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基于核心素养的小学信息技术教学

2023-05-30陈璐

文理导航 2023年18期
关键词:小学信息技术教学路径探析核心素养

陈璐

【摘  要】新课改背景下,培养学生核心素养已成为教学主旋律,小学信息技术教学中教师应把培养学生综合能力放在首位,以提升学生信息学科素养为目标。然而,在当前的小学信息技术教学过程中,教师往往注重知识灌输和技能训练,忽视了对小学生学习兴趣、自主探究意识以及创新精神等方面的引导与培养。这不仅不利于提高教学效果,而且也不符合新课程改革要求。基于此,本文就小学信息技术教学中学生核心素养培育策略展开研究。

【关键词】核心素养;小学信息技术教学;路径探析

信息技术课程具有开放性、实践性和综合性的特点,其教学目标是培养学生运用现代教育技术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如今,在新课改背景下,培养学生核心素养已经成为当前教学改革中最为关注的话题之一。随着社会对人才综合素质要求的不断提高,传统的教学模式已不再适应时代发展需要。因此,教师必须转变教学方式,将课堂主动权还给学生,通过多样化的教学方法来提升学生学习效率及教学质量,以实现全面育人目的。

一、小学信息技术核心素养要求

(一)培养学生信息意识

信息意识是指个体对信息的敏感度、理解和处理能力。它包括两个方面:一是对信息源的认知,二是利用信息的技能与技巧。培养学生良好的信息意识,对于提高他们运用信息技术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具有重要意义。从理论方面来讲,具备信息意识的学生能较快地接受新知识,并在此基础上形成自己独特的见解。另一方面,能够将所学到的有关知识进行综合应用,从而使其思维得到发展。

(二)计算思维

计算器科学领域思想方法包括符号表示、运算法则和逻辑推理等。当学生遇到问题时,通过计算机处理有助于更好地建立模型结构,理解算法的含义以及掌握相应的计算技巧,并由此获得知识迁移能力。

(三)数学化学习

所谓数学化学习是指通过个体评估常见数字化工具,借助数字资源的使用和操作等活动来获取知识、技能或发展能力。在初中信息化教学中运用“数学化”,就是将抽象枯燥的知识转化为直观形象的符号体系和模型,使之与学生生活经验密切联系起来,从而有效地帮助学生理解和掌握学习内容,并进一步培养学生的思维品质。

(四)信息社会责任

信息社会责任是指在信息社会环境中,人们所具备的信息素养和信息伦理素质。随着网络技术、多媒体技术的发展和普及,网络对人类生活产生了深刻而广泛的影响,同时也使人们面临着新的机遇与挑战。具备信息社会责任的学生能通过网络获得大量有用的知识和信息,并提高自身综合能力,从而实现个性化学习,有助于培养创新精神、实践能力以及合作意识等方面的素质。

二、基于核心素养的小学信息技术教学路径探析

(一)融入信息文化,培养学生文化精神与社会责任感

小学信息技术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注重传承信息文化,培养学生文化精神,使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既能充分掌握理论知识,又能将理论正确应用到实践中,实现学以致用的目标。学生通过学习与实践活动,能了解到信息技术的实用价值与丰富内涵,从而增强自身对知识的运用能力,提高自己的综合素养水平。因此,教师务必要利用好文化知识帮助学生理解掌握相关内容,提高其对信息技术理论的理解,加深他们对所学知识的记忆,并促进他们形成良好的学科思维模式。例如,《认识计算机》一课中,教师可以从计算机的发展史入手,并侧重讲解计算机对人类社会做出的贡献。这样不仅能够激发小学生学习兴趣,还可以让学生深刻体会计算机给我们生活带来的便利和影响,树立起终身发展的意识。其次,教师创设主题活动,以“彩色卡片”为主,指导学生利用计算机制作彩色卡片。当学生采用不同方法学习时,不仅能独立完成任务,还会根据问题提出新观点,进而引发思考。再如,《网络文明小公民》一课中,为了引导学生正确使用网络,树立正确的网络安全意识,教师应结合具体情境进行教学活动设计,鼓励学生积极参加各种讨论、交流等互动环节,使其在交流中养成责任意识,认识到文明上网的重要意义。

