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文章学视角下议论文结构探析
2023-05-30王丽娟
【摘要】中国古代文章学是研究文体分类及文章结构的重要体系,各个时期的文章学对相同文体的探讨不一。议论文是现代写作的重要文体,经时代发展古今议论文存在一定的区别。因此,追本溯源,基于古代文章学视角下对议论文的文章结构进行分析,把握其性质以及要素。分析古代议论散文,联系现代议论文,思考古今议论文的关系。
【关键词】古代文章学;议论文;文章结构;古今联系
【中图分类号】I20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6-8264(2023)18-0027-03
【DOI】10.20024/j.cnki.CN42-1911/I.2023.18.008
议论文发展历史悠长,中国最早的议论文可以追溯到先秦时期。中国古代具有议论性质的文章包含多种文体,但当时并没有将其定义为“议论文”。随着时代的发展,现代将具有议论性质的文章统称为“议论文”,并将议论文的文章要素概括为三个部分:论点、论据、论证。从中国古代文章学视角出发,通过分析古代议论散文的文章结构,明确议论文的性质,进一步思考古今议论文的联系。
一、议论文的性质
在中国古代文章学中,议论是一种表达方式,而不是现代所理解的独立文体。古代将“议论”作为表达方式的文体包括:“诰、书、表、奏、论、说、传、箴、规、戒、铭、辩”等。①这些文体大部分形成于君臣之间,君主对臣子的训诫劝勉,或臣子对君主的建议以及警醒世人的文章,例如从先秦时期的诸子散文《齐桓晋文之事》到唐代苏洵的《六国论》等,各个朝代的议论散文大都具有这一特点。这些具有议论性质的文章或为君主出謀划策,或以历史兴亡的教训来达到劝诫目的,文章表现出一种谋议功能。刘勰《文心雕龙·议对》中便对其做出了解释:“‘周爰谘谋,是谓为议。议之言宜,审事宜也。”“议”是指说话得宜,是周密审查事情之后得出的适宜结果。按字书云:“论者,议也。”刘勰云:“论者,伦也,弥纶群言而研一理者也。” ②论是指道理,综合各家的说法,深入探讨某一义理的文章。
劝诫世人阐发道理是议论文的写作目的,文章所要阐发的道理就是文章中心,即整篇文章是围绕这一道理展开的。这一中心被称为“论点”,全文是根据所确立的论点进行谋篇布局的。为了证明所提出的论点,就需要选择合适的材料进行论证,这些支撑论点的材料被称为“论据”。为了更准确地表达文章中心论点,使文章整体内容更加翔实,论据内容的选择与提炼并不是单一的,而是多个相关论据的堆砌。在多重论据的证明下,文章才更加具有说服力。
论据的选择是根据中心论点而定,但并不是围绕论点简单地堆砌,而是按照一定的逻辑将论据合理安排,这种有逻辑地安排论据的过程是“论证”。论证要选择合理的论证方法,使文章论据安排逻辑化,条理清晰化,才能准确地表达出中心论点以达到劝诫他人的写作目的。
议论文的语言要求精练准确。刘勰说:“览文虽巧,而检迹知妄。” ③ 文辞虽然巧妙,但是细究会发现说理虚妄,完全错误。议论文的语言应摒弃华丽文辞,去掉浮华。扬子云云:“诗人之赋丽以则,辞人之赋丽以淫。” ④ 修饰之语用得过多反而会造成文章的失真,议论文是为了阐发事理的说理文章,要求简明扼要。
综上所述,根据古代议论文的文体特征,议论文的性质可总结为:以逻辑清晰的论证过程,用准确精练的语言表述多个合理论据以表现中心论点的具有谋议功能的文章。
二、古代议论文的文章结构
