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从《诗经》看先秦时期“以大为美”的人体审美观

2023-05-30谭江平

今古文创 2023年18期
关键词:诗经

【摘要】本文立足于人体美的时代性、民族性与人体美和艺术创作之间的联系,对《诗经》中关于人体美的文本探索分析,确立了先秦时期女性人体审美“姜硕”这一代表人物形象。深入研究发现,“姜硕”蕴含的女性人体审美观在先秦时期可以打破性别界限,得出先秦时期无性别差异的人体审美观,即“以大为美”。分析“以大为美”的审美动机,此审美观的形成基于远古先民對自我力量认识的觉醒,内含人类对自然的崇拜意识。就文化属性而言,还反映出中国传统文化中以人为本的“重人”“贵生”思想。

【关键词】《诗经》;先秦时期;人体美;以大为美

【中图分类号】I20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6-8264(2023)18-0017-04

【DOI】10.20024/j.cnki.CN42-1911/I.2023.18.005

人体美又称为形体美,是指人的形体结构之美。具体而言,其内涵包括两个方面:其一,就形式而言,关注于人的身体外形、体态、容貌。比如要求人体线条挺拔,四肢五官与身材各部分比例匀称,以及肤色、动作、姿态符合约定俗成的社会性要求。其二,就其内质而言,美的人体还是健、力、美的统一,展现出人的活泼、勇敢、热情、蓬勃向上等精神,比如中国魏晋时期对人物风神、风姿的审美。具体的人体美会对应一种人体审美观,而在人体审美观中可以反映出人的一些本质力量与特定时代的关系、一个民族的审美观念、审美态度、价值追求等。当然,不同时代、民族、种族、地域的人对人体的审美标准有同有异。而在艺术领域,人体经常又是艺术创作的重要对象,也是艺术美的重要源泉之一,比如在《诗经》中就有很多关于人体之美的作品。本文正是基于人体美的内涵与其特定的时代性、鲜明的民族性,还有与艺术创作的紧密联系,以《诗经》为主要基点,探索分析先秦时期的人体审美观。

提到人体美,这个论题在中国历史文化中,女性的人体之美比男性的人体之美更加地受到关注。准确地说,应该是更加地注重人体美的第一个层面,即对人的身体外形、体态、容貌而言。比如有汉代的“燕瘦”,还有唐代的“环肥”。其实,在“燕瘦”“环肥”中提供了如何探索一个时期女性人体审美观的思路:其一,具有尊贵的社会地位。因为汉代的赵飞燕与唐代的杨玉环在她们生活的时代都有极其尊贵的社会地位,这类人物具有引领和代表人体审美时代风尚的社会背景。其二,对人体之美表现为一种整体性的描绘。因为在“燕瘦”“环肥”中的“肥”与“瘦”皆是对女性人体美的整体性概括。以此切入,通过对《诗经》中与女性人体美相关的作品分析,本文首先提出先秦时期女性人体审美的代表人物形象——“姜硕”。

一、先秦女性人体审美形象—— “姜硕”

(一)“姜硕”的提出

《诗经》中有很多关于女性人体美的作品,其中最具有代表性的是《硕人》。首先体现在历代学者在对先秦女性人体审美问题的探讨历程中,《硕人》更加地受到重视与青睐。比如清代初期著名的经学家姚际恒,在他所撰写的《诗经通论》中就评价到“千古颂美人者,无出其右,是为绝唱。”当然,以此篇切入不仅仅是因其历来备受关注,更因为此作品相对于《诗经》中其他相关作品而言,更加具有代表性与说服力,主要体现在以下两个方面。

其一,《硕人》是《诗经·卫风》中的一篇,卫风指周朝诸侯国中卫国的民谣,而卫国相比其他诸侯国的地位略高一些。据史料记载,周天子分封天下,卫国为王室诸侯国。在《史记·卷三十七·卫康叔世家第七》中有“卫康叔名封,周武王同母少弟也。”而《硕人》中赞美的主人公正是卫庄公的夫人庄姜。在文中赞颂美人的过程中,也有对她身份地位直接性地描述,“齐侯之子,卫侯之妻。东宫之妹,邢侯之姨,谭公维私。” ①毛诗注:“东宫,齐大子也。女子后生曰妹。妻之姊妹曰姨。姊妹之夫曰私。” ②“鲁说曰:‘东宫,世子也。韩说曰:‘女弟曰妹。鲁说曰:‘妻之姊妹同出为姨。女子谓姊妹之夫为私。” ③由此可见庄姜尊贵的社会地位,无疑是当时的一位贵妇人,其社会地位从卫国内部而言与汉代的赵飞燕、唐代的杨玉环等同。

