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职思政课“理实融通”教学路径探析
2023-05-30王洁
【摘要】本文论述“理实融通”教学模式的实质及现实意义,分析影响当前高职院校思政课“理实融通”教学的各项因素,提出高职院校思政课“理实融通”教学实施路径:增强教育主体力量,落实“三融合”措施;教学设计要以内容为王,体现“三特性”;打造实体性教学实践平台,深化理实融合育人。
【关键词】高职院校 思政课 理实融通
【中图分类号】G6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0450-9889(2023)06-0051-03
思政课教学是当前高职院校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关键路径。为了提高思政课的教学质量,建设学生乐于参与、终身受益的思政课程,高职院校进行思政课程改革势在必行,尤其要建立适应新时代要求的新型思政课教学模式。中共中央、国务院在《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意见》中提出,“坚持以人为本,贴近实际、贴近生活、贴近学生,努力提高思想政治教育的针对性、实效性和吸引力、感染力”。教育部在《关于全面提高高等职业教育教学质量的若干意见》中提出,“改革教学方法和手段,融‘教、学、做为一体,强化学生能力的培养”。可见,在高职思政课教学中探索“理实融通”路径,是党和国家的明确要求,也是新时代提升教育教学质量的可靠思路。
一、“理实融通”教学的实质及现实意义
“理实融通”教学是将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高度融合,实现二者良性互动的教学方式。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的融合包括理论教学主体与实践教学主体、理论教学目标与实践教学目标、理论教学内容与实践活动内容等方面的融合。“理实融通”将学生的角色由单纯的学习者变为学习者与实践者兼有,将教师的角色从理论知识传授者变为理论知识传授者与实践应用指导者兼有,同时打破第一课堂、第二课堂、实习实训、社会实践之间的壁垒,实现了“教、学、做”的融合。与专业课程不同,高职思政课属于典型的理论型课程,不存在操作技能方面的实践培训,“做”的方面更多是指用有形的载体开展的思维活动,如爱国主题演讲、时政论坛、红色经典表演、手抄报制作、微电影拍摄、社会公益讲座等活动。学生通过参与实践活动印证理论知识,从而将理论知识内化为自身修养,外化为自身行为指导,促进感性认识上升到理性认识,实现理论与实践的融合统一。
对高职院校而言,探索思政课“理实融通”教学路径,其现实意义包括两个方面:一是符合高职教育的核心理念,满足高职教育要求。为适应培养实用技能型人才的教育目标,高职院校在专业课教学中构建了“工学结合”“任务驱动”等教学模式,体现了“教、学、做合一”的核心教学理念,思政课参考专业课教学模式开展“理实融通”教学,能够改变灌输说教的教学方式,提高实践在思政教育中的比重,将单一强调学生对理论知识的掌握转为强调以能力培养为本位,突出高职院校思政课教学的职业性特点,使学生体会到思政课的实用性和针对性,充分发挥思政课在高职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中主阵地和主渠道的作用。二是使思政课获得更广阔的教育空间。“理实融通”教学模式体现贴近生活、贴近学生、贴近实际的教育原则,学生在实践中获得知识、检验知识、应用知识,体验认知的完整过程,实现学以致用、学用结合、学用相长的教学效果,将理论知识、职业能力及思想情感融合在一起,连续跨越“知”“信”“做”三个层次,使思政课在时间和空间上都得到延伸与拓展。
二、高职院校思政课“理实融通”教学影响因素
高职思政课实施“理实融通”教学虽然符合高职学生的思维方式和认知规律,可以在一定程度上提高教学质量,但在实践过程中往往受到主客观因素的影响,导致教学效果大打折扣。
首先,受到学生个体因素影响。一方面,高职学生文化基础相对薄弱,获取信息的能力较低,综合分析能力不足,面对实践任务往往心有余而力不足。另一方面,高职学生普遍未形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学习意识不强,面对晦涩、抽象的理论知识存在厌烦、畏难的情绪,在完成实践任务时敷衍了事。高职学生的学习能力、理解水平、操作能力等方面的差异,极大地影响了“理实融通”教学的效果。
