核心素养背景下普通高中体能模块的教学研究
2023-05-30黎严豪 张敏婷王芬
黎严豪 张敏婷 王芬
【摘要】以北京师范大学海口附属学校为例,阐述普通高中体能模块的教学实践应同类异构,优化体能教学框架;强化运动能力,突出学科核心素养目标;融合“学、练、赛、评”与结构化教学;活用现代信息技术,从而增强学生体质,提高体育教学质量。
【关键词】体育核心素养;普通高中;体能模块
良好的体能是健康生活的保障和运动技能发展的基础。因此,应重视体能的发展。本文以北京师范大学海口附属学校为例,以《普通高中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2017年版)》为依据,根据学校的情况和学生的学情,设计适用于普通高中学生的18个课时的体能模块教学。针对普通高中学生实施体能模块教学,希望能转变体育教师体能教学的观念,发展学生体能,提高学生体质健康水平,让学生学会制订体能锻炼计划。
一、同类异构,优化体能教学框架
以往的高中体育教学常常是“放羊式”的自由教学,而新课标新教材的出现无疑对体育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在高中体育教学中,胡滨提倡要全面和重点地安排高中体能模块的教学内容,全面培养学生的体育与健康学科核心素养。因此,合理安排體能课程设置,优化体能教学框架已成为体能模块教学的趋势。
在体能模块教学中,基于体育核心素养培养设计教学内容,可以把体能模块看作大单元,再把教学内容按照“同类异构”的特点细化为小单元进行教学,如把18课时的教学内容划分为5个小单元(表1见下文),组成小单元的内容有一定的异同性,例如发展肌肉力量和肌肉耐力可用两人小推车、跪姿俯卧撑、旋风陀螺等练习方法;又如爆发力、速度与反应主要依赖快肌纤维的收缩完成相应的动作,可以利用绳梯、栏架、“Z”字形跑等进行练习,有利于学生习得技能。在教学实施前,应提前规划大单元、小单元的教学安排,形成体能模块教学框架,同时适度安排教学课时、内容与教学顺序,使教学遵循由易到难、循序渐进的原则,形成较科学、系统的模块教学,以期达到最佳的教学效果,提升学生的体能水平。
运动能力是高中体育与健康学科核心素养内容之一,而体能是运动能力素养的主要构成要素,是发展运动技能的基础,因而体能与运动能力密切联系、相辅相成。在高中阶段,实施体能模块的教学有利于全面发展学生的运动能力,但如何有效开展体能模块教学也对体育教师提出了更大的挑战。
在高中体能模块教学中,通常是在高一学年上学期完成18个课时的教学,有针对性地安排以一般体能训练为主的练习内容,如进行速度、力量、耐力、柔韧性等身体素质的教学与训练,旨在发展学生的体能,提高学生的运动能力,并为学生进行高中选项学习提供更好的助力。在强化运动能力的基础上,还应注意培养学生健康行为和体育品德素养。在体能训练阶段,学生通过克服体能极限,挑战自我,在练习中学会自我调整,包括调整情绪、练习节奏等,从体能训练中学习体能练习的方法,培养体育锻炼的习惯,形成健康行为,同时也培养了吃苦耐劳、勇于挑战、追求卓越等体育品德。因此,在教学中教师应落实新课标新教材的要求,积极发挥体育学科对学生全面发展起到的积极作用。
二、融合“学、练、赛、评”与结构化教学
在体能模块教学中,“学、练、赛、评”与结构化教学(如图1所示)进行了融合,使学生学会、懂用、能评价,真正受用一生。
在“学”的环节中,按照18个课时的内容进行教学,在注重体能素质的练习下,教授学生关于体能的基本理论知识,如讲解体能的定义、如何评价体能水平、体能训练内容的原理与练习方法、如何制订体能锻炼计划、如何测量心率等。通过学习,学生能了解和掌握一定的体能知识和体能锻炼方法,较为系统地建立了体能理论知识的框架,懂得知识的关联,把理论与实践有机结合,学会运用。
三、强化运动能力,突出学科核心素养目标
在“练”的环节中,应注重导入游戏,激发学生的体育学习兴趣。古希腊哲学家柏拉图认为,良好的开端等于成功的一半。体育课堂的导入是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关键。在课堂导入阶段,教师采用游戏的形式导入,可激活学生的身体状态,还能让学生直观感受本节课的教学内容。在高中体能教学中,需要教师创设游戏情境,在热身阶段导入有趣的游戏,引起学生的兴趣,让学生感受快乐,有助于学生融入课堂的学习。同时,在课堂授课阶段,以游戏的形式教授体能训练内容更能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也可以适当调整游戏的难度,使学生不断尝试和挑战,从而习得技能。
