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思政课议题式大单元教学实践探究
2023-05-30张永香
张永香
摘 要:高中政治课堂的教学目的就是要提高学生的政治学科核心素养,促进他们的思想从浅到深,从多个角度来提高他们的综合能力。方法有助于教学实践,方法有助于提高成效。在中学思想政治课上,运用问题型的方法对教师的教法和同学的学法都具有很好的效果。在具体的教育实践中,通过议题的形式,可以使政治教科书中的知识得到更多的展示,并且通过将主议题和子议题的组合,可以使学生获得更为丰富的知识。根据大单元的教学目的,对“课题”进行深入研究,有利于促进中学思想政治课整体的教学效果和整体的提高,从而促进了思想政治课的教学效果。在问题式教学中,需要教师以一种长期的眼光去思考,从而对教育理念进行持续的革新,对教育的方式进行改进,并把这种教育理念融入自己的日常教育工作之中,从而推动学生的整体发展。。
关键词:高中思政;大单元;实践探究
大单元教学是当前常见的一种教学方式,能够让学生在整体化的学习中,以更加客观且全面的角度对知识进行解构分析,提升学生对知识的掌握和吸收,增强教学效果,因此在当前的高中思政教学之中,使用大单元教学。本文主要对此进行分析,找出实践的具体方案。
一、高中政治大单元与议题式教学设计的意义
在目前这个阶段,题目倾向于对学生的学科核心素质进行考查,然而大多数的同学在解题时没有任何的思维方式,或是在运用学科知识对问题进行分析和解决的时候,还不能做到很好。造成这种情况的主要因素是:在学习过程中,由于所学的东西存在着“碎片化”的特点,导致了对所学内容的理解不够透彻。在中学思想政治课的传统课堂中,教师往往以“小课时”为一个课程单位来安排课程。这就造成了课堂上的知识面相对封闭,从而造成了所学知识的“碎片化”。这将极大地阻碍高校思想政治课教学的发展。为此,高校思想政治课教师应该以“学科内容的组织性”为指导思想,以“专业课程的组织形式”为指导,对各专业课程的相关知识进行全面的综合和集成,使课程的学习内容由“碎片化”走向“结构化”。
第一,在教材方面,在以多个文本組成的传统的单元教育中,教师们仍然习惯性地只讲单一的文本;而大单元的教育要求把多篇课文视为一个完整的体系,在多篇课文中进行要素整合,内容关联,以及在多篇课文中进行整合。第二,从学科知识角度来分析,本学科中的知识点和技能点具有一定的零散和随机性;而在大单元的教育中,必须运用“大概念”对其进行统摄、提炼和概括。第三,在教育方法上,采用“精炼”“机械式”的教育方法,是一种“为了教而教”的“非情境”的教育方法,教师只能被动地教,学生只能被动地学,因此,课堂气氛显得十分沉闷。而大单元教学强调的是现实或拟真性的情境作业的设置,对自主、合作和探究的教学方法的要求更高。第四,从课程的内容来看,在传统的单元教学中,以单一且有限的课本内容占主导地位;大单元教学可以突破教科书和教室的狭窄的时间和空间的局限,灵活运用丰富的、多样化的、鲜活的课程资源来帮助学生们顺利地完成他们的学习任务[1]。
二、高中政治大单元与议题式教学融合的内涵
在中学政治课上,问题型的教学需要更多地关注学生的学习状况和效果。问题式教学以学生为主体,将课堂还给了学生,从而可以将他们的主体性完全激发出来。在我们的思想政治课程中,议题式教学是经过长期的实践而发展出来的一种教学方法,它是对传统的教学模式的一种升级,它能够让学生在一个平等的环境中进行学习。将大单元与议题式教学进行结合,可以显著提升中学思想政治课程的学习效果,让同学们在进行自我探索的过程中,可以更好地了解并将他们所掌握的知识系统进行串联,在对他们的实践技能进行提升的同时,还可以提升他们对现实问题进行分析和解决的能力,两者相互补充。在当前的中学思想政治课的新形势下,如何在中学思想政治课的大单元与话题型的课堂教学相结合,是一个十分重要的课题。
(一)设计情境化专题,联系单元学习内容和目标
情境教育法是在课堂上,有目的地引进或创造一些带有某种情感色彩的、以形象为主要内容的、栩栩如生的的情境,以引发学生某种情感的感受,进而有助于他们对课本的了解,并促进他们的精神功能的发展的一种教育方式。知识只能在其生成和运用的情况下,其含义就会显现出来。知识永远无法脱离其所在的环境,一个好的环境会让学生在课堂上取得更大的成功。案例导入,框架讲解,情境导入,师生讨论,实验,深化认识等具有代表性。教师要让教室活跃起来,情境教育是绝对不能缺少的。以创造现实生活中的问题情境,以与之有关的学习活动为线索,以总体的目标任务为驱动,将教科书单位转变成了一个活动单位,并以此为中心,以推动学生的学科核心素质发展为中心,进行了一系列的总体设计。
(二)构建学习任务,单元整合中引导学生深度学习
