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传播视角下民族文化保护研究
2023-05-30舒丽羽
摘要:生态博物馆建立的目的在于保护当地的生态环境、传承当地的民族文化、协调当地的社区有序发展。贵州省作为一个少数民族聚集的省份,其悠久的历史沉淀了许多优秀的民族文化。六枝梭戛生态博物馆是国内第一个成功建立的生态博物馆,本文将以其为例,通过文化传播的视角探讨如何保护和传承民族文化,增强文化自信。
关键词:文化传播;生态博物馆;民族文化保护
通过梳理国外有关民族文化和生态博物馆的文献,笔者发现,由于国内外文化差异大,国外对民族文化的研究更多是针对文化遗产的相关内容,而对于生态博物馆的研究主要集中在生态博物馆的建设,生态博物馆与社区的关系等相关内容。
中国历史文明从广义上而言,即人类社会发展实践过程中所提供的生命能量与文化精神财产的总和;就狭义而言,即整个社会的文化,和与之相适应的体制与组织。中华民族传统历史文化是中华民族精神情感、个性特征和凝聚力、亲和力的重要载体,而维护中华民族传统历史文化便是维护中华民族的共同记忆和根基。
少数民族文化需得到保护,因为少数民族文化是维护全民族关系的重要精神纽带,是一个民族的主要历史风貌,也因为少数民族文化是一个民族的主要特点,是形成一个民族的最主要元素,是中华民族的重要精神家园和精神支柱,同时也是少数民族地方经济发展的主要推进力。传承民族文化,在一定程度上可以提升人类的文化品格和思想道德素质,为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创造思想道德基础、文化精神力量和智慧支撑。另外,通过宣扬中国优良传统民族文化还可以增强我国民族文化的软实力,让中国民众精神面貌也变得更积极,进而推动我国经济的发展和社会的全面进步。
生态博物馆的一切要素,既包括人和物,也包括自然遗产等,都并非完全固定的,是要将其融入特定环境背景中进行理解、运用、表现、演绎与互动,以便产生一个基于传承而不限于传承的全新生存方法与发展模式。本文基于六枝梭戛镇山村生态博物馆的实地调研资料,以文化传播的视角对民族文化保护展开分析,为生态博物馆如何发展,如何保护其“形”与“魂”,提供了可供参考的现实路径。
一、生态博物馆的含义以及中国化的发展
(一)生态博物馆的概念起源
从实质上来看,生态博物馆也属于人类社会博物馆的范畴。生态博物馆和社区博物馆都是以街区为单元,因此在强调人类文化遗产保存的一体性、真实性与活态性方面都有相通之处。不过,两者又有某些微妙的区别:生态博物馆更注重对馆区内生物生态与人类社会生态的总体维护,因此具有两层含义;社区博物馆则较少重视文化自然遗产,更加重视人文社区生态,并致力于解决社会的实际问题。生态博物馆强调:在原有人类社区的生态环境区域内进行总体环境保护,它有着“原址保存”“总体保存”“动态保存”等特色理念。生态博物院概念的渊源可以追溯到20世纪70年代,具体的概念内涵最早由法国博物院界二位奠基人里维埃和戴瓦兰提出,以便人们在当时高速发展的工业化和城市化进程中,完好地保存和弘扬某一地区或者民族群体的民族传统民俗文化,在加快现代化和全球化的大背景下维护并保持生态文明的生物多样性。与传统博物馆不同,生态博物馆不是一幢特定的静态建筑物,它是动态的、全面开放的;传统博物馆展示的文物离开了它们产生的社会环境,生态博物馆尤其强调当地、融入其中的原则。概括来说,传统博物馆是“死”的,展示的是停止呼吸的“文化木乃伊”,而生态博物馆是“活”的,展示的是经脉畅通的文化的“肉身”。
(二)生态博物馆中国化的发展
