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记郜志坚同志

2023-05-30庞云初

金山 2023年3期
关键词:内刊散文同志

庞云初

无论如何,我都应当尊称他为先生、前辈、书记、县长、主席、老总的,但在这里,我宁愿称呼他为“同志”。因为他有一颗文学心,而我好像一直也有。我们之所以能够结识并保持交往,这是唯一可以作出解释的。不然,以他的年纪、阅历、地位,且相隔异地,我们怎么会联系到一起?对于这一点,我深信不疑。

早就听说过他,知道他是本县(现改为市)人。有一年,我在市作协年会上拿了他的一本书,回家翻了翻,也就丢开了。那时候的我,心浮气躁,也可以说是机缘未到,没有认真去读,也就无从了解他,他被我当作一位无关紧要的写作者给忽视了。(现在说起来,郜志坚同志是可以责怪我的,但这是事实。)

我在一家金融单位工作,一直是普通职员,混混沌沌,碌碌无为。业余时间,偶尔写点豆腐块文字见报,并混迹于本地的文人圈。后来闻知郜志坚同志是一位官员,而且还是邻县的“县令”,我就更加无感,敬而远之了。在我浅薄的认知里,以为官员写作,大都缺乏真诚,或以文猎取名声,或以文附庸风雅。也因为如此,对于他后来又出版的作品集,我都没有在意。

2016年,应家乡镇文联的邀约,我接手了一个协会的工作,并创办了一份文学内刊。在那年的冬季卷上,刊登了郜志坚同志的一篇散文《走近吕城》(已经忘记是如何约到他这篇稿子的。后来此文被国家级文学刊物采用,并被江苏省散文学会编入作品集),才知道他曾经担任过我家乡的镇党委书记(从作者提供的个人简介中,我获得了他从文从政从商的粗略信息),并且在离开30多年后仍对这片土地充满感情,讲起过往,如数家珍,文字极有韵味,才情和功底是显而易见的。我对这位熟悉的陌生人有了敬意,也意识到自己的无知和偏见。

2018年,为纪念本镇一位老新闻工作者韦竹青老师,我们拟在内刊上出专辑,我向几位知情者约稿。听说郜志坚同志与韦老师是老相识,并且在任职本镇时,两人交往甚密,私交甚笃,我就设法联系上了他。坦白地讲,当时我的心情是忐忑的。一个无名小辈,一个无名小刊的编辑,贸然打电话给他,贸然向他约稿,能成吗?令人欣喜的是,他竟爽快地答应了,还热情地表扬了我,并聊起了我的家乡。那些话语,没有官腔,只有真诚,一改我之前对官员的印象。他很快写来了文章,情文并茂,洋洋灑洒,不但还原了他们之间真挚的友谊,也让我感受到了他率真坦诚和重情重义的独特品格。(郜志坚同志先后写过三篇文章,饱含深情地记述、追忆这位一辈子没有进入体制的基层新闻工作者。)

之后的几年里,他始终关心我,关注我们的内刊,出谋划策,赐稿小刊,以他在地方文坛的影响力(他曾是地区作协的几届副主席)帮我们扬名,又凭借他在我家乡工作期间与本镇人士建立的感情,为我牵线搭桥。我是本地人,学校毕业后一直在县城工作,与家乡人鲜有交往,对家乡事也缺乏了解,如果不是郜志坚同志出面,我至少是不可能结识到本镇两位实业界的大伽并得到他们的帮助的。让我尤为感激和铭记的是,郜志坚同志还雪中送炭,自己掏钱资助我们。

小刊逐步得到了社会和同道的认可。这其中,有领导和企业主的支持,有专家老师们的指导,也有像郜志坚同志这样具有文学心贵人的相助。小刊创刊五周年,我们举办了一系列活动,郜志坚同志在座谈会上的发言情真意切,极具艺术性和感召力。本协会的会员们得到了鼓励,本镇的领导和企业主也倍感振奋。听到郜志坚同志极具水准的侃侃而谈,我不禁有一种“相见相识相知恨晚”的感觉,也庆幸到底还是“相见相识相知”了。

