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中国特色的现代化慈善

2023-05-30刘伟

慈善 2023年2期
关键词:慈善事业中国式慈善

刘伟

(2023年2月17日)

初春的羊城南沙,春意盎然,在第四届广州粤港澳大湾区慈善盛典上,来自大湾区的市区领导、慈善组织同行、爱心企业家、学者们济济一堂,我不仅感受到了春天的温暖,更是感受到了大家对慈善事业的浓浓暖意。

2021年10月,在中华慈善论坛(2021)上,中华慈善总会会长宫蒲光先生做了《关于走中国特色慈善之路的思考》的主旨演讲。他说:“我国现代慈善事业植根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伴随着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建立逐步发展,已经成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重要组成部分,走中国特色慈善之路是我国慈善事业发展的必由之路。”宫蒲光的演讲在慈善界引起广泛共鸣并得到慈善公益方面专家学者的关注。

当前,我国慈善事业正面临难得的历史机遇,党和国家的重视程度和社会各界人士的参与程度、企业家和爱心人士的支持力度,都是前所未有。党的二十大报告对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作出全面部署,报告指出,“坚持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构建初次分配、再分配、第三次分配协调配套的制度体系”“引导支持有意愿有能力的企业社会组织和个人积极参与公益慈善事业”。今年的中央一号文件,再次强调要全面推进乡村振兴,而且根据中国实际,还强调了“深化农村社会工作服务”。提升社会组织照料、养老、关爱、爱心食堂等基本社会服务,这是新时代中国式现代化征程上慈善组织必须加以关注而且要努力做好的重点工作。

前几天,习近平总书记在一次重要讲话中指出:“一个国家走向现代化,既要遵循现代化的一般规律,更要符合本国实际,具有本国特色”“要正确理解和大力推进中国式现代化。”

什么是中国式现代化?党的二十大报告概括提出中国式现代化的五大特色,即“中国式现代化是人口规模巨大的现代化,是全体人民共同富裕的现代化,是物质和精神文明相协调的现代化,是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现代化,是走和平发展道路的现代化”。中国式现代化是一个庞大的系统工程,其中守正与创新、效率与公平、活力与秩序与我们慈善工作息息相关。

我手头有一套1988年出版的《海外中国研究丛书》系列图书,其中最厚的一本是吉尔伯特·罗兹曼主编的《中国的现代化》。书中论述了从晚清到二十世纪八十年代,中国现代化的起步、彷徨、发展、挫折、再发展的艰辛历程。丛书译者在序中写道:“故步自封,不跳出自家的文化圈子、透过强烈的反差去思量自身,中华文明将难以找到进入现代形态的入口。”该书作者认为,“现代化是人类历史上最剧烈、最深远并且显然是无可避免的一场社会变革。这里所谓中国走向现代化,指的是从一个以农业为基础的人均收入很低的社会,走向着重利用科学和技术的都市化和工业化社会的巨大转变。”

建设一个现代化的强国,是近代以来中国人矢志不渝的夢想。洋务运动和五四运动是中国现代化的启蒙,孙中山先生《建国方略》是描绘现代化中国的第一份宏伟蓝图。之前,中国也追求现代化,但在与世界的接触中,力度与持续度不够。到新中国的1964年,周恩来在政府工作报告中提出,在二十年内,把中国建设成为一个具有现代农业、现代工业、现代国防和现代科学技术的社会主义强国。中国现代化经过几代人的追求,有了明确的目标。20年之后,邓小平把人均收入1000美元、实现小康称之为“中国式的四个现代化”。直到现在,党中央对“中国式现代化”作出了新的诠释。

我以为的中国现代化,还应该关注到国际背景、政治经济结构、增长指标、消费水平、文化教育的普及、国民身心健康和社会整合等几个维度。其中,慈善在现代化进程的社会整合中,起到的是不可或缺的粘合剂作用。为政府兜底补缺,慈善组织的作用就体现在民生保障、共同富裕的最后一公里。

