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核心素养视域下初中水彩画教学的策略

2023-05-30黎冰

广西教育·A版 2023年2期
关键词:美术核心素养

【摘要】本文论述核心素养视域下开展水彩画教学的方法,包括通过图像识读激发水彩画绘画兴趣、通过临本临摹掌握水彩画绘画技法、通过美术社团活动培养审美判断能力等,以此发展学生的美术核心素养。

【关键词】水彩画教学 核心素养 美术

【中图分类号】G6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0450-9889(2023)04-0122-03

发展学生核心素养,目的是把学生培养成全面发展的人。美术学科应发挥独特的学科育人功能,注重发展学生的美术核心素养。然而,当前的初中美术教学,教师过于强调知识技能传授,对学生的自我表现和发展空间关注不够,导致学生的想象力和创造力得不到有效培养。要改变这一现状,需要美术教师从宏观上设计初中美术教学,分别从图像识读、美术表现、审美判断、创意实践和文化理解等方面进行实践探索,以此培养学生的美术核心素养。

美术学科的五大素养包括图像识读、美术表现、审美态度、创新能力、文化理解能力。在初中美术课程中,水彩画作为色彩教学最主要的内容和途径,对学生理解和掌握色彩知识、提升表现能力有着非常重要的作用,是初中阶段提升学生综合审美素养的重要内容。水彩画教学是一个系统综合的过程,它要求教师转变教学观念,运用行之有效的教学方式和评价方式,促进学生核心素养的培养。近年来,笔者积极从图像识读、临本临摹、社团实践等方面进行了探究。

一、通过图像识读激发水彩画绘画兴趣

识读水彩画,目的是让学生运用联系、比较的方法对作品进行整体观看,感受图像的造型、色彩、材质、肌理、空间等形式特征,并通过搜索、阅读、思考和讨论等方式,识别和解读图像的内涵、意义,从形态、材料、技法、风格及发展脉络等方面识别图像的类别,懂得图像在学习、生活和工作中的作用。水彩画的表现力非常强,画面大多具有通透的视觉感受,无论是用“干画法”还是“湿画法”表现,都有一种淋漓酣畅、自然洒脱的趣味。在色彩构成上,它和油画等西方传统画同源,而在水色的运用上,又和中国画有很多共通。在指导学生识读水彩画时,笔者注重作品选择、欣赏途径、识读方式的多样性,使学生兴趣勃勃地参与水彩画识读,感受图像的造型、色彩、材质、肌理、空间等形式特征,识别与解读图像的内涵和意义,以及形态、材料、技法、风格、发展脉络等。

例如,在讲授水彩画的铅笔淡彩画法、干画法、湿画法、混合特殊技法时,笔者精心选择了不同风格技法的水彩画,如刘牧虹的《荒岛》、约瑟夫的《街景》、杜高杰的《黄山朝晴》等,组织学生观赏和学习。这些作品的表现技法是画家们在实践中不断探索、总结出来的,让学生在课堂上近距离观赏和学习,有助于学生更好地欣赏这些风格各异、技法獨特的作品,并且感受到水彩画不再是遥不可及的艺术。在学生七嘴八舌地讨论之际,笔者引导学生分析探讨这几幅画的表现技法。通过画面分析,学生了解了刘牧虹的《荒岛》以干画法为主,约瑟夫的《街景》以湿画法为主,杜高杰的《黄山朝晴》的技法结合了中国画的元素。通过直观欣赏、对比辨析,学生对识读水彩画产生了浓厚的兴趣,初步掌握水彩画的造型、色彩、材质等基础知识。

欣赏水彩画,尤其强调要注意水彩画的个性特征,即水彩画的水色交融、酣畅淋漓、灵活运用、相辅相成。我国的水彩画,除了对水与彩的巧妙运用和表现,不少作品还体现了画家将西方水彩技法和民族传统艺术语境结合在一起,在画与玩中追求一种宁静、空灵的情趣。为了使学生深刻认识这些特点,笔者组织学生以专题的形式欣赏吴冠中先生的多幅名画,如《故乡》《桂林山石》《花港观鱼》《拉萨节日》等,并引导他们分析、讨论吴冠中先生的水彩画特点。学生从吴冠中先生的画作中感悟到:水与彩的灵活运用、和谐相融,取水彩之柔美轻快,达到平易近人的效果;景色画意新颖鲜明,体现了中国画的韵味,俊秀洒脱、空灵高远;虚实处理相得益彰,相辅相成。获得这些感悟后,学生逐渐产生学习水彩画的兴趣。

二、通过临本临摹掌握水彩画绘画技法

水彩画教学的目的是培养学生形成空间意识和造型意识,让学生了解并运用传统教学方法和现代媒材技术,结合美术语言,就观察、想象、构思和表现等过程,创造视觉形象,表达自己的意图、思想和情感,提高美术核心素养。在水彩画中运用临本和临摹,有助于学生通过临写优秀的作品,了解它们的艺术特色,同时吸收不同画作所体现出来的精神特质,学习如何构图、如何造型、如何着色,提升学生的绘画技法和审美能力,为学生今后独立创作奠定良好的基础。