其二,就《硕人》的文本内容而言,见全文:“硕人其颀,衣锦褧衣。齐侯之子,卫侯之妻。东宫之妹,邢侯之姨,谭公维私。手如柔荑,肤如凝脂。领如蝤蛴,齿如瓠犀。螓首蛾眉,巧笑倩兮,美目盼兮。硕人敖敖,说于农郊。四牡有骄,朱幩镳镳。翟茀以朝。大夫夙退,无使君劳。河水洋洋,北流活活。施罛濊濊,鳣鲔发发。葭菼揭揭,庶姜孽孽,庶士有朅。” ④从接受美学的角度来看,全诗给接受者留下最深的局部印象是“手如柔荑,肤如凝脂。领如蝤蛴,齿如瓠犀。螓首蛾眉,巧笑倩兮,美目盼兮。”描绘了白皙的素手,美丽的笑容,灵动的眼眸等。从手、皮肤、脖子、牙齿、头、眉毛、嘴巴、眼睛多处角度对其身体的局部之美进行了描述,可见庄姜是一位名副其实的美人,而对她人体之美在整体上概括为一个“硕”字。在文本首句“硕人其颀,衣锦褧衣”之中也对其人体之美进行了整体性地概括,就为“硕”,“笺云:‘硕,大也。言庄姜仪表长丽俊好颀颀然。”基于以上两点,《硕人》中的庄姜满足了探索一个时期女性人体审美观的两个条件,从文本中提炼出的女性人体审美形象就具有一定的代表性和说服力。

在对庄姜尊贵的社会地位确定后,通过对《硕人》的文本内容分析,从文中提炼出先秦时期典型的女性人体审美形象“姜硕”。但先秦时期是周天子分封诸侯,而汉代与唐代则是统一的王朝。基于先秦时期的社会历史背景,“姜硕”能否代表先秦时期的女性人体审美形象?

(二)“姜硕”的确立

在“姜硕”一词中,“硕”字是关键,因此从《诗经》中的“硕”字切入。见《诗经·卫风·考槃》:“考槃在涧,硕人之宽。独寐寤言,永矢弗谖。考槃在阿,硕人之薖。独寐寤歌,永矢弗过。考槃在陆,硕人之轴。独寐寤宿,永矢弗告。” ⑤大多数学者认为该作品是一首隐士的赞歌。毛诗中说:“考,成,槃,乐也。山夹水曰涧。笺云:硕,大也。” ⑥意为隐士乐游于山水之间,在诗中先后用“硕人之宽”“硕人之薖”“硕人之轴”来歌颂隐士健硕的人体之美和高尚的人格之美。在本首诗中的“硕”字同样用来整体性地概括人体之美。闻一多先生曾在《诗经讲义·考槃》篇中解释道:“‘硕大也;又训美,古人以身体之壮大为美。”又见《诗经·邶风·简兮》:“简兮简兮,方将万舞……硕人俣俣,公庭万舞。有力如虎,执辔如组……西方美人。彼美人兮,西方之人兮。” ⑦这首诗学界解读有异,大多数学者认为此诗是一位宫廷女子赞美舞师身体之美的作品。在此作品中多次出现了“硕人”这个词,此处的“硕人”也指美人,即舞师,舞师的体貌特征还是“硕大”。毛诗有言:“硕人,大德也。俣俣,容貌大也。” ⑧“笺云:‘彼美人,谓硕人也。” ⑨舞师的身材挺拔、健硕、高大,整体上仍用“硕”字来概括其人体之美。在《诗经》中还有很多关于“硕”字的作品,在《诗·秦风·驷驖》中“奉时辰牡,辰牡孔硕。” ⑩用“硕”是形容猎物的膘肥体壮,与此相同意义的还有《魏风·硕鼠》中“硕”字。在《诗·唐风·椒聊》中“彼其之子,硕大无朋。” ?用“硕”形容君子健硕的体貌。在《诗·小雅·车舝》中“辰彼硕女,令德来教。” ?这句诗里的“硕女”用来形容一位少女的美貌。《诗·小雅·大田》中“播厥百谷,既庭且硕。” ?用“硕”字形容谷物的饱满。

通过对《诗经》中“硕”字的考察,总结得出《诗经》里的“硕”字的意义大概有四类:其一,对女性人体之美的形容,如形容庄姜、季女、妇人等;其二,对动物身体的形容,表现为膘肥肉壮;其三,形容外形饱满的植物种子;其四,形容男性的人体之美。通过考察,几乎可以确立“姜硕”代表先秦时期女性人体审美形象是可行的。还发现“硕”字也用于对男性人体之美的形容,那么“姜硕”这一人体审美形象是否可以突破性别界限?