其次,受到师资力量因素影响。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扮演着知识的传授者、实践的组织者及指导者的角色,在“理实融通”教学中起到主导作用。但是,目前高职院校思政课师生配比为1∶350,师资力量相对薄弱,导致教师难以开展实践教学活动,因此不得不回归传统课堂,实施以理论知识为主的教学。此外,部分思政课教师专业理论知识扎实,但社会实践经验不足,难以给予学生到位的实践指导,导致实践教学效果不佳。
最后,受到教育管理机制因素影响。高职思政教育传统模式大多“重理论、轻实践”,且以往的思政教育工作主要由思政课程管理部门负责,思政课程管理部门与党委宣传部、学生处、院团委等其他部门联动不足,导致各部门在工作中各自为政,难以在思政教育过程中形成合力,从而使思政实践教学缺乏组织支撑、人员支持、资源支援。
三、高职院校思政课“理实融通”教学路径
高职院校要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坚决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深入推进“理实融通”思政课改革创新,不断增强思政课的思想性、理论性、亲和力和针对性。在高职思政课教学中贯穿“理实融通”的教学主线,应该协同教育者、教育对象、教育内容、教育形式等诸多要素,形成紧密协作的教育体系。
(一)增强教育主体力量,落实“三融合”措施
思政课教师是思政教育实施的决定性力量,因此,要重点转变思政课教师的教育理念,并提高其教学水平,使思政课教学能够紧密贴合高职人才培养目标,推动“理实融通”教学模式成功实施。广西幼儿师范高等专科学校进行思政课教师队伍建设时,遵循“理实融通”要求提出了“三融合”措施。
1.思政課教师与专业课教师融合
思政课教师要加强与专业课教师的联系与沟通,通过专业课教师的解释、说明,深入了解各专业的人才培养目标和行业要求,明确把握学生未来职业发展中所需的思政理论知识及个人道德修养,从而更有针对性地设计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教学内容。如思政课教师与计算机基础应用课教师集体备课,发掘专业课程中包含的“爱国、敬业、诚信、友善”思政元素,结合计算机行业发展状况、当前成就、独特行业规范等内容,明确互联网对全球经济格局、利益格局、安全格局的深远影响,引申出“网络强国战略思想”,落实爱国爱民、民族自豪感、“四个自信”等方面的爱国主义教育;思政课教师参与电子工程专业课的模拟仿真实验教学,在专业课教师的引领下体验岗位技能、岗位环境、岗位风险、岗位安全等内容,挖掘出精益求精、忠于职守、爱岗敬业等思政教育元素。总体而言,借助专业课教师的力量增强思政教育主体力量,既能推进专业课程与思政课程同向同行,形成协同效应,还能切实推动思政课“理实融通”的真正落实。
2.思政课教师与辅导员融合
思政课教师与辅导员都是高职院校开展思想政治教育的主体,通常是思政课教师主“内”,辅导员主“外”。要充分发挥思政教育主体力量,形成“理实融通”的教学模式,需要思政课教师与辅导员形成合力、共同施策。辅导员有策划和组织学生参与校内外实践活动的经验,思政课教师经常向其“取经”,能深入了解、掌握学生的思想动态和兴趣爱好,以及发现学生存在的思想问题或职业困惑,为思政课理论教学提供新视角;思政课教师经常与辅导员合作开展实践教学,有助于学生提升理论运用水平,也有助于学生在实践中印证知识、提升能力,这样的教学效果是在课堂上进行单方面的理论宣讲难以获得的。
3.思政课教师与实践活动融合
开展“理实融通”教学的前提是思政课教师具备丰富的实践经验,这样教师在实践教学过程中就能给予学生充分、到位的方法指导。高职院校可以引导思政课教师多参与基层实践活动,或者为思政课教师提供开展实践活动的平台与机会,使其逐渐积累丰富的实践经验。如广西幼儿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定期组织思政课教师深入基层、深入企业、深入社会开展调研活动,鼓励思政课教师在寒暑假报名参加社区街道等单位的挂职锻炼活动,使其真切感受和了解本地的经济文化、社会风尚,从中发现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的契合点,增强学科理实一体化建设的科学性、真实性和针对性,从而有效实施“理实融通”教学,助推思政课立德树人根本任务落实。
