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探究柳永乐词中体现的北宋风貌

2023-05-30刘禹冰

今古文创 2023年18期
关键词:北宋柳永文化

刘禹冰

【摘要】柳永的乐词对北宋社会风情和民间风貌的记录和书写具有开创性和纪实性,其乐词中涵盖了广阔丰富的繁荣场景与繁华富庶的城市风光,是对北宋各个阶层日常生活及节日活动的真实写照。其坎坷的个人经历和独特的社会地位,潜移默化地丰富并拓宽了创作的内容,更令其笔下的世俗生活显得格外真实、深刻。柳永乐词中的城市题材实现了宋词内容和艺术上的超越和突破,展示了民间生活、社会气象、文人活动等广阔空间,其文学价值与艺术成就也具有深远意义。对柳永乐词中场景的深入研究,可以深入地了解词人内心的起伏、体会社会氛围的奢靡、感受民间气氛的和乐,进而对柳永词及北宋社会产生新的认識。

【关键词】柳永;乐词;北宋;文化

【中图分类号】I20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标号】2096-8264(2023)18-0033-03

【DOI】10.20024/j.cnki.CN42-1911/I.2023.18.010

柳永是北宋词坛中的一位不可忽视的人物,他的词作上承花间词派的儿女缠绵之情,下开宋代词作的场景繁多之境。近年来,关于柳永词作的研究层出不穷,而对于柳永词作的文化研究却寥寥无几。柳永词涵盖哪些重要场景,为什么创作出此类场景,这些场景在柳永词作中起到怎样的作用,反映出怎样的文化,是我们值得进一步讨论的学术问题。

一、繁华都市的客观再现

(一)人口众多突破一亿

由于北宋经济的异常繁荣,生活氛围的和悦,与赋税徭役的减轻,都市中百姓有充足的时间与精力去繁衍生息、绵延后代,便造就了北宋城市的人口众多。据考证,当时世界上拥有人口最多的城市即为北宋的都城——汴京。

柳永笔下多次流露北宋人口繁多的一面,正如其在《看花回·玉城金阶舞舜干》所写的在九衢三市居住的“万家”住户,再如《木兰花慢·拆桐花烂漫》所提到的正竞相演奏新声的“万家”人口,又如《瑞鹧鸪·吴会风流》所描绘的繁华城市中的“人烟好”。

如此种种,都能从侧面看出北宋人口众多、人丁兴旺的一面。由于北宋的诸多城市都有着人口众多的情况,应运而生了多种多样的社会阶层。以往文人对于城市中人丁的描写大多集中于王孙贵族的日常休闲处,却忽略了城市中其余的人烟色彩。柳永打破了这一传统写法,将文人士大夫、普通平民,甚至妓女阶层的千姿百态都加以记录,收录于其词中。在词中,我们不仅可以见得“临翠水、开镐宴”的贵族阶级,还可以体会“吟赏烟霞”的士大夫阶层之乐。除此种种,百姓阶层在日常休闲时的“羌管弄晴,菱歌泛夜”[1]也让人流连忘返、心动无比。

由此见得,北宋都市的商业化与世俗化使人民安居乐业,北宋人口也由此逐渐增长,阶层也因此日益复杂。

(二)亭台楼阁错落有致

亭台楼阁是一座城市的标志性建筑,它代表了一个朝代甚至一个民族的主流审美,且能够体现一座城市的富庶程度。柳永长期漫游于北宋都市,对城市的眷恋与对繁华的不舍自然会移情于都市的客观建筑上,而都市中最具代表性且最为显著的便是那错落有致的亭台楼阁。

首先,北宋建筑颜色鲜明热烈,多以红色为主,象征着都市中的民众对吉祥如意等美好愿景的殷切盼望。放眼望去,既有旖旎风流的“红粉朱楼”于水畔遥望着青娥画舸,又见内部居住着红粉清商的“红楼朱阁”林立岸边。由此见得,宋代建筑的审美特质靓丽火热,处处红楼象征着帝里的雄伟与繁华,幢幢朱阁表征着都城里的安康与富庶。除了宏观上的雄伟与大气,北宋建筑更在细节处设计精美、巧夺天工。在柳永的笔下依稀可见苏州城中的“瑶台绛阙”不仅美轮美奂,朦胧梦幻中更有蓬莱仙境的绰约缥缈之态。帝都建筑中的中天双阙也尽显皇家装饰的巍峨与高耸,高大的宫殿则更显官家的气派与威严。再有,北宋建筑鳞次栉比、屋舍众多。不仅苏州城中有富庶繁华的千闾与万井占据在十三州的土地上,更有汴京内部风光映衬下尽显高大美观的“九衢三市”。

