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形形色色的东西方文化

2023-05-30王寅

慈善 2023年2期
关键词:山头船员契约

王寅

什么是文化?

我如果说茶是文化,此话对吗?

茶就是一个饮料,我们每天都要喝茶,按道理来说,茶跟我们的健康没有什么太大的关系,像西方的咖啡一样,它就是个饮料。可是在中国就不一样,一讲到茶的时候,就讲它的功能,讲它的养生作用,什么降血脂啦,减肥啦,开口就是这些东西。

这是为什么?因为这是中国人文文化的一种表现,只要是对人有利的东西,它的价值就不一样了,那么茶当然对人是有利的东西,它也可以是一味药。

茶在我的认知体系里面就是一味药,就是中药,你用中药去理解茶,茶就值钱了。在我们中国人来讲,什么是值钱的东西?就是当它成为药的时候,它才值钱。木头值钱吗?哪个木头最值钱?最值钱的沉香木是最贵的药了。黄花梨、小叶檀在中医里面全是药,凡是带药性的木材都值钱,这是烙在我们骨子里的文化。

可是问题就来了,中国是世界上最大的产茶国,但我们的茶产品却走不出去,全世界各大商场、超市卖的都是英国的立顿红茶,立顿红茶只有120年左右的历史,可却是全球最大的茶叶品牌。为什么他们的茶可以卖到世界上任何一个角落,而我们的茶却走不出国门呢?这就是文化所致。

中国要走向世界,要让世界了解我们,文化要先出去,我们的文化出不去,我们的东西就永远被人家排斥。

譬如我的一个学生,他的企业做得很大,公司在美国上市了,我就与他聊美国的文化。他就告诉我,剛去到美国时,带着我们中国的思维模式,结果到处碰壁。我说要加班,美国员工就不买账,说八小时以外就跟他没关系了。我希望大家同心协力,以企业为家。美国人说“我的家在我的家里,这里是企业,跟我的家有什么关系,我们就是雇佣关系。你付我工资,我为你完成你要我做的事情,就是这么简单的关系。”而我们中国正好相反,你要把企业当家,你的那个家是小家,企业是我们的大家,大家要加班加点,牺牲小家庭,完成企业的各种任务。

他说西方没有这套东西。哪一个对呢?其实都对,只是文化不同,是文化的冲突问题,如果放在日本,日本的加班加点比我们还要厉害。在日本,只要这个部门的领导没有走,没有一个员工敢下班的,而这个部门的领导,也是做给他的上级领导看的。日本人加班非常普遍,而且加班到很晚,下班以后去哪?去酒吧,喝到夜再回家。在日本,男人如果下班早回家,会被老婆看不起的,这也是一种文化。

每个国家都有自己形形色色的各种各样的文化,这些文化都是很有意思的。

中国:农耕文化→围墙文化→山头文化→形成农耕文化的官管人文体系

在讲《黄帝内经》课时,我经常会讲这样一个故事:有个犹太人到了一个小镇,开了一个加油站,赚钱了,第二个犹太人去到小镇,他会做什么?他会在加油站的旁边开一个配套服务的辅助系统,或者是商店,或者是餐厅,或者是便利店,他不会再去开加油站。犹太人的思维是互补共赢。

中国人会怎样做呢?第一个人开加油站赚了钱,第二个人去了还是会再开一家加油站,第三个中国人去了会干什么?同样还是会开加油站,第四个去了继续开呗,开完拉倒,最后是价格竞争,大家跌价,看谁能生存下去。

这种内斗的思想是哪里来的,中国有句俗语:宁做鸡头,不做凤尾。也就是说再小我也要开个加油站,我是老板,诸侯王的思想根深蒂固。就像现在的有些企业,一旦做大了,原来的合伙人就分道扬镳,自己就出去了,另立门户,最后是一个一个山头形成了,这就是山头文化。

那么什么是山头文化?山头文化又是怎样形成的呢?

我们来看一个现象,见下面的两张照片:

这是我所在的云顶别墅一个实际景观现象,开发商当初把整个别墅小区的房屋周边设计成一个开放型的公共绿地花园(左图),可是住户们却偏偏要在房屋四周用篱笆或树木把自己给圈起来,形成一个围栏,不让外人进入(右图)。在中国,人们都喜欢在自己的住房四周建一个高高的围墙,把自己关在里面,农村里的家家户户是这样,城市里的住宅小区也是这样,政府、机关、学校、单位,甚至企业都是如此,一个围墙比一个围墙高,而万里长城更是把中国围得个结结实实,这种现象说明了一个什么呢?

