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新时期5G技术在公共图书馆智慧化建设中应用场景研究

2023-05-30谭立慧

河南图书馆学刊 2023年2期
关键词:智慧图书馆资源

谭立慧

摘 要:自“智慧图书馆”概念被提出以来,公共图书馆行业致力于依托新理念、新技术打造“以人为本”的让用户能够享受优质服务的新型知识服务平台,智慧型管理、资源、服务、技术等都是公共图书馆智慧化建设的基本要素。5G技术的逐渐成熟对公共图书馆的智慧化建设起到了巨大推动作用,也是公共图书馆提供线上即时、精准服务的稳固技术支撑。文章对智慧图书馆与5G技术进行了概述,在此基础上分析了公共图书馆智慧化建设的目标与5G技术的积极作用,并从体系建设、功能完善、智慧服务等方面提出了5G技术应用的新思路。

关键词:5G技术;公共图书馆;智慧化建设;应用场景

中图分类号:G258.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3-1588(2023)02-0029-03

美国IBM公司于2008年提出了“智慧地球”的构想,该构想基于信息技术与互联网技术,强调应用云计算系统与超级计算机使互联网与生活中的实体形成“物联网”,从而让民众的工作与生活更加智慧化[1]。自此,“智慧+”理念在各行业迅速传播,“智慧图书馆”“智慧城市”“智慧社区”逐渐涌现。对公共图书馆而言,新理念、新技术的发展和应用极大促进了馆藏资源、管理与服务的智慧化建设,逐步向理想的“智慧图书馆”靠近。5G(第五代移动通信技术)具有延迟低、速度快、智能化与协同化等突出特征,符合公共图书馆智慧建设的技术需求,且5G通信技术在未来的读者服务中有广阔的应用前景,为资源建设、流程管理、服务成效实现等提供了新路径、新方法[2]。5G与现有的物联网、AI、云计算等基础技术的结合能够大幅优化公共图书馆信息服务平台功能,构建智慧化移动服务终端,为阅读服务提供极大的便利和高效的智能交互手段。

1 智慧图书馆与5G技术

1.1 智慧图书馆

“智慧图书馆”一词最早出现在Markus Aittola的文章Smart Library-Location-Aware Mobile Library Service中,但“智慧图书馆”概念出现在2008年的“智慧地球”概念之后,图书馆学界顺应时代发展趋势,推动智慧图书馆成为学界研究热点,在理论和实践层面均不同程度地促进了图书馆的智慧化建设[3]。智慧图书馆的本质是人与资源之间的智慧化互联互通,彰显“以人为本”的服务特征,充分显示读者服务中的人文关怀。智慧图书馆的突出特点是功能和服务的智慧化,从技术角度分析,智慧化功能和服务的实现依托于物联网、云计算、5G、RFID技术及对应的智能化基础设备。经过多年的讨论与研究,众多学者将智慧图书馆所需的功能归纳为以下几类:一是具有智能获取资源功能,二是具有智能整合与发布资源功能,三是具有智能存储和代理资源功能,四是具有元数据目录功能,五是具有功能完善的智慧化读者服务平台。时至今日,智慧图书馆已经被公认为未来图书馆服务的最佳形态,图书馆学界对于图书馆智慧化建设的理论与实践的讨论集中在智慧概念、平台功能、技术支撑与服务模式四个方面,其中智慧概念是定位,平台功能是目标,技术支撑是关键,服务模式是手段。

1.2 5G技术

5G即第五代移动通信技术,2017年11月我国工信部发布《工业和信息化部关于第五代移动通信系统使用3300—3600MHz和4800—5000MHz频段相关事宜的通知》,宣布我国5G研发试验进入新阶段[4]。2019年年初,我国首个5G连续覆盖试验区建设完成,5G技术的应用场景拓展至无人机、VR技术、远程操控等行业[5]。5G与4G技术相比具有显著的优势:一是5G的过滤器工作效率远超4G。二是5G技术具有超强的系统效率与抗干扰能力。三是5G技术能够实现人与物的高速即时连接。四是5G技术能够实现对网络资源的动态调控,降低了成本且稳定性高。5G技术的普及将使社会进入“万物互联”时代,对于公共图书馆而言,5G技术和大数据、云计算、AI等技术将全面推动资源、管理、服务的智慧化建设。5G通信技术对公共图书馆的智慧化建设有以下积极影响:首先,5G网络的优势特征能够使资源传输突破时空限制;其次,5G网络能够允许更多群体同时使用;再次,5G技术进一步促进了数据资源的发展,使之成为图书馆核心资源,并充分凸显数据服务的价值。