二、先秦时期的人体审美观

(一)性别视角下的“姜硕”

发现“硕”字也存在用来形容男性人体审美的情况,因此“硕”有可能成为当时无性别差异的人体审美观。

进一步考察《诗经》中关于人体审美的作品,在《诗·邶风·静女》中有“自牧归荑,洵美且异。匪女之为美,美人之贻。” ?这里用“美”字来形容女子容貌。与此相同的还有《诗·郑风·有女同车》“有女同车……彼美孟姜,洵美且都。有女同行……彼美孟姜,德音不忘。” ?《诗·郑风·野有蔓草》“……有美一人,清扬婉兮……有美一人,婉如清扬……” ?都是用“美”来形容女子。在《诗·郑风·叔于田》中“叔于田,巷无居人。岂无居人?不如叔也。洵美且仁。叔于狩,巷无饮酒。岂无饮酒?不如叔也。洵美且好。叔适野,巷无服马。岂无服马?不如叔也。洵美且武。” ?文中用“美”字来表达对男子身体外貌的称赞。在《诗经·陈风·泽陂》中“彼泽之陂,有蒲与荷。有美一人,伤如之何?寤寐无为,涕泗滂沱。彼泽之陂,有蒲与蕳。有美一人,硕大且卷。寤寐无为,中心悁悁。彼泽之陂,有蒲菡萏。有美一人,硕大且俨。寤寐无为,辗转伏枕。” ?在这首诗中形容人身体外貌之美时说到“有美一人,硕大且卷。”很直接地表现就是注重整体上的硕大,即“以硕为美”。在先秦其他典籍中,如《邹忌讽齐王纳谏》一文中“我孰与城北徐公美?”用“美”字来整体概括男性的人体之美。《庄子·盗跖 》中形容人“生而长大,美好无双。” ?也是用了“美”字,这类用法在先秦典籍中还有很多。

通过以上分析,先秦时期对人体审美的形容多用“美”字与“硕”字,并且在使用的过程中并没有性别上的特定区分。根据《诗经》中的用字之意,这些“美”字不仅只是美丽的意思,而是“美”字中暗含身体因何而美的原因,即“美”字中含有先秦时期人体审美的标准。“美”字与“硕”字都运用在人体审美上,二者之间存在着一定的直接联系,因此对“美”字和“硕”字进行深入分析。

(二)“姜硕”的审美内涵

总体来看,“美”与“硕”在先秦时期形容人体外貌之美并没有男女性别的区分,由此可推出先秦时期女性人体审美的“以硕为美”可以推及到先秦人体审美观,即为“以硕为美”或者“以美为美”(第一个美是人体审美标准,第二个美是审美时代风貌)。“硕”和“美”两个字在先秦时期都用来形容人体之美,这种情况在《诗三家义集疏》中也提到过:“《孟子·尽心》篇:‘充实之谓美,充实而有光辉之谓大。大人犹美人……古人硕、美二字为赞美男女之统词,故男亦称‘美,女亦称‘硕。” ?那么“硕”和“美”必然含有先秦时期在人体审美层面上的共同之处,因此借用语言学的研究方法,探讨这两个字在所指层面的异同。

对二字进行词源学考察,“硕”字在《说文解字》中“头大也,从页石声。”从“硕”字的所指层面来看,描述人体审美的特征就是“大”。“美”字在《说文解字》中“甘也,从羊大……”也有含有“大”的意义。在《我国古代美观念的演化》一文中也提到“‘美即冠羊的大人或美人……古人所美的大人、或所大的美人,首先是个体态修伟而勇武有力、如古希腊力神或今日体坛健将那样。古文之‘大正是个张臂展腿、霸气十足的伟丈夫。” ?看来“硕”与“美”皆含有“大”的意义,因此,“大”就是二者的共同之处。那么由“姜硕”出发探索出的先秦时期“以硕为美”“以美为美”的人体审美观,其内涵应概括为“以大为美”,即得出先秦时期无性别界限的人体审美观是“以大为美”。

对“以硕为美”和“以美为美”进行语言学分析之后,二者总结为“以大为美”的人体审美观。那为何先秦时期人体美的审美标准是“以大为美”?

