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永官:做前人未做之事
2023-05-30符晓波
符晓波
中国科学院院士朱永官。图片|科技日报
去年8月,在英国格拉斯哥举行的2022年国际土壤科学联合会李比希奖颁奖仪式上,中国科学院院士、中国科学院城市环境研究所研究员朱永官作为唯一获奖者登上领奖台,成为首位获此荣誉的亚洲科学家。
设立于2006年的李比希奖,以19世纪杰出科学家、“有机化学之父”李比希命名,每4年评选一次,每次仅一位科学家获奖。该奖项旨在表彰科学家在土壤科学应用研究方面所作出的杰出贡献。
“这是对我多年来持续深入开展土壤科学研究的肯定,更是对中国科学家的肯定,表明我国在土壤科学领域的贡献和影响力获得了国际认可。”朱永官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中国的科研工作者要始终立足中国大地,面向国家重大需求,去解决富有挑战性的科学问题,才能做出让国际同行认可的科研成果。”
记者:您能否给读者们先科普一下,土壤学是一门怎样的学科?它的主要研究内容是什么?
朱永官:土壤是地球的“皮肤”,人类日常生活中的吃、用、穿都直接或间接来自土壤,人类社会的发展是离不开土壤的。
在研究内容上,除了土壤物理、化学、生物,土壤分类、肥力等基础研究外,如今土壤学家们更侧重于研究土壤中生物驱动的物质循环和能量交换,以及城市代谢产生的各种废弃物和废水中抗生素、持久性有机污染物等新污染物对土壤、作物和人类健康产生的负面影响。
记者:目前,我国土壤学研究的开展情况如何?其在国际上处于怎样的水平?未来该学科要朝什么方向发展?
朱永官:近几十年来,我国土壤科学通过多学科交叉研究,将“人口—资源—环境”作为整体研究系统,以土壤肥力提升与农业可持续发展为研究重点,以土壤资源保护与生态环境建设为研究目标,做出了一系列卓有成效的工作,为我国经济社会的持续发展作出了巨大的贡献。
可以说,我们已经建立了较为完整的、具有中国特色的土壤学科体系,我国土壤学研究的国际地位和影响力也得到了大幅提升。
面向未来,我们首先要明确一点:土壤問题具有独特性,每个国家要面对的问题都不同。
我国的发展阶段、经济增长模式、生态系统与国外都不一样,因此我们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围绕我国的具体需要开展相关研究工作,切实服务生态文明建设,坚持“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扎扎实实地解决我国面临的土壤问题。
记者:您在解决土壤污染问题方面取得了一系列创新性成果,这些成果是如何落地的?它们具体解决了哪些土壤问题?
朱永官:只有土壤健康了,才能有健康的农产品,土壤学科技成果的应用与百姓的健康福祉息息相关。目前来说,我特别关注土壤微生物和土壤污染。
针对我国部分地区水稻砷含量超标、危害群众健康的问题,我们团队选择将水稻砷污染作为主攻课题,围绕砷在“土壤—作物”系统中的迁移转化、砷在生物体内的吸收/排除机制等开展了深入研究,取得了一系列系统性、独创性的科研成果。
除此之外,我们团队还以抗生素抗性基因为主线开展系统研究,为环境治理政策制定和技术研发提供相应的科学依据。同时,我们进一步研发了热解碳化等处置技术,其可以高效去除污水中的抗生素和抗性基因,目前相关技术在我国长三角地区和粤港澳大湾区得到了推广应用。
记者:在您看来,目前我国科技成果转化落地的难点在哪儿?需要如何突破?
朱永官:总体来看,随着我国促进科技成果转化系列政策法规的逐步落实,各高校、科研院所的科技成果转化工作已经进入平稳发展阶段,科技成果转化推动工作取得了明显成效。不过,我们仍然要看到,目前依旧存在科技成果转移转化专业人才缺乏、金融资本支持力度不足等问题。我认为,今后可以在以下几个方面重点开展工作:一是完善科技成果转化体系,促进政策协同落地;二是培养专业化的科技成果转移转化人才队伍;三是丰富金融支持模式,强化财政金融资源引导作用。
记者:原始创新不是一蹴而就的,结合您自身的科研经历,您认为对于科研工作者来说,应该如何选择自己的研究课题?科研工作者要从哪些方向努力,才更有可能取得科研成果?
朱永官:首先,我认为,无论从事什么科研工作,都要坚持为国家做事、为人民做事这一基本原则。在科研工作中,我们要把个人成长融入国家命运和发展中去,永远怀有家国情怀,这样人生价值才能得到最大化的发挥。
其次,要从不同角度入手,做前人未做之事。回顾我以往的科研点滴,对我影响最深的,是我的导师让我做的第一件事。他让我针对想要研究的领域,去搜集当时国际上相关研究的最新进展,然后从中分析还有哪些研究空白、哪些尚未解决的问题。除此之外,他潜移默化地向我灌输,要有挑战精神,要敢于做看上去不太可能的事;同时要敢于接受失败,永远保持乐观向上的态度。我读博期间,主要做的是关于切尔诺贝利核电站的放射性污染方面的研究,即使是这样一个已经被很多人研究过的问题,也依然可以找到一些前人没有关注到的空白。
除此之外,还要有团队协作精神,要养成互相学习和尊重他人的习惯。我们从事的科研工作是一项高度复杂的工作,很难凭借某一个人的能力单独完成。因此,我们要看到每个人的专长,营造一个和谐的氛围,实现互利双赢、共同进步。
◎ 来源|科技日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