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增量扩面厚植慈善文化 铸魂育人夯实向善根基

2023-05-30张丰高伟伟沈婷婷

慈善 2023年2期
关键词:示范点总会慈善

张丰 高伟伟 沈婷婷

江苏省盐城市大丰区慈善总会在区委、区政府的坚强领导下,在省市慈善总会和民政部门的精心指导下,在社会各界爱心人士的关心支持下,始终坚持以人民为中心发展思想,广泛践行“慈行鹿乡·善美大丰”慈善理念,全面推进“大众慈善、文化慈善、开放慈善、创新慈善”品牌建设,自2019年6月换届至2022年12月,共募集到账资金8382.92万元,线上线下共实施救助项目57个,支出4946.64万元,救助各类困难群众约5.49万人次,其中2022年募集善款2198.12万元,支出1784.97万元,救助困难群众1.98万人次,发挥了慈善事业在民生保障中的重要补充作用。在每年“中华慈善日”“江苏慈善周”期间,深入开展慈善文化进机关、进企业、进学校、进社区、进乡村“五进”活动。尤其是2020年10月10日全省中小学校园慈善文化建设推进会和2021年11月30日全市中小学校园慈善文化建设推进会以来,在区教育局、有关中小学的关心支持下,我们有序、有力、有效地推进校园慈善文化建设工作,全区有3所中小学建成示范点。2022年,荣获全市中小学慈善征文比赛优秀组织奖,获奖总人数名列前茅。

一、主要做法成效

(一)以学促行。一是认真学习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教育工作的重要讲话。习近平总书记2020年9月22日在教育文化卫生体育领域专家代表座谈会上的讲话,为我们做好青少年思想政治教育和慈善美德教育提供了根本遵循,我们认真学习领会,充分认识搞好校园慈善文化建设的重大意义,坚持慈善美德教育从青少年抓起,社会、学校和家庭齐抓共管。二是学习贯彻全省中小学校园慈善文化建设推进会精神。2020年10月10日省教育厅、省慈善总会联合在扬中市召开了全省中小学校园慈善文化建设推进会,我们认真学习会上交流的扬中市、常熟市、江都区、淮安区具有地方特色的中小学校园慈善文化建设先进经验,进一步增强责任感和紧迫感。三是学习参观常熟、扬中校园慈善文化建设示范点经验。组织赴常熟市梅里、辛庄中心小学、扬中八桥中学、永胜中心小学慈善文化建设示范点参观,学习具有示范效应的校园慈善文化教育基地实践做法,并及时分享给我区示范点学校。四是制定“慈善文化进校园”三年行动计划。2020年12月,区慈善总会和区教育局联合制定了“慈善文化进校园”三年行动计划(2021—2023)。旨在通过慈善文化与校園文化、文明校园建设、思政德育活动、课堂教学研究等工作的结合,进一步推进慈善实践在校园落地生根。内容包括:推进校园文化建设,用好校园阵地建设,丰富校园慈善活动,加强慈善宣传力度。

(二)以会代训。为深入贯彻落实全省中小学校园慈善文化建设推进会精神,2021年4月8日我区教育局、区慈善总会在区实验小学召开校园慈善文化建设推进会。

为提高以会代训的效果,与会人员听取了区实验小学校长陈慧君关于慈善文化建设实施方案和校本教材《慈善扬美》编撰情况介绍,以及关于盐城市教育系统捐献骨髓第一人——区实验小学李斌老师先进事迹的宣讲,还观看了区实验小学六(1)班学生表演的诗朗诵《慈善之爱》和六(10)班学生表演的歌伴舞《爱心无限,志愿同行》。

(三)以典带面。为深入贯彻落实《慈善法》和《江苏省慈善条例》,传承和弘扬中华民族优秀传统美德,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培养中小学生立德向善的优良品格,区教育局和区慈善总会决定在区实验小学设立示范点开展慈善文化建设活动。2021年4月,区慈善总会出资15万元,区实验小学配资10万元,用于建设校园慈善文化长廊、慈善园、慈善文化墙、班级慈善文化角、编写慈善校本教材、图书馆慈善书籍专柜和慈善主题班队会唱响慈善歌曲等活动。盐城市慈善总会、大丰区教育局、大丰区慈善总会领导多次到大丰区实验小学示范点调研指导校园慈善文化建设工作。区慈善总会协助区实验小学做好慈善校本教材《慈善扬美》、慈善文化长廊展板内容的编审工作。在区实验小学示范引领带动下,2022年,区慈善总会共投资30万元,重点推进万盈小学、城东实验初级中学校园慈善文化建设工作,两校慈善文化进校园示范点已于去年10月建成并通过验收。同时,我们启动慈善文化进乡村、进景区示范点建设,推进慈善文化建设与“幸福家园”工程融合发展。虽然我区在推进校园慈善文化建设中取得一点成绩,但与上级领导要求和同行先进相比,还有较大差距。

二、今后工作思路

2023年,我们将认真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精神、中华慈善总会第五届理事会第八次会议和省慈善总会第四次会员代表大会精神,以厚植慈善文化、夯实向善根基为己任,重点在5所学校、2家医院、1个社区推进慈善文化建设,全面协调、合力推进慈善文化进学校、进医院、进社区工作。我们今后工作思路是:

