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玉器在古代缘何备受推崇

2023-05-30黄剑华

月读 2023年3期
关键词:玉璧美玉玉器

黄剑华

美玉奇石,是自然造化的杰作,为历代人们所珍爱。俗语说:“黄金有价玉无价。”说明了玉的珍贵。玉的价值,并不仅仅在于晶莹可爱、赏心悦目,更在于被精心加工后赋予的深厚文化含义。

玉的涵盖面相当宽广。1863年,法国地质矿物学家德莫尔对传到欧洲的中国清代乾隆时期玉器进行物理化学实验,结果表明,玉材有两种,即角闪石和辉石类。角闪石亦称软玉,是以硅酸钙为主要成分的纤维矿物,色泽纯白好似凝脂,细腻温润,俗称羊脂玉,非常名贵,具有极高的经济价值。因为角闪石大都含有少量氧化金属离子,而呈现出青、绿、黑、黄等色或杂色,所以又有白玉、青玉、碧玉、黄玉、墨玉等不同品种。硬玉以硅酸钠和硅酸铝为主要成分,有隐约的水晶状,具有玻璃的光泽,质地坚硬,清澈晶莹。其色泽富于变化,有翠绿色、苹果绿、雪花白、淡紫色等,其中以翠绿色质地最佳,所以硬玉通常又称为翡翠。软玉在远古就被人们采掘和使用了,产地以新疆和田最为有名,同时还有陕西的“蓝田玉”等。硬玉主要产地在緬甸境内,输入中国时间较晚,在18世纪后才被中国玉匠大量采用。因此,中国古代玉器绝大部分都是软玉制品。

中国采玉历史悠久,分布地域极广。据《山海经》记载,中国产玉的地点有两百余处。玉开采出来后,被工匠们加工成各种器物,其制作方法主要是利用硬度高于玉的金刚砂、石英、石榴石等“解玉砂”,辅以水进行研磨琢制,行话称为治玉、琢玉、碾玉。“他山之石,可以攻玉”这句至理名言,便是从琢玉中总结出来的。数千年来,中国的玉匠使用简陋的传统治玉工具,琢磨出精彩绝妙的各种玉器,表现出高超非凡的琢玉技巧,堪称是人间奇迹。所以,一件好的玉器,不仅具有美的材质,更不可缺少美的造型和绝妙的雕琢,是“山川之精英”与“人文之精美”的和谐结合。各个时代的玉器,同时也是当时的工艺水平、审美情趣和风俗习惯的形象体现。

中国古代玉器种类繁多、异彩纷呈。按其用途,大致可分为:装饰品类、工具类、兵器类、礼器类、肖生类、葬器类、陈设品类、文房用具类、佩饰类等。例如装饰品类,就包括有玉佩、玉坠、玉笄、玉镯、玉钏、玉冠饰、玉串珠、玉玦、玉环、玉璜、玉簪、玉管等。这些玉器类型,有的从古至今一直沿袭,有的只存在于一个特定的历史时期内。由于制作的时代不同,往往体现出不同的风格。例如玉璧,新石器时期就出现了,一直延续到明清的时候仍在制作。但不同的时期,玉璧的大小、用途、纹饰等,都有很大的区别。新石器时期的玉璧光素无纹、形制粗糙,商周时期的玉璧大多光素无纹,春秋战国时期的玉璧制作规整有蚕纹、兽纹等雕饰。秦汉沿袭战国之风,玉璧雕刻更为精细,宋元时期玉璧成为一般的佩玉,明清时期曾出现大量的仿古玉璧,但古风尽失。

古代玉器的器型和纹饰,体现出多样的特征和风格,是我国玉雕艺术在数千年发展过程中的生动体现。它们为我们鉴赏、判断和研究古代玉器提供了重要依据。一些古代玉器上还留下了刻字,例如妇好墓出土的刻字玉戈,山西侯马出土的玉质朱文盟书,以及历代帝王的玉册、哀册、玉牒等。这些文字,虽然数量较少,也不像青铜器铭文那样自成体系和风格,但对鉴定器物年代和真伪却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同时也是研究古代历史文化艺术的珍贵资料。

