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光倒刺夏季养殖管理技术

2023-05-30方园张乐乐温旭曾庆祥1张家海刘德亭刘斌

江西水产科技 2023年2期
关键词:池塘养殖

方园 张乐乐 温旭 曾庆祥1 张家海 刘德亭 刘斌

摘要:从池塘条件、水质调控、饲料投喂、病害防治、日常管理等方面介绍了光倒刺鲃夏季养殖管理技术。

关键词:光倒刺鲃;池塘养殖;夏季管理

中图分类号:S964.3      文献标识码:C

基金项目:《刺鲃健康高效养殖技术集成与示范推广》,赣市科发[2021]45号。

作者简介:方园(1991-),水产师,主要从事特色水产繁养技术研究。

*通讯作者:刘斌(1978-),高级工程师,主要从事特种水产良种繁育和生态健康养殖技术研究。

光倒刺鲃(Spinibarbus hollandi)属鲤形目、鲤科、鲃亚科、倒刺鲃属(Mastacembelus armatus),俗称:军鱼、光鱼、阳娟,身体呈纺锤形,须2对,鳞片较大可食用,主要分布在我国长江以南各大水系[1]。该鱼具有食性杂、生长快、病害少等特点,现已成为南方各地开发养殖的主要经济鱼之一。赣州市畜牧水产研究所近年来对光倒刺鲃的养殖技术进行了探索,尤其在夏季管理技术方面。夏季水温较高,鱼类新陈代谢加快,水质容易恶化,病虫害增多,养殖风险较大。通过科学的养殖管理,可有效防控养殖风险,降低疾病发生率,减少药物使用,降低养殖成本、提升产品品质。

1 池塘条件

1.1 池塘选择

要求环境安静、交通便利、水源充足、水质良好,池塘环境条件符合《绿色食品  产地环境质量》(NY/T 391-2021),四周无大型树木遮挡。养殖池塘择黏性底质者略带砂砾底质但保水性能较好的土池,池塘规整,东西向、长方形,长宽比5:1~3:1,面积2335~6670m2,池深2.0~2.5m,水深1.5~2.0m,池塘底部淤泥或砂砾厚度≤15cm。进出水口分别在养殖池塘的两端,对角线设置。进水口位于养殖池池堤的顶端、出水口位于养殖池另一端的池底,池底由进水口向出水口方向倾斜,坡度为5%。在进出水口设置过滤罩等防逃设施。

1.2 放养条件

在入夏前放养光倒刺鲃鱼种,要求体型规整、健康有活力,每667m2池塘放养尾规格为25~50g/尾的鱼种1500~2000尾,同时搭配规格为25g/尾的鲢和鳙各50尾,规格为20g/尾的鲫200尾。

1.3 池底改良

入夏后水温逐渐上升,随着光倒刺鲃摄食量的增大,饵料残渣及鱼的排泄物迅速积累,池塘底泥中病原体不断滋生。每10d左右,使用过硫酸氢钾复合盐、有机酸等进行全池泼洒。

1.4 设备添置

初夏光倒刺鲃进入快速生长期,对水中溶氧的需求增大,加之夏季易出现雷雨天气,养殖风险也随之增大,每个池塘增加一台备用增氧设备,有条件的养殖场可配备一台发电机。入夏后,延长增氧设备的运行时间,将开机时间设置在00:00~01:00,关机时间调整至06:00~07:00。

2 水质调控

夏季阳光强烈,池塘表层水温会超过30℃,为保证光倒刺鲃正常生长,需不定期加注新水,确保池塘高水位状态,并保持水质清新。

2.1 加、换水

选择20:00点后加、换水,水流量以12小时内,能更换池塘水体总量的1/5左右为佳。光倒刺鲃生性活泼,喜在水质清新的流水中生长[2],有条件的地区,建议使用溪流水或者山泉水,水流量保持在4m3/h以上,进行微流水养殖,效果更佳[3]。

