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智媒时代科技期刊编辑面临的挑战与应对策略研究

2023-05-30张彤

传播与版权 2023年2期
关键词:智媒时代科技期刊人工智能

张彤

[摘要]智媒时代的信息传播具有内容体量大、平台多样化、交互性与智能性突出等特点。随着智媒时代的全面来临,科技期刊数字化平台更新换代,期刊内容呈现方式进阶升级的同时也对科技期刊编辑的工作能力提出更高要求。为应对智媒时代的工作挑战,科技期刊编辑必须强化自身专业素养,提高辦刊能力;加强对智能技术的学习与运用,养成数据思维;在增强伦理意识的同时,明确责任担当;建立智能视角,保持质疑精神。

[关键词]智媒时代;科技期刊;期刊编辑;人工智能

近年来,不断发展的大数据、物联网、云计算和人工智能等技术唱响了媒体变革的序章,也标志着智媒时代的到来。同智媒时代的各类媒体一样,科技期刊也面临转型发展以及随之而来的巨大挑战。在智媒时代,各种新技术的应用使得出版业发生了巨大的变化,深刻地影响了我国科技期刊的发展[1]。实际上,智媒时代的科技期刊编辑面临工作内容重构、职业生态重构、期刊运行逻辑重构等一系列挑战。如何立足当前形势对行业发展做出前瞻性预判和适应性调整,值得每一位科技期刊编辑深思。

一、智媒时代的信息传播特点

回顾人类信息传播与媒介发展史,我们可以发现,重大的技术进步往往会推动新传播媒介的诞生。智媒时代是依托人工智能、互联网、大数据、云计算、虚拟现实等新技术重构信息生产、传播流程,并借此实现全流程媒体融合、构筑全新媒体生态系统的时代[2]。智媒时代最显著的特征是智能生产技术的推广和普及,此外,其还具有自我演进、万物为媒的明显特点。具体来说,相较于传统媒体时代,智媒时代的信息传播呈现以下几个方面的特点。

首先,智媒时代的信息传播体量巨大、交互即时。计算机与移动互联网的普及使人类进入信息时代,信息传播的体量不断增加,速度不断提高。以移动互联网技术为重要基础的智媒信息传播,其信息承载空间巨大,能够同时大规模容纳和传播各类信息。互联网在无形之中将分散的个体高效联结起来,因此,个体之间可以即时进行信息交流。同时,移动互联网还是重要的信息集散地,不同个体将各类知识信息上传至网络信息存储系统,这让信息即时共享成为可能。

其次,智媒时代的信息传播方式更加智能。人工智能是智媒传播的技术基础,它的广泛应用意味着信息的生产与传播走上了智能化道路,以人为主体的传统传播方式将逐渐被以技术为核心的智能传播所取代。未来,各类媒体的选题策划将越来越依赖大数据强大的数据分析功能,大部分文本内容的创作与校对可以交由机器人完成,信息内容的对外播报甚至可以交付给AI合成主播。

最后,与传统媒体不同的是,智能媒体还具有明显的信息互动优势。在智媒时代,信息生产者能够在传播知识产品的同时,随时获取读者的反馈。读者不仅是信息的接收者、反馈者,也是信息内容的重要传播者。由于信息生产者与接收者都参与到信息流转过程当中,信息生产传播链条的整体活力也将大大提升。

智能媒体与传统媒体有着截然不同的特征与运行逻辑,人工智能在科学技术领域的深度应用也容易在科学知识的生产与传播过程中引发新的现象与问题。因此,科技期刊编辑面对时代发展潮流,必须迎难而上,客观审视、深入思考新事物带来的问题,并采取积极的态度应对挑战。

二、智媒时代科技期刊编辑面临的挑战

(一)期刊数字化平台颠覆式革新

随着智媒时代的到来,各类科技期刊依托互联网技术纷纷建立门户网站、论文数据库、在线出版平台等数字化平台。各种数字化平台的使用大大优化了科技期刊的运营环境,为期刊的投稿、编辑、发行等工作环节提供了许多便利。今后,智能数字化技术将逐步取代传统互联网技术,成为科技期刊数字化平台运行的技术内核,传统数字化平台将向智能数字化平台进阶,实现颠覆式革新。数字化平台的使用不仅能有效精简期刊出版流程,它还能在期刊论文数据库和在线出版平台数据的基础上生动、严谨、深度地解读数据。以智能数字化技术为支撑的期刊数字化平台重构不仅会影响国内外期刊数据库的融合与分化,还可能促进中外期刊数据平台分布版图的重构。

