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锡伯族舞蹈家伊文兰的“东归与西返”

2023-05-30张松

妇女·女人观天下 2023年1期
关键词:察布查尔沈北锡伯

张松

2021年6月,沈阳沈北新区的锡伯族文化传承人华肖昌与伊文兰夫妇,回归他们新疆察布查尔的老家,从“两个人的东归”到“两个人的西返”,这一来一去历时21年。

先祖血脉里的“家国情怀”

肖昌的全名叫阿吉肖昌(也称“华肖昌”),文兰全名叫伊文兰,他们的先人都是锡伯族响当当的大人物。肖昌老祖宗的名称为“喀尔曼台”,文兰老祖宗的姓氏为“伊拉丽氏”,二人的先祖曾参与了锡伯族历史上的一次重大事件:西迁。

1764年,乾隆皇帝为增强大西北的防务,从辽宁各地选调锡伯族官兵1020名,连同家属共计3275人,此外,跟随而去的有405人,沿途降生的婴孩为350个,到达伊犁时有5000多人。这支队伍从盛京(今沈阳)出发,行程1万余里,历时1年3个月,迁移到新疆伊犁一带驻防。在其后的200多年时间里,这些西迁的锡伯族人戍守卡伦抵御外侵、平息叛乱、安定地方,付出重大牺牲,在中华民族的史册上谱写下浓墨重彩的一页!

那时,肖昌的先祖曾任这支西迁锡伯族人的总管,尽管征途险恶,但他义无反顾,勇往直前,从无退缩。这之后,文兰的“伊拉丽氏”家族出了一位造福后世的杰出人物:图伯特。1806年,在图伯特的统率下,锡伯族军民齐心协力,历经6年奋斗,终于挖成了深一丈,渠底宽一丈二尺,渠面宽三丈,东西长达二百余里的察布查尔大渠。

大渠一经建成,几年间,伊犁河南岸的茫茫荒原就变成了金灿灿的粮仓,在大渠两岸荒无人烟的原野上,出现了村落相望、阡陌相连的繁荣景象。嘉庆皇帝闻之大悦,下旨为图伯特画像,悬于紫光阁。尽管很多人对察布查尔大渠的名头与来历知之不多,但这条大渠的历史价值堪与灵渠、都江堰媲美,锡伯族人民把察布查尔大渠视为母亲河,将图伯特视为民族英雄和恩人。大渠建成后,图伯特奏请皇上恩准,回沈省亲,扫祭祖坟,树立石碑,他的卓著功绩,名垂史册光宗耀祖。

肩负民族重托的“万里东归”

喀尔曼台与伊拉丽氏两大锡伯家族传至肖昌、文兰这一代时,出现了一个关乎锡伯文化传承存续的重大问题:锡伯人的老家在以沈北新区为中心的辽宁,但几乎没人会说锡伯话了。新疆察布查尔县的锡伯人虽然保存了本民族的语言、音乐、习俗,但偏居一隅。正宗的锡伯文化日渐势衰,有人甚至预言:最多再过50年,不仅锡伯族的书面语,连正常交流所用的“口语”,都将不复存在了!

在锡伯文化何去何从的转折点上,新疆察县退休的两位老县长找肖昌、文兰商谈。1999年,沈北新区党委书记付永林在沈阳市人大会议上提出议案;2000年,正式向肖昌、文兰发出邀请函,诚邀他们回辽助力锡伯文化的复兴。

虽然人同此心,但涉及到具体操作却困难多多,尤其对肖昌、文兰二人而言,这个决心是不好下的。当时,新疆伊犁师范学院准备成立艺术系,该系计划聘用的第一个人,正是毕业于上海音乐学院、在作曲与声乐领域造诣颇深的肖昌,而且开出的待遇相当优厚:将肖昌从察县正式调到伊犁,给一套住房,聘为教授。不仅如此,学院还为肖昌提供了宽松的事业发展空间,和声、声乐、小提琴都可教。若去万里之外的沈阳发展,等于重新创业,成败难料。

肖昌在当时的察县,担任新疆舞蹈协会理事、新疆音乐家协会理事、新疆书法家协会副主席等职务,舞蹈家文兰是新疆伊犁哈萨克自治州政协常委,离开新疆,意味着他们要放弃这些职务。此外,肖昌、文兰还必须在察县提前退休。

取舍两难间,肖昌的岳父和舅舅找他深谈了一次,两位长辈讲到了民族的传承,讲到家族的历史,“为了锡伯文化的未来,你们两口子暂时放弃个人利益吧!你们要为咱们锡伯人开创出一番事业来!”