伫立在北宋繁华街巷上的亭台楼阁昭示着北宋都市的经济富足,同时也流露着北宋都市中平民百姓的审美内涵。这些建筑或是拥有雄阔宏伟的规模,或是蕴含精美巧妙的设计,将实用性和审美性完美地融合于一处。

(三)商铺酒肆生意兴隆

孟元老在《东京梦华录》曾经记载道:“新声巧笑于柳陌花衢,按管调弦于茶坊酒肆。”可见于歌馆酒楼中,管弦丝竹之声不曾断绝。柳永作为都市的才子词人,自然长期走街访巷,收集新曲新声,其笔下的词作便自然可以流露出生意兴隆的商铺与酒肆。

首先,北宋都市的商铺数量众多,各式各样的商品令人目不暇接。随着农业上赋税的减轻,平民百姓有充足的时间走街漫步,商业也随着人们的逐渐活跃日益兴隆。而柳永在漫游之时,必定会将北宋都市的商铺酒肆记录描绘下来。在柳永的笔下,我们可以见到北宋有繁华的“平康巷陌”。在这繁华的街巷之中,“蚕市繁华”更有千千万万的商铺在门面上挂满了迎风飘香的绫罗绸缎,陈列着价值不菲的珠翠宝玉。在城市中,商铺不仅种类各异,其内部的商品更是模样精美、做工精巧,且不可胜数。

其次,酒楼作为人民大众的娱乐场所,更是每日人群不曾断绝,生意兴隆无比。酒馆发展至北宋,其商业功能已经不再局限于售卖酒品与饭菜,而是成为都市大众的休闲娱乐场所。广大市民不仅可以在此处谈天说地,更可以欣赏民间艺术,在把酒言欢的同时与歌妓作乐。从柳词中可以看出,北宋人民不仅在春光明媚之时享受着“春醉琼楼”之感、体会着夜游香陌之乐,就连才子词人也会时常出没于酒肆,以收录民间新声,感受歌儿舞女热情欢悦的气氛。

二、人文风貌的传神书写

(一)娱乐姿态的全新呈现

柳永的词作可谓是正统的都市文学,反映出北宋都市中各具特色的娱乐姿态。在赵宋王朝的积极倡导和社会背景的相对稳定下,北宋群众的娱乐环境逐渐扩大,娱乐姿态也更加丰富多彩。

首先,社会整体在民间风俗中呈现出雅俗共赏的一面。以往士林活动的游山玩水习俗随着北宋政策的开放渐渐介入了民间市井的气息。柳词体现了繁华蚕市中、风流锦里处,俊男靓女前拥后簇、结伴出游的现象,描绘出了“雅俗共游赏”的娱乐场面。而柳永笔下描绘的画面于《宣和遗事》的记录中可以得到印证,一女子在上元张灯之时,天色渐晓之际,被宋徽宗赐予其所饮金杯,并遣侍卫送其归家。可见宴游之乐于北宋已经到达空前绝后的状态,其雅俗共赏的快乐场景亦为后世所羡慕赞赏。

其次,街头巷尾呈现出歌儿舞女的婀娜姿态。宋王朝的都市文化日益兴盛,所带来的便是思想意识的空前开放与个人意识的逐渐崛起。如广场般肆意狂欢的北宋都市,自然少不了歌儿舞女们的娱乐扇场。柳永笔下记录的繁华锦里也流露出了新的冶游之风。

在这里,不仅有千门万户奏响了“急管繁弦”,使得坐落着凤楼的街巷处处缭绕祥和的氛围,更有井络天开之处多建起歌台舞榭,使得更多的歌儿舞女展示自己的妩媚柔情,人们也可欣赏精妙的轻歌曼舞。

(二)歌姬群体的异常活跃

北宋的都市由于繁华热闹的缘故,其主流文化逐渐向商业文化演变,而优越的世俗生活也让大众更加清楚地认识到个体生命的价值,潜在的享乐观念在其心灵中愈发升腾,而及时行乐的欲望更是催生了一些新的群体。城市中的歌台酒肆日益繁多,舞女歌姬作为里面最重要的元素,自然可以在都市中占据一席之地。与以往宫体诗或艳词不同的是,柳永对舞女、歌女并非是玩弄与鄙夷之态,更多的是以同情、欣赏的心情对她们加以描摹与记录。

宏观上,柳永善于将歌妓作为一个群体加以勾勒概括。不仅在兰灯满市、皎月初照之时,对其“娇波艳冶,巧笑依然”的美丽姿态加以描摹,更有在重填银烛之后,对其“巧笑难禁”的神情姿态描绘得淋漓尽致。可见,歌妓舞女这个群体于北宋时期已是异常活跃,从帝王将相到平民百姓,他们的生活中处处融入了该群体的身影。