当前,我们慈善组织正在参与三次分配、促进共同富裕的道路上积极作为。慈善组织要以公益活动和慈善文化传播为手段,提升社会道德的力量,在收入分配调节、化解社会矛盾、凝聚社会共识,促进社会和谐方面,当好政府的助手。当前的关注点是:当下乡村和社区的治理模式如何适应现代化?居住环境如何科学地改善?家庭设施如何适应现代生活?如何理性地认识村社人际关系变迁?乡规民约的效能如何?如何提高基层民众的医疗水平?如何保障社会各层面的食品安全?如何保障个人的自由权力不受侵犯?如何引导积极消费、科学消费?如何促进社会和谐,推进中国式现代化?这些都应该是慈善组织关注并加以着力的方向。

中国式现代化的慈善,作用不仅是救济、施予困者,缩小贫富差距,还有一个重要的作用,即传播文明。中华民族“扶贫济困”“积德行善”“诚实守信”的美德通过慈善文化的传播,在社会整合中产生润物无声的效应,“各美其美,美人之美,美美与共,天下大同”,这可能就是我们所期望的文明的社会形态。

大湾区是我国经济最活跃、最包容开放的区域之一;广州是我国改革开放的前沿,也是一座“慈善之城”。广州慈善组织的“社区+慈善+志愿者”的活动模式,以及市民政局牵头的慈善工作联席制度,是慈善工作有益的探索,具有鲜明的时代特色,值得我们慈善同行借鉴学习。

中华慈善总会成立于1994年,其宗旨是发扬人道主义精神,弘扬中华民族扶贫济困的传统美德,帮助社会上不幸的个人和困难群体,开展多种形式的社会救助活动,是我国最大最有影响的、连年获评国家5A级的全国性社会组织。在中国式现代化进程中,扎实推进共同富裕是新时代慈善事业的重大使命。前年,中华慈善总会提出“走中国特色慈善之路”,适时开展实施“幸福家园”村社互助工程、“善济病困”工程等重大公益慈善工程。前者着眼于帮助因病返贫、特别原因返贫的基层群众,后者着眼于弥补乡村振兴的短板,发挥慈善组织的特殊作用。

早在5年前,湖北省慈善总会积极参与乡村振兴,率先在湖北省开启了“幸福家园”村社互助工程,慈善活动进乡村进社区,急困难群众之所需,应困难群众之所求,项目的成功开展,获得了较好的社会效益,他们的有益探索,开辟了慈善组织助力乡村振兴的新途径。2020年9月,中华慈善总会在调查了解之后,与湖北慈善总会携手,将此项目推广为全国慈善组织广泛参与的、助力乡村振兴的公益项目。目前,“幸福家园”村社互助工程已在全国多地上线,截至昨天,已有200多个县的35497个村社、142万多人次积极参与,募集善款近13亿元,植根村社、解决基层群众急难愁盼的项目多达1.3万多个。

在中国特色的现代化慈善领域中,乡村振兴是我们慈善组织必须关注的一个重点,这是“后扶贫时代”慈善组织的重要任务。党中央提出“深入实施科教兴国战略、人才强国战略、乡村振兴战略等一系列重大战略,为中国式现代化提供坚实战略支撑”。慈善组织在完善国家治理体系与提升社会基层治理能力现代化方面,尤其是助力乡村振兴战略中是十分重要的力量。客观地说,我们虽然告别了绝对贫困,但相对贫困问题和特殊困难群体还将长期存在,而这也是深入推进乡村振兴战略中的短板。我们慈善组织将予以长期关注,积极助力乡村振兴,发挥社会救助和兜底保障的重要作用,这也是慈善组织的使命和责任。

