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核心素养视域下的小学语文实践性作业设计

2023-05-30吴战梅

新教育·综合 2023年2期
关键词:核心素养小学语文

吴战梅

【摘要】实践性作业设计要聚焦主题,体现系统性;聚焦知识,凸显精准性;聚焦能力,关注多元性;聚焦生活,打开新空间;聚焦融合,形成新合力的策略,从而助力学生核心素养的形成,让“双减”政策真正落地。

【关键词】核心素养;小学语文;实践性作业设计

新修订的小学语文课程标准提到了“确定核心素养导向的课程目标”的课程理念,“语文素养”指文化自信、语言运用、思维能力、审美创造四个方面,凸显了语文课程的学科特点和本质。作业是语文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核心素养的导向也必须在作业设计上有所体现,这才能彰显语文学科的价值,达到“减负不减质”的目的。为了贯彻落实“双减”精神,我们积极探索核心素养视域下的实践性作业,让作业的功能不再局限于知识的巩固,而是课堂教学的拓展与延伸,更是学生核心素质的培养。

我们把能提高学生综合素养作为作业设计的切入点。作业的设计从学生的兴趣和起点出发,调动学生的多种感官进行实践体验,将触角伸向学生生活的每一个角落,与学生的学习生活、家庭生活、社会生活结合起来,注重与其他学科的融合,为学生提供运用知识和方法解决生活实际问题的机会,形成一个和谐的学习整体,为促进学生核心素养的整体发展形成新的合力。

一、聚焦主题,体现系统性

《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22年版)》指出:“设计语文学习任务,要围绕特定学习主题,确定具有内在逻辑关联的语文实践活动。”这就强调教师要有系统思维,遵循学生素养形成的内在逻辑,围绕同一主题,根据不同学段特征和学习需求优化设计实践性作业,提升作业设计与教学目标的一致性,体现作业设计的整体性和系统性。

观察是小学生喜闻乐见的一种学习方式,通过观察,不仅能满足小学生对周边世界的探索欲,更是一種学习的积累。《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22年版)》对不同学段的观察要求有所不同,第一学段的要求是“观察大自然,热心参加活动,积累活动经验”。第二学段的要求是“学习用日记、观察手记等,展示自己观察自然、探索科学世界的收获。”第三学段的要求是“观察、思考日常生活。”

根据学段要求的不同,教师可设计不同层次的观察性实践作业。低年段可以设计“寻找秋天”的实践性作业,让学生在课外去捡不同颜色的树叶进行比较来拼成自己喜欢的图案,学生不仅感受到植物世界的神奇,更是发挥自己的想象力给绚丽多彩的秋天增添一抹童趣;中年段可以设计观察身边小动物的外形和生活习性的实践性作业,如观察孵蛋的过程,或者建议学生种蒜头、豆芽等易于培植的植物,观察其生长过程,再加上老师的方法指导,不仅激发了学生探索大自然的兴趣,而且让其懂得了观察时要做到按顺序、抓特征的方法。高年段要求学生抓住日常生活的一些现象进行观察、思考,发表自己的看法,以此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

不同的学段有不同的设计,这样的实践性作业设计符合不同学生的年龄特征和认知水平,给予学生自由宽广的空间,在学生亲历求知的整个过程,学生收获的不仅仅是学科性的知识,还有感性认识、情感投入,更是引发了学生对社会现象的关注和思考。

二、聚焦知识,凸显精准性

作业的功能之一是通过有针对性的设计帮助学生建构起某一知识的结构模型,在学生脑海中形成牢固的图式。因此,设计的作业要参照单元核心知识或单元语文要素,并为之服务。

部编版四年级上册第四单元是神话故事单元,阅读要素是“了解故事的起因、经过、结果,学习把握文章的主要内容。感受神话中神奇的想象和鲜明的人物形象”,习作要素是“展开想象,写一个故事”。该单元的作业设计可以用讲故事的方式来贯穿,让学生尽情讲,在听评故事的过程中老师有意识地通过引导,让学生把故事的起因、经过、结果讲清楚,特别是对神话故事中的神奇之处或人物的形象可以进行浓墨重彩地描述,为后续的创作故事做好铺垫。这样的实践性作业设计扣住了关键知识点,使学生获取知识的同时也培养了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