白手起家的苦辣酸甜

2000年,肖昌、文兰夫妇二人来沈北新区兴隆台锡伯族小学执教时,学校周边只有一家縫纫机零件厂,放眼望去,一片荒野上只有几座孤零零的老房子。肖昌、文兰住小平房,夏天尚可,冬天需要烧煤取暖。

这一年,兴隆台乡给二人开出的工资是每人每月850元,按当时社会的工资标准,不低,但这笔收入除日常用度外,还包括他们的医疗费、交通费和新疆宾朋来辽宁的接待费。例如,肖昌设计锡伯族乐器,请沈阳乐器厂师傅反复调试,几乎每周跑一趟市内,往返一次,打车、吃饭等开销最少200元。夫妻俩的工资常常入不敷出,而这份工资,肖昌、文兰一领就是七八年。

后来,兴隆台镇原镇长吴丽英给肖昌、文兰涨了工资,提了1000多元。2010年,沈北新区相关领导专门针对肖昌、文兰的实际情况,开了纪要会议,最终给肖兰、文兰的工资提到了4000元。

肖昌、文兰发现,留在辽宁老家的锡伯人已经不会说锡伯话了,没有语言基础,仅靠舞、乐支撑是不行的,而恢复民族语言的根脉,是一项浩大工程。此外,沈北新区原来就有评剧团、文化馆,排演的节目也涉及到锡伯族文化,但因历史原因,与真实的锡伯文化已有不小的距离。沈阳市锡伯族联谊会前会长关宝学理解肖昌、文兰,他开导二人说:“恢复锡伯语言非常有难度,你们俩也尽力了,既然这样的话,你们就自行决定,看这里的锡伯文化哪个方面突出,你们就往哪里努力吧。”肖昌说:“幸亏我们后来调整了攻关方向,往少儿节目发展。”

肖昌、文兰曾协助沈阳师范大学附属中学在沈阳当地招锡伯族学生,传授声乐、舞蹈、民族乐器,学费全免,一些人根本不信:“学费全免?哪有这等天上掉馅饼的好事?你们是骗子吧!”有人甚至逼肖昌当场写字据:“既然你相中了我的孩子,那你现在就给我写保证书,保证我孩子毕业后分配工作!”闻此言,肖昌哭笑不得:“我儿子的工作我都保证不了,我怎么保证你的孩子呢?但你放心,你孩子自小熏陶、培养,以后会出人头地的,有真本事在身,找份好工作是水到渠成的事。”但无论肖昌怎么劝说,也打动不了孩子家长。多年后追忆此事,文兰叹息道:“那孩子的条件太好了,若当时跟我们学舞蹈,我们再把他报送到艺术学校,学成毕业,早就是国家级的舞蹈人才了,可现在呢,没有学历,没有工作,成天在网吧混,见到我俩就躲,孩子的前程就这么毁了,太可惜了!”孩子家长每次见到肖昌就感到惋惜。

肖昌、文兰一直扎根沈北新区,致力于锡伯文化的恢复与弘扬。他们经常会想到自己的先祖。“图伯特当年顶着多大的压力才建成察布查尔大渠的!当时不少人反对,他上报伊犁将军松筠,以‘渠不成则灭吾九族来表示决心,最终获准开渠。图伯特为何能建成察布查尔大渠?因为伊拉丽氏家族在今天的沈北新区大营子村,图伯特从小长在沈阳蒲河边,蒲河是一条人工开挖的河,沈北新区的蒲河就是新疆察布查尔大渠的前身。我们每次路过蒲河,就会情不自禁地想到先人百折不挠的决心与勇气,想到他们只求奉献不图回报的忘我情怀,这是我们世代相传的家风。为恢复民族的文化而努力,这是我们必须坚守的承诺!”文兰动情地说。

肖昌、文兰不仅自己坚持弘扬民族文化,还期待后继有人。在家里与儿子交流,他们只说锡伯语,尽量为儿子创造“语言环境”。

肖昌与兴隆台锡伯族学校陈继秋校长一道组建沈北射箭队后,动员在江苏当射箭队教练的表弟高德昌来执教。高德昌一开始不想来,肖昌反复劝说:“弓箭文化是锡伯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射箭也是北方少数民族的传统项目,虽然江苏条件好,但想做成一番事业,我建议你还是回老家发展,应该把眼光放长远点!”

