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信息技术在语文课堂教学中的运用

2023-05-30罗玉珊

文学教育 2023年2期
关键词:语文课堂素质教育信息技术

罗玉珊

内容摘要:双减政策的指引思路与多元智力理论、素质教育、新课程改革的方向基本是一致的。就语文课堂信息技术运用而言,多元智力理论为我们实现高效教学提供了更多的触点,使我们的语文教学能与无限的大千世界联系起来,让“生活处处皆语文”变得唾手可得,让充满乐趣的“体验型教育”间接地走进狭小的课堂空间,让学生的“审美感知、审美体验和审美理解”可以在相对封闭的课堂上同步进行,让众多的不同个性的学生能拥有“自我发展”的能力,能“顺乎自然”地成长起来。

关键词:语文课堂 信息技术 多元智力理论 素质教育

2021年秋季,最具爆炸性的教育新闻无疑是在义务教育阶段全面实行“双减”政策。双减政策主要针对的是义务教育阶段的学生,一减是减少校内作业,二减是减少校外补课。对此,很多人担心将影响学科质量。但是,教育的目的不只是学科本身,更不只是以考分为目的的“应试”[1],而是“要塑造既有广泛的文化修养又在某个特殊方面有专业知识的人才”,是为了激发和引导学生的“自我发展”之路[2]。根据美国哈佛大学著名心理学家加德纳的多元智力理论,人的智力是多元的,它包括言语——语言智力、逻辑——数理智力、视觉——空间关系智力、音乐——节奏智力、身体——运动智力、人际交往智力、自我反省智力、自然观察者智力等等,并且人与人之间的智力类型各不相同[3]。我们的学校教育,应该主动拥抱这个改革的时代,关怀每一个学生,为他们富于个性而又全面的发展“搭桥铺路”。而要做到这一点,关键就在于变革课堂、提质增效。

在长期教学实践中,笔者深感运用信息技术对于提高语文学习的容量、质量、效率,开发学生们的多元智能大有裨益。故而,这里拟结合个人的教学实践,对之进行探讨。

一.运用信息技术,让语文课堂开放多边,激发学生的想象思维

置身信息社会,人们可以强烈地感受到何谓知识爆炸。都说“生活有多广,语文的外延就有多广。”如果把生活与信息技术结合起来,那么,语文课堂就更加开放多边。从心理学角度来看,小学生年龄小,好奇心大,求知欲强。由于“视听时代”[4]学生极喜欢感性形式[5],所以在语文课堂上引进信息技术,就可展现或金戈铁马或如诗如画的声像,通过渲染气氛,把学生的注意力吸引住[6],既调动了学生课堂学习的积极性,又拉近了学生与课文的距离,对课文产生了想认真读或再读一读的“阅读兴趣”[7]。如部编版三年级上册第六单元围绕“祖国河山”为主题,编排了四篇课文,既有描写山水美景的古诗,也有表现海疆风景优美和物产丰富、描绘南国美丽风光、展现北国四季迷人景色的课文。教师在执教时要有单元观、主题观、大局观、活动观,不仅要让学生领略紙上有形的美丽图画、优美文字,还要有意识地引导学生插上想象的翅膀,在脑中描绘祖国的美丽山河,从而激发学生热爱祖国大好河山的思想感情。上《富饶的西沙群岛》一课时,笔者运用A5技术支持的课堂讲授,播放事先搜集、整合的“西沙群岛海底”的视频片段,引起了学生的阵阵惊叹,“哇哇”声不绝于耳,他们目瞪口呆的表情更是有趣。然后笔者留出更多的时间给学生思考:请你用自己的话描绘你看到的或者想象到的海底景物。结果,几十位学生各有各的想法、说法,争相举手,新奇的说法层出不穷,很难断言谁的想法合理谁的想法不合理……对海底世界的想象五花八门,正是儿童世界真实的反映,是真切的童真稚趣。运用信息技术,使教学内容的呈现更加形象、生动、逼真,由静变动、动静结合,打破时空限制,化难为易、化繁为简、化抽象为具体,创设出让学生如临其境、如闻其声的语文课堂情境,既提高语文学科信息密度、知识密度,又扩大学生想象思维的空间,有效地提高课堂教学效率,也更有效地发挥师生的双主体作用,使课堂学习氛围更加活跃、和谐、民主、平等。

