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体育课堂教学存在的问题及改革策略
2023-05-30高金龙
高金龙
【摘要】通过对高中体育教学中存在的问题进行详细分析,论述高中体育教学改革的必要性,从教学设计思路、教学组织形式、教学理念、教学内容等方面探讨了高中体育课堂教学改革的具体策略。
【关键词】高中体育;课堂教学;现状;改革策略
当前在高考的巨大压力之下,高中生的身心健康问题也越来越受到人们的关注。笔者通过调查发现,许多中学在高一、高二的时候每周还会开设两节体育课,到了高三,因为要高考,体育课往往会被文化课占用,形同虚设。在学习压力与作业负担的双重压力下,高三学生身心健康问题逐渐突显。对此,在具体的教学过程当中,高中体育教师应该深入了解高中生的身心发展状况,从实际出发,对当前高中体育课程教学中存在的问题进行详细分析,有针对性地创新改革教学模式,并且有效运用于实际的教学过程中,渗透学科核心素养,提高学生运动能力、增强学生体质、培养体育品德。
一、高中体育与健康课堂教学现状分析
1.高中生对体育与健康课程的意义认识不足。对于正在接受高中阶段教育的学生来说,他们正处于青春期,是身体发展的黄金期,是心理状态的成熟期。可是在高考的备考压力之下,学生通常会将时间及精力安排在高考科目的学习上,忽略了身体锻炼。在高考的压力之下,尤其是高三的学生,他们会争分夺秒地学习,对于高考要求中合格考的体育科目,根本无暇顾及。在这种背景之下,必然就会导致体育教学处于一种很尴尬的境地,体育学科没有得到重视。因此,要想高中体育教学能够更好地开展,需要转变学生的观念,明确将体力和脑力锻炼相结合才能让学生有充沛精力投入到学习之中,同时深入了解体育锻炼所具有的价值,通过积极地参与体育锻炼来提高自身的健康水平。
2.体育教师忽略了高中体育与健康课堂教学对学生心理素质的促进作用。高中开展体育课堂教学的目的,除了提高学生身体素质之外,还有一个关键作用是促进学生心理素质的发展,帮助学生养成胜不骄败不馁、敢于拼搏、永不言弃的意志。但是在实际的教学过程当中,许多体育教师缺乏足够的认识,没有做到将高中体育教学训练与学生的身心健康发展相融合。许多高中体育教师通常只重视通过体育教学训练来促进学生身体素质以及运动能力的提高,只是单一地要求学生跑得快、投得远、跳得高,而没有针对学生心理素质水平的提升进行有针对性地教学。因此,要对高中体育教学训练进行创新改革,就必须要求体育教师在整个教学过程当中重视对学生心理素质的培养。
3.学校对高中体育与健康课程教学内容选择不合理。体育课堂教学的实施与学期制定的内容计划几乎是不同步的,没有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设置科学合理的教学内容,对于提高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或提高教学质量都没有益处。笔者通过调查还发现,当前许多高中体育课程在教学内容的制定上,还是以田径和球类项目为主,无法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因而影响了体育教学效果的提升。
4.高中体育与健康课堂教学形式和评价体系过于单一。许多体育教师课堂教学还停留在单一的示范、讲解、教学比赛等较为陈旧的教学方式中,这已经不能满足中学生对体育知识与体育技能的需求,久而久之易导致学生对体育运动失去兴趣,这也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学生终身体育意识的养成。经过长时间的调研与实地考察,笔者发现儋州市中学的体育与健康课在评价体系中过于重视体育技能的硬性指标,忽略了学生体育兴趣的培养。在教学评价中,应该更多地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根据学生不同的身体素质与接受程度,制定符合本校学情的体育与健康课评价体系。
