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淮剧小生的唱腔及表演艺术分析

2023-05-30邵洪良

剧作家 2023年2期
关键词:表演艺术唱腔人物形象

邵洪良

摘 要:小生是淮剧的重要行当之一,且淮剧素有“三小”之称,即小生、小旦与小丑,可见小生在淮剧表演中的地位及价值。基于此,文章简要分析淮剧小生唱腔的表现形式,论述淮剧小生的表演艺术内容,重点探究淮剧小生表演艺术的必要方法,旨在为淮剧的发展及淮剧小生的表演提供思路及方法。

关键词:淮剧小生;表演艺术;唱腔;人物形象

淮剧作为流传于上海、江苏等区域的地方剧种,与其他地方戏相同,都有着多种行当,而小生则是“三小”之一,在淮剧艺术中占据重要地位。淮剧经历了近百年的发展历程,小生行当的表演逐渐形成了较为规范的体系,体现了淮剧艺术的外部结构形态,也凝聚着淮剧的地方特色与文化底蕴。淮剧小生行当的表演,既有个性,又有共性,其形成的过程与特定的艺术表现手法相关,每段唱腔的起始、每个身段的表演都依据人物形象及戏剧情节而定,但在表演艺术上也有规律可循。不同剧目、人物都有其内在的表演关系,体现出个体与整体的协调统一,这为淮剧小生行的发展奠定了坚实基础。在戏曲文化日益繁荣的当代社会,研究淮剧小生的唱腔及表演艺术,对淮剧的发展及淮剧小生行当表演的创新具有重要意义。

一、淮剧小生的唱腔表现形式

淮剧是以“淮调”“拉调”“自由调”为主要唱腔的剧种,不同唱腔所表达的情感、适宜的剧目不尽相同。如“淮调”有着豪放、粗犷的艺术个性,“自由调”婉转悠扬、流畅温和,“拉调”则雅致清丽、轻盈优美。淮剧小生的唱腔以淮剧唱腔为主,有着丰富的艺术表现形式和演唱方法,在扮演小生时,若想体现出淮剧的唱腔特点,便需要把握好以下演唱技巧。

(一)大小嗓的有机结合

淮剧小生的唱腔与传统京剧的声腔有着异曲同工之处,要唱得有韵味、有情感、有意义内涵,唯有借鉴京剧唱腔、遵循淮剧唱腔的基本特点及小生行当表演的艺术形式,才能够将“龙、虎、凤”结合为有机整体。尤其是大小嗓的有机结合,可以让情感刻画更加细腻,人物形象更为突出,再加上装饰音与行腔的运用,能够更好地体现出人物的性格特点,提升淮剧小生行当的表演效果[1]。淮剧小生唱腔中的“大嗓”是指以本嗓演唱,小生演员自身的嗓音条件将直接影响演唱效果及唱腔特色的彰显,所以小生演员需要在日常加以习练,有意识地弥补自身嗓音条件的不足之处,改善嗓音状态,继而在表演中能够以动听、适宜的嗓音助推人物形象的塑造;“小嗓”是指用假声演唱,但演唱时需要避免声音发虚、飘忽不定,需要在情感高潮处、转折点合理运用小嗓,以大小嗓音色的差异体现出人物内心涌动的情感、激烈的情绪。

(二)科学发声方法的运用

在淮剧小生行的表演中,掌握正确且科学的发声方法对于唱腔的表现尤为重要。表演时要形成一种外松内紧的状态,下颚松弛且自然,双肩微微下垂,胸腹部肌肉如弹簧一般,可以根据演唱时情感的变化、乐句的划分以及情绪的宣泄,灵活自如地调节胸腹部的肌肉,使其收缩或放松,将气息下沉至胸腹部的深处,保持气息连贯充足,坚持以气息支撑声音,保证声音结实有力且流畅自然。不仅如此,还需要选择合理、科学的呼吸方式,有意识地调节气息的长短、疾缓、粗细,使之契合音乐的节奏及速度,让唱腔与表演相结合,给人以别样的审美体验。同时,在演唱时要综合运用共鸣腔体,尤其是鼻腔与胸腔,结合人物的特点及剧情让声音通畅完美,以提升声音的穿透力、冲击力,达到以声感人、以情动人的演唱效果。

