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循点带面”提升中学生章回体小说阅读能力

2023-05-30张桂兰

中小学教学研究 2023年2期

张桂兰

摘 要 古典章回体小说篇幅较长,学生很难坚持读完。教师可以采取“循点带面”的方法,利用古典章回体小说回目对偶、“说话式”情节连缀、群像式人物设计等特点,引导学生深入文本,体会阅读的愉悦,感悟古典文化的魅力。以古典章回体小说《水浒传》为例,总结阅读指导方法,让初中生章回体小说阅读指导落到实处,让古典小说的阅读助力学生阅读习惯的培养、阅读技巧的掌握、阅读素养的提升。

关键词 章回体小说 循点带面 群像设计 情节连缀 信息概括

2022年版的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与2011年版相比,整本书阅读被着重写进了课程标准中,“要激发学生读书兴趣,要求学生多读书,读好书,读整本书,养成良好的读书习惯,积累整本书阅读的经验。”[1]对于整本书阅读来讲,“循点带面”阅读方法就是“一点突破法”,由对文本中一个“点”的理解拓展延伸到对“面”的整体把握。文本的文眼在哪里,就从哪里突破,这样就能挈领而读,纲举目张。“循点带面”的重点在于“整体把握”,而不在于“支离破碎”地阅读;在全面领悟,而不在于单句理解,以点带面即抓住文本中的关键点向小说深处拓展,并不断扩大阅读广度、提升阅读高度,进而把握整本书的主题思想。

古代章回体小说是最好的整本书阅读载体。章回体小说虽然线索明晰、段落整齐、情节生动、首尾完整,但整本书少则十几回或几十回,多则百余回,很少有学生能够坚持读完整本书,不利于“读者从整体上把握事情的前因后果。”[2]70-72通过“循点带面”的指导方法,引导学生依据章回体小说的文体特点,或以回目中的某个信息为“点”,或以某个典型人物为“点”,也可以以自己最感兴趣的故事情节为“点”,深入文本,整体把握小说主题思想。同时,小说中人物形象的塑造多以“群像设计”为主,且出现在不同的章节中,影响学生对人物形象整体把握,不利于学生对古典章回体小说阅读力、理解力和审美力的提升。有鉴于此,教师可以引导学生用“循点带面”的方法进行阅读。

一、聚焦回目,进入文本

作为传统文化典范的章回体小说,主要以“回”划分小说章节,每一“回”设计两则故事,根据故事内容拟定一个标题,并且两个标题合成一幅对仗工整的对联,称之为“回目”。回目作为中国古典小说的成熟格式,虽然只有短短的十几个字,但是字字珠玑,是阅读章回体小说的重要“窗口”,读者透过这个“窗口”,可以提前预测故事的主要情节、重要人物。“目录在整本书阅读中有着不容忽视的作用,”[3]需要教师以“循点带面”的方法,引导学生充分借助章回体小说的回目,循着回目这个“点”,带动学生进入文本深处,发现不一样的精彩。

例如,《水浒传》第五回回目“小霸王醉入销金帐,花和尚大闹桃花村”,单看回目,对于“花和尚”鲁智深在前一回他已经“闹”过五台山了,所以学生并不陌生。然而,当看到“小霸王”这个名号,学生最先想到的可能就是和“西楚霸王”项羽有关,然后迫切地想知道这究竟是谁的绰号?“销金帐”又是怎么回事?至于“花和尚”闹桃花村,也一定和这个“小霸王”有关系。又如“花和尚倒拔垂杨柳,豹子头误入白虎堂”“急先锋东郭争功,青面兽北京斗武”等章节的阅读,因回目的趣味性和悬念性,吸引读者进入文本深处,通过阅读解开心中的谜团。虽然回目只是章回体小说的一种格式,但是其中隐含的信息却非常丰富。循着回目这个“点”,拓展到对文本整个“面”的把握,可以快速获取文本的核心信息。如此,既提高了学生的阅读力、创新力和实践力,又真正唤醒了学生对古典章回小说的兴趣和热情。

二、关注首尾,连缀故事情节

(一)“话说式”开头,自然过渡

章回体小说一般开头都用“话说”开头,用简单的语言来概括上次所讲内容,然后开始讲新的内容。这种过渡形式,简洁自然,既回顾了上一章内容,又开启了新一章内容,能很快将听众带入故事情境。如,《水浒传》中“林教头刺配沧州道,鲁智深大闹野猪林”,前一章节写的是鲁智深在相国寺倒拔垂杨柳,林冲被骗误入白虎堂的故事。于是这一回的开始便这样衔接:“话说当时太尉喝叫左右排列军校,拿下林冲要斩,林冲大叫冤屈。太尉道:‘你来节堂有何事物?现今手里拿着利刃,如何不是来杀下官?”接着读下去,读者就会发现这个“话说”是对前一章内容的概括,也為接下来的“大闹野猪林”埋下伏笔。教师要引导学生关注“话说”式的开头,简简单单的两个字,却是整个章节阅读的一个“起点”,成为承接前后两章内容的重要引子,也成为引导读者继续阅读的动力。