传统的中学思想政治课的课堂上,多采用“小课时”的课堂形式,这种形式造成了知识的片面性,从而影响到了对思想政治课的全面、系统性的认识。通过实施和运用“大单元”的方法,可以让同学们从一个更高的角度,用更宽的视角来看待问题。从单纯、消极地接受到积极地进行知识的主动探索,按照教师所提供的问题,对各种不同的材料进行询问,以自己所拥有的知识为基础,将外界的知识高效地组织起来,从而达到了有意义的教学目的。而学生们的问题的解答则是在一个现实的环境下进行的,在此过程中,他们可以对问题的解决进行更好的理解,对问题的本质进行更多层面的理解。这是一种锻炼和强化所学习到的东西,也是一种了解和调整自己的一种行之有效的方法[2]。
所谓的“深度”,就是在教师的引导下,让孩子们在一个富有挑战的课题上,以自己的身心为中心,积极地参与其中,体验成功,并获得发展。在此基础上,要进行教育观念与教育方式的改革。教师应该将知识点以学段为一个单位,对不同的班级之间的知识高效的转移与融合,在教育的过程中,教师应该将原本的教材的安排次序进行破坏,重新建立起与学生的认识水平及教育实际相适应的新的知识体系,将类似的知识整合在同一个模块中展开教育,进而达到高效的教育过程,避免知识的重复。
(三)设置自主课堂体验活动,引导学生深入理解复杂含义
在新世纪,学生们对新的知识有了更多的需求,而在过去,教师只是单纯地给学生们灌输知识,学生们被动地接受知识,这种方式已经不适合科学技术快速发展的现代社会,因此,在新时代,我们所需要的是那些可以进行自主创新的人才。在当今的“大爆炸”的年代,教师们已经不只是把自己所知道的东西告诉孩子,而是要“教人以渔,胜过教人以鱼”,主动地指导孩子,让孩子们能够进行自我的学习,并能够自己构建自己的知识系统,而“活动体验”毫无疑问能够很好地弥补这一点。在大单元的教学设计中,根据课题的差异,可以设置与之对应的实践活动,将教科书上那些难以理解的内容,用一些实际的方式呈现出来,让孩子们自己去感受。利用实际的学习情境,将教材中的内容和实践中的内容有机地融合在一起,从而让学生对所学内容的理解更为深入,对所学内容的理解也更为扎实。
(四)设置合理评价体系,帮助学生进行学习反思和调整
评估对于教师的教育改革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所谓深度学习,就是不流于形式,它以一个综合的情境为基础,通过指导学生深入地思考自己所面临的问题,可以让他们找到自己的不足,并适时地对自己的学习方式进行修正,寻找更合适自己的研究方向。与此同时,指导他们学会怎样进行自身的评估,利用情境教学,让他们对问题进行全面的分析,并针对自己和别人的评估。
这就要求教师在日常的教学中,建立完善的评估体系,从学生的学习情况,到知识掌握、学习方法等多方面进行评估内容的设计,同时结合学生的实际学习情况,对学生个体的学习进行评估,让学生反思当前的学习情况,进而让学生更好地掌握相关内容,完成对知识的学习[3]。
三、高中政治大单元与议题式教学融合的应用策略
(一)确立大单元核心目标,设置彰显学科核心素养的议题
目前,我国中学思想政治课以具体的知识为主要内容,在实际的课堂上呈现出“碎片化”、支离破碎的状态,这样的课堂不利于提高政治课的“关键能力”,也不利于提高政治课的核心素质。以文化为例,对中华民族文化进行了辩证的理解,增强了对中华民族文化认同感,并对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进行了积极的继承与发扬;更好地引导他们对其他民族文化的差异有一个准确的认知,对其他国家的文化表示尊重,文化既是民族的也是世界的,促进不同国家之间的文化交流互鉴、碰撞交融,促进世界文化的繁荣与发展,从而使同学们深刻认识到中国走上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的发展之路的历史必然,建立起自己的文化自信,为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的发展做出贡献,从而提高同学们的政治认同和科学精神,并在这个过程中,提升学生的公共参与。比如:《文化的内涵与功能》这课属于第三单元《文化传承与文化创新》的第一课,在讲授这一课时,要坚持“层层递进、前后呼应”的理念,只有在这种理念下,才能更好地培养和提高学生的学科核心素养。在进行单元教学的时候,通过确定教学目标、单元结构、核心任务来让学生掌握学习知识。单元计划要在遵循学科课程标准的前提下,与课本的内容相结合,对实现学科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價值观的任务进行详细的考量,使他们在“活动”中学习,“主动”发展,“合作”生长,“探究”创造,逐步走上“教”“学”互动,互为补充的良好的循环。