(三)清晰的咬字吐字

一名优秀的淮剧小生表演者可以在行腔的同时保证清晰的咬字吐字。如《十五贯》中的熊友兰、《十把穿金扇》中的陶文彬,优秀的淮剧小生演员善于以清晰、细腻且浑厚饱满的咬字吐字凸显出淮剧艺术的方言特色,让表演更接地气,推动淮剧小生艺术走进人们的生活、走入人们的内心,带给人们更加真实、生动的艺术体验。表演者要掌握好淮剧小生唱腔的发音特点,在演唱时切忌过早打开字头,不能将字“咬死”,而是要根据剧目的艺术风格、情感表达的需求、人物的性格特点等找出字头的共鸣点,自然顺畅地过渡到字身,把握好字身的持续时间,随着旋律的变化及剧情的发展控制好演唱的速度与力度,随后逐渐地缩短,让归韵的过程更加自然,字的收尾干净利落且给人以意犹未尽之感。不仅如此,在咬字吐字时要考虑到地方方言的发音规律、语言习惯,重点突出方言的语气、语调、语速及情感内涵,在运用唱腔技巧的同时,经过清晰的咬字吐字体现出淮剧艺术的地方魅力,运用正确的演唱技巧展现出淮剧小生的唱腔特点。

二、淮剧小生的表演艺术内容

小生在淮剧艺术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也占据着较为重要的地位,其所塑造的人物形象鲜明、生动,有助于推动剧情的发展,让淮剧表演的内容更加完整,更具吸引力。综合而言,淮剧小生的表演艺术内容主要体现在以下三大方面。

(一)塑造鲜明的人物形象

塑造人物形象是淮剧小生表演艺术的核心内容之一。与其他地方戏相同,淮剧以基于现实但超越现实的人物形象引发人们的情感共鸣,无论是表演、舞台美术设计,还是唱腔與舞蹈,都是为人物形象的塑造而服务。如淮剧《湖畔风雨情》中的郝天明,演员在角色创作时以情感动作为支撑,肢体动作及表演形式动之于情、发乎于心,可见小生演员在表演中要将自身融入到角色当中,让自己与角色、与创作者之间进行心灵交互,才能够让表演更加富有韵味。因此淮剧小生的表演艺术,是一门活生生、具有灵动性的艺术,要求表演者在表演前深入研究分析剧种特点,了解人物角色设置的意图及其在情节发展中的作用,把握好不同人物角色的内心世界、性格特点,发挥自身的艺术想象力并将自己代入到人物角色之中,想象人物在特定情境下的心理及行为反应,再将自己对人物的感受转化为外在的表演,以技术性方法诠释人物的内心感受,这样才能够达到以情感人的表演艺术效果,塑造出有血有肉、饱满生动的人物形象[2]。

(二)彰显剧种的艺术风格

淮剧是一门综合性的艺术,其在长期实践与不断发展中吸纳多元文化之精髓,融合了多种艺术要素,在表演上既具有个性,又有着一定的内在规律。尤其是将不同剧种与各地区的民俗文化、自然风光等结合为有机整体,赋予了淮剧多样化的艺术表现形式。小生作为淮剧表演的重要行当之一,在表演艺术上有着彰显剧种艺术风格的作用,通过不同的表演方式、唱腔等可以体现出淮剧小生鲜明的地域特色、多样化的艺术特点,也让淮剧小生的表演艺术更具感染力、吸引力与影响力。不仅如此,淮剧小生表演与其他角色行当交互融合,从整体及系统的角度体现出淮剧艺术的地域特色和历史记忆价值,可以让淮剧艺术风格更加真实、自然,在朴素中流露出华美之感,在贴近自然与现实中营造超越物象的深远意境。

(三)展现淮剧的文化底蕴

淮剧艺术的发展距今已有近百年的历史,是一定区域历史记忆的聚合,也是地域特色及生活生产方式的集中体现,更是不同地区人民的智慧结晶。淮剧小生表演艺术可以展现淮剧的文化底蕴,其对剧种的诠释与演绎、所塑造的不同人物形象、所体现的地域文化特色等都给人以历史厚重感,体现出江苏、安徽一带人们的审美价值追求、精神风貌和独特的思维方式。且淮剧小生表演艺术运用了我国传统的美学思维,讲求写意与传神,在表演时注重身心合一,强调情感的融入及情绪的表达,重视物象与意象结合、现实与虚拟交织、内在与外在并举,这与我国传统美学思想相得益彰,体现出一种含蓄内敛的情感美、虚实交互的意境美,也是对我国传统文化的弘扬与创新。