(二)信息终端变革推动期刊内容呈现方式升级

当前,常见的科技期刊信息终端主要是手机与个人计算机,但国内计算机行业对谷歌全新的Fuchsia OS跨平台操作系统的研究与测试已经紧锣密鼓地展开。一旦该系统测试成功并投入使用,音箱、耳机、智能家居、可穿戴设备等各类智能终端将与现在的手机、个人计算机一样进入同一闭环生态,实现信息与数据的即时共享[3]。同时,信息终端系统的变革必将推动信息终端朝多样化方向发展,科技期刊论文内容的呈现方式也将产生巨大变化。其中,最明显的变化为科技期刊内容的可视化,科技期刊可制作视频期刊论文,向读者动态地呈现科学研究的实验过程,为读者提供身临其境的信息阅读体验。随着内容呈现、出版方式的变革,科技期刊的下载、阅读和引用方式也将发生巨大变化,快捷下载、微阅读、立体阅读、智能引用将越来越为读者所熟悉。今后,多维出版、智能出版和可视化出版将成为科技期刊的发展趋势。

(三)对编辑工作能力提出更高要求

智能出版是智媒时代的重要特征。智媒时代科技期刊的出版过程中,AI技术将深度介入科技期刊的编校流程;大数据技术对科技期刊运营过程中的复杂数据实现定量分析;各类智能技术将深度参与期刊编辑出版过程中涉及的公式演算、文本校对、标准格式生成、学术规范检查等工作中[4]。同时,随着人工智能技术的发展成熟和深度应用,大部分文字编辑、加工工作可以应用人工智能技术,传统期刊运营工作中的编辑、出版、发行等环节也将被逐步分离出来。科技期刊遴选专家队伍、组稿约稿等工作也可以交由人工智能处理。物联网、大数据和智能算法在数据库信息研究、行业热点分析方面具有独特优势,能在很大程度上保证编辑工作高效、有序进行。科技期刊在智媒时代的一系列变化,对科技期刊编辑的职业素养提出更高要求。

三、科技期刊编辑应对智媒时代挑战的有效策略

(一)强化专业素养,提高办刊能力

智媒时代对期刊出版人的办刊能力提出了更高要求,科技期刊编辑应当适应时代发展需求,提升和强化自身专业素养。科技期刊编辑尤其要注意提高两类能力:一是对期刊发展定位与走向的把握能力,二是对行业前沿热点问题的驾驭能力。智能数字化平台在数据挖掘和传输方面有明显优势,能在编辑校对、出版传播、数据挖掘、组稿约稿等环节发挥重要作用,对科技期刊发行与运营的影响也日渐深入。面对越来越强大的智能技术,科技期刊编辑需要强化自身专业素养,密切关注期刊发行的情况,及时发现其中存在的问题并修改参数与算法,以保证期刊发行符合自身办刊定位。如今已经有不少学者开始使用数据挖掘软件对中国知网的学术资源进行数据分析,但事实证明,大数据的分析结果并非百分百可靠。如有关“地质灾害”的研究,大数据提供的一些数据颇具借鉴价值:“岩溶塌陷”“泥石流”为热点灾害类型,“易发性评价”“风险评价”为热点研究内容等。但大数据推荐的主题如“地质灾害发育”“地质环境”等的研究价值并不突出,也并非选题策划必需信息[5]。可见对期刊发展定位与走向的把握能力和对行业前沿热点的驾驭能力于科技期刊编辑而言十分重要,这也是智媒时代科技期刊编辑专业素养提升的重点。

此外,科技期刊编辑还需要提高自身适应智媒时代办刊要求的组织管理能力。对此,科技期刊编辑一要善于分析学科研究热点,为各相关主体提供科学技术基本理论和前沿资讯,并积极联络专家进行组稿工作;二要加强与作者、读者的互动与沟通,深入了解各方需求,为其呈现有意义、有价值的知識内容;三是做好内容的挖掘工作,最大限度发挥自身主观能动性,积极探索数字化环境下科技期刊的知识服务模式,力求为读者提供优质的知识服务。

(二)加强技术应用,养成数据思维

当前,科技期刊的在线投审稿、在线出版、网络首发等出版工作流程高度依赖互联网平台及相关技术。智媒时代的科技期刊出版需要深入应用各种新技术,因此,科技期刊编辑要加强对新技术的学习与应用。科技期刊编辑应主动学习新技术,加强技术应用,养成数据思维。面对智媒时代带来的挑战,科技期刊编辑应深入挖掘数字资源,探索多功能数字化期刊的出版发行路径。

同时,科技期刊编辑还需要实现由传统思维向数据思维转换的工作理念。数据思维指的是以数据为依据,深度挖掘客户需求并针对性提供解决方案的量化思维模式。过去二十年,科技期刊跟随互联网的兴起迈入“数字化”出版时代,不远的将来它还将跟随智能技术进入“数据化”出版时代。科技期刊编辑要跟上智媒时代发展的步伐,养成数据思维,学会借助大数据筛选热点、策划选题、追踪读者需求、完善期刊数据库,在促进自我发展的同时,持续为读者提供高品质、个性化的服务。