古代议论散文要达到劝诫世人的写作目的,既要用周密的语言将所要阐发的道理进行准确的论说。以有限的文字将道理表达清楚,文章论题的确立、论据的选择以及逻辑化的论证过程构成了议论文的整体文章结构。分析古代议论散文,其文章结构可以总结为两种写作范式:立论——论证——结论;或者,驳论——批驳论证——结论。两种文章结构都离不开论点、论据、论证这三种文章要素,结合古代文章学知识分析古代议论散文文本,看议论文谋篇布局。
(一)议论文题目的确立
明代徐师曾的《文体明辨序说》中:“其题或曰某论,或曰论某,则各随作者命之,无异义也。” ⑤由此可知,议论文题目的确立最简单准确的方式是根据所论述的主题,阐发的事物来命名,如《六国论》《过秦论》等。但议论文的题目千变万化,并不是非要以“论”为题才能将它归属为议论文。古代议论文包含多种文体,以论某或某论为题的只是其中一种文体命名方式。
根据议论文的文体分类,用文体特征加上所要论述的事物或阐发的道理用作议论文的题目,在多篇议论散文中都有所体现。例如孟子的《齐桓晋文之事》,诸葛亮的《诫子书》,韩愈的《师说》,欧阳修的《五代伶官传序》等文章,这些古代议论散文从题目上反映出了文章所要论说的道理和阐发的事物。
因此,从古代议论散文的命名方式可以得出,议论文题目的确立并没有固定的格式,但从文章内容看,文章题目要尽量展现所要论述的事物或道理。比如荀子的《劝学》,文章通过多个论据设喻说理,正反对比论证,论证了“学不可以已”,劝勉人们努力学习。《兼爱》是墨子为寻求解决社会凌乱的根源——兼相爱而展开论述。题目的确立是文章写作的开始,议论文的题目与其中心论点息息相关。因此,议论文题目的确立不宜花哨,而应贴合中心论点,直观准确地反映出所要论述的对象或者阐发的道理。
(二)议论文论点的确立
曾国藩曾提出:“写文章之前首先要确立主旨,有了中心思想,文章内容也就有了主心骨,而不至于无所专注,无所归宿。” ⑥题目的确立是议论文写作的开始,而论点是议论文的中心思想。如何破题,进行写作是议论文的主体部分。文章论述材料的选择以及章句安排都是围绕论点展开的。论点在文章中的位置影响着文章的整体篇章结构,其在文章中的位置主要有两种,一是文章的开头部分,开门见山地提出中心论点;二是文章的结尾部分提出中心论点。
1.文章开篇立论
开篇立论是中心论点最直接的表现方式,这不仅表现在中心论点上,还有分论点的写作。分论点由中心论点引申而来,使整篇文章论述更加合理,中心论点更加明确。为了中心论点的论证过程更加严密,文章往往会在开篇或者每一段的开头提出论点进行论证。比如苏洵的《六国论》,“六国破灭,非兵不利,战不善,弊在赂秦。”开篇提出中心论点,以“赂”字统领全篇,为了使中心论点更加突出,随即承接上文提出了分论点,“弊在赂秦”的两层含义,“赂秦而力亏”与“不赂者以赂者丧”。或者是荀子的《劝学》也具有这样的特点,开篇提出中心论点“学不可以已”。然后从学习的意义、学习的作用、学习的方法和态度分别论证了中心论点,告诫世人,学习不可以停止。论点出现在文章的开头处,使得后面论据的安排和论证的过程呈现出总分结构。
2.文章结尾立论
开篇立论是展现中心论点最直接明了的方式,但是也有一部分议论文例外。文章前面铺陈事实或论证分论点,最后再揭示文章中心论点。如贾谊的《过秦论·上篇》前面叙述了秦王朝从兴到强盛最后再到灭亡的全过程史实,文章结尾处才提出中心论点“仁义不施,而攻守之势异也。”文章前面部分列举事实,最后才揭示中心论点,在古代议论散文中大多出现在臣下向君主的建议之中。如诸葛亮的《前出师表》,文章从当前形势出发,劝谏君主刘禅广开言路、赏罚分明、亲贤远佞。最后告诫后主与朝臣明确自己的职责等。通过前面所列举的事实或分论点,文章结尾处揭示中心论点,文章呈现出分总结构。
(三)议论文论据的安排