三、“以大为美”的审美动机

先秦时期人体美的审美标准为“以大为美”,其审美动机(审美动机为“引起审美创造活动的主观目的、意向、愿望的心理发动机制” ?)是如何产生的?本文认为“以大为美”的审美动机主要来源于两个大的方面。

(一)“大”深藏对自我力量的认识

远古时期,在原始先民眼中,天然的自然是自己赖以生存的环境,但那时人类改造自然的能力还十分有限,更多地表现出对自然界的无知与对自然力量的恐惧。在这种人与自然的对立关系之中,先民通过想象认识自然、调控自然,于是产生了很多大人形象,大人形象是放大人类自身力量的一种想象。

其实,大人形象用巨人更加贴切,如女娲、夸父、共工等,这些神话人物都是巨人。如夸父,在《山海经·海外北经》中这样描述“夸父与日逐走,入日,渴欲得饮,饮于河、渭,河、渭不足,北饮大泽,未至,道渴而死。”能逐日,饮大泽,皆是建立在其巨大的身体基础之上,其背后暗含人对身体力量的一种追求。女娲也是巨人形象,从女娲造人与女娲补天的神话故事中看,她不仅具有中国文化中的人类之母的形象,还具有救世英雄的形象,而救世补天的能力也是建立在她是巨人的身体基础上,深层次上是人类对强大的自身身体力量的渴望与追求。在先秦时期“以大为美”的人体审美观中就延续了这种记忆。当然,神话里的巨人形象还不太具有审美的属性,但为“以大为美”的人体审美观的形成提供了思想基础。

事实上,在人类社会早期都有类似的认识,这种“以大为美”的观念在古希腊时期也有体现。例如希腊神话中的前奥林匹斯诸神,天空之神乌拉诺斯、大地之神盖亚、以及盖亚的子女全是身体巨大的怪物。还有古希腊时期对运动员健硕之美的欣赏等。从中国先秦时期和古希腊的神话中都可以看出,这种借助于巨人形象表达出对人体力量追求的意识。而在人类社会相对稳定之后,这种巨人的意识进入到现实世界里,直接或间接地影响了后世对人体的审美意识。

(二)先秦“以大为美”里的生命意识

“大人”形象或者说巨人形象并非中国所独有,西方也有类似的形象,但在两种不同的文化下,所产生的审美动机不尽相同,之后的演变也各自走向了不同的道路。对于先秦时期“以大为美”的审美观来说,其形成离不开中国传统中以人为本的生命意识,即“以大为美”的人体审美观中体现出中国传统中的“贵人”“重生”思想。

在古代典籍中有很多都表达了“贵人”“重生”的思想,在《尚书·泰誓上》指出“惟天地万物父母,惟人万物之灵。” ?在《孝经·圣治》中提到“子曰:‘天地之性,人为贵。” ?汉代的董仲舒也说道:“天地人,万物之本也。天生之,地养之,人成之。” ?现代学者也有相关论述,在李泽厚与刘纲纪两位先生合编的《中国美学史》中指出“中国美学高度肯定大自然生生不息的运动的力量的美,欣赏、赞叹它在空间上和时间上的广远宏大、永恒、无限,但又不是出于在大自然面前自惭形秽的宗教崇拜,而恰好是由于意识到了人有不被自然所束缚的伟大力量,是以同自然的力量相比并。” ?“重人”“贵生”的生命意识就在这种同自然力量相互比并的伟大力量之中,肯定人的生命力量,追求自强不息的精神。在李天道先生《中国诗学之“贵人”美学精神》中写到“在中国美学话语构成中,无论是儒家还是道家美学,都‘贵人‘重人,其审美指向是一致的。” ?宏观上看,在先秦时期以孔孟为代表的先秦儒家,他们对于人和人的生命有着深刻的理解,強调在以仁义立身之上,在道德、人格的追求之中实现人的生命价值。比如孟子说道:“仁也者,人也,合而言之,道也。”(《孟子·尽心下》)人具有合天地之道孕育万物的地位。道家更是将人的地位提至了与“道”“天”“地”相当的高度,《道德经》说道:“道大,天大,地大,人亦大。域中有四大,而人居其一焉。”(第二十五章)两家思想有着不同的发展路径,但都体现出对人自身、人的生命、人的力量的重视。