2.2 水质调节

夏季水质调节易出现水质偏肥、蓝藻爆发等现象,甚至出现倒藻的极端情况。

水质偏肥的处理方法:①直接进行换水处理,每次换水量为池塘总水量的1/3~1/2,一周换水2次;②每10d使用微生物制剂如EM菌进行调控。

蓝藻爆发的处理方法:①在池塘蓝藻覆盖密集的下风处,用硫酸铜0.5g/m3进行集中泼洒,洒范围不超过池塘总面积的1/10,当天停止进水、投喂,晚上提前开启增氧机;②第二天进行换水处理。

倒藻的处理方法:①全天开启增氧机;②加入新水;③红糖、芽孢杆菌和小球藻种化水后进行全池泼洒,每立方米水体用红糖4~5g、芽孢杆菌0.5~1g、小球藻种2~3g[4]。

3 饲料投喂

选择光倒刺鲃专用配合饲料或粗蛋白含量32%以上的膨化饲料,饲料质量应符合《饲料卫生标准》(GB 13078-2017)。不同于其他常见养殖鱼类,光倒刺鲃的快速生长期并不在最炎热的盛夏,而是在水温18~25℃时的春夏及夏秋之交,进去盛夏后,投饲工作需进行以下调整。

3.1 降低投饵频率和投饵量

投饵频率由5月份每天三次降至每天两次,日投饵率由5~6%[5]降至2~2.5%,投饵时间选择在每天的8:00~9:00和16:30~17:30,进入9月后,再逐渐提高投饵频率和日投饵量。

3.2 调整投喂比例

在光倒刺鲃快速生长期时,一天投喂三次,每次投喂量相同,即投喂比例为1∶1∶1。进入盛夏,每天投喂两次,上午投喂量约占全天投喂总量的65~70%。

3.3 适当降低饲料蛋白

在光倒刺鲃快速生长期时,选择粗蛋白含量在35%以上的饲料,并且不定期添加浮萍等植物性饵料。进入盛夏,逐步使用粗蛋白含量32%的饲料。

4 病害防治

光倒刺鲃病害防治遵循“预防为主,防治结合”的原则。光倒刺鲃夏季常见的疾病主要是猫头鳋病和肠炎病。

4.1 锚头鳋病的防治

4.1.1 癥状

病鱼体表有肉眼可见的寄生虫体。初期病鱼表现为狂躁不安,有跳跃现象;后期病鱼身体瘦弱,反应迟钝,离群独游,身体两侧常伴有红点及擦伤,严重者可导致死亡。

4.1.2 预防

①鱼种下塘前,用生石灰彻底清塘消毒,池塘留水20~30cm,每667m2水面用生石灰125~150kg,化水后全池泼洒;②鱼种放养时用高锰酸钾液浸浴,用量为20~30 mg/L[6],时间10~15 min。

4.1.3 治疗

①全池泼洒90 %晶体敌百虫,用量为0.2~ 0.5 mg/L [7];②用含量为6%的伊维菌素2000 mL,杀灭虫卵孵出的幼虫[8]。

4.2 肠炎病的防治

4.2.1 症状

①病鱼肛门红肿、充血;②轻压腹部有血或黄色黏液外流;③解剖检查,肠壁充血,有腹水;④食欲减退,离群独游,游动缓慢,严重时会引起死亡。

4.2.2 预防

①投喂优质饲料;②在调整饲料投喂时要循序渐进,逐步取代;③生石灰水按20g/m3的用量全池泼洒,每15天一次[9]。

4.2.3 治疗

每千克鱼体重用氟苯尼考粉10~20mg,化水后拌入饲料,连续内服5~7d。

5 日常管理

夏季天气多变,需加强巡塘工作,及时解决发现的问题,做好“五防”工作。

5.1 防逃

光倒刺鲃擅长跳跃,水位不宜过高,池塘最高水位距离塘堤高度应大于50cm,并在进水口处设置过滤罩,防止其逃逸。

5.2 防缺氧

出现雷雨天气时,应减少或停止饲料投喂,及时检查电路和增氧设备,确保线路通畅和设备正常运行,若在午后出现雷暴雨,当天晚上巡塘时需提前2h左右开启增氧设备,防止出现泛塘情况。