(一)教给学生临本的方法

临本指的是临写出来的书画复制本。要掌握熟练的水彩画基本表现技法,首先要对水与彩的分量进行掌控和对时间进行把握。这是水彩画教学的难点。水分不足,画面干涩无味;水分过多,画面含混不清。色彩之间衔接时间过早,色彩会相互混淆;衔接过迟,色与色之间会生硬。如何让学生掌握这些基本功?笔者认为,临摹是锻炼学生造型能力、提升色彩感觉的有效方式,教师可采用从局部到整体的示范,引导学生学习。

首先,进行渐进演示。教师通过“局部—整体”的渐进式演示,让学生掌握临本的步骤。先从一个局部造型开始,再让学生以教师的示范为临本进行临写。在这个过程中,符合学生实际能力水平的临本其实并不是很多。此前,考虑到学生的学习水平参差不齐,笔者特地从网络下载了很多单个局部静物的视频和名家的示范,但实际教学效果并不好。一方面是网络上的视频表现难度较大,学生单纯依靠视频无法跟上示范者的节奏;另一方面学生在课后也很难抽出时间来进行练习。后来,笔者直接选择课本的作品《静物》和《乡间小路》来进行示范并拍摄了“5分钟示范微视频”。这两个示范使用的技法都比较基础,如果从这两幅范画入手,基本上能兼顾绝大部分学生的能力和水平。在课堂上,笔者先给学生看了教师的微视频示范,让学生直接参照课本临写;课后,则让学生结合教师录制的“5分钟示范微视频”进行临写。这样,课堂和课后做到了知识的无缝衔接,取得了较好的教学效果。

其次,进行多样演示。在解决了教师“示范什么”、学生“临摹什么”的问题后,笔者在教学中始终强调水彩的特点——水彩交融,着重向学生演示水彩绘画的水分运用和着色时间的掌控(如在水分未干、水分半干、水分干透时的着色方法和效果),让学生知道必要时可以在水未干时使用纸巾吸收,用笔杆刮刀刮,或者撒上一些盐。这些不同的着色方法,会使色彩丰富多样,画面色彩效果迥然不同。这种面对面、多样化的演示教学,有助于学生直观感受水彩画的用水、着色的多种方法,且印象深刻,对水彩画的水与彩的掌控心领神会,对创作奇妙的水彩画心驰神往、跃跃欲试。

最后,进行对比演示。为了加深学生对水彩画水与彩用量用时的认识与把控,笔者还尝试以自己的作品作为实体,让学生近距离观看,感知画面的水彩特征;结合教材内容介绍教师画水彩画的小诀窍,让学生准确掌握水与彩的比重,调控好水分,调出自己喜欢的色彩,表现出协调的画面关系。同时,笔者挑选一些名家的水彩画让学生欣赏,并与教师的水彩画进行比较,使学生懂得,要想增强画面的透明感,就要学会给颜料添加适当的水,而不是添加颜料,还要根据自己涂抹的面积,调整笔头的水分。笔者还指导学生灵活利用身边的物品,如纸巾、食盐、棉签与颜料进行不同的结合,让学生在对比中领悟不同的结合会产生不同的肌理效果。

(二)教给学生临摹的方法

临摹是指按照原作仿制书法或绘画的过程。临摹是培养学生对色彩的敏锐感、观察力的必经之路,是学生拓宽色彩视野、提高审美判断力的重要手段。临摹前,教师应强调对画作进行整体观察和思考,研究和思考作者的创作思路、构图设计、色彩处理等。临摹方式可以多种多样,应遵循由易到难、由浅入深的原则。

1.创意式临摹。在水彩画临摹中,为了使学生熟练掌握水与彩的分量,教师可让学生在水彩纸上运用水和颜料调和,随意运笔涂抹,在亲手着色的体验中发现水彩运用的技能和技巧。同时,在其他单元内容中鼓励学生把水彩融入其中。例如,教学《花山岩画》一课时,笔者鼓励学生运用水彩的方式表现一幅岩画风格的生活场景,感悟不同艺术表达方式的创作思路、色彩处理,体现美术核心素养中倡导的美术表现、创意实践和文化理解等方面的融合,提升了学生的艺术表现力,激发了学生学习水彩画的热情,使学生体验到创造的乐趣。

2.渐进式临摹。临摹课堂教学的设计,一般应让学生先临摹简易的,再临摹繁难的;先临摹局部的,再临摹整体的。这样由易到难,全体学生都能接受,学生的参与度特别高。例如,先从临摹一个梨或苹果开始。让学生先在一个简单的静物水果中表现出固有色、环境色、黑白灰等基本的色彩关系。在学生熟练这一临摹方法后,慢慢地扩大到罐子、衬布的表现(这样扩充虽然看起来造型元素变多了,但是基本的色彩关系是不变的,可以起到举一反三的作用,逐步提高学生的色彩表现能力)。由易到难、由浅到深、循序渐进的教学方法,能让学生迅速进入水彩画的学习中。