1995年,在中国博物馆协会和国家文物局的大力支持与帮助下,六枝梭戛生态博物馆成为我国的首个生态博物院,于1998年10月落成开馆,并陆续在花溪区镇山村、黎平堂安、锦屏县隆里相机山建设了3个生态博物馆,从而形成了贵州省生态建设博物院群体。我们从贵州生态博物馆的建设中可以学到很多。
二、六枝梭戛生态博物馆简介
(一)六枝梭戛基本概况
梭戛生态博物馆地处贵州乌蒙山腹地,境内喀斯特地貌特征明显,坐落于贵州省六枝特区的箐苗社区一共包含12个苗族村寨,占地120平方千米,在这其中有5个苗族村寨位于六枝与织金县的交叉地带。于梭戛镇聚居的是一个古老而充满神秘色彩的苗族支系——长角苗族。他们都讲苗族方言,这一个系的苗族人口仅有四千余人。常年隐蔽地居住在平均海拔约2 000米的深山当中,以神秘而又古朴的小部族方式生存。
(二)六枝梭戛民族文化的重要构成部分
箐苗服饰中的女装最具时代感,并带有明显的特色,服装的上衣为平摆的燕尾型,对襟窄袖口,交领。前襟长度到腹部,后面的长度一直到膝盖弯处和裙子一样齐。一般的颜色有鲜红色、黄色、暗红色、橙色、蓝色,而衣服的刺绣一般集中于上衣的前襟,衣袖和后背。蜡染挑花绣的传统服装上衣,是在黑白底片蜡膜的基底上配以少数挑花绣工艺,颜色以红、黑、白等居多。裙子为褶纹式,在上面五至七寸的蜡膜,下部分八道饰以挑花的连续性横结图样,图样一般为圆形花、云角形花以及四边形的花朵,最宽处不足一寸,为黑底麻质,裙长至小腿部分。男性服饰的上衣也是对襟窄袖,但相对紧身,是立领,长度到胯部。其中围腰非常精致,色彩相对于女性服饰而言没有那么鲜明。
“刻竹記事”,刻竹是在操办长辈去世的葬礼的时候,所采取的一个登记礼物、礼金的方法。刻竹的负责人通常是村寨里的长辈,主要的管事人员有两人,副手2~3人,他们每个人都会用一个“刺竹”,分别在上面记下各个村寨送的礼物、礼金。每一支刺竹一般记录一个村寨的礼物、礼金;在事情过后由主要管事人当着亲属们的面,向主人家报账,钱、物全部交待清以后,就会将刻竹全部烧掉。
“跳花节”是梭戛箐苗年轻的男子女子们谈情说爱的日子,当地称其为“晒月亮”。按照当地人的说法,男孩16岁,女孩15岁就可以进行跳花节等活动。通常在正月十四,男孩女孩都会盛装打扮。不过,只有男孩们才能在不同村寨间串寨,而本寨的女孩们在一起围着炉火,等到男子来到门口的时候,女生们就会一起堵在门口和男子对歌。对歌有输有胜,如果男子获胜了,女孩们就会邀请门外的男孩们一起进来围炉夜话,并一起吃饭;如果女孩赢了,女孩就会让男孩背马鞍,还会让男孩舔一串辣椒,女孩们会一起哈哈大笑,而输掉的男孩们则会害羞地离开。
三、建设生态博物馆——少数民族传统村落的保护传承新路径
(一)保护绿色生态环境,循环利用自然资源
原生态环境是梭戛文化资源赖以生存的基础,民族文化的保护不能脱离其所处的原生环境。六枝梭戛受地形和气候的影响,村落内的自然环境天然纯粹,但是因为早期缺少合理的保护,并遭遇自然灾害,导致原生环境遭到一定程度的破坏。因此,必须调动各方势力共同对生态进行修复。
此外,村落里的领导和村民们应该合理利用自然资源,盘活村落经济,实现可持续发展,实现“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经济发展理念。
(二)非物质文化遗产与文化旅游相互结合,激活传统村落资源
梭戛箐苗作为生态博物馆,文化遗产是陈列的重点,必须与人们的生产生活联动起来不断地向前发展。梭戛生态博物馆还设置了服务性设施、展览厅等,以更好地让传统文化教育活动和现代旅游观光项目相结合,进行中华文化的有效传承,进而有助于人们对中华民族文明的保护与弘扬。生态博物馆的就地保护思想,贴合人类社会的绿色保护意识和循环可持续发展理念。