刘勰《文心雕龙·论说》曰:“故其义贵圆通,辞忌枝碎,必使心与理合,弥缝莫见其隙;辞共心密,敌人不知所乘;斯其要也。” ⑦论文写得全面而通达,组织严密有力,用词要与论文中心紧密相关。中心论点是文章的文眼,要突出文眼就需要严密的论證,根据论点选择合适的论据进行说理。分析古代议论散文得出,议论文的论据分为两种——道理论据和事实论据。每一篇议论文并非简单地选择单个类型的论据,而是两种类型多个论据合理安排对论点进行支撑。
刘勰说:“敌变者,反义而取通。” ⑧喜欢以言辞辩解的人是会不顾事理地自圆其说。在根据论点选择既定事实作为论据时,要尊重事实本身,不可强词夺理,随意编造。在议论文中无论选择哪种类型论据,都要保证论据的真实性与合理性。因此,通常会选择大众熟知的历史事件或道理作为支撑论据。事实论据和道理论据,为了保证它的真实性和合理性,并非要求原封不动地陈述事实或照搬道理,而是根据事实进行总结提炼,合理借鉴前人总结的经验。
如李斯的《谏逐客书》围绕“逐客为过”的中心论点,选取合理的事实论据来支撑其论点。在提出论点之后列举出了秦国四位君王任用客卿并取得相应成就的事实——秦穆公用五子、秦孝公用商鞅、秦惠王用张仪、秦昭王用范雎。随后从以前的君王任用异国之人的史实,转向现在秦始皇取异国之物、异国之乐,却逐异国之人的情况进行对比,由物及山河再及人,论据环环相扣。李斯从公认史实出发,由古及今地摆出一系列事实论据,从事实中提炼观点,向秦始皇论述了逐客危及秦国安危的道理。
(四)议论文的论证过程
论点与论据确立之后,需要一个严密的论证过程,使其成为一篇逻辑紧密的文章。议论文是论述说理的文章,道理的阐发应有理有据,论证的过程即是推理的过程。以论点在文中出现的位置以及论据的安排情况,其论证过程可分为演绎和归纳。
1.演绎的论证过程
演绎推理,是从一般性的前提出发,通过推导,得出具体陈述或个别结论的过程。演绎推理过程分为三段:一般已知原理——所研究的特殊情况——从一般原理对特殊原理作结。简言之,演绎推理即是从一般到个别的过程。这在议论文中就体现为,先提出中心论点列举众所周知的事实与道理,接着从前人的情况联系到现今的特殊情况,最后对现今特殊情况作结。
如欧阳修《五代史伶官传序》的论证过程,文章开篇提出国家盛衰是由于“人事”的中心论点。这是从史实中总结出的经验教训,即已知的一般原理。从正反两面,列举了唐庄宗李存勖得天下的意气骄盛和失天下的衰颓。从史实中得出结论:“忧劳可以兴国,逸豫可以亡身”。随后由后唐的历史教训,转而讽谏北宋统治者要居安思危,防微杜渐。即从已定的一般事实中,推导出现今北宋统治者的特殊情况,最后作结:“祸患常积于忽微,智勇多困于所溺”。古代劝谏君主和警醒世人的议论文章,大多采用的是演绎的论证过程,以历史经验教训说理,使文章真实可信。
2.归纳的论证过程
归纳推理与演绎推理正好相反,演绎是从一般到个别,而归纳则是从个别知识推导到一般性结论。将其对应到议论文的论证过程中就是先列举出大量相关论据,随后从论据中总结出论点,即文章结尾部分提出论点以达到说理目的。以归纳的方式论证中心论点,文章大量篇幅都集中在前文的史实叙述之中,由前面环环相扣的论据,步步推进最后结论的产生。比如《过秦论·上篇》,全文大量篇幅着重叙述了秦王朝的兴亡,从秦孝公统一天下的野心到秦始皇真正统一天下而最后义军突起秦朝覆灭的全过程。其中将秦国本身先盛后衰对比;秦与九国的对比;秦与陈涉的对比;陈涉与九国的对比。由这些个别事例,推导出秦朝灭亡的原因:“仁义不施,而攻守之势异也。”从秦朝兴亡这一单个事例,层层深入,最后归纳出施行仁政的重要性,由此推导出有益于历代君王维护统治的做法——施行仁政。贾谊归纳出这个道理,不仅能借此来劝谏汉文帝对百姓施行仁政,更是警醒了后世王朝。这一论证过程即是从个别事例推导到一般道理的归纳论证。
三、古今议论文的联系
