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教育的美丽风景

2023-05-30徐林

教师博览·中旬刊 2023年2期
关键词:帕尔默脸面恐惧

徐林

美国教育家帕克·帕尔默在《教学勇气:漫步教师心灵》中写道:“在没有防卫的情况下和亲密朋友在一起,教书的我们会承认许多的恐惧。”那么,我们恐惧什么?帕尔默这样分析我们所遭遇的恐惧:我们的工作不受赏识,没有足够的报酬,在一个不错的早晨突然发现我们选错了职业,把我们的生命都耗费在琐事上,到最后感觉自己就像骗子。其实,我们还有一个自己意识不到的恐惧:对来自年轻人的评判的恐惧。哪怕你还是个年轻的教师,也会拥有这样的恐惧。在帕尔默看来,教师是按几何级速度变老的。大部分教师在29岁之前就进入了中年期!而人到中年,会面临一个“停滞”还是“生产产出”的选择。面对恐惧,如果我们真的就“心”怀恐惧,那我们就会选择停滞状态,把自己关在资格、身份之内,不允许别人接近。

我从2002年进入中学语文教师这个圈子起,转眼已到了职业生涯的第21个年头。按照帕尔默的说法,我早已人到中年。20多年的职业生涯,我迷茫过、彷徨过,自然也恐惧过。以我作为一个语文老师的个人经历而言,语文教师乃是语文教育环节中执掌教材走向的大法官,其执行力的高低就决定了几十个乃至几百个学生对语文教育的认知程度。语文教育的崇高性“于我心有戚戚焉”。我生怕因為知识面的狭窄而误人子弟,更怕由于自身教育理念和思维方式的停滞不前而培养了一些可怜又可怕的“套中人”。

但让我感到欣慰的是,面对这样的恐惧,我还没有成为一个选择停止生长的人。因为我知道,选择停滞,就意味着我要与学生分离,与教学分离,与教育分离,甚至与生活分离,然后就会惶恐地防范着这一切。由此,我就真的陷入了恐惧的恶性循环。因此,承认恐惧、面对恐惧,并进而抵抗恐惧,应该成为教师职业生涯中一种积极建构和践行的教学勇气。

而这种勇气,或者说教师的职业素养与敬业精神,我认为应该一面呈现于课堂,一面凝结成文字。

课堂教学自不必说,那是一个语文教师的“脸面”。说课堂教学是语文教师的“脸面”,绝没有半点轻薄的意思,而是说,对于语文教师而言,课堂犹如人的脸面那样重要,不能有丝毫的污点。但课堂教学也仅仅是“脸面”而已。改变“课堂”不如改变自己,与其费尽心思做“脸”,不如实实在在做“人”。改变课堂只是美容,重要的不是脸面,而是透过脸面所展现出来的一个语文教师的内在品性。那么语文教师的内在品性是什么?我赞同语文特级教师、“我即语文”教学理念提出者陈日亮老师的一句名言:“语文教师应该自己感觉是一个学者,而他人则感觉他是一个诗人。”

学者也好,诗人也罢,或者还是别的什么,我深知,一个语文教师要想真正站稳自己的课堂,仅仅靠“讲”是不够的。俗话说“巧妇难为无米之炊”,在课堂之外,我还得逼着自己去读,逼着自己去写!一言以蔽之,语文老师既要成为读书的种子,也要成为教育的立言者。

有人说“名师是读书读出来的”,话虽偏激,却也是中肯之言。读书,是一切初涉世事或情智尚未发育成熟的生命和纵横几千年人类文明积淀下来的意义与价值世界之间建立联系的过程,将为我们的生命成长奠定一个广博、深厚的精神底子。而这里的读书,并不只限于教科书或者教参的阅读。对于一个善于思考的教师来说,他更应当大量阅读非必修的书籍,因为一切情智习惯的养成,从根本上取决于非必修书籍的阅读。阅读境界,甚至可以说是教育境界:首先是“倾听”文本中众生命的呼唤;其次,自己“参与”进去,与之“对话”,在精神的“互动”中“享受”生命的欢乐;然后,“沉静”下来,进行生命的“沉思”和“追问”;最后,走出书本,“直面生活”,进行生活的“实践”、生命的“创造”,实现生命的“自主”、人生的“开放”。

但我亦深知:“读”之外,还要“写”。每当面对这个“写”字,我都是心怀敬畏的。写作之于教师,犹如波涛之于大海,飞翔之于雄鹰。写作关乎教师生命的成长。为什么写?叔本华说:“阅读并不能代替一个人的独立思考。它只是对精神起着一种引导作用。汗牛充栋的书籍,仅仅告诉我们错误的途径如此之多,如果一个人盲从轻信,就很可能误入歧途。”杜维明教授说过:“一个大学教授几年不写书,就等于他的学术生命已经死亡。”这样的话同样适用于今天的中学教师。我想:一个中学教师几年不写文章,就等于他的教学生命已经死亡。写作是什么?卡尔维诺说:“写作是为了学习那些我并不知道的事。”杭州越读馆创始人郭初阳老师说:“教师是负伤的治疗者。”那么,我也可以这样说:写作从某种意义上说也就是教师自我疗伤的一种方式。

而面对恐惧,我更欣赏阎连科的一句话:“写作是因为我对生活有恐惧。”写作并不是职业作家才有的专利,正如王栋生老师所说:“语文教师至少是合格的表达者。”语文表现存在论提出者潘新和老师则说:“不写作,枉为人!”这话说得真是让人振聋发聩! 所以身为教师,我们必须学会写作。写作是一种智慧,甚至是一种生命的延续。而肖川教授则认为:能够写好文章的人,也一定能上好课。

毋庸讳言,我身边有很多老师觉得自己越来越不会教书了。但我深知,其背后不仅有教育体制与教育理念上的偏颇与失误,更有教师自身发展的瓶颈。他们中很多人不读书,更不写作,甚至上课也像点卯一样,把讲台当成车站的站台,匆匆来,又匆匆去,没有任何教育激情和热情。此情此景,让我想到了一位教师在随笔中写的话:“的确,我们的工作是很累,但是我们为什么不可以诗意地生活和享受教育呢?直到我开始拿起笔记录自己的教育教学经历与故事的时候,我感觉到生活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我开始明白了什么是教研,开始关注自己的学生与教学;我明白了什么是人生,读书、上网、写作的生活方式净化了我的灵魂;我学会了如何过日子,让‘书香飘进了我们全家人的心;文章的发表也提高了我的生活品位,让身边的人对我刮目相看。”其言谆谆,其情切切!上课、读书和写作,这是教师职业生命应该要不断演奏的三部曲,不可偏废。

所以,我们应该放下沉重的埋怨与揪心的叹息,穿梭于阅读的走廊,伴着写作拾级而上,最终到达思想的高地。那样,我们才能欣赏到教育最美的风景。最后,我们才能在“做教师真难”的感喟之后,有底气地说一句:“做教师真好!”

(作者单位:江西省九江第一中学)

猜你喜欢

帕尔默脸面恐惧
有脸面的颜值
脸 面
住校记:她在梦里表达恐惧
恐惧更奇怪
脸面
恐惧
恐惧的对立面
画中有话
澳“狂言大亨”竟要求总理自杀
第八个形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