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两会代表委员慈善好声音

2023-05-30慈一

慈善 2023年2期
关键词:残疾人慈善

慈一

【慈善行业】

郑功成:对网络骗捐诈捐乱象零容忍

(全国人大代表、民盟中央副主席、中国社会保障学会会长、中国慈善联合会副会长、中国人民大学教授)

郑功成表示,我国慈善事业有着深厚的文化基础,但与有组织化的欧美慈善事业相比,在很多方面还相对滞后。比如,存在慈善组织数量不多、慈善资源动员不足、所发挥的慈善效用也不够等问题。“互联网让‘指尖公益成为可能,不断融入人们的生活。网络慈善已成为我国慈善事业发展的亮丽篇章。”

郑功成介绍,网络慈善有三个特点:一是打破了时空限制,方便了人们的行善途径,无论何时何地,都可以借助网络捐献爱心;二是改变了慈善生态,网上行为都会“留痕”,网络慈善项目都可以受到网友监督;三是年轻人成了网络捐款的生力军,年轻网民对网络捐款接受程度更高,在网络慈善里发挥着引领作用。

然而,我国网络慈善事业发展还面临着一些考验。“虽然主流是好的,但偶尔会出现一些诈捐、骗捐的情况。我们要在支持其发展的前提下,规范好、治理好网络慈善。”对此,郑功成认为,网络诈捐、骗捐的乱象损害了公众的爱心善意,要持续加强互联网法治建设,对这类现象做到零容忍;同时,推进相关政策的不断完善,让公共政策与法律规范相辅相成、相得益彰;此外,平台也要切实担负起主体责任,加大平台自身的募捐审核力度,提升甄别能力、完善甄别举措。

栾新:建议将现代慈善素养培养纳入学校教育目标

(全国政协委员、民进山东省委会主委)

栾新认为,慈善宣传是弘扬慈善文化、提升慈善理念的有效手段,也是发展慈善事业的一项基础性工作。她建议,创新宣传方式及手段,以重大活动、节庆日等为契机,积极组织开展慈善书畫展览、文艺晚会、征文比赛、社区义演等形式多样的文化活动,弘扬新时代慈善精神,宣传慈善先进典型。此外,应由宣传部门牵头建立慈善文化建设协调机制,将慈善文化建设列入文明城市、文明社区、文明单位创建内容,推动慈善进机关、进企业、进社区、进学校、进乡村,在全社会倡导正确慈善理念。

栾新建议,由教育部门牵头,将现代慈善素养培养纳入学校教育目标,在中小学教学内容中增加慈善历史及相关知识的普及,使慈善美德教育与学科教育紧密结合、融为一体。同时,加大校园慈善文化建设力度,尽可能多地提供学生践行慈善理念的平台,促进校园慈善文化建设。

此外,栾新认为,应加强慈善组织与新闻媒体的合作,充分利用广播、电视、报刊、网络等媒介,加大慈善文化宣传力度,倡导新闻媒体通过为慈善提供免费版面、免费栏目等方式进行慈善宣传。在加强政策保障方面,栾新建议,应进一步完善税制环境,切实落实税收优惠政策,积极推动提高扣除限额比例,对于大额捐赠允许延期抵扣;推行捐赠票据电子化,积极完善非货币捐赠评估机制,鼓励进行实物捐赠,加强慈善政策与财政转移支付、税收、社会保障等政策的协同。

【乡村振兴】

连玉明:创新乡村人才机制 借助数字技术赋能乡村振兴

(全国政协委员、北京市朝阳区政协副主席、北京国际城市发展研究院创始院长)

“要建立健全乡村规划师制度,以规划引领推动乡村绿色振兴。”在连玉明看来,乡村规划师制度既要注意专业性又要加强统筹性,加大乡村规划师培养力度,也要鼓励城市规划师下乡,实施“政府-村庄-规划师”结队机制,逐步实现乡村规划师服务制度化、常态化。引导规划、建筑、园林、农业等设计人员入乡,发挥他们在生态保护修复、传统古村落保护、基础设施布局等方面的作用。

如何解决农村“空心化”现象,农村青壮年人才短缺问题。连玉明提出,要创新干部返乡、企业兴乡等激励机制,鼓励和支持有经验、有能力、有意愿的退休干部回到故乡,把城市的先进理念、要素资源、人力资本等运用到乡村治理中,推动乡村治理现代化;引导企业家到农村投资兴业,促进产业融合发展,推动乡村新技术、新产业、新业态的发展。同时发挥新乡贤连接故土的纽带作用,让他们成为推动乡村振兴的重要力量。鼓励和支持能人回乡,引导在外创业有成、热爱家乡的创业能人、社会贤达返乡创业,带动村民创业就业。