在后来的感恩晚会上,我们对三位特殊贡献者表达了敬意和谢意。其中一条致敬词是:“郜志坚先生:您曾主政吕城,后出任丹徒县长;您也曾是镇江市三届作协副主席,出版多部文集;您还在年富力强时,激流勇退,搏击商海。具有丰富社会经验和人生经验的您,对吕城这片故土始终满怀深情。五年来,您关心支持吕城作协和《吕城》内刊,不但出钱资助我们,还经常赐稿内刊,您以您的影响力扩大了《吕城》内刊的知名度。吕城作协全体会员向您致谢、致敬!”当本市电台知名播音员江涛老师宣读这条致敬词时,我想起了郜志坚同志一直以来对我们的恩泽,眼里顿时涌出了热泪,这是一种难以言表的情感,如春水,如晨露,如丽日,让我澎湃,教我清醒,催我奋进。

郜志坚同志长我13岁。他丰富的见识和高雅的谈吐吸引着我,他亲和的性格和谦逊的品格让我乐意走近。这些年来,我们也有见面,只是相隔较远,向他面聆指教的机会不多。于是,我就读他的书,学习他如何体验生活,观察社会,剖析人生,从中也捕捉到了他的一些成长轨迹。《故事人生》,写自己,也写他人;有近景,也有远境;有记录,也有思考。书虽不厚,却有分量。《我的外孙》细腻的描写、真切的情感,让人仿佛走进了洒满阳光的后花园,鸟语花香,曲径通幽。孙儿的绕梁童音,姥爷的仁慈呵护,隔代亲如一汪清泉,一轮骄阳,流进了祖孙俩的心田,也照亮温暖了读者。最让我肃然起敬的是他2021年6月23日赠我的新书《那年那月那些事》,煌煌30万字。读完后,脑海里立即闪现出一个意象——一条长长的时光隧道里,行走着这样一个人:大都市孩子、业余作者、农技员、小学民办教师、师范生、高中语文老师、宣传部通讯报道员、机关干部、乡党委副书记、县政府办公室主任、镇党委书记、区党委宣传部长、县委副书记、县长、国营香港企业老总、辞官辞职……同时,这个人还有这样的身份:小说散文报告文学集《追求》、散文杂文报告文学集《指缝中流出的歌》、报告文学集《故事人生》、随笔集《我的外孙》、长篇传记散文《那年那月那些事》等书的作者,多项省级以上文学奖项的获得者,地区作协的副主席,报告文学签约作家……这一本本书让我较全面地了解了郜志坚同志。这是浓墨重彩的个人传记,也是激情涤荡的命运交响曲,更是对社会真诚负责,对文学痴心不改的中国文化人的心灵史。我掩卷长思,浩然长叹:这样的人生故事只属于郜志坚同志,这样的故事人生也只属于郜志坚同志。他坚韧刚直,沧桑负重;既可以乘风而上,也可以逆风而行;既可以顺势而为,也可以因事不为。他就像一棵深植大地、高入云霄的树,人们在仰望他的同时,是否也可以启迪自己对社会、对生活、对人生价值的再追问,再审视呢?

行文至此,我要由衷地将他的称呼还原为先生、前辈、书记、县长、主席、老总。这是他的人生名片,我无意改变它,只是在我心里,他永远是我的“同志”,永远是我的老师。对于他,我“虽不能至,心向往之”。

猜你喜欢

内刊散文同志
散文两篇
散文两章
同志
『大元帅』与『小同志』
纸上的故土难离——雍措散文论
OVER THE RAINBOW
内刊编辑的职业素质浅析
办好机关企事业内刊的几点思考——以温州市委组织部《温州党建》为例
内刊加入期刊数据库有关问题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