(三)增强伦理意识,明确责任担当

人工智能技术自诞生之日起,围绕其展开的伦理争论从未停止。学界围绕其可能引发的技术伦理问题,如算法偏见、人格贬损、隐私泄露等,展开了一轮又一轮的激烈讨论。人工智能技术虽然为科技期刊出版提供了便利,但也为科技期刊编辑带来了新的问题与挑战,技术伦理问题便是其中之一。因此,科技期刊编辑应当由以下方面入手,增强自身伦理意识,明确责任担当。

一是科技期刊编辑要明确“人是技术的底线”。有关人工智能参与编辑工作而产生的失误该由技术还是编辑负主要责任的问题,在伦理学领域争论颇多。在这种情况下,科技期刊编辑首先应该将自己视为技术的“监护人”,主动承担出版责任,重视出版过程中出现的错误,不断反思。科技期刊编辑还要清醒地意识到,期刊出版不能全盘交托给人工智能,人工智能的价值判断源于人类的程序算法,这种价值判断不具有独立性,人工智能仍需要科技期刊编辑进行指导。

二是科技期刊编辑要依靠单位,构建正当规范的智媒平台。隐私侵犯是智能媒体运用中的常见问题,如何在期刊高效运营和用户隐私保护中寻求平衡,是科技期刊编辑应深思的问题。因此,科技期刊编辑要有主动保护客户数据隐私的意识,树立规范的数据使用观念,依靠单位的资源和力量,构建正规的智媒平台。同时,科技期刊编辑要理性看待期刊论文的“点击率”和“下载量”问题,不能将是否受到读者追捧作为衡量科技论文价值的唯一标准,要用多元的视角、多样的方法评价科技论文的科学价值。

(四)建立智能视角,保持质疑精神

建立智能视角指身处智媒时代的科技期刊编辑要及早从思想上适应行业变化,在科技期刊出版运营过程中,以智能思维发现、解决问题。智能生产是智媒时代的突出特点,科技期刊编辑应在选题策划、内容校对、发行推广等环节,以智能视角积极探索缩短出版周期、提高刊物品质的有效路径,力求在交互出版、个性化出版领域实现科技期刊的进一步发展。具体来说,科技期刊编辑应当从这些方面形成智能思维,促进刊物的良性发展:一是在能力与心态上做好全面准备,在办刊过程中主动寻找科技期刊与互联网、信息技术的融合点;二是借助智能平台,与作者、读者及审稿专家深入互动,进一步增强科技期刊的专业性和提升知识服务水平;三是寻求与其他智能平台的相互联通,不断强化科技期刊的传播能力和社会影响力,为刊物的长期发展提供更多支撑。

同时,智媒时代的科技期刊编辑不能丧失质疑精神,要时时以谨慎、客观的态度面对编辑工作。科技期刊编辑在办刊过程中要对稿件的审稿及同行评审环节持有审慎的工作态度和严谨的质疑精神。智能技术是时代发展的新产物,而以人工智能为技术核心的智能媒体也并非百分百可靠。科技期刊编辑在运用智能技术的同时,要以严谨的思维对待各个环节的工作。此外,科技期刊编辑要注意突破思维定式,积极接纳新事物,以包容的心态全方位、多视角地看待问题,在内容选择、形式创新上积极寻求突破,对不同的研究方法、学术观点持开放包容的态度,从而推动科技期刊的高质量发展。

四、结语

智媒时代的浪潮已来临,其已经对各行各业产生不同程度的影响,期刊出版界也要深刻认识这一时代发展趋势,及早做好改革创新和转型发展的准备。编辑是期刊出版的引领者和掌舵人,科技期刊编辑要形成大局意识,主动拥抱时代变化、积极迎接挑战,及早实现思想理念的转换和职业素养的进阶,这样科技期刊才能源源不断地向用户传递优质内容,并取得健康、长远的发展。

[参考文献]

[1]张鲸惊,黄河清.融媒体时代调动科技期刊编辑工作积极性的对策研究:基于马斯洛需求层次理论分析[J].传播与版权,2022(11):11-14.

[2]许艳玲,赵勣,刘萱.国际出版集团编辑成长路径对我国科技期刊编辑人才培养的启示[J].今日科苑,2022(05):43-54,86.

[3]李小丽,尹小锴,于洋,等.新媒体时代科技期刊编辑核心素养及提升策略探究[J].新闻研究导刊,2022(17):232-234.

[4]胡玥,胡英奎,梁远华,等.作者、编辑二维视角下科技期刊增强出版的发展路径:基于对重庆市CSCD期刊的SWOT分析[J].中国科技期刊研究,2022(06):756-762.

[5]孙昌朋,郎朗,林萍,等.关于优化科技期刊青年编辑培育路径的研究:基于全国东、中、西部六省/直辖市青年编辑的调查分析[J].中国科技期刊研究,2022(06):826-832.

猜你喜欢

智媒时代科技期刊人工智能
科技期刊的分类
科技期刊的分类
科技期刊”
科技期刊的分类
2019:人工智能
人工智能与就业
自然灾害危机的舆论引导问题研究
智媒时代机器人新闻对新闻伦理的冲击与重建
论融媒体形态演进与智媒时代的开启
数读人工智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