2 5G技术对公共图书馆智慧化建设的影响

2.1 公共图书馆智慧化建设目标

公共图书馆的智慧化建设主要是通过理念与技术支撑,从管理模式、体系结构、智慧服务与多样功能等四个层面进行完善优化,逐步达到智慧图书馆的服务需求。在管理模式层面,公共图书馆智慧化建设的目标是将用户需求放在核心位置,通过大量的用户调查与反馈,充分获取用户的行为及偏好数据,挖掘用户的潜在服务需求,从而提供高质量的服务。在体系结构层面,公共图书馆应提升自身对新理念、新技术的适应能力,提升服务系统之间的兼容性和各部门之间的协同合作效率,规范统一数据和接口标准,拓展存储空间,提升数据的安全性,图书馆体系结构的系统互动性是实现服务的关键,也是用户体验的关键[6]。在智慧服务层面,图书馆馆舍应具有智慧化特征,通过RFID技术实现资源的智慧化管理,提升书籍的查询、借还效率,减少馆员的基础工作量等,充分体现智慧特征,为用户提供个性化、精准化的服务体验。在功能完善层面,公共图书馆应通过技术手段使传统服务模式更具个性化、智慧化特征,提供用户所需的新型服务功能,形成功能完备的知识服务平台,现代化的主题空间、VR体验活动空间等均应包含其中。

2.2 5G技术对公共图书馆智慧化建设的影响

5G技术能够通过增强用户体验、强化场馆升级、优化服务环节、完善协同合作等形式强化公共图书馆的服务属性[7]。首先,5G技术能够支撑实现超高清视频、VR/AR体验的实现,超高清视频能够在视频直播、视频监控等方面优化服务品质,VR/AR体验活动能够为用户提供沉浸体验,使用户的体验发生质变;其次,5G技术能够从多个维度加速智能化场馆的建设,使不同功能场馆充分发挥各自的服务功能,实现每一项活动的智能化分区与管理,逐步形成智能化的管理体系,5G技术的低延迟特征还能够实时监控与调节场馆内的环境变化,为用户提供舒适的环境;再次,5G技術支撑下的服务环节也会提升数据的收集与分析效率,支持个性化和多样化的数字资源服务方式,用户信息预测、资源开发等均会在5G技术的支撑下提升效率与质量;最后,5G技术能够极大提升系统间的协同效率,实现更大范围、更高效率的资源共享、联合采购、沟通交流等相关业务,打破服务的区域壁垒。

3 新时期5G技术在公共图书馆智慧化建设中的应用场景

3.1 强化服务协同效率,深化总分馆体制

功能与服务是公共图书馆职能发挥的关键。在5G技术商业化应用日益普及的背景下,公共图书馆应分析5G技术在信息传输和服务协同上的突出优势,通过技术创新应用突破总分馆之间的地理限制,通过高速网络建立“总馆—分馆”协同管理体系,改善以往二者信息传输过程中过度依赖基础通信设施和信息延迟高等弊端。合理利用5G网络技术中的切片技术能够大幅提升数据传输的安全性,并能弥补分馆网络基础设施建设不足的问题,利用其低延迟、高带宽的特点提升基础数据传输的速率[8]。全面发挥5G技术在公共图书馆服务中的优势能够将网络传输对总分馆服务的限制降到最低,同时为“总馆—分馆”体制深化提供新的路径,使各分馆能够与总馆同步实现高品质的读者服务,为读者提供优质资源与沉浸式阅读体验。