三、淮剧小生的表演艺术分析

淮剧这种拥有近百年历史的地方剧种,在长期的实践中积累了丰富的表演经验,其理论体系及表演程式愈加完善,小生行当的表演也由最初简单的男女之分、表演形式之分,转变为当下不同剧目、不同人物的区别。在表演不同剧目、塑造不同形象时,淮剧小生的表演艺术有着个性及可变性,但其表演艺术的发展有着一定的规律,在表演上也遵循着一定的程式,因此淮剧小生的表演艺术是丰富、具有感染力且引人入胜的。

(一)淮剧小生表演的个性化与类型化

淮剧小生按照不同身份及性格可以划分为袍带生、官衣生、褶子生、娃娃生等,其类型划分十分细致,且不同的淮剧小生行当有着类型化的表演程式。如英俊潇洒、风流儒雅的一般为褶子生,穿着娃娃装且动作天真稚气的为娃娃生。这些不同的小生行当都有其特定的表演形式、适合的剧目以及角色塑造方式,体现出淮剧小生表演的主要类型、鲜明的艺术风格以及独具魅力的艺术特色。在类型化的基础上,淮剧小生的表演艺术又追求个性的突破。例如《珍珠塔》中方卿这一角色的塑造,在掌握唱、做、吟、跃、滚等传统程式表演技巧的同时,也要以拉腔抒发出方卿内心的激愤,同时适当地融入现代化的舞台表演技术,应用契合时代审美语境的艺术处理方式,以此让方卿的形象更加丰满。可见淮剧小生的表演艺术是个性化与类型化的辩证统一,并非墨守成规,而是在较为固定的类型中融入个性化要素[3]。

(二)淮剧小生表演的稳定性与可变性

淮剧小生表演艺术的类型化决定其在实际表演中的稳定性,即遵循着淮剧自身运动的基本规律。运用淮剧小生表演的程式化基本功,在不同流派及不同人物的塑造中以较为规范的表演体现出淮剧的特色,沿用传统表演技法可以保留淮剧小生艺术之韵味,使得淮剧小生表演艺术得以广为流传、保留至今。在稳定性的基础上,淮剧小生表演艺术的个性化也决定了其实际表演中的可变性。在淮剧的现代化发展中,淮剧艺术家们一直在探寻小生表演的创新路径,在传统自由调的基础上创作出叶子调、穿十字等小生新腔,且在表演中融入了反穿鞋、打趔趄、单脚踮步等生活化动作,经过艺术化处理后使得淮剧小生的表演更加贴近生活,更容易被受众理解与接受,也让淮剧小生的表演走上了与时俱进、开拓进取之路,推動着淮剧小生表演艺术不断发展,迈向更高的艺术舞台。

淮剧小生的唱腔需要表演者注重大小嗓的有机结合,运用科学的发声方法并保证咬字吐字清晰准确。淮剧小生的表演艺术内容包括塑造人物形象、彰显剧种风格、展现淮剧的文化底蕴。在表演中,要把握好淮剧小生表演艺术的个性化与类型化、稳定性与可变性,在掌握唱、做、吟等基本功的同时,结合自身的审美感受、剧种的类型及特点等对其进行二度创作,保证淮剧小生的表演与时俱进,获得受众的认可与支持。

注释:

[1]高三同:《淮剧小生的唱腔及表演艺术思考》,《戏剧之家》,2020年第12期

[2]钱龙平,钱佳宁,鲍开恺:《当代淮剧的生存状况与发展愿景》,《今古文创》,2021年第39期

[3]胡静:《淮剧:文化自信视域下地方传统戏曲的传承理路》,《汉字文化》,2021年第6期

责任编辑 岳莹 王巍

猜你喜欢

表演艺术唱腔人物形象
杨丽萍表演艺术中心
肯尼迪表演艺术中心The REACH加建项目
“任派”唱腔——忆任哲中
如何做好表演中人物形象的塑造
经典唱腔 适才做了一个甜滋滋的梦
论近年来中国网络剧人物形象创新
优秀唱腔《徽匠神韵》
辛弃疾田园词中的人物形象
1949年以来汉剧表演艺术资料述论
巧用侧面描写,丰富人物形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