刘勰《文心雕龙·通变》中说:“夫设文之体有常,变文之数无方,何以明其然耶?……名理有常,体必资于故实;通变无方,数必酌于心声。” ⑨文体的体制规格必须取法前人的模式,而文辞风格的变化则无固定程式,因此通变的方法,一定要考虑当代的新作,但写作风格与过去有所差别。古今议论文的联系正如刘勰提出的,议论文的文章结构并未发生太大变化,但基于时代因素,文章的写作风格和对议论文性质的理解有一定的差异,古今议论文之间既有区别之处,也有相同之处。
(一)古今议论文的区别之处
现代议论文没有了古代议论文繁杂的分类,古代议论文包含多种文体,而现代是将具有议论性质的,含有论点、论据、论证三要素的文章统称为议论文。由于没有了详细的文体分类以及时代的发展变化,议论文的写作风格也发生了变化。古代议论散文大多是臣下为劝谏君主之作,具有一定的谋议功能,而现代议论文主要是通过摆事实讲道理,清楚地表达自己的观点,并没有较强的谋议与讽谏风格。现代议论文的写作目的更倾向于解决问题,为当前的困境提出解决方法。如丁肇中《应有格物致知精神》这一议论演讲稿,首先指出问题所在传统教育的弊端,接着分析实验精神的重要性,指出现状,中国学生依旧轻视实验精神,最后得出解决方法必须重视格物致知精神。
(二)古今议论文的相同之处
现代议论文的文章结构几乎沿用了古代议论文的文章结构,即立论——论证——结论;或驳论——批驳论证——结论。文章整体结构以及论证过程与古代议论散文几乎一致。比如梁启超《敬业与乐业》一文,文章开篇就提出了“敬业与乐业”是人类生活的不二法门,然后用事实论据和道理论据论述敬业与乐业这两个分论点,指出敬业与乐业的重要性。最后总结前文,勉励人们敬业与乐业。整个文章结构和论证过程与古代议论散文别无二致。
现代议论文受古代议论文的影响不仅表现在文章结构上,还有文章用语,议论文要求语言准确,用词精练。无论古今这都是议论文的一个重要标志。除此之外,议论文写作题材的选择也具有相似性,古代议论散文大多是劝谏君主的文章,即屬于谈论时事政治的文章,这与现代关注实时热点提出建议的议论文有一定的相似之处。如鲁迅先生的《中国人失掉自信力了吗?》以此来批驳中国人失掉自信力的错误言论,鼓舞民族自信心和抗日斗志。刘勰说:“是以规略文统,宜宏大体。” ⑩谋划文章从体制入手,古代议论文的文章架构对现代议论文影响深远,二者虽有时代差异,但文章关键要素几乎一致。
四、结语
综上,以古代文章学的相关知识解构议论文,追根溯源从古代议论散文出发把握议论文的特有性质及文章要素。古今议论文,二者随着时代变化具有一定的差异,但古代议论文的文章要素对现代议论文影响深远。
注释:
①④吴讷:《文章辩体序说》,人民文学出版社1962年版,第42页,第20页。
②③⑦⑧⑨⑩刘勰著、范文澜注:《文心雕龙》,人民文学出版社1962年版,第483页,第326页,第326页,第326页,第519页,第521页。
⑤徐师曾:《文体明辩序说》,人民文学出版社1962年版,第131页。
⑥曾国藩:《曾文正公杂著》,台北广文书局1958年版,第47页。
参考文献:
[1]刘勰著,范文澜注.文心雕龙[M].北京:人民文学出版社,1962.
[2]徐师曾.文体明辩序说[M].北京:人民文学出版,1962.
[3]吴讷.文章辩体序说[M].北京:人民文学出版,1962.
[4]曾国藩.曾文正公杂著[M].台北:台北广文书局,1958.
作者简介:
王丽娟,女,汉族,四川广安人,重庆师范大学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学科教学(语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