秦和:加强乡村教师队伍建设 助力乡村振兴

(全国人大代表、吉林外国语大学校长)

秦和指出,我国乡村教育仍面临诸多困难和挑战。其中有三个方面的问题尤为突出:一是乡村教育质量整体不高,与城镇学校的差距依然巨大。二是乡村教育资源大量闲置。三是乡村教育治理跟不上。

秦和表示,建议国家层面专门出台文件,对乡村教育发展作出新的系统部署,以振兴乡村教育为重要抓手。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的具体建议:

一是着眼全局系统谋划和发展乡村教育。将振兴乡村教育摆在事关党和国家事业发展全局、事关教育事业发展全局的战略位置,在大格局、大视野下谋划和发展乡村教育。二是着力盘活乡村闲置教育资源。建议国家有关部门牵头,对乡村校舍的闲置情况进行全面摸底。在此基础上,区分不同情况,统筹制定合理利用方案。优先考虑用于改善教师工作和生活条件。三是大力加强乡村教师队伍建设。对乡村教师现状进行全面摸底。四是加强乡村学校管理队伍建设。五是完善乡村教育管理制度。

【儿童保护】

李迎新:构建儿童心理健康公益服务体系

(全国政协委员、北京市第四中级人民法院副院长)

少年儿童原本就是“成长中的幼苗”,抗压力和情绪调节能力较弱,必须增强风险意识,通过医疗、教育、家庭、社会等多方面共同努力,持续关心关注少年儿童心理健康。为促进少年儿童心理健康发展,李迎新委员提出以下建议:

一是构建完善的儿童心理健康服务体系。建议完善预防、治疗、康复,全面促进一体化儿童心理健康服务。充分调动社会力量,切实提升“12355”青少年服务台心理服务能力,构建儿童心理健康公益服务体系。

二是加强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加大对中小学心理健康教师的培训、督导,针对后疫情时代各年龄段学生心理疏导工作开展专项培训。

三是强化家庭的心理抚养。利用家校课堂等途径开展家长心理健康知识培训。

四是营造重视心理健康的社会氛围。引导全社会正视抑郁症等精神障碍,关怀和理解精神障碍患者,降低精神障碍患者的“病耻感”,鼓励积极就诊求治。

【医疗健康】

孙达:鼓励社会力量参与 尽快增加AED数量

(全国政协委员、中华慈善总会党委书记)

“现阶段,我国AED配置及使用情况是典型的‘数量少、找不到、监管弱、不会用。”孙达表示,我国AED保有量不足、设备管理及信息较为杂乱,导致人们在紧急状态下难以快速找到最近且可用的AED。

为此,孙达建议,鼓励社会力量参与,尽快增加AED数量。“可以通过社会组织设立公开募捐慈善项目,动员AED厂商直接捐赠设备,动员社会爱心人士、爱心企业捐赠资金购买AED设备,捐赠给有需要的地区。通过社会化、商业化运营模式增加AED数量,促进AED规范、快速落地推广。”孙达认为,应建立健全标准化的AED设备信息管理机制,建设标准化的AED急救地图,出台统一的AED急救地图信息管理标准,规范AED急救地图与各大商用地图的整合,让人们打开任意一款地图都能快速找到AED。

孙达建议,可以社会化培育和发展急救技能志愿者服务保障队伍,面向学校、社区、工厂、商业区、公共交通等重点公共场所工作人员及广大公众,大力开展急救技能培训并定期开展复训,建立急救技能志愿者服务保障队伍,加强训练演练,进一步提高应急救护能力。

孙达:推进医养结合应着力解决基础设施薄弱与专业人才匮乏问题

(全国政协委员、中华慈善总会党委书记)

孙达认为,从现实情况来看,医养结合的最大需求还是在基层。因此,首先需要从弥补医养结合的短板入手,着力解决基础设施薄弱与专业人才匮乏问题。除了积极提倡与提供居家医疗服务外,应在街道(乡镇)、社区(村)有条件的卫生院、敬老院等地方,通过内部改扩建增加一批医养结合服务设施。

在人才培养方面,应多渠道拓展专业人员供给量,加强人才培训、引导医务人员从事医养结合服务、壮大失能照护服务队伍。数据显示,截至2021年年底,我国失能、半失能老年人约为4000万人,对照护人员的需求超过1300万人,而目前我们仅有相关人员50多万人。因此,加快推进医疗卫生与养老服务紧缺人才的培养,通过开展应急救助和照护技能培训充实人才队伍,正在成为当务之急。