(二)鼓励学生合作探究,实现共同发展

合作探究的目的在于培养学生对信息技术学习的兴趣,使学生在自主探索和合作交流中真正理解掌握信息技术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价值观。小学阶段是一个人思维发展最重要的时期,而小学信息技术作为一门基础课程,对于小学生而言具有非常关键的意义。因此,教师必须将合作探究法贯穿始终,引导学生进行有效的小组互动和协作讨论,并通过实践活动提高他们的信息素养。首先,分组阶段,教师应根据不同学生的综合能力与性格特点为其安排合适的小组,以便于更好地发挥每个学生的潜能。其次,课堂上,教师要鼓励每一位学生大胆发表自己的意见和看法,同时也要尊重每一位学生的个性差异,让每位学生都能得到充分锻炼和提升。最后,在学生交流过程中,教师应积极参与,及时了解学生的想法,進而实现良好的师生、生生交流。例如,《下载和安装软件》一课中,课前导学环节,教师为学生演示了软件下载和安装流程,教给学生选择软件的方法。之后,创设问题,让不同小组成员设计一款软件安装方法,并针对每种安装方法提出相应建议。这样的教学方法有利于促进学生之间相互启发,从而增强小组内个体间的联系,达到教学相长的效果。

(三)锻炼学生实践能力,强化对理论的吸收与掌握

基于核心素养视角下的小学信息技术课程教学中,教师应加强对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信息技术本就是与生活实际紧密相连的一门学科,其在教学过程中要注重结合教学内容,将理论和应用相结合,使学生能够更好地理解知识内容并掌握相应技能技巧。首先,教师要深入研读信息技术教材,并意识到唯有提高学生实践操作能力才能促进其全面成长。其次,根据小学生的认知规律及学习特点进行设计,实现课堂教学效率的提高。最后,还应充分借助互联网平台开展教学活动,以此来丰富教学资源,增强教学效果。总之,教学过程中,教师要注重整体单元教学,为学生讲清理论知识,让学生明确概念,进而帮助他们建立起信息观念,以提问方式引导学生深入思考,并在此基础上设计一些实践活动,通过多种途径激发学生主动参与课堂探究的兴趣。例如,《用键盘打字》一课中,如果教师只单纯让学生进行打字练习,学生则会觉得枯燥乏味,也无法掌握更多的知识与技能。为此,教师举办了“我是打字小能手”活动,以竞赛的方式吸引学生注意。学生在此过程中也能全神贯注地练习,快速领悟知识要点。由此可见,加强学生实践能力,不仅有助于提升教学质量,同时还能有效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推动信息化教学顺利开展。

(四)实施差异评价,转变实践类课程开展模式

小学信息技术教师应创建多元化、差异化评价机制,通过多种方法对学生的学习情况进行科学评定和引导。在此基础上,教师可针对不同层次学生的实际需求制定出个性化教育方案,并采取针对性强的激励措施,促使每一位小学生都能以积极心态投入到信息技术学科教学活动中去。同时,也可以设立“评价积分表”,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其一,自我评价,让学生明确自身存在的问题及不足。其二,小组合作评价,激发每个学生的创新精神。其三,集体评价,提高团队协作能力。其四,网络自主学习,培养终身发展意识。此外,还需要注重对教学过程的实时监控与反馈,及时发现和解决教学过程中出现的各种困难和问题。通过差异化评价,让学生有意识、有目的地进行信息收集、整理和分析,从而不断提升其信息处理能力和思维能力。例如,《遨游网络世界》一课中,正式教学开始前,教师将教室布置为“网络基地”,为学生搭建情境。之后,邀请学生参观“网络基地”,并发表内心的感受。当学生完成这节课的任务后,教师应围绕“自评、他评、师评”展开评价,帮助他们更全面地认识自己。当学生收获到他人和教师的客观评价后,会更加自信和努力。由此可见,差异化评价不仅有助于促进学生个性发展,而且能有效实现师生之间的良性互动,使课堂真正成为一个充满活力且充满智慧的舞台。