这节课的讲授以议题创设为基础,以总议题为主线,贯穿课本知识点。总议题:走进理学名城,开启朱子文化之旅。分别从三个子议题进行探究,它们是议题一:感受建瓯的朱子文化;议题二:建瓯打造理学名城的原因;议题三:建瓯应如何打造理学名城。从而使学生掌握文化的内涵和功能。结合福建建瓯本地的朱子文化资源,开展本课关于文化的教学,鼓励学生结合实际大胆对一些问题进行探究,从课堂的旁观者变成了课堂的参与者,从而构建新的知识。还增加了学生对本地文化渊源的认识,挖掘朱子文化内涵,讲好人文故事,从朱子文化过渡到中华深厚传统文化的源远流长和博大精深,领悟到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伟大中华民族精神。通过对周围事例的分析,并通过自身的亲身经历,了解打造千年建州、理学名城的意义,使这座城市所拥有的宝贵的优秀传统文化资源焕发出时代的生命力,从而更好地满足了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从而了解发展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的根本目的是要造福于人民,使同学们树立起自己的文化自信,认识到走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是正确方向,自觉地接纳有益于自己的文明,通过对优良的文明的自觉,不断地提高自身的素质,在思想意识、科学素质等多个层面上,提高同学们的学科素质[4]。《文化的内涵与功能》是这一课程基本内容的贯穿。就本单元主要内容来说,这一课程包括三节课文和一节综合性的探索,在本课程的基础上,作者还将课程目标设定为:能够表述文化的含义和文化的作用,理解文化与经济、政治的关系、文化与文明的关系、文化的载体。认清了一个国家的血脉与灵魂;对中华传统的理解,对中华文化的认可,对中华优秀的传统文化的继承与发扬,对世界的各种不同的文明,对其他国家的文明表示尊重,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促进不同文明之间的交流,相互碰撞,相互融合,理解中国走上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的发展之路的历史必然,并在此基础上,引导学生自觉继承和弘扬朱子文化,推动朱子文化的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充分挖掘优秀传统文化的时代意义,激发学生对传统文化的热情,牢固树立文化自信,为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而贡献自身的力量[5]。
(二)创设大单元教学情境,有效推动议题教学顺利实施
作为一种看不见摸不着的素质,它不能通过教师的直接授课获得,而必须通过教学情境让学生自主体会。因此,在中学思想政治课的课堂上,要转变传统的讲授方式,不向学生进行“灌输”。在构建大单位与议题相结合的教育情境时,教师们要擅长将政治学的内容与多元的课堂情境进行有机结合,从而扭转在同学们心中对政治课单调无味的刻板印象。议题式的教学是一种公开和民主的氛围,在这样的氛围中,学生可以与教师进行更多的交流,从而进一步了解政治。所以,在进行大单位与议题式的整合教学时,要注意创造出一种良好的课堂气氛,创造出一种多元化的教学情境,让学生能够更好地发挥自己的主动性。在话题式教学的指导下,学生可以深化对问题的探索和研究,进而提高了政治学科的核心素养。
在新的时代背景下,传统的以“知识点”“课时”为基础的课堂教学模式已很难适应新时代新的素质要求。在素质教育的背景下,教师应该根据自己的学习情况,通过整合和重组的方法,将知识与知识之间的关系有机地结合起来,形成一个合理的知识框架,将相关的知识和任务融为一体,为“以知识为中心”的教育奠定基础《文化的内涵与功能》,这是高中二年级的必修四《哲学与文化》中《文化传承与文化创新》的第一课,也是第三单元的开始。在这门课程的讲授过程中,我们可以从宏观角度来考虑这门课程的内容:框架的理论是这门课程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主要内在因素、特征和现代意义的依据,也是我们要坚持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的文化发展之路,要成为文化强国必要的前提。