(二)“且听式”结尾,制造悬念

章回体小说每一章以“话说”开启阅读之旅,然后在故事最为精彩的时候,也是读者最为投入的时候,忽然话锋一转,以一句“欲知后事如何,且听下回分解”的形式结束本章故事内容。这样的结尾方式,既延续了故事的发展走向,又设置了悬念,吸引读者坚持阅读新的篇章,使读者循着这个“且听”读完整本小说。例如,在“史大郎夜走华阴县,鲁提辖拳打镇关西”这一章节的结尾处,“鲁提辖正看到那里,只听得背后一个人大叫道:‘张大哥,你如何在这里!拦腰抱住,直扯近县前来。毕竟拖扯鲁提辖的是甚人?欲知后事如何,且听下回分解。”“预知”二字按下了阅读“暂停键”,让读者“欲读无文,欲罢不能”;“且听”二字又激起了读者的阅读希望,循着这个“点”,读者沉浸在阅读的精彩和喜悦之中。教师要善于引导学生体会“且听”式结尾,既聚焦了精彩,又给读者留下无限的悬念,使人迫切想知道故事的发展,也就会迫不及待地翻开下一章节,进入到阅读深处,体会古典小说的魅力,从中汲取更为丰富的精神钙质。

无论是开头部分的“话说”,还是结尾处的“且听”,都是章回体小说的语言表达特色。一个“话说”,既概括了上一章节的主要内容,又开启了新的阅读之旅;章回体小说章节间的这种连缀形式,是其独有的特色。千百年来,从刚开始的口口相传,到当下的文本阅读,无不触及读者的心弦,成为传统文化中的精髓所在。

三、章回互现,全面解析人物特点

古典章回体小说中人物众多,不仅每个人物的个性各不相同,而且人物在不同故事情节中的表现也不尽相同。因此,人物的个性解析不仅是学生把握文本思想的“点”,也是其阅读力、理解力、思考力提升的重要渠道。人物个性解析主要有两种方式:一方面针对文中主要人物的言行举止进行性格归纳,另一方面是根据人物之间的相互对比进行分析。

(一)以言行特征为“点”进行归纳

人物是小说的重要组成要素,小说中人物形象是否鲜活灵动、个性特征是否鲜明多元,都决定了小说是否能吸引读者的目光、能否表现小说的主题思想。尤其是章回体小说,典型人物愈加多样、人物个性愈加鲜明、艺术表现虚实结合,可谓是“目注彼处,手写此处”[4]。同时,文本中某个主要人物形象会出现在不同章节里,参与不同的故事情节、展现不同的个性特点。这就为读者阅读文本、解析人物个性、把握小说主题思想带来困惑。对于人物个性解析,主要抓住人物的言行举止这个“点”进行阅读、理解和分析。至于人物在不同章节中的出现,则可以结合具体故事情节、紧扣人物言行进行分析归纳。

以《水浒传》中“武松”这一人物形象的塑造为例。武松在不同章节的侧重点有所不同。武松有鲁达的豁达、花荣的儒雅、吴用的敏捷、杨志的正义,其实,这是说人物身上所具备的多元化个性特点。如在“横海郡柴进留宾,景阳冈武松打虎”这一回目中的武松,就相貌而言,他“身躯凛凛,相貌堂堂。一双眼光射寒星,两弯眉浑如刷漆”,足以看出其体力过人、胆识超人。在接下来的“打虎”这一精彩场面,更是以老虎的“一扑、一剪、一掀”和武松的三次“闪”等动作描写,突出了武松的身手敏捷。尤其是面对老虎非同寻常的“三招”,作为醉酒的武松而言,看上去只是用“躲”和“闪”就轻松化解了,这是武松技艺和胆识的显露。同时,在“武松醉打蒋门神”“武松大闹飞云浦”这两个章节,更是以武松“贪杯装醉、赶走仆人、激怒蒋门神”等言行动作,将武松的侠肝义胆、智勇双全、光明磊落、敢作敢为等个性表现得淋漓尽致。