据《中华慈善年鉴》数据显示,截至2021年年底,全国共有县级以上慈善组织2727家,除中华慈善总会为全国性慈善组织外,省级慈善会31家,地市级慈善会325家,县级慈善会2370家,另外还有慈善分会及慈善工作站67062家。慈善组织的数量还较可观,但是,募集效果还不令人满意,我国慈善事业还面临诸多困难和问题,比如,慈善事业规模较小,在参与公益活动尤其是乡村振兴中,慈善组织还深感力不从心,募捐能力和数额与我国的社会财富量级还极不匹配,先富起来群体的慈善热情还没有充分激发出来。网络募捐还有待深入挖掘;2021年全国排名前137家慈善会募捐总额仅为305亿元。全国9000多家公益慈善组织,近几年捐赠总额一直徘徊在1500亿元左右,占我国GDP总量不足0.2%,而发达国家一般在2%左右。

在中国式现代化进程中,城市与乡村的整合速度惊人,城乡差别在数十年间急剧缩小,其涉及人口、阶层之规模令世界瞩目。虽然经济增长很快,社会财富急速膨胀,但是,由于庞大的人口基数使人均收入和人均消费水平仍然不尽人意,我们仍然还是发展中国家。我們注意到东西部发展和城乡发展还存在很大差距,同时也注意到经济发展水平与文明程度提高也有相当差距,这恰好就是社会组织的用武之地。在现代化的社会,必须实现人的全面发展,在经济发展达到一定的高水准时,人的科学素质和道德水准尤为重要。国家的现代化,绝对离不开精神文明的现代化。慈善文化的传播,对促进人际关系的改善,提升社会文明程度的意义即在于此。

现代化的社会首先是法治的社会。中国特色的现代化慈善,必须有法律的保障。自2016年慈善法颁布实施以来,为慈善事业健康发展提供了更加坚实、更加完备的法律基础。去年12月,十三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38次会议实效审议了慈善法修订草案,今年两会有望正式通过。新修订的慈善法将进一步确立中国特色慈善事业的基本概念,并以此指导慈善事业发展。慈善组织将被赋予更多的自主自治权利,进入慈善事业的门槛将更低,慈善组织将获得更大的发展空间。国家支持的措施将更加完备和细化,社会激励机制、税收支持力度将更大,政府购买慈善服务的优先举措将更加明确。网络慈善、社区慈善、个人求助等慈善活动都将纳入法治的范畴。

粤港澳的公益慈善活动为什么普及?那是“人人慈善”“人人公益”的理念深入人心,善行善举很自然,积善行德很真诚。尤其是港澳地区,得益于法治体系完善,慈善行为的法治保障手段齐备,特色鲜明的法制文化和秩序伦理,非常有利于当地社会的稳定和文明氛围的形成。

在大力推进中国式现代化进程中,慈善组织要直面国际国内新变化,直面新情况,关注新问题,既要守正,更要创新。一是积极适应新时代的法治化、新技术的数字化、慈善理念的现代化;二是提高慈善组织专业化水平,扩大志愿者队伍,引导全民积极参与慈善。三是慈善项目创新,从传统的“送温暖”“扶贫济困”急一时之难,到着眼共同富裕的长期效益,“输血”和“造血”并重,在如何帮助困难群众解决医疗、教育、技能、心理、优抚及法律援助等方面,培植管用、管长远的慈善项目。四是创新机制,协调各类公益慈善组织建立联运机制。一方有难八方支援,是我们社会主义国家别具一格的制度优势和道德力量,在线上通过网络大数据的能量筹募,线下通过有成就的乡贤、教育家、企业家、文化名人、爱心人士筹募,实事求是、因地制宜地有针对性地制订慈善项目。现代化慈善,必须高度重视和运用好网络慈善,发展直播带货、流量捐赠、公益广告、冠名品牌、家族慈善、慈善信托,版税捐赠、知识产权捐赠、有价证券捐赠、股票收益捐赠等慈善新业态,拓宽社会财富、个人财富向慈善领域转移的渠道,聚焦需求群体,着眼共同富裕。

猜你喜欢

慈善事业中国式慈善
中国式民主
慈善之路
慈善义卖
不要让中国式焦虑,废掉了你的孩子
深入实施慈善法 促进广东慈善事业大发展
慈善组织相关知识问答
慈善组织的登记、认定和终止
中国式失败
慈善事业的核心定位
提高基金会透明度 促进慈善事业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