最终,高德昌听从了肖昌的建议,来到肖昌、文兰所在的兴隆台锡伯族学校执教射箭队,没几年便成绩斐然。在2014年的辽宁省省运会上,高德昌执教的射箭队代表沈阳市出战,一个队就拿了12块金牌!高德昌的队员进队免费,成绩好的可以进入专业队,还曾在福建参加过奥运会预选赛;成绩一般的也有出路,比如去射箭俱乐部当教练,据说收入可观。

终获回报的人生壮举

肖昌、文兰并非孤军作战。辽宁省民委、沈阳市民委、沈北新区兴隆台乡的各级领导对他们的事业予以鼎力支持。2011年,沈阳市领导專程到学校看望肖昌、文兰,问他们二人有什么困难,有何想法。肖昌说,沈阳是锡伯族人的故乡,能否为远在新疆察县的乡亲培养艺术人才?市领导当场拍板。

这16年中,沈阳市艺术学校与察布查尔县签订合同,由市里出资200万负责学费,吸纳察县的锡伯族孩子,传授声乐、舞蹈、乐器,孩子学成后返归察县民族歌舞团工作。此后,沈师附中配备了30多名老师,对从察县招来的34个孩子进行一对一辅导。锡伯文化不仅是肖昌、文兰的个人事业,更成为沈城厚重文化中的一块金字招牌!

16年的艰苦付出终获回报。在肖昌、文兰的努力下,沈阳每年一度的“西迁节”办得有声有色;肖昌参与编撰的《锡伯语速成读本》,作为“汉锡兼顾”的双语速成读本被广泛采用;肖昌研制的鹿头琴、费特纳(弹拨乐器)等多种锡伯民族乐器,已成锡伯歌舞演出中的一大亮点;肖昌、文兰编导和参演的《蝴蝶舞》《额木琴舞》《锡伯婚礼》《哈尔巴舞》《蝴蝶与少年》《咱们锡伯人》《望断天涯路》《喜利妈妈的传说》《古代锡伯族猎人》《走出兴安岭的锡伯人》《在那遥远的察布查尔》等10余部作品多次获国家和地方奖;东北地区出版的锡伯族图书的封面题名多出自肖昌之手。

16年间,肖昌、文兰已培养出100多名人才,如付杨(女),效力于北京东方演艺集团;吴嘉伟(男),任职杭州歌舞团副团长;巍葳(男),供职北京市歌舞团;关婷(女),成为中国健力宝健身教练……沈阳市艺术学校、沈师附中、辽宁大学纷纷聘请肖昌、文兰,东三省的锡伯族人有事相邀,肖昌、文兰常为“座上宾”,他们的家,是锡伯族人的聚会中心。肖昌还是锡伯族非物质文化“何钧佑锡伯族长篇故事”的第三代传承人,他正在将这些故事转化为地道的锡伯族诗歌,而在这些先人流传下来的歌词中,竟隐含着破解民族远古信息的原始密码。

200多年前,3275名锡伯族人万里西迁,带去了一个民族的功业与梦想;200多年后,肖昌、文兰这对锡伯族夫妇万里东归,带回了这个民族的文化与情感,不同的事迹,一样的壮举!

文兰所做锡伯族发面饼里的岁月情思

对肖昌、文兰夫妇而言,这21年的岁月是难忘的,他们从遥远的新疆为沈阳带回了纯正的锡伯族文化,包括民族的语言、歌舞、服饰、乐器、弓箭……并培养了一批学生,他们的功业已载入史册。

品牌、顶目、活动,或将暂缓乃至停滞,像肖昌主持的辽大满语口语课就没了下文,像一些慕名而来的文化事业合作者也悻悻而返……

又比如,想品尝文兰亲做的“锡伯发面饼”,感受民族饮食文化传承,未来恐成难事。

再听肖昌深沉的锡伯之歌,再赏文兰动人的锡伯之舞,再吃文兰特制的锡伯之饼,需要一大早从沈阳桃仙机场出发,折腾近一天时间,在沈阳已灯火阑珊,察布查尔仍明如白昼之时,坐在肖昌、文兰家中。

文兰所做的发面饼是锡伯族人的传统食品,看似简单,其实有一套复杂工序,如和面时的水量、水温,没有纯熟的手艺与多年经验的积累,出的饼子就口感涩硬,缺嚼头。在锡伯族,女人会不会做发面饼,就跟在广州,女人会不会煲汤一样。文兰走后,地道的锡伯发面饼手艺在沈阳或将慢慢被遗忘。

文兰列出的锡伯发面饼的制作程序是这样的,首先是备料,分主料和辅料:主料为普通面粉500克、温水290克;辅料为盐。

准备好食材后,面粉倒入盆中,加入温水,用筷子边倒边搅,搅拌成雪花状,然后下手揉成面团。静置10分钟后,让面团充分吸收水分,再揉一遍,揉成光滑的面团,盖上盖子或保鲜膜,静置30分钟。面团静置后,取出来,案板上撒上面粉,面团放在案板上,撒上适量的盐,撒均匀,用擀面杖擀平,再薄薄地撒上一层面粉,从一侧向上卷起来,分成合适的小剂子,根据锅的大小把饼坯擀成大圆片,放进锅里,盖上盖子,转成中火,这个时间可以擀开第二张饼皮了。两分钟后,将锅中的饼翻个面,翻过三四遍后,两面烙至金黄,烙饼就熟了。最后,出锅,锡伯大饼就做成了。看似不难,但用料多少的取舍、火候的拿捏,全是功夫。“锡伯发面饼之所以好吃、有香味,就是借用了面的原味,不用食用油,一般是晚上发面,第二天早晨加小苏打并加面。”文兰说。