二.运用信息技术,提升动手实践能力,激发学生的创新思维

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动手实践能力是素质教育的核心。许多资料显示,青少年、儿童具有创新的潜能。引进信息技术的语文课堂为发展学生的创造能力和实践能力提供了良好的条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前言部分指出:“时代的进步要求人们具有开阔的视野、开放的心态、创新的思维,对人民的语言文字运用能力和文化选择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也给语文教育的发展提出了新的课题。”[8]教学部编版五年级上册第12课《古诗三首》时,笔者要求学生先自读古诗并上网搜集与古诗内容相关的资料。结果,学生们找来了大量的资料,有陆游、林升、龚自珍生平的史实资料,有关于他们的传说,有他们的大量作品等等。学生们在搜集资料的过程中,对宋、清两个朝代的一些史料,对诗人写作该诗的时代背景,对诗人当时的境遇,对诗人写作该诗的原因、感情等等情况都有了初步了解,这种自身直接的感受比起教师的讲授来说,理解更加深刻、难忘,而且激发起了进一步了解的兴趣。又如,教完《鸟的天堂》后,笔者运用A3微课程设计与制作,启发学生综合应用所得到的信息资料自办手抄报或电子报,并借助各种信息技术设备、软件、小程序进行展示。结果学生交出的手抄报或电子报中,有“美画欣赏”(临摹文中的插图)并附“景点介绍”,有“仿文一篇”,有“相关资料介绍”,有“地方民俗民情”等栏目,有动画制作展示景点,有可扫码听口头介绍……顺带把不同学生的不同智能给挖掘出来、展示一番了。类似这样的活动,培养了学生们获取资料、处理资料、重组资料的能力,还培养了学生们合作、交际、协调、沟通、表达等能力。引进了信息技术的语文课堂,激发了学生的动手实践兴趣和求异思维,使学生的思维由无意识向有意识发展,想象力由再现想象向创新想象发展,无疑使学生的创新思维有了一个新的飞跃。

一个未经雕刻、填塞的人,是有着无穷无尽的创造力的,只要受教育者的主体性调动起来了,谁能阻止这些小草的萌芽呢?

三.运用信息技术,丰富教学媒介,激发学生对重难点突破的成就感

学习是愉快的还是艰苦的,见仁见智,但当学习者把一个比较难懂的知识弄懂了,那个瞬间肯定是痛快的、愉悦的。传统的一本书、一张嘴、一支粉笔,在过往的教学中发挥着巨大的作用,在目前及以后的教学中仍然发挥着重要作用。虽然信息技术远非十全十美,且可能会有滥用时所产生的弊端,如生产削平“深度”[9]、接受变成“浅读”[10],但不可否认,它能让“儿童教育变得有趣一些”,能让儿童教育“尽可能地寓教于乐”[11]。显然,在语文课堂上,拼音字词句段篇,面面俱到,全靠老师一把嘴却要吸引学生四十分钟,在这个光怪陆离的现代社会,是太高估了教师的魅力了。比如部编版的二年级两本书,每一课既要教生字——“会写字”十多个,“会认字”十五个左右,又要讲课文,课文里涉及的知识点还很多,这个时候没有一些教学媒介来辅助的话,真的是“任凭教师讲破喉咙,学生兀自面无表情”。这时,对于没有规律可循、没法以旧记新的生字,可以通过信息技术演示生字的书写顺序,可以点击、用不同颜色演示难写的和易错的笔画,可以随时停止书写、配合讲解重点笔画加深印象,还可以点击链接,适时出现该生字的相关图片、动画视频、拓展意思、相关练习等等,还可以加上声音吸引学生的注意力,这时候,哪怕平时上课就睡觉的学生也会抬起眼皮瞅一瞅。又比如,笔者执教部编版第五册教材《司马光》,有一个教学环节是要引导学生弄懂“光持石击瓮破之”中的“之”的意思。对于第一次接触文言文的三年级小孩来说,这是一个难点,怎么突破呢?光靠嘴巴说那是要说很久的,笔者用希沃白板制作了一个简单的小课件,跟学生“变戏法”,借助交互、链接等技术,轻而易举地引导学生解决了这一个小难点,学生还回答得兴高采烈,想要继续玩下去。瞧,这样的学习能不畅快吗?有时候,新技术还是很管用的。

