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延安精神及其当代价值研究

2023-05-30李熠

炎黄地理 2023年2期
关键词:延安精神延安弘扬

李熠

延安精神是中国共产党谱写创造的伟大革命精神,马克思列宁主义中国化的重要成果,其内涵丰富、蕴意深远,在中国革命的最终胜利及社会主义建设的逐步推进中发挥了至关重要的作用。新时代下,继承传承并弘扬延安精神,可深化弘扬红色文化,强化提升中国共产党人的党性修养,不断推进增强文化自信,推进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这里阐释了延安精神的基本内涵,阐述了延安精神的当代价值并提出了新时代继承与弘扬延安精神的路径,即加大对陕西红色文化资源的挖掘开发力度;依托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增强延安精神的历史文化底蕴;推进延安精神育人功能的创新实现,以期促进延安精神在国家发展中指导作用的有效发挥。

延安精神是中国共产党人在革命战争年代创造的一种革命精神,因其诞生于革命圣地——延安,故称之为延安精神。自1935年10月中央红军历经二万五千里长征抵达陕北吴起镇开始,到1948年东渡黄河,离开陕西进入华北止,在近13年的革命岁月里,延安一直是中国共产党的指挥中心及战略要地,中国共产党在以延安为中心的陕北革命根据地领导广大军民展开了艰苦的奋战。在延安,中国共产党与国民党构建了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开展了整风运动、大生产运动,并最终获得了抗日战争的伟大胜利,通过一系列宝贵精神与优良作风的践行,最终形成了延安精神。延安精神的宝贵特质培育发展了一代又一代的中国共产党人,其不仅是中国共产党人的精神食粮,也是中华民族的宝贵财富。新时代下,继续继承并弘扬延安精神有着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可促进红色文化的弘扬,提升中国共产党人的党性修养,促进人们增强文化自信,推进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1]。因此,对延安精神及其当代价值进行研究具有重要意义。

延安精神的基本内涵

延安精神源自延安时期中国共产党人和广大人民群众的革命实践,是中国革命精神的重要组成部分。历史上首次关于“延安精神”的论述,出自伟大领袖毛泽东。1942年12月,毛泽东在西北局高干会上提到,延安县同志们的精神安全是布尔什维克的精神,他们的思想始终乐观,不论态度还是行动,都始终保持积极向上。他们不惧艰险,可战胜任何困难。1968年5月,《人民日报》《解放军报》报道的《延安精神永放光芒》,由此对“延安精神”的概念予以了明确,并提出延安精神是在长期斗争中基于毛泽东思想而形成,不仅代表了马克思列宁主义的自我革命精神,还代表了无产阶级的艰苦奋斗精神。

近代以来,学界针对延安精神具体指的是什么,提出了大量的定义,但其中得到学界广泛认可的一个观点是江泽民同志于2002年3月在陕西考察时提出的概念,也就是坚定正确的政治方向,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根本宗旨,自力更生、艰苦奋斗的创业精神。其中,坚持正确的政治方向,谋求民族独立、国家发展,使人民群众过上幸福的生活,是中国共产党坚定不移的奋斗方向。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讲究党和国家要利用好马克思主義这一思想武器,摆脱主观意念、惯性思维的约束,立足于实际,秉承实事求是原则,以实现对种种问题的有效解决[2]。“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根本宗旨,则着重体现于延安时期中国共产党人领导广大人民群众在延安市开展的一系列活动中,包括推行减租减息政策,开展大生产运动,使农民的生活负担得到有效减轻;依据“三三制”原则构筑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性质的政权,推进文艺建设、发展教育事业,使人民群众的民主权利、文化权益得到有效保障;这些工作举措无不是对“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思想的有力践行。自力更生、艰苦奋斗的创业精神,主要体现于延安时期的大生产运动,大生产运动促进了根据地军民团结,粉碎了日军和国民党企图消灭共产党的阴谋,并为抗日战争胜利奠定了物质基础。

延安精神的当代价值

延安精神的政治价值

首先,延安精神是新时代滋养共产党人坚定共产主义理想信念的精神养分。党员干部唯有通过坚定的理想信念以不断提升自我,方可在面对大是大非时,保持旗帜鲜明;方可在面对各种诱惑时,做到立场坚定;方可在面对严峻考验时,做到毫无畏惧,进一步在关键时刻信得过、靠得住。而对于如何坚定共产主义理想信念,除了要求广大党员干部要学好马克思主义,还要做到对该项理论的实践应用,理论联系实际,切实用好马克思主义这一利器。而延安精神作为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重要成果,广大党员干部理应继承弘扬这一革命精神,自觉学习党的理论知识,并希望通过理论学习落实自身的政治责任,以获得精神层面的满足,进一步依托延安精神这一精神食粮完成对自身头脑的武装。