在具体的教学过程中,利用情境设置、作业设计等方法,指导学生构建出了本課时的教学内容与本单元之后的学习内容。要将各单位的知识进行有机的结合,将零散的知识组织起来。在教学中,要指导学生与周围的例子相联系,通过逻辑推理的方式,使他们参与到一些具有一定规律的学习中去,从而能够高效地建立起一个系统化的、具有一定规律的知识。在此基础上对学生的学习进行了总体的计划,建立了一个单元的中心概念,梳理了单元中所有的关键知识,建立了一个完整的知识体系,并将相关的知识组织成一个体系,这些抽象的思想需要大量的实例来支持,与传统的“宽而浅”的课程体系相比,“大单位”的课程体系注重了全面性和细致入微,“小而精”。也就是要对本课程的整体教学内容、拓展活动等教学内容进行最优的安排,以整体为中心,注意到具体的问题,从而加深对学科核心素养的培养[6]。
(三)制订大单元教学流程,辨析议题,构建完整的知识体系
在确立了大单位的教育目的之后,教师们要根据与之有关的大单位的教育内容,来制订一套完整的教育过程,这样才能更好地指导学生们进行有秩序的高中政治知识的学习。首先,在实施大单位的授课前,通过对大单位有关内容的研讨,让同学们有足够的时间去进行深入的研究和探讨。其次,以大单位的课程为基础,教师要灵活地设计出一些问题,让同学们围绕这些问题来探讨大单位的知识,并通过对这些问题的剖析,来帮助同学们把新、老的知识有机地结合起来,建立起一个完整的大单位的知识体系。在完成了这门课之后,教师还可以将他们分成几个组,让他们就这门课上的话题展开延伸式的研究。另外,在具体的授课中,还应注重课题与大单元总体的课程目的相联系,使同学们能够熟练地运用各种讨论方式。而在大单元的基础上,进行话题型的学习,既检验了教师自己的知识获取水平,也检验了他们对知识的整合水平。在具体的教学中,学生要以现实的问题为依据,对其所包含的历史背景、政治概念以及有关的知识点进行全面的把握,进而建立起一个完整的知识体系[7]。
在实际教学中,教师要强化对学生学情的研究,以已经建立起来的核心知识的逻辑框架为依据,再与其自身的专业特征进行深入的融合,从而确定出自己的核心任务,并以其为依据进行单元活动、单元作业的设计,从而达到学生的学习方法与其素质目标的契合。在确定了核心知识的逻辑架构以后,在本单元的教育活动中,以逻辑架构为基础,设置下一节课程的主题,利用主题的序列化,来创造问题的情境,以提升学生的核心素质为目标,努力使其将学科逻辑与实际逻辑结合起来,将理论知识与现实生活结合起来。在此基础上,利用复合情境的设置,对相关的必要品质与重要的技能进行测试,以验证其能否在培养过程中得到实施。根据新的课标及素质要求,以主题、情境、活动及任务为中心,以主题为中心,将主题与情境、活动与任务有机地结合起来。利用课题的指导,将基础问题和核心学习任务结合起来,让同学们对核心知识有一个真实的了解,并将其贯彻到实践当中。
结束语
综上所述,大单元教学指的是教师培养学生的核心素质所采用的一种行之有效的方法,它可以通过单元的教学设计,围绕议题,设计活动型学科课程,选择积极价值引领的学习路径,从而让学生走出教室,关注社会现实问题,迈入社会实践活动的大课堂。教师要从宏观上对学生的学习需要构建的核心知识、技能和必需的品质进行全面的规划,并将整个教育过程的整体性、递进性和关联性凸显出来,从而逐渐地将学科核心素质的引导和思政课育人为先的课程要求有机统一起来,进而在思政课堂上真正地将“为党育人、为国育才”的理念真正地贯彻下去。
参考文献
[1]石文连.议题式教学模式与高中政治大单元教学的融合策略探究[J].教师,2022(29):51-53.
[2]刘永通.高中思政课议题式大单元教学实践探究:以文化的内涵与功能教学为例[J].福建教育学院学报,2022,23(9):1-2,29.
[3]孙立平.分析高中政治大单元与议题式教学融合策略[C]//课程教育探索学术论坛论文集(五),2022:337-339.
[4]岳梅,姚金玲.核心素养导向的单元议题式教学:以“我国的经济发展”为例[J].思想政治课教学,2022(8):42-45.
[5]李素艳.高中思想政治议题式教学中议题引入方式探析:以哲学与文化教学为例[J].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文摘版)教育,2021(2):1.
[6]罗宏芳.高中思政课议题式教学分析:以“社会历史的主体”一课为例[J].今天,2022(15):2.
[7]刘珍.高中思政课议题式教学实探:以深度学习为例[J].读与写:上旬,2022(6):210-2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