3.想象式临摹。在水彩临摹教学中,学生遇到的最大问题之一是不知道如何丰富画面的颜色,使这些颜色能形成一个统一的色调。色调是一幅画整体的色彩倾向,这种色彩倾向能表现作者的思想情感。例如:欣赏一幅蓝色的画面,能让人联想到蔚蓝的大海;看到一幅金黄色的画面,能让人联想到丰收的秋天;见到一幅绿色的画面,能让人联想到春天的生命力。可见,画水彩画并不是涂抹了一大幅颜色就了事,而是要指导学生临摹时充分发挥想象,将这些颜色进行多种多样的搭配,使之富于变化,形成丰富多彩的画面。教师要使学生明白,好的临摹是为我所用,不拘于原作品的色彩,要有自己的色彩变化,颜色越多变,色彩就越丰富。但是这些颜色的运用具有一定的目的,即为表现某一种主题颜色服务。例如,同样是画一幅名为《水城威尼斯》的水彩画,不同的人在色彩上就有不同的理解。学生可通过直观感悟教师的技法演示,加上自己动手临摹,熟练地掌握水彩画的技法,提高美术创新能力。

三、通过美术社团活动培养审美判断能力

美术课堂是对学生进行审美教育的重要途径,教师应在日常生活中引导学生学会欣赏美、创造美,提升学生的审美素养,促进学生健康发展。美术社团的重要性在于,它是美术课堂教学的延伸和补充,具有更大的灵活性。在美术社团活动中,教师应引导学生对美术作品和现实中的审美对象进行感知、评价、判断与表达,从而感受和认识美的独特性和多样性,形成基本的审美能力和健康的审美趣味;应指导学生用形式美原理和其他知识对自然、生活和艺术中的审美对象进行感知、描述、分析、评价,运用语言、文字、圖像等表达自己的审美感受。我校开展了丰富多彩的美术社团活动,如“漫画社”“手绘工坊”“瑶族民间美术工作室”等。

以“手绘工坊”为例。该社团活动中有一项课程内容是风景淡彩的学习,让学生通过写生,暴露绘画中存在的问题,再通过教师检查,及时发现和纠正问题。教师在指导学生学习风景淡彩时,首先应强调造型准确,做到起笔准确。其次,注意湿透用纸,上色前先用排笔在水彩纸上刷水,必要时可以多刷一两遍,尽量保持纸张湿透不干燥。再次,强调画背景要先远后近,做到胸有成竹,确立整个画面的基调——先画好亮部,留出亮光,然后铺色,在画面半干半湿时迅速涂抹中间色调,使之与亮部的颜色浑然一体。最后,强调整理画面并用水性笔勾勒轮廓,做到近景当实、远景当虚,形体准确、色彩协调,画面色彩浑然一体又层次分明。

例如,组织学生在校园写生时,教师针对学生绘画中存在的问题,面对面指点纠正,让学生清楚地看到教师动笔修改的地方、运笔动作的快慢、水彩涂抹的轻重等,进而有所领悟。在这个过程中,学生将课堂上学到的水彩技法运用于写生中,对自然风景、社会生活的审美对象进行感知、分析、判断,并且运用图像描写将它们表现出来。校园里的一脉涌泉、篮球场旁的繁茂绿榕、教学楼一角的滴水凉亭,无不在学生运用自如的水彩笔下栩栩如生、涉笔成趣。

当然,教师还可以通过画展等竞赛活动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激励学生尝试创作有创意的水彩画作品。在竞赛活动中,引导学生通过评比、分析、思考和探究,进一步对作品和环境展开符合实用功能与审美要求的创意构想,再通过不断修改和优化,使更新更美的画面得以呈现。画展比赛还可以为学生搭建相互观赏、学习交流的平台,使学生在欣赏同伴画作的同时,认真思考自己画作的优缺点,取长补短,学到更多的绘画技巧,最终提高自身的水彩画绘画水平。

水彩画教学的最终目的是让学生逐渐学会从文化的角度观察和理解美术作品,了解美术与文化的关系,认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内涵及独特的艺术魅力,坚守中华文化立场,树立文化自信,同时理解不同国家、不同地区、不同民族和不同时代的美术作品所体现的文化多样性,学会欣赏外国优秀的美术作品,尊重艺术家、设计师和手工艺者及其创造的成果,以及他们对人类文化的贡献。在教学中,教师要充分认识开展水彩画教学的意义,引导学生在观察思考、临摹学习、创作表述的过程中,发展美术核心素养。

注:本文系南宁教育科学“艺体学科教育教学实践”专项课题“核心素养框架下初中水彩教学实施策略的研究”(2021YTC023)的阶段研究成果。

作者简介:黎冰(1980— ),广东顺德人,本科,高级教师,主要研究方向为美术教育。

(责编 黎雪娟)

猜你喜欢

美术核心素养
创意美术
创意美术
创意美术
创意美术
创意美术
作为“核心素养”的倾听
“1+1”微群阅读
向着“人”的方向迈进
核心素养:语文深度课改的靶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