其次,延安精神是新时代共产党人提升党性修养、强化政治领导、净化政治生态的精神内涵。延安精神为人民服务的思想与中国共产党始终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相统一,其蕴含的人民至上的执政理念为共产党提升党性修养、强化政治领导、净化政治生态提供了价值引领。历史实践表明,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地位,同时是中国历史和中国人民的选择,密切联系人民群众是共产党的优良传统和政治优势,以人民为中心既是延安精神的根本宗旨,也是共产党治国理政的核心理念。

延安精神的经济价值

首先,延安精神为解决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中面临的种种难题提供了驱动力。新时期,我国社会主义经济建设一路向好,但这一成就的达成并非一蹴而就,而是凭借每个中华儿女的积极进取、努力奋斗实现的。每个中华儿女必须要扮演好社会主义经济建设的参与者、见证者、贡献者,继承弘扬延安精神自力更生、艰苦奋斗的精神,进而可继续推动社会主义经济的可持续健康发展。

其次,延安精神为我国坚持对外开放、发展外向型经济提供了精神助力。抗日战争获得胜利,中国共产党由革命党转变成执政党,所担负的任务不断由谋求解放独立转变成固政权、促经济、谋发展、稳民生,此后中国取得了傲人的发展成就。如今随着全球经济一体化发展的不断深入,我国经济建设在立足国内市场的同时,也不断与全球市场进行融合发展。在我国经济迅猛发展的同时,一些西方国家以“冷战思维”“零和博弈”取代了合作共赢的发展理念,企图扰乱我国经济增长的脚步,尤其是在公共卫生事件发生之后,我国不仅要加快恢复经济,还要应对一些国家的经济制裁、政治打压,由此给中国共产党治国理政带来了巨大挑战[3]。在此过程中,中国共产党应当继续发扬延安精神自力更生、艰苦奋斗的精神,不断开拓进取、创新创造,带领中国人民走上幸福之路。

延安精神的教育价值

首先,延安精神为推进党员干部党风廉政建设树立了先进典范。延安时期,中国共产党建立起了集人民群众、法律制度、监察机构、党外人士于一体的监督机制。当下,中国共产党作为一个拥有九千多万名党员的世界第一大党,党风廉政教育是推进党员纯洁性、先进性的有力保障。新时代,推进党员教育,进一步推进全面从严治党,必须要从延安精神中提炼出党的优良传统、价值理念的精髓,进而实现对中国共产党伟大革命精神的有效继承与弘扬。

其次,延安精神为凝聚人民群众向心力、提升社会整体认同提供丰富素材。延安时期,适逢革命战争年代,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中国人民万众一心,基于革命政治文化的熏陶及党的思想文化教育,共产党人和人民群众的思想认识、道德素养得到显著提升,各族人民紧跟党的步伐,认同、拥护党的方针政策,继而建立起中国共产党与人民群众之间的血肉联系。习近平总书记曾三次对延安进行考察,尤其是在2022年10月二十大闭幕不到一周,习近平总书记带领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们重温延安峥嵘岁月,能够看出党和国家在全社会推进革命精神的宣传。让延安精神融入进人民群众生产生活的各个方面,充分发挥其社会教育及文化整合作用。

新时代继承与弘扬延安精神的路径

加大对陕西红色文化资源的挖掘开发力度

延安精神蕴含中国共产党在长期奋斗中积淀的红色文化基因。推进对延安精神中红色养分的充分挖掘,不仅可推动我国经济社会发展,还可助力讲好延安故事、中国故事,更有助于促进延安这一革命圣地的教育示范基地作用得到充分发挥。因此,应当加大对陕西红色文化资源的开发力度,彰显红色基因强大的精神力量,使红色文化教育的“立德树人”功能得到充分展现,进而赋予红色文化以强有力的生命力。在此过程中,不应局限于对相关红色文化资源进行简单的陈列、宣传,更应当从深度、广度的视角出发,推进对各类陕西红色文化资源挖掘整合,使丰富多样的红色文化资源呈现于公众面前,与此同时,应当开展好红色文化资源研究及宣传队伍的建设工作,以此为陕西红色文化资源挖掘开发提供有力支持[4]。除此之外,还可充分挖掘革命遗址、烈士遗物的典型故事,提炼其中蕴含的真情实感、深厚内涵,抑或通过讲好、讲透红色故事,使红色资源教育人、引导人的价值作用得到有效发挥。

