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王家屏紫禁城行迹

2023-05-30高希

月读 2023年3期
关键词:文渊阁文华紫禁城

高希

紫禁城之禁,禁庶民而不禁官宦。进士出身的官员,自殿试之日便有幸步入皇宫,授官后也时有入宫觐见的机会。京官更能参与各类朝会活动,乃至在宫中当值、随侍皇帝。晚明内阁首辅王家屏,经科举入仕,二十余年的仕宦生涯基本都在紫禁城中度过。从新科进士到内阁首辅,不同身份的官员在哪些不同的空间活动?什么人能够进入皇帝生活的内廷区域?王家屏在紫禁城中的行迹,可以让人一探端倪。

皇极策对 初窥门径

王家屏,字忠伯,山西山阴人,出身于家道中落的耕读家庭。他五岁开蒙,勤奋举业,相继考取秀才、举人,三十三岁时在紫禁城中完成了科举考试的最后环节—殿试,成为进士,入朝为官。

进行殿试的场所是皇极殿(今太和殿),位于紫禁城南北中轴线的显要位置,它是宫中体量最大、等级最高的建筑,用于举行盛大的朝会典礼,殿试礼便是其中重要一项。

王家屏参加的是隆庆二年(1568)的殿试,称为戊辰科。这年三月十五日考试当天,礼部官员引考生至皇极殿前丹陛上,分东西两班面北而立,再由鸿胪寺官员请皇帝升殿。之后鸣鞭三响,考生及协同考试的文武官员行叩头礼。礼毕,执事官举盛放试卷的桌案来到御道正中,考生再朝桌案行五拜三叩头礼。随后再度鸣鞭,皇帝退殿,考试开始。考生们跪接试卷,叩头就位,露天答题。时至中午,还会发给每位考生馒头两个、汤一碗作为餐饭。下午答题结束后,在弘政门(今昭德门)交卷离场。

殿试后,皇帝钦点的读卷官们开始判读考卷,这次的读卷官有著名阁臣徐阶、张居正等人。判卷结束后,在文华殿举行读卷仪式,读卷官在御前读卷,由皇帝钦定前三名。读卷官们看重王家屏文章出众,本将他定为一甲第二名,也就是榜眼,但隆庆帝为表示“乾纲独断”,刻意调整了名次,将原定前三名全部换掉,王家屏最终沦为二甲第二名。

但这也是了不起的成绩,王家屏得以再度进入紫禁城,参加传胪典礼。他与考生们一起,来到之前殿试的皇极殿外,听取传胪官公布名次,被正式赐予“进士出身”,之后出长安左门观黄榜。第二日再至礼部赴进士恩荣宴,整个录取流程宣告结束。

六个月后,王家屏凭借出色的文章被选为翰林院庶吉士。庶吉士并非正式官职,也无品级,相当于进修实习,主要职责是“读中秘书”。中秘书,即藏于内府的珍贵图书,藏书处是文渊阁,在紫禁城内东南部会极门(今协和门)外,与文华殿相对。当时的文渊阁藏书二万余部,近百万卷,这里也是内阁大臣办公的场所,是明朝的权力中心。王家屏就在文渊阁中与图书为伍,与内阁学士为邻,深受政治文化熏陶滋养。期间,他作诗《初入翰林自述》阐明心志,其中有“天辟图书府,斯文今在兹”一句,记录了文渊阁的读书岁月。

隆庆四年(1570)三月,在文渊阁读书两年后,王家屏“实习”期满,被授职正七品翰林院编修,开始参与《世宗实录》的修撰工作。实录是前任皇帝一朝的历史,有国史之称,在专门的史馆中进行修撰。史馆仍在紫禁城中,位于会极门(今协和门)内北侧,共十间。王家屏就在这里潜心修史,直至万历五年(1577)八月实录修成,历时六年。这期间,王家屏还曾参与了会试的选拔工作,并教内书堂宦官读书,可谓教学相长,学问精进。

文华进讲 教习天子

隆庆六年(1572),隆庆帝驾崩,年仅十岁的万历帝即位。王家屏在修撰《世宗实录》的同时,又新增了修撰《穆宗实录》的任务,同时还要为万历皇帝记录《起居注》。《起居注》是实时记录皇帝言行的历史档案,朱元璋时设立,至宣德时废止,万历朝被张居正恢复。王家屏三史兼修,任务艰巨,但也使他能对当时的国是大政了如指掌。

与此同时,张居正恢复了皇帝的经筵日讲制度,王家屏充任万历朝首任展书官。经筵,于每年二到五月、八到十月举行,逢二进讲。由讲官为皇帝讲授《大学》一篇、《尚书》一篇,每年举行十余次,皇帝率百官一同参与,类似大型讲座。日讲则是每日的系统学习,上午由讲官为皇帝讲授四书、五经、史书、政书等内容,下午还要教皇帝书法等技艺。展书官负责为皇帝翻展课本,类似于助教的角色。至万历三年(1575),王家屏升任日讲官,为皇帝授课,从此多了“帝师”身份。依明朝惯例,讲官一般以持重的老儒来担任,王家屏年不足四十,且仅入仕七年,担任此职属于“破格提拔”,可见其学识果然出众。

日讲授课时,王家屏语音洪亮,与同为讲官的老儒形成鲜明对比;经义阐发详实恳切,令小皇帝正色聆听。课后,万历帝对身边侍臣赞叹道:“王讲官端士也!”端士,即正直之士,小皇帝眼光独到,方正不阿正是王家屏一生的真实写照。为感谢老师对自己的批评规劝和良好建议,万历帝御笔亲书“责难陈善”四大字相赐。