细微处,柳永更能以个体舞女为对象加以传神刻画。在繁华的都市中,柳永与舞女们结为挚友,为其付出了真挚的情感,献上了温柔的态度,进而成为她们心灵上的重要寄托。正是这样充满真诚而温情的友谊,让这群歌妓和舞女对柳永本人异常爱慕,有了“不愿君王召,愿得柳七叫”这类民间俗语的流传。柳永的生活也因为这个群体的出现多了些妩媚多情,他既爱慕“香檀敲缓玉纤迟”的虫娘,又迷恋“佩环微颤”的英英。这些可爱群体的出现,不仅丰富了柳词的描绘对象、扩大了柳词的描写范围,更使得北宋社会多了些精神方面的享乐元素。

(三)风俗人情的地域差异

柳永笔下的乐词为人们展示着具有独特魅力的城市,细品其词,不仅能重现都市生活的日常之处,又能从其词中体会到不同城市的特色风俗与独特风情。柳永曾经游历过十余个城市,这些或繁华、或宁静的城市经过词人的勾勒与描摹,皆呈现出了缤纷盎然又各具风韵的一面。

首先,成都的娱乐气息最为浓厚。成都优越的地理位置与优美的自然风光为词人提供了一个适合写作的场所。正因为地理“井络天开”,人文“锦里风流”,这座城市才拥有了繁华的蚕市与数量众多的歌台舞榭。其次,苏州的人烟味道弥漫最久。拥有“吴会风流”美称的城市,在山清水秀的环境中孕育出许多人口。而苏州最令人印象深刻的还是遍地富庶的红粉朱楼与婀娜多姿的多情儿女。再次,扬州的酒台花径自古便多。扬州作为一座古城,自晚唐以来便拥有着“二十四桥明月夜”的旖旎风光,而发展至北宋,也依然保持着“马摇金辔破香尘”的肆意欢动,同样沿袭着“凤箫依旧月中闻”的多情传统。

三、喜悦和谐的百姓生活

(一)诗意优美的“金柳摇风”

北宋经济的繁荣不但推动了城市建设,更是富足了百姓生活。北宋市民阶层尤为复杂,政客、文人、商贩在闹市没有高低之分,共同享受着繁华的市井文化,体会快乐富足的百姓生活。

金明池的自然环境极其优美。正所谓“金柳摇风树树”,记载了金明池旁种植了很多柳树。据曾大兴先生考证,北宋画家张择端的《金明池争标图》上可以清晰地看见河畔种植了许多柳树。可见金明池的自然环境优美,有非常高的游玩价值。

金明池时常举办争标活动,柳永笔下的“两两轻舠飞画楫,竞夺锦标霞烂”描绘了宋人在金明池赛龙舟、游玩争标的快乐场景。据记载,每年在金明池中的船只,最长达二十余丈,船只的上面修建了类似宫殿的小楼,为了皇帝游览方便,还特别安装了床榻。

除了争标的活动,金明池的堤岸旁还有一类“曼衍鱼龙戏”的水戏表演,也被称为“鱼龙漫延”,这是一种变化多端的古代戏术。皇帝在“开镐宴”时,会有戏团来表演这类节目。张衡的《四京赋》记载,人们所说的“鱼龙”,其实是一类神圣奇怪的动物。

這类表演最初在陆地的庭院中进行,接着再打扮成比目鱼的模样到池中表演、激起水花、跳跃弄水、作雾遮日,最后,再变成一条修长的黄龙从水中跳到陆地上,像阳光一样绚烂多彩。可见,皇家园林不仅自然环境优美,而且时刻洋溢着官民和谐共处的喜悦氛围。

(二)充斥街巷的“华灯绛树”

在古代,统治阶层为了社会治安等问题,在平日里有着严格的“禁夜”政策,限制人们日常通宵达旦、尽情放纵地游玩。而北宋以实现经济富足、追求精神享乐著称,平日里的热闹欢畅氛围更不必说,更开启了规模宏大的“元宵五夜”传统。