孙达表示,医养结合是一个庞大的系统工程,需要国家出台完善的价格政策、加大保险支持、盘活土地资源、落实财税优惠等多个维度的政策支持,因地制宜地将现有资源条件转化为推动发展的有利条件,激活初始动能,更好地实现上下联动、左右互动,打通健康养老的“最后一公里”。

【助残】

龍墨:关注后疫情时代残疾人群体的身心健康

(全国政协委员、中国残疾人福利基金会理事长)

龙墨提到,我国的残疾人70%生活在农村,尤其是这部分群体,他们在求学、就业、就医方面要比我们健全人更加困难,特别是重度残疾人原本的就医需求就比普通人多,在疫情期间和后疫情时代可能面临更大困难。另外,重度残疾人的就业问题也需要我们格外关注,脱贫攻坚以后,解决了七十几万残疾人的贫困问题,然而经过三年疫情,加大了他们返贫的风险。如何保持住残疾人的脱贫攻坚成果值得关注。

针对以上问题,龙墨提出了三点建议,以保障残疾人在后疫情时代的实际需求。首先还是应该以政府为主,习近平总书记曾在去年的讲话中强调,对困难群众要格外关注、格外关爱、格外关心,帮助他们排忧解难。政府也专门提到要兜住底、兜好底、兜准底,兜准底就是要精准地施策,那么我们首先就要明确疫情会给残疾人,特别是重度残疾人带来了哪些后续影响。其次是在兜底之上,政府、企业还有公益组织等都要更多地发力,给这样特别困难的重度残疾人在兜底和托养方面带来更多实际的帮助。最后是要关注疫情给残疾人群体带来的心理影响,疫情期间,有的残疾人长时间不能出门,有的残疾人可能面临更多的生死离别,这都可能导致更多的心理问题。因此,需要加强对残疾人,尤其是重度残疾人的心理干预,为他们提供更多的精神、文化、心理方面的支持和帮助。

【教育】

陈小平:鼓励社会力量参与普惠托育服务建设

(全国政协委员、浙江省政协副主席)

陈小平认为,将普惠托育服务纳入基本公共服务势在必行,对于减轻家庭生育养育负担、促进人口长期均衡发展具有重要意义,亟须国家进一步加大推进力度。但推进此项工作还存在部门协作待加强、照护人才短缺、托育机构普惠难度大等问题。

陈小平建议,修订完善规划建设规范,推动医院、高校和大型企业规划设计中将托育机构列入必配设施。

其次,强化政策支持。调整国家发改委关于普惠托育服务的政策指引,将普惠托育服务纳入国家基本公共服务范围。鼓励社会力量参与普惠托育服务建设、运营和管理;抓紧制定托育机构建筑工程验收办法,推动社区便捷托育机构发展。

陈小平还建议,教育部要引导高职、专科、本科院校增设婴幼儿服务专业,系统培养托育专业化人员,特别是大力培养婴幼儿照护服务骨干人员和婴幼儿照护服务保育员。

【养老】

于春水:加强居家养老护理员队伍建设

(全国政协委员、天津医科大学副校长)

于春水表示,由于居家养老护理员的工作时间长、工作强度大、工作待遇低、居家护理工作的社会认可度低、管理部门宣传引导不足等原因,很难吸引年轻人尤其是具有相关专业知识和技能的年轻人从事居家养老护理工作,导致居家养老护理员队伍规模小,远不能满足我国居家养老的刚性需求。要加大正面宣传力度,使居家养老护理工作成为体面的职业。可面向城市待业人员、下岗再就业人员和农村剩余劳动力开展针对性宣传,鼓励他们加入居家养老护理员队伍。

于春水建议充分发挥互联网优势,开设权威门户网站,建立起居家养老护理员供给端与需求端的桥梁。各地可依托当地高等医学院校的优质资源,发挥其服务社会职能,建立居家养老护理员培训体系。增加高校作为社会培训评价组织承接政府职业技能培训项目,面向社会开展培训和职业技能等级认定工作,提高居家养老护理员的应急救助和居家照护技能。

猜你喜欢

残疾人慈善
慈善之路
慈善义卖
慈善义卖
慈善义卖
浅析残疾人就业对策
我骄傲
方便残疾人用的橱柜Chopchop
便于残疾人进行登机的Skycare轮椅
慈善组织相关知识问答
慈善组织的登记、认定和终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