(二)教学设计要以内容为王,体现“三特性”
近年来,关于思政课教学改革的讨论越来越多,部分高职院校教师为了提高课程的亲和力、吸引力,在教学中大量运用网络视频资源及网络语言等,这些“新潮”的内容相对吸睛,但放大了课程的娱乐性,使学生产生“娱乐至上”的思想观念,在一定程度上消解了课程的思想性、理论性、政治性。从这个层面出发,思政课教师进行“理实融通”教学设计,要以内容为王,体现出思想性、理论性、政治性三个方面的特性。
思想性是思政课的基本特征,思政课承担着为党育人、为国育才的历史重任,目标是帮助学生学习和掌握马克思主义基本理论及其中国化成果,为学生成长成才奠定思想基础。因此,进行思政课“理实融通”教学设计时,可以适当融入一些比较前沿、较能吸引学生眼球的教学素材和视频资源,以生动、具体的事例诠释抽象的理论知识;在课堂讨论、师生辩论、主题演讲等实践环节,教师应通过意义追问、问题反思等方法增强思想性。切不能为了活跃课堂、取悦学生,过多地使用网络用语、娱乐元素,导致思政课教学失去思想教育功能。
政治性是思政课的本质属性,关系到思政课为党和国家培养什么样的人的重大问题。当下国内外环境复杂多变,敌对势力从未停止以意识形态渗透的形式影响青年大学生。面对各种错误思潮与错误观点的干扰,思政课应坚持以政治性引导学理性,坚持正确的政治方向,引导青年大学生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做到“兩个维护”。进行“理实融通”的思政课教学内容设计,应重点厘清理论教学的难点、实践教学的重点,同时与大学生的关注点、社会的热点、敏感问题等结合起来,使教学直面各种社会思潮挑战,引导学生保持理论上的清醒,在实践中自觉与不良势力作斗争。
理论性是思政课的鲜明属性,也是其立身之本。思政课的理论知识包含着马克思主义的基本经验、基本价值、基本思想、基本理论等。思政课堂内容过多掺杂娱乐元素,以及知识结构随意化、碎片化,均会不同程度影响课程的理论性,甚至导致理论弱化与理论短视问题。因此,在思政课中,无论是理论教学还是实践教学,均要保持较强的理论特色,讲授理论时敢于突破常识性、经验性的思维桎梏,既要用生动的素材引导学生进行现实问题的剖析与解读,也要避免单纯堆砌网络段子增加课程的趣味性与吸引力;指导实践活动时不能脱离理论,因为脱离理论指导的实践是盲目的。
(三)打造实体性教学实践平台,深化理实融合育人
思政课实践活动往往是依托实体性教学平台开展,思政课实体性教学平台是一个集视觉体验、主体建构为一体的符号空间。对高职学生而言,实践性教学是一种更加生动、更富有吸引力的体验性学习方式。高职院校打造实体性思政教学实践平台,目的是将学生应知应会、必知必会的党的创新理论、基本观点、思政课知识要点,通过声光电等手段立体化呈现,使学生获得身临其境的体验,从而深切领会思政课蕴含的价值引领作用及道德内涵,促进学生的人生观、价值观、世界观、道德观等形成。
在信息化时代,随着网络技术不断发展,实体性教学平台还融合了虚拟仿真平台的功能、特性,进一步推动了思政课实践教学与虚拟仿真等智能化技术的融合,使这一教学平台具有丰富的全媒体资源,包括视频、音频、3D模型、360全景等,同时能够运用VR、AR等新技术手段,为教学创设了立体化、全方位的生动情境,让思政课实践教学从平面走向立体、从抽象化为形象、从文字变为情景,真正打造“虚实结合、理实一体”的高效思政课堂,使思政课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达到有机统一,使理实融合育人效果不断深化。
总之,“理实融通”教学模式强调理论与实际相结合,注重提升学生个人能力及综合素质。高职院校思政课实施“理实融通”的教学模式,应当从教学内容、教师队伍及教学方式等方面入手,促使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相互支撑、教学效果相互转化,为完成思政课程立德树人根本任务提供有力保障。
参考文献
[1]苏益南.绘好新时代人才培养“施工图”[N].中国教育报,2019-04-30(11).
[2]焦勇.“混合式理实一体化”教学模式探索与实践[J].船舶职业教育,2018(2).
注:本文系2021年度校级课程思政研究项目“高职广西少数民族民间舞蹈课程思政教学路径探索——以壮族铜鼓舞为例”(2021YZKCSZB04)的研究成果。
作者简介:王洁(1989— ),湖北荆州人,讲师,研究方向为舞蹈学。
(责编 黄健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