通过武松言行这个“点”的阅读指导,引导并带动学生用同样的方法解析自己感兴趣的人物个性特点,拓展阅读宽度、广度和深度,进而把握文本思想主题。比如,学生较为熟悉的“豹子头”林冲,可以通过“豹子头误入白虎堂”“林教头刺配沧州道”“林冲棒打洪教头”“林教头风雪山神庙”“林冲雪夜上梁山”等故事情节的阅读引导,了解并归纳林冲的个性特点。这样,林冲“武艺高强、勇而有谋、委曲求全、机智果断、谨小慎微”等个性特点不仅跃然纸上,而且其英武形象了然于胸。因此,在章回体小说中,对于众多人物形象的描写,通过章回互现,才能归纳人物个性,才能清晰地了解特定人物的性格特点。只有把握了人物个性特点,才能推动故事情节“前进”,才能在把握文本思想内涵的基础上,提高学生的阅读力、创新力和实践力。

(二)以群像设计为“点”进行人物性格互补分析

章回体小说中的人物描写,多以群像设计为主。所谓“群像设计”,即小说中以对某一“群体人物”的形象描写来激发读者阅读兴趣,表现文本主题思想。这“一群人物”并非完全相似,也并非毫无瓜葛。把这“一群”人物形象放到一起进行描写,并不是彼此取代,而是相互补充、彼此映衬,以此凸显人物个性特点。尤其是《水浒传》中的人物更是人数众多、个性鲜明,读来让人记忆深刻。其中,仅仅有名有姓的人物就多达577个,主要出场人物108人,重点关注的也有二十多人。在诸多人物中,有些看上去性格相似,但细细研究,又各不相同。有些人物看上去毫无瓜葛,但彼此之间又有某种联系。以群像设计为“点”进行突破,在性格互补的同时,突出“背景与个体的碰撞”,突出文本的主题思想。

作为章回体小说典范的《水浒传》,成功的塑造了“一群”超伦绝群又个性鲜明的英雄形象。作者充分借助艺术的需要和虚构的自由,完全做到了“顺着笔性去,削高补低都由我”的创作意图。对于群像设计而言一百零八人就有一百零八样;对于个体而言,则是任凭提起哪一个,都似旧时相识。如,对李逵和鲁智深的个性描写,虽然都可以用“粗鲁豪放”来概括,但是前者却是“粗得出格”“暴得残忍”,后者则是“粗中有细”“勇而有谋”。否则,李逵不至于放了渔家的一船活鱼、打晕纤弱的歌女、砍杀了无辜的韩伯龙,他年迈的老母亲也不至于“误落虎口”;否则,金翠莲父女不可能逃脱牢笼、林冲有可能遭遇毒手。因此,这两个人物,貌似非常相似,但又截然不同。

以金圣叹的评论说起,武松有“吴用之智、杨志之正”[2]70-72,然而,与二者相比,他的“智”还逊色于吴用,不够深思熟虑;“正”也没有杨志表现的那样酣畅淋漓,有些事情就是被人利用。因此,如果武松取代了楊志和吴用,也就不会有“杨志卖刀”的故事,也就不会有“智赚玉麒麟”“智取生辰纲”这样的精彩情节。群像设计不过是个“点”,围绕这个“点”对人物进行个性化的描写,才能在共性中彰显个性,在个性中显露共性。群像设计中个性的互补,并不是彼此取代,而是相互映衬。于是才有了小说中曲折生动的故事情节、栩栩如生的人物形象,才让这部名著经久不衰、常读常新。

教师对学生古典章回体小说阅读的指导是初中语文阅读教学中的重要环节。语文课本中编排的节选内容只是个“引子”,引导学生阅读整本书才是最终的目的。古典章回体小说整本书的阅读”有利于促进学生阅读能力、知识水平以及语文核心素养的提高。”[5]通过聚焦回目而进入文本,通过“话说”与“且听”进行情节连缀,通过章回互现丰富对人物形象的理解,循点带面,使学生的阅读兴趣得以唤醒,阅读素养得以提升,阅读品质得以醇厚。通过这样的阅读教学,使阅读成为一件轻松愉悦的学习活动,让古典章回体小说成为学生的阅读“宝典”。

[参 考 文 献]

[1]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22年版)[S].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22.

[2]于亚伟.古典章回体小说的教学难点及解决策略[J].中学语文教学参考,2021(5).

[3]马英.例谈章回体小说阅读教学的回目指导策略[J].语文教学与研究,2022(7):68-70.

[4]汤光林.“章回体小说”教学内容开发的路径[J].中学语文,2020(22):26-27.

[5]周明俊.长篇章回体小说整本书阅读教学策略探究——基于《水浒传》的个案探究[J].教师,2022(5):21-23.

(责任编辑:杨红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