我们中国是个农耕国家,因为地球形成了这样一个状态,造就了这一块地方,大自然给了我们中国得天独厚的这一片黄土地。全世界表面土的平均厚度是多少呢?科学测量为0.5米,像我国的新疆,全是石头沙子,没有土。那我们中原的黄土有多厚呢?据说河南开封的地下有两座古代的城池被埋在下面,你说这个土有多厚。在这片土地上“种瓜得瓜,种豆得豆,”种什么就得什么,根本就不需要依靠外来的帮助,就能丰衣足食。几千年下来,世世代代脸朝黄土背朝天,靠天地吃饭,诞生了农耕文化。

农耕文化注重的不是商品买卖,不是物质流通,注重的是我有多大的地盘可以耕,我的地盘是不能让外人进来的,于是就圈个围墙围起来,我不出去,别人也进不来,闭关自锁。

有了地盘就产生了山头文化,因为每一个地盘都必须有一个老大,这个地盘是这个老大说了算,他高高在上,统管这一方地盘,形成了山头文化。

生活有了、好了,人口就会增加,为了得到更多的粮食,就要扩充自己的地盘,就要抢夺他人的地盘,形成诸侯之战。一个诸侯就是一个王,各霸一方,有各自独立的行政管理,而产生了官文化。山头文化其实就是官文化,君王说了算,当官的说了算,领导说了算,老百姓都得听他的,最后形成了官文化体系。

那么同为东方的日本人,在加油站的事情上他们又会怎么做呢?

我在日本,与一位老牌外交官交谈时也问了他这个同样的问题,当时他回答得很快,基本没有思考就说:“如果是日本人开了第一个加油站,那么第二个日本人肯定会跑到加油站去给他打工。”

这就是日本人的团队精神,我称之为是船文化。日本本身就是一个岛国,就像是茫茫大海上的一条船,船长只能是一个,肯定就需要船员组成一个团队来配合他,大家齐心协力,在船长的带领下,才能乘风远航。但是船长又不能自作主张,想怎样就怎样,他又必须听船员的,船员集体说要往哪里走,他就要带着船员往哪里走,如果他自己决定一定要听我的,往另外的方向走,不听船员的,对不起,船员就会把他撸下来,他就当不成船长了。所以船长是为他的船员完成他们集体的使命而被推举出来的。所以日本的国策很多时候还得听老百姓的,我把它比喻为船文化体系。

而中国就不一样,在中国我是当官的,我说怎样就怎样,你们都得听我的,这就是中国的官管人文体系,与日本是完全不同的。不要看我们同为东方国家,互为近邻,但我们不了解日本人,日本人也不了解我们。

那么问题来了,我们中国人(开加油站)这样做对不对呢?

其实没有什么对和错,这是文化的影响,中国人是取象类比的学习方式,他这样做,开加油站赚钱了,赢了,那么我这样做也能赢。中国人是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一看这个人开加油站赚钱了,那第二个人一定是去模仿他。他開能赚钱,我开也一定能赚钱,都是这种思路。

西方:海洋文化→流通文化→契约文化→形成商业文化的民主法律体系

西方正好与我们相反,他们没有脸朝黄土背朝天的概念,因为他们的土地比较贫瘠,地下种不出东西来,只有几个少数的产粮区,为了生存,就四处迁徙,靠商品流通,相互交换生存所需要的东西,而进行商品买卖,商品互换。商品流通最重要的是什么?是信用,于是就诞生了契约文化。

他们用上帝的旨意,摩西十诫根据上帝的旨意诞生了戒律,人和人之间要守约,上帝跟你也是用约定的方式,而且上帝也是以人的形象化身来跟你交流的,你要听上帝的,必须守约定。所以西方的这种契约精神和戒条是烙在骨子里的,是在他们的信仰体系里面的,跟我们是完全不同的。

西方传承的是商业文化,商业文化的维系就是契约,契约是维护商业活动进行的保障。所以契约这种精神对于西方以商业为主的人来讲,也是烙印在他们骨子里的东西,就像孝道文化烙印在我们的骨子里是一样的,对他们来讲契约是最重要的,排第一位的。西方是用契约保证商业的执行,然后又用法律来保护契约,你违反了契约就违反了法,所以西方的法律是保护商业活动的。

而对中国人来讲,孝顺是第一位的,我们不看重契约,不把它当作一回事,我们把良心当回事,因为孝道讲的是良心,契约讲的是约定。所以我们不太遵守契约,也没有觉得我不遵守契约有什么大错,没有这个概念。譬如说30日我要交货,那晚了2天又怎么样,我对得起良心,我没有欠你的。他没有把时间这个概念放在第一位。就像我们现在很多人借出去钱收不回来,可是对方从来没有反悔的概念,站着借钱,跪着要钱,这就是一种文化。为什么,对方没有说我不还你钱,是因为我现在没有钱还你,反正我对得起良心,有钱时我一定还你,总归会还你的。这就是良心文化与契约文化的差异。

猜你喜欢

山头船员契约
一纸契约保权益
我国注册船员超170万
闯海盗老巢接船员
新疆发现契约文书与中古西域的契约实践
东山头遗址与岗子遗址
解放医生与契约精神
论船员在海事污染中的刑事责任
《项链》里的契约精神(上)
领导干部要破除山头意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