依托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增强延安精神的历史文化底蕴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赖以生存、协同发展的根与魂。文化是人类精神文明的产物,优秀的文化具备跨时代的文化基因和文化价值。长期以来,共产党十分关注优秀传统文化与马克思主义的有机融合,而延安精神就是中国共产党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进行创造创新的一大典范。因此,推进对延安精神的继承与弘扬力度,必须要立足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精髓,依托传统文化的精神底蕴,进一步强化延安精神的文化内涵。首先,革命精神是传统文化精神中的关键构成内容。在新时期,要发扬传承延安精神就必须要将其纳进中华民族数千年的历史发展长河中,唯有如此方可让延安精神有根可循。对于延安精神的继承与弘扬,尤为重要的一环即在于要认清传统文化与延安精神两者之间的内在联系,基于此切实做到在生产生活中践行延安精神,摒弃形式主义[5];其次,中华民族历来是一个勤劳勇敢、富有创造精神的民族。延安精神中自力更生、艱苦奋斗的创业精神是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继承与弘扬,面对日军灭绝人性的“三光”政策和国民党的封锁包围,中国共产党带领广大人民群众开展的大生产运动,充分展现了中华儿女开拓进取、不畏艰险的精神特质。对于延安精神的继承与弘扬,应当将这一精神特质转化成人们办大事、创实业的信心与信念。新时代下,我们仍在为实现中国百年奋斗目标、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而不断努力,在此过程中,必须要将延安精神自力更生、艰苦奋斗的精神融入到党和人民创新创造的思想行动中。

推进延安精神育人功能的创新实现

对于延安精神的继承与弘扬,不可局限于应用单一的理论宣讲方式,而应当借助实践的教育方式,凸显陕西红色力量,推进延安精神育人功能的创新实现,实现理论宣讲与实践教育有机融合,收获理想的育人效果。第一,可依托理论宣讲,赋予延安红色资源以更鲜活的生命力,加入感人至深的红色故事,让枯燥乏味的理论内容变得更吸引人;第二,还可通过组织实地考察学习,利用艺术呈现等途径,将难以理解的理论知识经由红色故事切实讲好;第三,加大延安精神教育力度,发挥其育人功能,并引入新媒体技术,推进传统教育手段与新媒体技术有机融合,包括引入微信、微博、抖音等新媒体平台技术,以此提升红色文化教育的影响力,提升教育效果。在教育实践中,应同时发挥学校、家庭及社会等各方教育主体的作用,为广大师生创造良好的实践机会,推进延安精神与实践教育的有机结合,有效发挥各项红色教育资源的集聚优势;推进情感培育,增强爱国主义情怀,让国人的血液中流淌着爱家、爱党、爱国的情怀[6]。

综上所述,中国共产党在革命战争年代、社会主义建设发展阶段,通过探索实践而谱写创造的红色革命精神,不仅是中国共产党的精神内核,也是我们在新时代获取发展力量的重要源泉。作为中国革命精神重要组成部分的延安精神,其精神文化的内涵十分宝贵,即始终坚持正确的价值观与思想理念,持续走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的路线,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这一宝贵精神在中国共产党的发展历程中闪耀着无限的荣光。新时代背景下,紧随时代前进步伐的延安精神也将为国家发展提供驱动力,进一步推动我国的持续健康发展。

参考文献

[1]王秋婷,韩睿,齐泽昊.延安精神的内涵探究及当代价值意义探析[J].新丝路,2021(01):53-54.

[2]张志强.中国红色文化精神特质及教育传承机制[J].河南社会科学,2022,30(10):106-115.

[3]史晓华.延安精神的基本内涵及其当代价值探究[J].活力,2022(21):7-9.

[4]高永红,邓娟.延安精神的成因,内涵及当代价值探析[J].中学政治教学参考,2022(15):94-96.

[5]茅娜翔.论延安精神对大学生的教育价值[J].漳州师范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1,25(01):169-172.

[6]梁晨,陈东.浅谈延安精神的科学内涵及其育人价值[J].南方论刊,2022(05):16-18.

[7]郑娟娟.新媒体时代革命纪念馆传播红色文化的创新策略[J].文化产业,2023(04):101-103.

[8]习近平.继承和发扬党的优良革命传统和作风 弘扬延安精神[J].中国新闻发布(实务版),2023(01):5-6.

[9]刘国成,王小锋.“延安县同志们的精神”及其当代意义[J].延安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22,36(06):79-82.

[10]冯东飞,鲁雨萌.论延安精神对伟大建党精神的丰富和发展[J].延安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22,44(06):27-31+2.

【作者简介】李 熠(1982—),女,硕士,讲师,研究方向:马克思主义理论。

猜你喜欢

延安精神延安弘扬
弘扬爱国精神
弘扬爱国精神
延安精神跨越时空
延安精神照耀着我们
延安精神传万代
当延安精神遇见北大荒
从延安整风运动说起
Body languages in English teaching
弘扬雷锋精神,既不左,也不右
走进延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