中国古人对美玉奇石的珍爱,可谓源远流长。上自帝王,下至庶民,都深知美玉的珍贵,或把它作为权力富贵的象征,或把它视为高雅的赏玩,或把它作为情感的寄托。关于玉,历史上留下了许多脍炙人口的故事,“和氏之璧”和“完璧归赵”便是特别有名的两则。

据《韩非子·和氏》记载,春秋时期,“楚人和氏得玉璞楚山中”。和氏,其他书中称为卞和,是一位很不简单的忠贞之士,他将这块未经雕琢的璞玉献给楚厉王,因为玉匠不识货,说是普通石头,被以欺君之罪处以“刖刑”,砍掉左脚;楚武王继位,卞和又进献璞玉,仍被认为是石头,又以欺君之罪砍掉右脚。到了楚文王的时候,文王派玉匠对卞和的璞玉进行雕琢,才终于发现果然是一块极为罕见的美玉。楚文王大喜,遂将此玉制成玉璧,称为“和氏之璧”。韩非讲述这个故事是有用意的,是为了劝谏统治者要重视治理国家的“法术”,不要犯类似于将卞和斩足的错误。

和氏之璧由春秋传至战国,名气极盛,《战国策》将其称誉为天下著名玉器中的四宝之一。和氏之璧后来为赵惠文王所得,秦昭王得知后,便写了封信派人去见赵王,愿意用秦国的十五座城邑来交换和氏之璧。赵王与大将军廉颇等大臣商量,如果把璧给秦国,恐怕秦昭王言而无信,未必会把十五座城邑交给赵国,而若不给,秦国就有了派兵攻打赵国的借口。正犹豫不决,有人推荐蔺相如担当重任,出使秦国。于是蔺相如带着和氏之璧去见秦昭王,大义凛然,最终“完璧归赵”,《史记·廉颇蔺相如列传》中对此有生动精彩的记述。这个故事在后世影响很大,汉代画像石上对此就有较多刻画。

和氏之璧在战国时代身价高达十五座城邑,由此也可知精美玉器在古代人们心目中的珍贵地位。古代统治者把开采和收罗天下美玉作为聚敛财富的一项重要手段。殷商时代,统治者聚敛的玉器,数量十分惊人。《艺文类聚》卷八十三记述:“《周书》曰,武王俘商,得宝玉万四千,佩有八万。”周武王从商王室中收缴的宝玉达到一万四千件,玉佩有八万件,这是个相当可观的数字。证之于殷商考古发现,显然并非夸张。如河南安阳殷墟妇好墓出土的玉器便有755件,种类甚多,制作精美,其中有大量的礼器、用具、装饰品,还有各种动物造型玉器,以及玉凤、玉龙、玉人等等。作为武丁配偶的妇好,殉葬玉器便如此可观,至于商王生前拥有的精美玉器之多,那就不难想象了。

先秦时代,美玉不仅是统治者们珍爱的财富,并发展成为权力与富贵的象征。当时的儒家,将儒家学说中的仁、智、义、礼、乐、忠、信等美德,比附于美玉的各种特点,宣扬“君子比德于玉”,玉有五德或九德甚至十一德的学说应运而生。《礼记·聘义》记述说,子贡曾向孔子请教“君子贵玉”的道理,孔子说:“夫昔者,君子比德于玉焉。温润而泽,仁也。缜密以栗,知也。廉而不刿,义也。垂之如队,礼也。叩之,其声清越以长,其终诎然,乐也。瑕不掩瑜,瑜不掩瑕,忠也。孚尹旁达,信也。气如白虹,天也。精神见于山川,地也。圭璋特达,德也。天下莫不贵者,道也。《诗》云:‘言念君子,温其如玉。故君子贵之也。”有了孔子的这番经典议论,古代的“贵玉”风尚,便获得了理论依据和精神支柱。正如郭宝钧《古玉新诠》所概括的:“抽绎玉之属性,赋以哲学思想而道德化;排列玉之形制,赋以阴阳思想而宗教化;比较玉之尺度,

猜你喜欢

玉璧美玉玉器
明中期的玉器研究
格物天圆
——中国历代玉璧纹饰的演变
探究玉器的鉴赏与收藏之间的关系
郑美玉二三事
略论战国出廓玉璧
伊源美玉—中国翠
玉璧金龙
浅析玉器的收藏及保养
中华文明的第一块基石
厚德载物——中国古代玉器展(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