柳永通过《迎新春·嶰管变青律》这首词为我们展示了城市内部的北宋人民壮大而美妙的视听盛宴。家家户户“列华灯”,街巷各处“然绛树”,反映的是北宋元宵节的张灯结彩,男女老少欢度佳节,十里花灯色彩斑斓的壮观景象,进而体现出北宋人民生活的幸福与社会氛围的和乐。据《宋史·礼志》记载,在夜深人静燃灯的习俗,本来是“方外之说”,到了唐代,人们便常常在望月之际将华灯点燃,宋代沿袭了这项传统。在元宵节这天,人们身份不再是尊卑有序,而是不分高低贵贱,人人都可以在布满华灯的街巷中享受着火树银花不夜天。孟元老在《东京梦华录》中描述道,元宵节期间,百姓们从早上便会出门游玩,感受节日的气氛,街道中堆积如山的灯笼色彩缤纷、颜色各异,人群中各种灯笼散发的灯光、与烟花爆竹带来的火光金碧相射、锦绣交辉。《武林旧事》记述了堆积成山的灯笼形态、种类似乎有成百上千,做工特别新鲜奇巧、让人称赞,形状奇怪迥异、无所不有。

除了视觉上可以看见元宵节堆积如山的灯笼与华灯,从听觉上也可以体会其节日的热闹非凡。“喧天箫鼓”响彻了都城闹市,人们尽情感受“金吾不禁”的夜晚。百姓在元宵节当天除了张灯、观灯、奏乐等习俗外,青年男女还可以在这种热闹的节日氛围中进行美妙的约会。在元宵节这天,人们可以打破日常的繁文缛节、抛开平日的清规戒律,使得在元宵节出现了“少年人、往往奇遇”的自由恋爱场面,这在日常生活中是不多见的,这给繁华热闹的元宵节又增添了许多新鲜而浪漫的气息。“向晓色、都人未散”反映的是元宵佳节皇帝与民同乐,人们的夜生活一直持续到天将破晓,也不愿离去。展示了元宵节灯会人们欢歌笑语、喜笑颜开的精神面貌。柳永笔下的元宵节充分反映了百姓生活的幸福安康,也为后世的读者展示了一幅精美而珍贵的北宋民风民俗画卷。

(三)肆意放纵的“斗草踏青”

柳永笔下的郊外,不仅记录了美丽迷人的自然景色,更描述出了宋人踏青出游、及时行欢的游乐盛状。天下一派祥和、歌舞缭绕,百姓们都在喝酒欢笑、推杯换盏,不论早晚、不论各处,欢声笑语从未断绝,正所谓“笑筵歌席连昏昼,任旗亭、斗酒十千”,也体现了北宋的百姓在宴饮期间没有烦恼与忧愁的生活状态。

北宋统治阶层对百姓的日常生活并不束缚,他们将宴饮分为两种:官宴、私宴,普通百姓阶层常常参与私宴,在热闹的宴会氛围中尽情享乐。“尽寻胜去,骤雕鞍绀幰出郊坰”,反映出北宋的人们在这天会选择驾着华贵美丽的马车结伴去郊外斗草踏青。而与其他朝代不同的是,北宋的清明节仿佛没有“欲断魂”的哀痛与悲伤的氛围,而是被人们的欢声笑语所围绕。“人艳冶、递逢迎”反映出了北宋时期打扮靓丽、身着盛装的少女们在郊外游玩的欢乐。这样富于朝气、欢笑的郊外游玩场面,在其他文人的笔下也可以得到佐证。北宋词人晏殊的《寒食东城作》中曾记载“王城五百车马繁,重帷黕幕纷郊原”,寒食节车水马龙、水泄不通,人们纷纷赶往郊外踏青,也侧面印证了当时郊外游乐的社会盛状。

四、结语

柳永乐词中的北宋风貌既包含繁华都市的客观再现,也包括人文风貌的传神书写,还涵纳喜悦和谐的百姓生活。其乐词中包含的多样场景及其映射出的北宋文化,让后世可以身临其境地体会北宋王朝的时代特色以及奢侈享乐的生活图景。

参考文献:

[1]王卫星.宋词新風:柳永长调论析[J].文学遗产,2022,(03):75-88.

[2]王嘉祺.论柳永词的“雅”和“俗”及其文学价值[J].牡丹,2021,(20):61-63.

[3]彭永瑜.论柳永词的都市书写[J].红河学院学报,2021,19(05):91-94.

[4]杨等华.柳永词北宋接受史研究[D].上海大学,2016.

[5]李双君.柳永词中的场景研究[D].陕西师范大学,2014.

[6]乐芳.北宋社会文化的发展与柳永词研究[D].陕西理工学院,2010.

[7]胡春玲.词的都市化——论柳永城市词[J].殷都刊,2002,(01):77-81.

猜你喜欢

北宋柳永文化
以文化人 自然生成
柳永·望海潮
年味里的“虎文化”
半小时漫画宋词之雅俗共赏柳永
从“柳三变”到“柳永”
谁远谁近?
苏轼《李白仙诗卷》风格探析
从服饰表现的视角再议《韩熙载夜宴图》的成画年代
隋唐至北宋时期河洛地区与周边区域的文化交流
论柳永词的“俗”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