(三)活态传承非遗文化,续写传统新篇章
生态博物馆的建立并不是将其原有社区文化割裂出去,而是将文化传播的横向传播与纵向传播相结合,也就是说,灵活结合社区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与文化记忆,从而激发村民们自主、自觉保护的积极性。生态博物馆把传统博物馆的收藏定义直接转换为文化定义。六枝梭戛生态博物馆主张“社区内所有自然遗产和文化都是生态博物馆的组成部分”。梭戛箐苗社区的“跳花节”“长角苗”都是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生态博物馆的建立唤起了村民们的文化记忆,由此能够更好地保护非遗传统文化。
(四)实行民众自主管理,提升民族文化自信
居住于此的村民是最适合参与管理的人选,这是生态博物馆与传统博物馆的区别,也是其创新点。六枝梭戛生态博物馆的主要负责人,由省、市、县区级文物文化事业主要管理机关的代表们组成,还有一个科学咨询小组和一个建设规划小组。此外,还有六枝梭戛社区的12名寨子代表加入了规划建设小组。最后,在生态博物馆建成并投入使用以后,各领导部门的结构中心就会逐步向梭戛社区迁移。整个梭戛箐苗寨子就是生态博物馆的基础,当地的村民既是民族文化的创造者,又是文化价值的阐述者。村民们自行管理,权力下放,可有效提高村民们的积极性,同时也提升了大家的文化自信。
四、总结
梭戛生态博物馆的一连串具体安排是适应中国实际情况的选择。苏东海先生在1995年的贵州考察报告已经说过,要求同存异,生态博物馆的建设要立足国情,用中国的方式来做,既要得到世界的认可,还要适应中国的国情。
生态博物馆对于民族文化的保护是就地保护和整体保护,要以发展现代民族文化产业为总导向。立足当前,着眼长远,找准发展位置,凸显自身发展特点,不断强化对现代少数民族文化产业的宣传教育、发掘保护和继承利用。要将对少数民族文化的传承工作纳入民族旅游产业、文化产业中去落实与推广,并不断完善少数民族文化传承工作系统,最大限度把民族文化资源优势转变为经济优势,持续推动民族文化繁荣发展。
作者简介
舒丽羽,女,汉族,贵州贵阳人,研究方向为民俗学。
参考文献
[1]何新.中外文化知识辞典[M].哈尔滨:黑龙江人民出版社,1989.
[2]中共中央党史和文献研究院.十九大以来重要文献选编(上册)[M].北京:中央文献出版社,2019.
[3]黄永林,孙佳.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视域下的城市社区博物馆研究[J].文化遗产,2017(4):55-62.
[4]杜韵红.生态博物馆的自我变革—兼谈村落文化遗产保护[C]//中国博物馆协会博物馆学专业委员会2018年“理念·实践—博物馆变迁”学术研讨会论文集.2018:207-214.
[5]《走遍中国》编辑部.贵州—以文化引导旅行中国背包客的金牌旅行指南[M].北京:中国旅游出版社,2017.
[6]中国特产大典编审委员会贵州卷编委会.中国特产大典貴州卷[M].贵阳:贵州人民出版社,2011.
[7]袁悦.乡村振兴背景下经济管理的优化分析[J].山西农经,2021(17):124-125.
[8]王孟图,陈子怡,周海萍.闽东畲族村落建设生态博物馆的可行性探讨—以霞浦县半月里村落为例[J].福建文博,2021(3):39-4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