(一)扩大示范点。今年1月9日,区慈善总会和区教育局、区卫健委、大中街道联合召开慈善文化进学校、进医院、进社区推进会,对示范点建设作了动员部署。一是向学校扩展。今年初,区慈善总会与区教育局商定,将金丰路初级中学、飞达路初级中学、刘庄小学、区第一小学、区康平路小学5所中小学做成校园慈善文化建设示范点。二是向医院扩展。大丰区慈善总会与区卫健委商定,今年将人民医院、中医院做成慈善文化进医院示范点,努力探索慈善文化与医院文化融合发展的新途径。三是向社区扩展。我们与大中街道商定,将新德社区设为慈善文化进社区示范点。新德社区管辖6个小区,个体门店107家,有住户4287,总人口10737人。一花独放不是春,百花齐放春满园。将学校示范点“盆景”移栽到医院、社区做成“风景”还有大量工作要做。我们将鼓励支持有条件的医院、社区学习区实验小学、万盈小学、城东初中示范点的经验和做法,尽快推进慈善文化进学校、进医院、进社区工作。

(二)发力渗透点。一是向师生渗透。学校环境主要由教风、班风、校风和学生校内外交往关系等构成。学校环境是学生思想品德形成和培养的最重要的外部环境。学校在进行慈善教育时,要把建立良好的学校环境作为进行思想品德教育的中心任务,并借助良好的学校环境去教育学生,发挥学校环境因素的积极作用。向学校渗透重点抓好“四个结合”:一是慈善教育与德育教育相结合,二是慈善教育与班队活动相结合,三是慈善教育与家庭教育相结合,四是慈善教育与课外实践活动相结合。二是向家庭渗透。家庭教育是学校和社会教育的基础。它可以通过血亲关系的感化作用,家庭生活的渗透作用和父母言行的示范作用,对子女进行潜移默化的教育。为了优化广大学生的家庭环境,学校有责任指导家长转变教育观念,掌握科学的教育方法,充分调动学生家长参与学校慈善教育的积极性,增强家长的慈善教育意识,使家庭教育和学校慈善教育工作保持同步。三是向社区渗透。学校慈善教育应充分利用社会慈善教育资源,包括社区的智力、设施和热心学校教育的志愿者,充实学校的慈善教育力量。在学生的课外生活中,更应体现社区的功能,优化社区环境推动学校德育,达到学校与社区的双向互动。社区教育是学校教育的补充和延伸,是形成德育合力的必须重视的重要力量,因此,要主动争取社区教育力量的支持,调动一切积极因素帮助、教育、引导学生,开创社区与学校齐抓共管的局面。

(三)打造新亮点。一是积极推进机制创新。要加快建立主管部门牵头、慈善协调跟进、三方积极参与、各界齐抓共管的工作格局,进一步推动学校、医院、社区与慈善组织互联、教育卫生资源与社会资源互补、社会力量与学校力量互动。要遵循学生认知规律和教育教学规律,针对不同成长阶段学生,按照一体化、分学段、有序推进原则,制定有针对性的慈善教育计划。要积极开展慈善文化研究,深入挖掘区域特色慈善教育资源,探索开发慈善教育校本,以此优化学校德育课程体系。二是努力探索特色创新。要按照实事求是的原则,突出重点,形成特色,典型引路,分层推进,重在实践,讲究效果,不搞一刀切,不搞花架子。各个学校、医院、社区要因地制宜,根据实际情况,尽量利用现有的设施进行改造,力争少花钱、多办事、办好事。要创新创造,运用多种载体,打造各具特色的慈善文化,避免重复雷同。三是不断追求方式创新。要推动慈善宣传教育方式方法创新,慈善文化进学校、进医院、进社区“三进”活动要多样化,不断提升我区慈善文化建设影响力。学校在重点抓好“四个结合”基础上,进一步发挥课堂育人主阵地的作用,在道德与法治、历史等学科中充分挖掘慈善元素,在重要历史人物、重大社会事件解读中渗透慈善教育,引导广大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要让校园、医院、社区慈善文化引领大丰城市文明新风尚,通过“小手拉大手”,让孩子影响未来,逐渐在全社会形成慈善人人可为、人人乐为的生动局面。

(四)紧扣时间点。今年是“慈善文化进校园”三年行动计划(2021—2023)的最后一年,是慈善文化进医院、进社区的第一年。主管部门和承办方要按以下时间节点抢工会战、合力推进:2月底前完成示范点建设实施方案和图文设计方案;3月底前完成校本教材编撰工作和招投标程序;力争4月底前、确保5月底前完成竣工验收工作,区慈善总会对每个示范点工程审计验收合格的,拨付经费8万元;同时做好迎接全市中小学慈善文化建设示范学校评选各项准备工作。

慈善文化贵在厚植,向善根基重在夯实。让我们深入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和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慈善工作的重要指示,在中国式现代化建设大丰新实践中扛起慈善新使命,凝心聚力,求真务实,增量扩面,铸魂育人,奋力开创我区慈善事业高质量发展的新局面。

猜你喜欢

示范点总会慈善
“小二级”示范点服务职工优秀项目
示范点打造切忌堆“盆景”
慈善之路
慈善义卖
半盏——第四话:别急,总会吃腻的
陈埭镇同乡总会
画与话
宾县 党建示范点提升农村党建工作水平
[ 再见,在也不见] 相识总会再相逢
慈善组织相关知识问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