3.2 提升数据计算效率,完善平台服务功能

在“总馆—分馆”体制中,总馆拥有突出的资金、技术与人才优势,在服务理念革新上往往也领先于各分馆,因而总馆可以利用自身优势尝试应用5G技术优化云数据处理效率,促进技术融合创新,使自身的资源处理具备安全性强、处理效率高、处理成本低等特点,减少以往服务器对自身数据服务的限制,并在应用成熟后逐步向各分馆推广。公共图书馆目前存在的网络技术缺陷也可以由5G技术进行填补,使云计算、RFID等技术在最佳的网络环境中运行,畅通图书馆与读者之间的交流沟通渠道,同时丰富读者利用图书馆资源的种类与方式,节约读者时间,提升服务效率。公共图书馆的一些线下服务方式也可以借助5G及其他信息技术联合实现,如线上图书漂流、线上图书导航、图书馆VR体验等。4G环境下公共图书馆知识服务平台中的功能可以借助5G技术进行拓展,现有的低效率网络服务方式也能够借此得以优化[9]。

3.3 支持实现智慧服务,优化读者阅读体验

到馆阅读仍然是用户阅读活动的主要方式之一,馆内设备设施的智慧化水平对用户体验有决定性影响。公共图书馆现有的身份识别及基础服务设备设施均可利用5G技术得以实现,如人脸智能识别、智能借阅柜、智慧阅读机器人、超高清视频、VR体验、主动精准推动、智能客服等。5G技术中的网络切片对于公共图书馆的信息服务具有特殊意义,其高速率、低延迟等特征能够为用户带来便捷高效的个性化服务体验,信息资源的检索、传输方式也可以实现拓展,全面优化读者体验,公共图书馆可将此优势作为优化馆内信息服务质量的重要切入点。公共图书馆还可以利用5G技术与AI的协同效能实现用户信息的收集与分析,建立智慧化管理数据库,为读者提供智慧化阅读方案,智能调节场馆内的环境指标,降低人工服务成本,提升场馆内的服务管理效率与智慧化水平。

4 结语

成熟的智慧图书馆应具备管理系统化、体系开放化、服务智慧化、功能完备化等突出特征。公共图书馆建设应通过分析和利用5G技术优势深化总分馆体制,提升管理服务协同效率,优化云计算数据处理效率,支持实现高品质智慧服务,同步进行公共图书馆线上线下智慧化建设,形成高效便捷的智慧化服务体系,彰显新时期技术要素在公共图书馆转型发展中的应用潜力。

参考文献:

[1] 王洁,邹金汇,袁珍珍,等.智慧公共服务中的公共图书馆智慧化[J].四川图书馆学报,2022(3):11-17.

[2] 王幸远.现代信息技术环境下公共图书馆智慧服务体系建设研究[J].河南图书馆学刊,2022(6):12-14.

[3] 童忠勇.公共图书馆数字资源智慧化服务模式探索:以国家图书馆读者云门户网站为例[J].图书馆理论与实践,2022(1):80-83,98.

[4] 周懿琼,边晓红.公共图书馆读者证管理及智慧化发展探析[J].图书馆学研究,2021(24):31-41.

[5] 杜希林,刘芳.关于“十四五”时期公共图书馆智慧服务若干问题的思考[J].图书馆工作与研究,2021(9):20-29.

[6] 张春春,孙瑞英,韩娜,等.“谷歌效应”视域下的图书馆服务智慧化研究:基于图书馆服务质量评价的实证研究探索[J].图书馆建设,2021(6):121-130.

[7] 《新世纪图书馆》编辑部.深析数据 共建智慧 南京图书馆举办全省公共图书馆大数据应用与智慧服务研讨会[J].新世纪图书馆,2021(5):61.

[8] 顾婷,郭春淼.数据驱动下公共图书馆用户信息服务闭环系统研究[J].图书馆研究与工作,2020(8):30-34.

[9] 陸康,刘慧,任贝贝,等.智慧图书馆“数据共享”与“数据隐私”的悖论研究[J].图书馆理论与实践,2020(3):22-27.

(编校:崔萌)

猜你喜欢

智慧图书馆资源
基础教育资源展示
一样的资源,不一样的收获
资源回收
图书馆
资源再生 欢迎订阅
有智慧的羊
去图书馆
智慧派
智慧决定成败
智慧往前冲,统计百分百(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