四.运用信息技术,提供情感表达机会,激发学生的体悟感

引进信息技术,学生与外界进行情感沟通增加了网络等途径,情感表达的机会更大、更多、更自主,方式更丰富、更新颖,情感的激荡更强烈,感悟更深刻。笔者执教旧版教材《一夜的工作》,引导学生学习完课文内容后,明显感受到学生们已经感悟到周总理的人格魅力,并有敬爱之情在心里涌动,于是,笔者顺势而为,设计了这样一个教学环节:“整合资源,延续情感”。

1.交流搜集到的有关于周总理的资料。

2.引导学生登陆http://cn.netor

.com/m/box200010/m3016.aspBoardI

D=3016“大鸾翔宇——周恩来纪念馆”网站,留言、献花、献歌等,以表怀念总理之情。这一教学环节,让学生们的情感抒发达到了高潮,令人荡气回肠。

这一教学案例说明,如果能引进信息技术,师生沟通、学生宣泄情感会有更多畅通、更为有效的渠道。

五.运用信息技术,形成多元评价,充分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多元智力理论启示我们,人与人之间的差别不在于个体智能是高还是低,而在于每个人的智能组合不同。因此,并非所有的学生都要采用相同的方法学习,社会和学校应承认每个人都有其独特的学习方式。在实际教学中,笔者强烈地感受到这一点。如有的学生空间智能很差、其他方面的智力也表现平平,但口头语言表达能力非常强,在课堂上经常能在很短时间内组织出一长段通顺、逻辑性强的话,下课时能滔滔不绝逗同学说话,简直是树上的鸟都能被他骗飞下来,将来如果去从事演讲、做生意等需要口才之类的工作难道不行吗?有的学生看起来木讷、笨嘴笨舌,课堂上老师费尽心思、再三鼓励可能都没法让他迸出一句话来,可是在书面表达上却表现为心思缜密、逻辑清楚。有的同学语言组织能力不强,却总有与众不同的看法,不人云亦云。有的同学可能课堂上总是坐不住,表现出肢体运作智能很强,恰恰总是能最快对老师提出的问题做出反应,然而正确率却不高。有的同学正好相反,反应慢,但回答出来的答案准确率却很高。诸如此类的例子还有很多很多。这些都说明了,人的智能是多元的,有差异的,他们各有所长、各有所短,绝不是流水线上的产品。故而,不能够用一刀切的标准评价,而应“采用个别化评价的方法”,做好“过程性评价[12],并“以‘等待一朵花开的心态”对之[13]。

笔者利用学校的信息技术设备,制定完善的学生评价表,注重发展评估:看“现在比从前是否进步”[14],使评估的指标更全面合理,更体现学生的个性特长,并且不定期地展现这些评价表,让学生进行自我对照、与他人对照,形成你争我赶的动力。又如,尝试让学生们分小组进行评价(小组内自评、互评、总评),再与其他小组进行比较。再如,制作教学课件时,利用G1多技术融合教学的方法和策略,加入评价环节。总而言之,以多元智力理论为指导,以发展素质教育为目标,承认个体差异,承认能力差异,发掘不同学生的不同智力,给予激励,让学生感受到自己就是“独特的那一个”,这应该是我们的教育特别需要重视的问题。