锡伯发面饼不单是饼,它得配一些菜,锡伯人称之为“花花菜”。还要配上一种特制的辣椒酱,辣椒片要切得方方细细,有色彩感。

吃文兰锡伯发面饼的标准程式是这样的:将发面饼中间的夹缝均匀撕开,用筷子将辣椒酱塞进去并均匀涂抹,然后卷起来,入口时要慢慢咬,别下口猛嚼,那样酱汁很可能顺着饼缝受外力挤压溢出去,沾满嘴角。当然,故意那样吃也可以,显得很豪壮,有气势!

文兰做这种锡伯发面饼,若在沈北新区,为颜色与口味计,配的是韭菜;若在察布查尔,正宗的配料是产自伊犁河边的“椒蒿”——一种自带香味的植物,未尝,便已口舌生津。

锡伯发面饼的做法与吃法西北地区也存在,在陕西铜川,这种面食叫“锅盔”。

锡伯族的美食何止发面饼?文兰特别提到锡伯族的“全羊席”,但这道盛宴只在重大场合和尊贵客人拜访时才能吃到。“全羊席”,被锡伯族人称为“莫尔雪克”,意思是“碗里盛着的菜肴”。全羊席是用新宰的羊的心、肝、肺、羊肚、羊舌、羊蹄、羊血、羊腸、羊头肉等切碎做成的,分别盛入16个小瓷碗中,每碗里还要撒些香菜末、葱花、小红辣椒,看起来五颜六色,品味起来鲜美异常。

“在沈北新区兴隆台镇,赶上节日,锡伯族人常去‘吃六碗,就是六种风味不同的汤,非常好喝。”文兰介绍说,如今在沈城饭店中颇受欢迎的素烩汤,就源自锡伯族人独创的“六碗汤”。

文兰说,锡伯族人的宴会非常讲究,要穿戴整齐、不能敲桌打碗、不能把筷子横在碗上、要请老人坐上席、客人未吃完不能把碗和盘子摞起来、尊重主人风俗不能半路退席等。

文兰的先人是大辽皇族耶律氏

由锡伯发面饼说历史、说文化,会把您带向千年前的辽代甚至更远的鲜卑时空。

文兰的先祖在辽代叫“耶律”,在金代叫“移剌”,今天叫“伊拉丽”。大辽王朝的统治者出于两姓:皇族的耶律氏,后族的萧氏,在今天的锡伯族里,就有千年前的大辽帝后族人,除文兰外,锡伯族著名诗人苏仲明是萧氏后人。

文兰是耶律氏后人,她的先人,那位率众开凿察布查尔大渠的锡伯老英雄图伯特自然也是大辽皇族后裔。锡伯西迁后,只有他一人回盛京复命,契丹人的家乡不只在内蒙古赤峰,也在沈北新区蒲河。而契丹一族,上源是宇文鲜卑。

锡伯族据说是拓跋鲜卑之后,但从呼伦贝尔嘎仙洞南下的拓跋王族已不复存在了,他们或惨死于北魏末年“河阴之变”尔朱荣的屠刀之下,或亡于东魏宇文泰及北齐高欢高洋的绝根迫害,拓跋一族,再无集体现身的可能。

今日的锡伯族,或为当年未及南下、留守老家的拓跋之余部,但必然融入了大量的外族人群,如契丹、女真,而契丹人又把蒙古高原臣服的阻卜鞑靼人带了进来,以致我们今日眼中的锡伯族,是一个多民族融合的时代侧影。

往事如烟,岁月如歌,东北的历史往往不载书帛,而悄然演化为饮食、风俗、歌舞、顺口溜、行为的方式,化为视觉、嗅觉、味觉与心灵的体验,变成了与我们朝夕相伴的亲朋与生活。

望着肖昌、文兰远去的背影,轻轻咬一口他们留下的锡伯之饼——鲜卑之饼——大东北的“岁月之饼”,雁鸣碧空,长河落日,期待他年重逢。

猜你喜欢

察布查尔沈北锡伯
锡伯语与蒙古语辅音对应关系分析
新疆锡伯族地区文化保护与旅游开发
侯亚丽摄影作品选登
声发射监测裂缝技术在沈北煤田煤层气开发的应用分析
印刷体锡伯文图像数据集的构建
察布查尔县土地利用结构变化分析与预测
文讯
新疆察布查尔:“远教+援疆”,开办专家辅导课堂
沈北新区马刚乡牛粪资源化利用研究
自治区民语委(翻译局)科研基地:新疆锡伯语言文字研究中心成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