在“赛”的环节中,可以设计多样的团队合作闯关游戏,强化技能的运用。以游戏贯穿“赛”的环节,淡化体能学习的枯燥性,增加内容的趣味性。如分组合作完成围圈仰卧起坐、围圈蹲起、接力小碎步、小碎步猜拳等游戏,以小组合作与比赛的形式强化教学内容的应用和实践。落实以“赛”提“练”,以“赛”增“体”,让学生学会应用。
在“评”的环节中,应注重教学反馈与评价。在体育教学中,体育学习评价往往容易被众多体育教师所忽略。体育学习评价不仅是学生学习效果的重要体现,还是教师教学质量的有效反馈。因此,在体能模块教学过程中,教师应关注过程性评价和结果性评价,注重学生的学习反馈。例如我们在课前安排学生填写学习该内容的预期目标和效果、小组合作锻炼计划、体能模块学习评定表,让学生设定目标,有目的地进行学习;在课中教师随时关注学生的学习动态,鼓励学生积极参与,不要轻易放弃,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在课后安排学生填写本节课的学情记录、询问学生的感受及对教师的教学进行评价,发现问题及时改进。如果教师将体育学习评价细化、量化,对于提升教学质量和自身业务能力是非常有帮助的。因此,体育教师应予以重视教学反馈与评价。此外,我们还设立了面向学生的考核制度。如设置平时成绩的考核方式,在参与体能学习过程中,学生的出勤情况、课堂表现等作为平时成绩的考核指标;在期末时制定合理的评价指标考核学生,检验学生的学习效果,借此也能反映出教师的教学成果。教师的“教”与学生的“学”是反馈与评价缺一不可的主体,二者是相辅相成、相互依存的,不应忽视任意一个的作用。
在体能模块教学中,体育教师应想方设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把“学、练、赛、评”与结构化教学贯穿于体能学习中,发展学生的体能素质,培养学生自主制订体能锻炼计划的能力,让学生有效地提升体育核心素养。
四、活用现代信息技术
有研究发现,在学生练习时通过现代信息技术播放有节奏的音乐和口令有利于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让学生跟着节奏练习可以更好地提高课堂效率。例如利用希沃白板、音乐载体、Ipad、心率监测等设备辅助教学,能增强学生的视、听觉敏感度,更有助于提高教学效果。
在体能模块教学中,利用某种节奏明显、欢快的音乐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活跃课堂气氛,尤其是在热身阶段使用效果更为明显。在动作教学时,可以用Ipad展示教师的示范动作、记录学生的练习动作等,引导学生开展探究与合作,从而使学生积极自主地参与学习。此外,还可以适当安排学习任务,让学生通过个人、小组合作完成,如观看教师发布的体能教学视频、合作制作PPT等,加强学生的动手能力,激发学生的潜能。在教学中运用现代信息技术,能改变学生对体育的传统认识,重新领略体育的魅力,也能提高教学效果。
总之,在高中体育与健康课程的体能教学中,应强化运动能力,突出健康行为和体育品德素养,建立系统化的体能模块教学计划,实施有效的体能教学,注重反馈与评价,引导学生从学到会的转变,教会学生依据自身情况制订和实施体能锻炼计划,从而增强体质健康,养成终身进行体育锻炼的习惯。
【参考文献】
[1]钟泽.体育锻炼对青少年心理健康水平影响及其中介机制的实证分析[J].吉林体育学院学报,2022(1).
[2]向祖兵,张燕泥,落云柯,赵少聪.课外体育锻炼对青少年学业成绩的影响[J].体育学刊,2021(6).
(基金项目:本文系2021年度海口市教育科学规划专项课题“普通高中体能模块的结构化教学实践研究”的阶段性成果,课题编号:HKZ145210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