以多元智力理论为指导的全新的个性化的教学理念和《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倡导学生主动参与、探究发现、交流合作的学习是相一致的,它已经促发了教师角色的转变,推动了教与学方式的变革,在教育实践领域产生了极大的影响,而在今天,它能为我们理解国家“双减”政策、实现“双减”后如何在课堂上“提质增效”提供良好的思路。就语文课堂信息技术运用而言,多元智力理论为我们实现高效教学提供了更多的触点,使我们的语文教学能与无限的大千世界联系起来,让“生活处处皆语文”、“社会便是一本语文大书”变得唾手可得,让充滿乐趣的能“让孩子们增强自信心”的“体验型教育”[15]间接地走进狭小的课堂空间,让学生的“审美感知、审美体验和审美理解”[16]可以在相对封闭的课堂上同步进行,让众多的不同个性的学生能拥有“自我发展”的能力,能“顺乎自然”[17]地成长起来。我们有理由相信,学习、应用多种不同的理论、理念,能更好地促进教师的个性化教学,能更好地促使教师转变自己的教育教学理念,更好地引导自己执行国家的“双减”政策,改革自己的教学方式、评价方式,使每个学生都能成为有效的、个性的学习者,使我们的教学工作能更好地为培养创新型人才打下坚实的基础。

参考文献

[1]郑惠生.“考试至上时代”小学生课余时间用在哪儿?——小学生课外阅读调查研究之七[J].内蒙古师范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2007(04):107.

[2](英)怀特海.教育的目的[M].庄莲平,王立中,译.上海:文汇出版社,2012:1.

[3](美)霍华德·加德纳.多元智能[M].沈致隆,译.北京:新华出版社,2012:5-53.

[4]郑惠生.“视听时代”中学生最喜欢阅读的纸质读物探讨——中学生课外阅读调查研究之五[J].内蒙古师范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2006(08):115.

[5]郑惠生.关于“当前小学生课余时间最喜欢做什么”的调研[J].内蒙古师范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2008(04):29.

[6]黄树芝.在语文教学中培养学生的注意力[J].文学教育(下),2018(09):87.

[7]姚佩琅.名著阅读教学“四步工作法”[J].语文教学通讯·D刊(学术刊),2019(01):10.

[8]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11年版)[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2:1.

[9]郑惠生.论大众审美文化的特征[J].韩山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0(03):41.

[10]郑惠生.小学生课外阅读认知、行为与相关条件的调研[J].内蒙古师范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2008(06):87.

[11](美)桑德拉·L.卡尔弗特.信息时代的儿童发展[M].张莉,杨帆,译.北京:商务印书馆,2007:9-10.

[12]肖钿.整本书教学:选择、安排和评估[J].文教资料,2020(02):79.

[13]姚佩琅.名著阅读教学的条件创设[J].文学教育(上),2018(12):122.

[14](美)杜威.教育哲学[M]//(古希腊)柏拉图等.教育的艺术.曹晚红,吴大伟,编译.汕头:汕头大学出版社,2009:195.

[15](日本)日本科利普株式会社少儿教育事业部,编著.优秀儿童的造就——来自日本的实践经验[M].许兰,译.上海:上海三联书店,2012:47.

[16]郑惠生.中学生最欣赏与最反感的作家作品有哪些?——中学生课外阅读调查研究之三[J].内蒙古师范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2006(02):62.

[17](法)卢梭.教育之过[M]//(古希腊)柏拉图等.教育的艺术.曹晚红,吴大伟,编译.汕头:汕头大学出版社,2009:40.

(作者单位:广东省汕头市汇翠小学)

猜你喜欢

语文课堂素质教育信息技术
新一代信息技术征稿启示
新一代信息技术征稿启示
新一代信息技术征稿启示
信息技术在幼儿教育中的有效应用
高中语文课堂有效提问要做到“四要”
论美育中的音乐教育与素质教育中的音乐教育
如何有效渗透素质教育理念
让语文课堂之树根深叶茂花嫣然
让快乐走进语文课堂
构建开放的语文课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