二、高中体育课堂教学改革策略
1.对教学设计思路进行改革。首先,在体育课堂教学当中应该强调对学生学习积极性的激发,要做到以学生为主体,教师充当主导、引导的角色。其次,在课堂教学当中,教师应该让学生主动学习、积极模仿,要调节好课堂的节奏,营造轻松和谐的课堂氛围,以此来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教学设计思路要全面把握“教会、勤练、常赛”的三维教学思路与方式,全面系统地提高教学质量。“教会”要遵循体育教育教学规律,结合学生自身发展特点,科学把握、循序渐进、分层教学、因材施教,教会学生健康教育知识,基本运动技能与专项运动技能,使得学生能够灵活自如地运用到生活或比赛中。“勤练”则应把握运动形成规律,结合不同项目、不同班級、不同场地器材条件等,合理把握练习密度和运动强度,提高学生的运动效果;结合不同学段学生特点,组织练习的方式应体现小学基础期兴趣化、初中发展期多样化、高中提高期专项化等特点。课内外与校内外练习都要注重时间充足、形式丰富、注重安全,让学生在锻炼中享受乐趣,增强体质。“常赛”面向全体学生,根据体育教学内容合理组织每堂课的教学比赛,结合体育课堂教学,组建班队要每周打比赛,周六日可组织年级内部联赛,每个月组织全校体育比赛,以赛促练,掀起体育锻炼的浪潮,使学生享受竞赛乐趣,更加牢固地掌握田径、球类等专项运动技能,同时通过比赛发现具有运动天赋的学生,注重培养其发展体育特长,为竞技体育输送人才。
2.改变体能练习的枯燥模式。体能练习比较枯燥,学生容易感到乏味,针对这种情况,教师要注意改变教学方法和形式,比如把音乐融入体能练习当中,让学生跟着欢快的音乐进行练习,会有意想不到的结果。我们在选择音乐时要符合高中生心理特点,还要符合体能练习内容,比如说节奏感强烈的音乐可以用于跑步、仰卧起坐等。节奏缓慢柔和的音乐可以用于静力性运动,如平板支撑、拉伸练习等。教师在设计提升上肢力量的体能练习中,可以播放音乐“相信自己”,采用“叠罗汉”的方式,具体做法是两名学生一组,一名学生进行平板支撑,另一名学生双脚放到该名学生的背上进行练习,30秒后两名学生交换位置,虽然难度有所增加但是两名学生练习热情却变高了。我们还要注意改变组织形式,增加运动器材的使用。比如在篮球课的体能练习时可以组织学生单手按压篮球进行俯卧撑训练,练习上肢力量,连续跳起摸篮板练习弹跳力。合理地利用器材会让学生的体能练习更有趣味。在体能练习时我们也可以采用集体项目、游戏或比赛的形式来进行。如“开火车”游戏可以练习学生的下肢爆发力,“长江黄河”游戏可以锻炼学生在快速反应能力和奔跑能力等。
3.对课堂组织形式进行改革。如推广体育选项走班制教学组织形式,要求打破自然班传统,按运动专项选择分班的体育课堂组织形式。之所以设置这种新的授课形式,是为了更好地满足学生的体育学习兴趣。不同的学生可能有着不同的体育兴趣,有的学生喜欢篮球、足球等具有激烈对抗性的运动,有的学生倾向于健美操等塑造形体美的项目,而自然班级授课存在着同班级不同学生的兴趣难以得到满足、学生喜欢不同体育项目的现象,易使学生逐渐失去对体育课的兴趣。通过选项走班,一定程度上解决了学生对体育运动的初始兴趣问题,学生锻炼的积极性、主动性会有所增强,养成锻炼习惯的几率增高。具体操作可以让学生选择自己喜爱的运动项目进行上课,这样不仅激发了学生的兴趣,而且课堂教学效果也得到了提升,学生对技术动作的掌握也会更加熟练,身心也能得到健康的发展。但新的课堂组织形式在实施过程中也存在很多的问题,走班制关键在于选与走。学生选什么?第一要看学校的实际情况,要根据学校的师资力量以及教师的专业分类;第二要看能给学生的选项有哪些,也就是说学校体育教师能够教哪些专项运动,能够教授的都可以作为选项之一;最后还要看场地器材等一些客观因素。“走班”根据学生的选项合理安排课程表,相同项目分在同一个班,一个项目报名多的就分成多个班,例如:篮球1班、篮球2班。注意分层教学,可将班级细分为慢班与快班,也可以分为慢班、中班、快班。体育选项走班制的实施要全面考虑是否是学校可开的、教师能教的、学生爱学的。只有处理好三者关系,才可能把这个制度很好地实施下去。