三、聚焦能力,关注多元性

教师在设计学生实践性活动时,如何把学生的各种能力进行有效整合,使一个实践性作业内容承载尽可能多的功能,是老师们要思考的。

1.方法指引,重视思维训练。复述是一种重要的语文能力,是逻辑思维的体现。统编语文教材依据小学生言语能力和思维发展规律,组织学生从详细复述到简要复述,再到创造性复述,循序渐进地提升学生复述的能力。分年级的训练要求是:二年级“借助提示复述”,三年级“详细复述”,四年级“简要复述”,五年级“创造性复述”。

三年级的“详细复述”仅凭记忆是很难完成的,老师可以借助图片、表格、词语提示、思维导图提示等方法引导学生进行复述。

四年级的“简要复述”可以给予学生支架,让他们凭借支架用自己的话根据故事情节复述故事。

例如,在《西门豹治邺》的课后习题中给出了一个流程式支架“(       )—(     )—(兴修水利)”,老师要读懂教材的意图,引导学生明白复述一个故事首先要梳理故事的情节,然后把故事讲清楚、讲明白。

由于故事中涉及的人物较多,老师还可以设计方格式支架(如表1),引导学生细细揣摩这些人物的语言、动作,帮助学生个性化地把故事内容讲述得有声有色。

创造性复述是在“简要复述”“详细复述”的基础上进一步提出的要求,它能提升学生的复述能力,发展创造性思维,培养丰富的想象力。

创造性复述的策略有“角色转变”“填补留白”“变换顺序”。“角色转变”指的是在讲故事的过程中转换自己旁观者的视角,把自己当作是故事中的一个角色,进入故事的情境中进行讲述。这样入情入境地转换角色复述,比普通的旁观者状态下的复述更能激发学生真情演绎,使学生在讲故事的过程中体会角色的心理变化过程,并且创造性地复述出来。“填补留白”是大胆想象故事中的留白,为故事增加合理的情节,让故事内容更丰满,更能体现学生的创造性。“变换顺序”是先讲故事中最不可思议的地方,设置悬念吸引听众。对于创作者而言,培养了思维的灵活性;对于听众来说,这样的创造性复述给听众增加了听故事的新鲜感。

2.充分体验,感受生活情趣。观察是小学生喜闻乐见的一种学习方式,教师通过指引学生种植简单的作物并观察,不仅满足小学生对周边世界的探索欲,而且也是一种学习的积累。

结合部编版四年级上册“处处留心皆学问”的第三单元,教师设计了“探寻绿豆的秘密”的实践性作业,从“获种方法”到“种植准备”,从“培植方法”到“记录方式”都一一做了详细的指导,如提供“水培绿豆”的种植方法:

(1)观察绿豆的颜色、形状,用手捏一捏,感受绿豆的硬度并记录。

(2)把绿豆撒在盘子里,盘子装水,使水没过绿豆。

(3)第二天观察绿豆的样子,并做好记录。

(4)根据绿豆的生长变化做记录(只记录明显/重要的变化);

根的变化—颜色、长度,豆苗何时生出侧根(蒜苗无侧根);

芽/叶的变化—颜色、形态(卷曲/伸展),生长状态(健康/枯萎);

茎的变化—颜色、粗细,有无新茎长出。

(5)完成观察记录表格。

一步步指引学生操作,让学生亲自体验植物生长的过程,并学会用表格或文字记录植物生长周期中的重要变化,体会植物生命的多元与精彩。

3.创意设计,受到美的熏陶。语文教育是提高学生审美素养的重要途径,我们要让学生在创意设计中发展创新思维,同时受到美的熏陶,培养审美鉴赏的能力。

部编版四年级上册第四单元是神话主题单元,如果从提高审美鉴赏力的角度出发,教师可以设计一些开放型的实践性作业,让学生自由选择不同的完成方式:将中国古代神话中的盘古与古希腊神话中的普罗米修斯进行对比;鉴赏与神话故事有关的绘画作品,写下自己的感受;阅读《中国古代神话》《古希腊神话》等书籍后作业形式可以选择讲一个神话故事、写读后感、设计图文并茂的宣传海报、创作神话人物图谱、邀请小伙伴合作表演课本剧等,这样关注差异性的实践性作业不仅让学生各尽其才,收获丰富创作思维的学习效果,而且在潜移默化中提升了学生的审美素养。

4.主题实践,强化育人价值。语文课程内容强化了育人价值取向,突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革命文化、社会主义先进文化主题,坚持以文育人、培根铸魂,彰显语文课程育人功能。