可以说中国传统中“贵人”“重生”的生命意识是先秦时期“以大为美”的人体审美观形成的主要原因。具体而言有以下几点:其一,正是因为“重人”“贵生”的思想,才特别关注人,而人体是人重要的一部分。其二,“重人”“贵生”的思想重视生命的生存和延续问题。比如在《孟子·离娄上》中还讲到“不孝有三,无后为大。”从生物学上看,壮硕,形体大一点的生存能力,繁衍后代与保护后代的能力更强,生命力也更加旺盛。其三,因为“重人”“贵生”的思想十分重视人的生存问题,而那个时代社会生产力水平并不高,体力劳动占据社会生产的大部分,追求健硕的体魄。以上因素都为形成“以大为美”的人体审美观提供了思想基础。

四、结语

本文立足于人体美的时代性、民族性与艺术创作的紧密联系,主要对《诗经》中关于人体美的文本进行分析,参考先秦其他著作,确立了先秦时期无性别界限的人体审美观——“以大为美”。后深入分析其产生的审美动机,得出先秦时期“以大为美”人体审美观的形成受到早期人与自然关系的影响,此审美观的形成更离不开中国传统中“贵人”“重生”的思想。

“大”在中国美学史上是一个重要的审美范畴,在器物、人体、人格审美中都有深远影响。而在目前的研究中对器物美与人格美中的“大”关注得很多,研究成果相对丰硕,而对人体美中的“大”关注略少。而本文通过对先秦时期人体美的研究,发现“大”这个审美范畴极具中国美学精神,也丰富了“大”的美学含义。

注释:

①(清)阮元校刻:《十三经注疏》(全二册),中华书局1980年版,第322页。

②(清)阮元校刻:《十三经注疏》(全二册),中华书局1980年版,第322页。

③(清)王先谦撰,吴格点校:《诗三家义集疏》,中华书局1987年版,第279页。

④(清)阮元校刻:《十三经注疏》(全二册),中华书局1980年版,第322页。

⑤(清)阮元校刻:《十三经注疏》(全二册),中华书局1980年版,第321-322页。

⑥(清)阮元校刻:《十三经注疏》(全二册),中华书局1980年版,第321页。

⑦(清)阮元校刻:《十三经注疏》(全二册),中华书局1980年版,第308-309页。

⑧(清)阮元校刻:《十三经注疏》(全二册),中华书局1980年版,第308页。

⑨(清)阮元校刻:《十三经注疏》(全二册),中华书局1980年版,第309页。

⑩(清)阮元校刻:《十三经注疏》(全二册),中华书局1980年版,第369页。

?(清)阮元校刻:《十三经注疏》(全二册),中华书局1980年版,第362页。

?(清)阮元校刻:《十三经注疏》(全二册),中华书局1980年版,第482页。

?(清)阮元校刻:《十三经注疏》(全二册),中华书局1980年版,第476页。

?(清)阮元校刻:《十三经注疏》(全二册),中华书局1980年版,第311页。

?(清)阮元校刻:《十三经注疏》(全二册),中华书局1980年版,第341页。

?(清)阮元校刻:《十三经注疏》(全二册),中华书局1980年版,第346页。

?(清)阮元校刻:《十三经注疏》(全二册),中华书局1980年版,第337页。

?(清)阮元校刻:《十三经注疏》(全二册),中华书局1980年版,第379页。

?(清)郭庆藩撰,王孝鱼点校:《庄子集释》,中华书局1961年版,第993页。

?(清)王先谦撰,吴格点校:《诗三家义集疏》,中华书局1987年版,第277页。

?阮延陵:《我国古代美观念的演化》,《温州师范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96年第2期,第34页。

?朱立元:《美学大辞典》,上海辞书出版社2014年版,第67页。

?(清)阮元校刻:《十三经注疏》(全二册),中华书局1980年版,第180页。

?(清)阮元校刻:《十三经注疏》(全二册),中华书局1980年版,第2553页。

?苏舆撰,钟哲点校:《春秋繁录义证》,中华书局1992年版,第168页。

?李泽厚、刘纲纪:《中国美学史》(先秦两汉编),安徽文艺出版社1999年版,第29页。

?李天道:《中国诗学之“贵人”美学精神》,《中国文学批评》2019年第2期,第86页。

作者简介:

谭江平,土家族,湖北巴东人,四川师范大学文学院美学硕士研究生在读,研究方向:中国美学。

猜你喜欢

诗经
Black phosphorus junctions and their electrical and optoelectronic applications
El oficio del lector
《诗经》里提到的食物总是很好吃
品读诗经
诗经
现代诗经
现代诗经
诗经说鸟
《诗经 凯风》
《花·诗经》:寸心容得许多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