王家屏深明大义的同时,也慎于小节。任讲官第二年,他左耳患疾,每日需敷药包扎,但考虑到讲学之际,伤耳每每为皇帝所见,既不雅观,又引人分心,于是提请病假,欲待病好后再歸殿进讲。皇帝也加以体恤,赐金币以践行。三年后,王家屏还朝,复以讲官之职。

经筵日讲均在文华殿举行。文华殿亦坐落在紫禁城东南,会极门(今协和门)外,与文渊阁相对。这里本是太子听政之所,嘉靖时改为皇帝便殿。经筵居文华殿前殿,日讲居前后殿间穿堂。十余年时间里,王家屏的官职历经从六品修撰、从五品洗马、正五品庶子兼侍读学士、正四品少詹事,以至正三品吏部右侍郎。但不论官职如何升转,王家屏始终兼任经筵日讲之事,奔波于文华殿间,竟日与皇帝相处。

暖阁召对 出入内廷

万历十二年(1583)十二月,万历帝亲发手敕,加王家屏东阁大学士衔,命入内阁参与机务。殿阁大学士始设于洪武十五年(1382),初为三殿两阁,职责是随侍皇帝以备顾问。至万历时期,共有中极殿、建极殿、文华殿、武英殿、文渊阁、东阁四殿两阁。东阁本在会极门内以南,廊房一间,坐东朝西。王家屏虽名为东阁大学士,但并不在东阁办公,而是值文渊阁处理机务,“值文渊阁即所谓入内阁办事也”。王家屏对于文渊阁再熟悉不过了,这曾是他作为新科进士读书进学的场所。

作为内阁大臣,王家屏身处明朝的权力中枢,工作更为敏感而艰辛,好在得到皇帝的深厚信任。万历十四年(1585)三月,风霾成灾,王家屏协同其他阁臣上《病民四事疏》,请求皇帝宽减民力。一日退朝后,万历帝来到皇极门暖阁,召见了王家屏等人,赞许其奏疏深切时政,随即安排相关衙门落实。暖阁,即大殿或大门的稍间位置,与殿、门有所隔断,空间狭小且较为密闭,可单独取暖。皇极门暖阁便在皇极门(今太和门)中,万历帝执政前期尚保持勤勉,常于此地召见近密大臣,王家屏入閣后曾多次蒙召。

不但能亲临暖阁这类皇帝的私密空间,王家屏还曾到过绝大多数大臣都无法进入的后宫区域。万历十八年(1590)元旦当日,皇帝免去大臣们的朝贺礼,急召王家屏等四位阁臣入见。据实录记载,阁臣们经过“禁门数重”,来到位于紫禁城内廷的毓德宫(今永寿宫)。这里是西六宫之一,本为妃嫔居住,皇帝在此处召见大臣,完全出乎人们意料,时人称其为“累朝以来所未有也”。

当日毓德宫中发生了戏剧性的一幕。大臣们被引至宫殿西室,万历帝出示了大理寺评事雒于仁去年底所上《酒色财气四箴疏》,该疏批评皇帝嗜酒、好色、贪财、逞气,劝其修心改过。万历帝对此奏疏气愤至极,逐条为自己辩护,并让阁臣们严惩雒于仁。王家屏等人极力斡旋,宽慰皇帝,建议只将奏疏留中不发即可,以免外人得知此类丑事。留中就是将奏疏无限期扣押,不予处理。经阁臣们再三劝慰,好话说尽,皇帝才得以息怒,最终奏疏留中,雒于仁罢官了事。

之后,阁臣们劝皇帝早立太子。当时,皇长子朱常洛九岁,未被册立,也未出阁读书;皇三子朱常洵五岁。万历帝喜爱皇三子之母郑贵妃,爱屋及乌,常怀废长立幼之心。朝臣们几经劝谏,与皇帝关系紧张。皇帝辩称长子尚弱,不急册立,且已由宦官教习,暂不需出阁就学。皇帝一边申辩,一边与阁臣们走出毓德宫,随即命人召来两皇子,与王家屏等人在毓德宫门下相见。阁臣们见到皇长子,再度恳请尽早册立。万历帝不胜其烦,于是定一年为期,如果一年内朝臣们不再提及此事,便答应来年册立。阁臣们见事已至此,只得告退。

此后一年间,朝臣们并未忍让,包括王家屏本人,仍屡次上疏请求册立。万历帝仍一拖再拖,终无立太子之意。在此情形下,内阁首辅申时行无奈请辞,王家屏便成为新的首辅。这时君臣矛盾已经激化,王家屏数次上疏均被皇帝留中。万历帝也失去耐心,遣官怒斥王家屏无人臣之礼。事情闹到如此地步,五十七岁的王家屏已无意留任,连续五次坚决请辞,最终获准去官。

自隆庆二年(1568)至万历二十年(1592),王家屏在朝为官二十四载。从殿试策对的皇极殿,到进士就学的文渊阁;从编修国史的会极门史馆,到经筵日讲的文华殿;从入阁后回到文渊阁,到皇极门暖阁召对。作为典型的朝官代表,王家屏基本是在紫禁城外朝中部和东部区域活动。而内廷毓德宫的偶然召见,却令他过早告别了仕宦生涯。

万历三十一年(1603),六十八岁的王家屏于病逝前几日梦回紫禁城,他在梦境中与同僚一起为皇帝作应制诗《题献芹献曝图》,诗云:“何当捧上明光殿,和气长依五尺天。”紫禁城中的日子,令王家屏终生难忘。

(作者单位:故宫博物院)

猜你喜欢

文渊阁文华紫禁城
紫禁城之旅
公心与私意之间:《四库全书珍本初集》影印始末考略
紫禁城365
紫禁城600年
填 数
陈文华
倪文华 作品
抗战时期围绕《四库全书》阁书的文化掠夺战
明代的文渊阁
故宫的“文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