4.对课堂教学内容进行改革。要让新兴运动类项目走进课堂。新兴体育类运动作为高中体育与健康课程必修选学的6个运动技能系列之一,因其内容的新颖,受到了高中学生的关注和喜爱,很多新兴体育类运动项目的文化技术、战术展示与比赛的方法等仍处于不断发展完善过程当中。参与这类运动可以根据条件和需求开发新的技术和新的动作,教师要注意引导学生在学习掌握基本技术动作的基础上,积极创新拓展新的玩法,设计新的动作花样。新兴运动类项目深受青少年喜爱并适合在学校开展,如轮滑、独轮车、花样跳绳、滑板等。根据学校基本环境情况,笔者认为,可以把轮滑、花样跳绳融入体育课教学和课外体育活动当中,学校统筹规划制定方案,一方面要遵循高中学生的身心发展特点,还要结合新兴体育类运动本身的项目特点。新兴运动类项目的教学要把安全第一、健康第一放在首位。新兴运动类项目具有一定的挑战性,如轮滑项目,要求人体要有很好的平衡感,否则很容易摔倒,造成运动损伤。因此,教师教学时应要严密组织,严格检查保护器具的安全性,在学生练习前,要引导其做好准备活动;教学方法要多样化直观教学非常重要,可采用现代化教学手段,让学生观看录像、光盘等音像资料,加强直观感觉,激发学习兴趣;在学生练习中提倡“好帮差”活动,使自主学习、合作学习、探究学习落到实处;要根据学生体能和健康状况制定目标,让不同体能水平的学生经过努力都能基本达到学习目标。
5.对课堂教学的评价体系进行改革。现阶段的体育与健康课评价都比较重视学生体育项目的达标成绩,而忽视了对学生体育兴趣与终身体育意识的培养,这导致了许多学生在从事体育活动的时候比较被动,而且对陌生的体育项目比较排斥,不愿意自主、自发地去尝试。为了避免类似的情况出现,作为体育教师,应该更加注重学生的个体差异,因材施教。在实际的课堂教学过程中,教师首先要全面了解学校学情,对于哪一项运动深受學生喜爱、哪一项运动学生平时接受的相关练习较少、学生的哪部分身体素质需要加强与提高等方面都要先做调查与登记。其次,针对于学校的学情制定学期授课内容,教师要根据学生的不同身体素质设置不同的难度与目标,让不同水平的学生在体育与健康课的课堂上都能有归属感、成就感,从而培养学生的终身体育意识。再者,适当降低考核难度,可以将学生的课堂表现、主动参与情况纳入到期中与期末的考核当中,根据学生体能的差异,在测试环节可以有弹性地降低考核难度,增加补考的机会,不断提高、磨炼其顽强的意志品质。
综上可见,高中体育课堂教学的有效开展,对于提高学生的身心健康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因此,为了促进高中生身心素质水平的提升,对高中体育教学模式进行改革创新便极有必要。体育教师应通过不断改革教学思路、教学理念、教学组织形式、教学内容来推动教学效果的实现,让学生在体育锻炼中享受快乐、增强体质、健全人格、锤炼意志。
【参考文献】
[1]魏佳.高校体育教学模式的创新与改革探究[J].当代教育实践与教学研究,2016(12).
[2]郑振元.浅谈高中体育教学创新模式的几点思考[J].学周刊,2016(33).
[3]荣建洪.高中体育教学模式的创新探索研究[J].当代体育科技,2016(03).
[4]于素梅.体育与健康教学改革指导纲要(试行)解读[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20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