作用是培育人,促进人的发展,未来的教育也一定是以人为本的教育,而技术手段的有效运用能够使教育更加适合学生的身心发展特点,突出教育以人为本的特点。

参考文献:

[1] 张义兵. 教育技术变迁与学习的变革[J]. 教育报,2012,8(02):61-65.

[2] 魏虹,朱海燕,陶建平,等. 高等院校线上教学的实效分析与对策研究——以西南大学生态学为例[J]. 西南師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22,47(06):111-116.

[3] 石子. 第四届技术促进教育变革国际会议在华中师范大学举行[J]. 中国远程教育,2015(10):63.

[4] 周海波. 基于自适应学习平台促进学生个性化学习的研究[J]. 电化教育研究,2018(04):122-128.

[5] 付道明,徐福荫. 普适计算环境中的泛在学习[J]. 中国电化教育,2007(07):94-98.

[6] Earle R. The integration of instructional technology into public education:promises and challenges[J]. ET Magazine,2002,42(01):5-13.

[7] 艾伦·贾纳斯泽乌斯基,迈克尔·莫伦达. 教育技术:定义与评析[M]. 刘雍潜,译. 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10:135.

[8] 桑新民. 当代信息技术在传统文化——教育基础中引发的革命[J]. 教育研究,1997(05):17-22.

[9] 黄如艳,李晓华. 论教学文化的时代嬗变与未来趋向[J]. 当代教育与文化,2021(05):39-45.

[10] 杨绪辉,沈书生. 社会叙事视角下的人工智能学习文化探究[J]. 现代教育技术,2021(01):12-18.

[11] 万昆,任友群. 技术赋能:教育信息化2.0时代基础教育信息化转型发展方向[J]. 电化教育研究,2020(06):98-104.

(荐稿人:王伟,哈尔滨工程大学研究生院副院长,教授)

(责任编辑:淳洁)

猜你喜欢

教育变革内涵
活出精致内涵
理解本质,丰富内涵
略述《岁月生香》的壶中内涵
内涵漫画
身为一个教育工作者的几点思考
MOOC时代图书馆角色定位与创新服务
互联网时代下的会计信息化教育变革探索
信息社会环境下的教育资源变革
要准确理解“终身追责”的丰富内涵
浅论“翻转课堂”对教师培训的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