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去做那些你没做过,却一直跃跃欲试的事

2023-05-30七堇年

妇女·女人观天下 2023年2期
关键词:诀窍作息村上春树

七堇年

如果你身边有这样一位朋友,生活作息是这样的:每天早上 6 点自然醒,之后吃早餐;然后开始工作,一直工作到中午 11 点左右;接着就是午休;下午继续工作,但是会选择做一些对注意力要求没那么高的事;在下午 4 点到 6 点间,会去健身房锻炼一下;接着就是吃晚饭,洗澡,晚上看看书,11 点左右睡觉。非常像老年人的作息。不知道听完这样的描述,大家能否猜到这位朋友是从事什么工作的?对,作家。其实这就是我个人的作息规律。但是其实在大众心目中,对作家可能有很多印象,比如说熬夜、晚起……不健康、不规律、不稳定,我把这个叫“三不”,事实真的是这样的吗?

有一份非常有名的文学杂志叫《巴黎评论》,几十年来采访了许多文学大师,这些采访结集出版了。我读完后发现,其实从海明威到村上春树,这些作家都共享着非常相似的写作习惯:早上写作,而且大部分起得非常早,因为早上人的注意力是最佳的。

我身边有一些作家同行甚至是上班族,抓紧上班前的两个小时,也就是在 5点到 7 点之间写作,不管能不能写出来,他们都会坐在电脑面前,为的是形成条件反射般的习惯。举一个大家可能很熟悉的例子,村上春树每天 4 点钟起床,可能喝一杯咖啡,吃一片面包,然后开始写作,一直到中午。下午时,不管今天过得多么烦躁或不如意,他都会对自己说:“穿上跑鞋去跑一下吧!”

作家和普通人一样,在没法写作的时期,可能的确生活会不规律,那到底是什么促使他们一旦进入工作状态就能坐得住呢?我听过一个比较有趣的说法:靠饮酒写作的作家既不懂酒、也不懂写作。很多作家共享着一种非常自律的生活方式。奇怪的是,没有谁要作家早上去书桌前打卡,作家都是非常自觉地投入到这种状态。在我看来,写作对于作家来说可能是一种融合了兴趣、才能、意义和价值的事情,这种综合的心理状态我把它叫“内燃动机”,这在我看来是自律的起点。

其实,“自律”已经是一个快要被说滥了的词儿。随便走进哪家书店,你都会看到教读者自律的书,书中提供了各种诀窍、办法来帮助大家实现自律。比如,工作的时候一定要关闭手机。但真的不是所有工作都能够关闭手机来进行的,对吧?所以,这些自律的办法从本质上说还是“他律”。这就跟迟到扣钱、上班打卡一样,是一种外在约束。

著名社会学家马克思·韦伯说过这样一句話:“人是悬挂在自己所编织的意义之网上的动物。”我觉得特别精辟,人之所以有这么自觉的态度去投入一件事情,正是因为认定了这件事情的价值和意义。这件事可能并不是很享受,甚至很枯燥、痛苦,没有办法用心理学上的快乐原则来解释从事的动力,甚至在初期没有经济回报,也没有很多社会认可,但后来的经济回报和社会认可往往是自律得到的回报。我始终觉得,每个人都有这样一件让自己感到激情燃烧的事,自律并不是少数人刻意具备的素质。

举我身边一个好朋友的例子,小马以前是一位公司职员,每天早上的闹钟是从 7 点半一直设置到 8 点 10 分,每隔几分钟就有一个,一直响到 8 点 10分实在得起床了,早饭肯定是没有时间吃的,她洗把脸就赶紧冲出门。如果 8点 20 分那列地铁她赶上了,就不会迟到,没有赶上,那她就再晃一会儿,买一份喜欢的早餐再上班。她觉得自己的精力浪费在了太多不太有意义的事情上。这种被动的状态持续了很久,后来,她辞职了,现在从事自由职业,每天早上七八点自然醒,上午专心工作,中午能选择更健康的饮食,甚至下午还去运动一下。她经常晚上工作到 10 点,但她再也没有“我累,我加班”的情绪。我就问她,以前打卡时你起床这么困难,现在你怎么毫无压力?她说,我是为自己而起的啊!

当我们用一种主动的态度去看待工作时,视角就不同了:这事是自己揽下来的,不应该有太多的怨言。

有一句话说得非常好:扣子从第一颗起就扣错了,但往往要到最后一颗你才能发现。我们追求了太多自律的诀窍和办法,但是往往忘记了:第一颗扣子有没有找对。很多时候,遇到自己讨厌的、不喜欢的、被动的事情都会出现拖延和躲避,所以既不要高估自律的价值,也不要怀疑这是一件非常困难的事情。

猜你喜欢

诀窍作息村上春树
不 顺
果树夏剪有诀窍
爱心健康作息表
绿豆汤有诀窍 解毒消暑重在“皮”
“放牧+补饲”春季种羊饲养有诀窍
长大的瞬间
超级秀场 作息规律
村上春树文学翻译论争背后的译论之辨
联合多元作息的激光雷达点云多核分类方法研究
书就是诀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