(五)创设情境,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学习情境的创设是为了改变传统的课堂氛围,为了让小学生能以科学的态度看待信息技术学习,教师应避免“填鸭式”教学。学习情境的创设是十分有必要的,怎样创设学习情境应是教师要考虑的重要问题。要想真正让学生得到提高,并不是说讲授完理论概念后就平铺直敘地引入情境,这样的做法只会违背情境创设的初衷。作为教师应正确引导学生,激发其兴趣和动机,注重对生活中实例的分析与总结,以问题为中心组织教学,从而达到学以致用的目的。课堂上如果教师能巧妙运用故事导入新课,将使整个课堂教学变得生动有趣。另外,告诉学生只有通过自身的体验才能找到问题的答案。学习情境必须有现实的例子和理论支撑,不是凭空捏造出来的,所以在实际应用中应尽量选择一些具有代表性的事例,或结合课本知识进行讨论分析,引用一些日常生活中的素材等方法来营造出真实而富有意义的学习气氛。例如,《智能导航》一课中,教师首先创设情境故事:“有一天,明明和爸爸妈妈去外地游玩。他们度过了一个愉快的假期,无论走到哪里都有一个好朋友陪着他们,为他们带路,这个‘小导游可谓是神通广大,同学们,你们知道老师说的‘小导游是谁吗?”有的学生认为是“导航”,也有的学生认为是地图。一时间,学生议论纷纷。这时,教师趁热打铁引入本节课的重点“智能导航”。课堂教学环节,为了让学生了解智能导航,教师继续创设故事情境:“今天,我要带着大家去看看美丽的桂林山水,让我们一起带着‘智能导航出发吧!”接着,在师生交流、讨论的基础上,学生提出问题:“为什么叫‘智能导航呢?”教师总结道:“这是因为我们乘坐的汽车装有GPS,能够随时掌握路况信息。它可以准确定位车辆位置,自动寻找最佳路线,还能根据需要提供实时路况数据给司机。这样不仅能为人们出行提供方便,而且还会节约很多时间。”在这样的氛围中,学生积极性明显更强,学习能力也得到了一定提升。

三、结束语

综上所述,在开展信息技术课程时,应重视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将学到的知识转化为操作能力。教师在实践过程中,教会学生制定完整的实践计划,将信息技术融入日常生活中,帮助学生理解相关的理论知识,并能够自主在此基础上进行拓展训练,激发学生的实践能力和思维能力。

【参考文献】

[1]牛重九.基于核心素养理念的小学信息技术教学探究[J].教育界,2022(23):74-76.

[2]夏文祥.面向核心素养提升的小学信息技术教学实践——以《畅游互联网》一课为例[J].中国信息技术教育,2022(12):59-60.

[3]黄伟.基于核心素养三层架构模式的小学信息技术教学策略[J].中国信息技术教育,2020(Z4):89-90.

[4]黄久敏.基于核心素养视角下小学信息技术教学效果的研究[J].小学生(下旬刊),2020(7):6.

[5]籍承艳.小学信息技术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J].科学咨询(科技·管理),2020(6):227.

猜你喜欢

小学信息技术教学路径探析核心素养
浅议小学信息技术教学中“微课”的应用
基层检察院检委会规范化建设路径探析
新课标下的小学生数学自主学习路径探析
微课在小学信息技术教学中的应用策略研究
互联网+背景下的渝东南家庭农场发展路径探析
作为“核心素养”的倾听
“1+1”微群阅读
向着“人”的方向迈进
核心素养:语文深度课改的靶向
小学信息技术教学存在问题及对策探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