部编版四年级上册第七单元是爱国主题单元,教师可设计一系列的主题实践活动,如“走近爱国名人”读书活动、“祖国在我心中”主题爱国观影活动等,在了解爱国名人的同时,拓宽了视野,了解爱国志士背后付出的艰辛与汗水,体会他们崇高的精神,引发学生心灵深处的震撼,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不仅能够学到阅读的方法,而且还会感受到人物精神品质的熏陶,进一步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让他们珍惜今天的幸福生活。

四、聚焦生活,打开新空间

“在生活里找教育,为生活而教育。”教师要充分利用现实生活中的各种资源,创设真实的生活情境,让学生把学科知识转化成能力来解决现实生活中的问题,达到学以致用的目的。

教师节可以设计“老师,我想对你说”情感主题的实践性活动,可以做贺卡,可以师生写信互动。联系生活实际,当前我们寄信的方式有两种,一是通过电子邮件的形式,一是到邮局邮寄的形式,可以让学生任选其一进行实践。老师的回信不仅让学生感受到成功的喜悦感,而且书信的沟通交流无形中也加深了师生的情谊。

老师还可以设计观察、体验生活的实践性作业—“感悟生活之美”,让学生去观察记录自己身边的事物,可以引导学生留心观察记录生活、体验生活,从而感受到人世间的真、善、美,形成正确的人生观与价值观。

五、聚焦融合,形成新合力

在设计实践性作业时,教师应巧妙地融合劳动教育、音乐、美术等学科,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让学生在享受完成作业带来的成功与快乐的同时,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

1.学习情境的融合。学习情境不是单一学科的情境,总会涉及到跨学科知识,而以真实情境为背景的学科融合,对培養学生的综合能力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如以学生动手做美食的真实情境为背景,将部编版语文四年级下册的习作《我学会……》与劳动教育课—学会烹饪的实践课相融合。从食材准备到动手制作,从亲身经历到文字的表述,至始至终学生都充满了浓厚的兴趣。看到一道道色香味俱全的美食,学生获得的不仅仅是一种“自己动手丰衣足食”的成就感,还能体会到父母的不易;看到这亲手烹饪出来的劳动成果,学生不但有品尝的欲望,更是跃跃欲试想把这难忘的经历详细如实地记录下来,无形中解决了习作时无话可说、内容空洞的难题。语文学科的写作指导与劳动教育课的爱劳动教育相辅相成,这样的实践性作业不但让学生在潜移默化中受到教育和启发,更让学生的学习成了一件愉快的事情。

2.呈现方式的融合。语文实践性作业的呈现方式若能融合各学科的优势,便能有效丰富作业的内涵,提高学生的兴趣。例如,教完《池上》《小池》这两首古诗之后,可以让学生自由选择实践性作业,有的学生选择画一幅荷花图,有的要把《池上》这首诗唱出来,有的把古诗内容写成书法作品,有的收集有关荷花荷叶的古诗,有的选择到池塘边去观赏荷花之美。学生分别把音乐、美术、书法等学科的内容融合到自己的实践性作业中,使语文实践性作业形式丰富多彩。

在新课程改革中,丰富作业内容和形式,强调开放、探究、合作地完成作业,让学生动起来,让作业活起来,促进学生在生活中学习、在实践中运用,有着极其重要的作用。实践性作业的设计立足于综合育人的视角,与现实生活接轨,与其他学科融合,让学生在喜闻乐见的实践中提升学科综合素养,为学生的幸福成长赋能。

【参考文献】

[1]王月芬.重构作业—课程视域下的单元作业[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2021.

[2]方臻,夏雪梅.作业设计:基于学生心理机制的学习反馈[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2014.

[3]雷玲.名师作业设计新思维(语文卷)[M].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17.

(基金项目:本文系课题“小学四年级语文上册实践性作业设计与实施研究”的研究成果,课题编号:QJH202112025)

猜你喜欢

核心素养小学语文
思想教育视域下公民核心素养教育的研究
如何培养学生的化学核心素养
作为“核心素养”的倾听
浅谈语文课堂的情感教育渗透
语文教学中师生互动语言沟通探析
优化朗读技巧,提升语文实效
浅谈如何培养学生的阅读兴趣
让多媒体课件为阅读教学助力
拨动情感之弦,让语文课堂绽放精彩
“1+1”微群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