5.3 防天敌

一是及时驱赶水鸟;二是在水源入口设置拦网,防止鳄雀鳝、鱤鱼等敌害生物侵入池塘。

5.4 防污水

防止因下雨导致混有泥浆、垃圾、农药等有毒有害物质的污水进入养殖池塘,避免其对养殖水体和鱼类造成污染及损伤。

5.5 防损伤

光倒刺鲃性在水温高时,应激反应较为明显,夏季尽量减少拉网分塘、捕捞销售等操作,在捕捞前一至两天,通过在饲料中添加维生素C或免疫多糖进行投喂,提高鱼体免疫力和抗应激能力,以减少应激给鱼类带来的伤害[10],若发生机械损伤,及时进行消毒处理。

6 经济效益

光倒刺鲃商品鱼成鱼上市销售规格为650g/尾以上。春季每666.7m2放养规格为25~50g/尾的光倒刺鲃鱼种1500尾,经18个月饲养体重可达650g/尾以上,部分个体体重达900g以上。按平均规格700g/尾,鱼种成活率90%计算,每666.7m2可产光倒刺鲃商品鱼945kg。按商品鱼平均售价32元/kg计算,总收入为30240元。鱼种费、饲料费、池塘租金、人工费、水电药物费等生产投入共计23120元,每666.7m2纯利润可达7120元(详见表1)。

7 展望

光倒刺鲃抗病力强,適应性广,在全国大部分地区都可以进行养殖,其市场价格一直比较坚挺且稳中上升,与传统“四大家鱼”相比,具有更高的经济价值,开发前景更为广阔。光倒刺鲃作为一个新兴的特色养殖品种,池塘养殖经济效益显著,在提升产业效益的同时也丰富了名特优水产养殖品种。在国家大力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时代背景下,光倒刺鲃产业的发展结合休闲渔业,推动相关的乡村旅游、餐饮、垂钓等行业进行多元化融合,为乡村振兴提供了新途径,具有非常广阔的推广前景。

参考文献

[1]广西壮族自治区水产研究所,中国科学院动物研究所.广西淡水鱼类志[M].南宁:广西人民出版社,1981,69-71.

[2]罗钦洪,钟良明,吴育煊等.光倒刺鲃池塘主养的技术要点[J].淡水渔业,2002,,32(1):25-26.

[3]张清良.池塘微流水养殖光倒刺鲃技术[J].河北渔业,2013(5):24;56.

[4]方园,刘斌,钟颖良等.大刺鳅春季养殖管理及常见病防治技术[J].江西水产科技,2020(2):21-23.

[5]方园,刘斌,刘德亭等.浅谈光倒刺鲃健康高效养殖技术[J].科学养鱼,2020(8):43-44.

[6]李永刚,湘海燕,金雪莲.越冬期后鳜鱼锚头蚤病防治技术[J].中国水产,2007(4):57-50.

[7]罗荣.保山四须鲃锚头鳋病的症状与防治对策[J].现代农业科技,2015(19):307-308.淦胜.冬闲池塘要改底[J].渔业致富指南,2017(4):28.

[8]吴海荣,周春霞,黄爱军等.春季顽固性草鱼锚头蚤病的治疗[J].黑龙江畜牧兽医,2014(5):120-121.

[9]柏振康.草鱼、青鱼肠炎病防治方法[J].科学养鱼,2007(1):54-55.

[10]于苗苗,张春晓,王玲等.矿物营养元素对鱼类抗应激调控的研究进展[J].饲料研究.2012(21):74-77.

猜你喜欢

池塘养殖
池塘底铺生物培养基青虾育苗技术研究
极火虾北方池塘养殖技术
东北寒冷地区斑点鳟鲑池塘成鱼养殖试验
安岳县池塘养殖底排污技术探讨
金乌贼人工养殖技术
池塘加州鲈养殖技术
淡水鱼养殖的技术特点
台湾大泥鳅池塘养殖技术要点
盐碱地池塘水产养殖中藻类平衡的控制
鱼鳖混养技术示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