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老师别走,我有问题

2023-05-30

中学生天地(A版) 2023年3期
关键词:题干文科竞赛

你的数学、我的数学好像不一样,“学霸”眼里都是爱,我们当然不服气了!现在,干货答疑时间到,把问题尽情砸向老师们!

韩姚雨:

男生学数学真的比女生有优势吗?作为女生,经常听长辈说男生更有数学头脑。有的家长甚至让孩子把长发剪了,说头发太长吸收大脑营养……

赵思家(英国牛津大学神经科学博士后):

从生物学角度来看,男生并不比女生更适合学数学。2018年美国科学家研究了1400名6—13岁儿童的数学能力,没有发现任何男女区别。但有意思的是,有些女生似乎对数学更为焦虑,对自身的数学能力也更没有自信。这并不是女生的大脑有什么问题,而是旁人——特别是有偏见的老师和长辈——所带来的影响。

认为头发的生长会影响大脑是彻头彻尾的无稽之谈。头发长在头皮毛囊里,和大脑之间不仅隔着好几层皮肤组织,更有头骨和脑脊液的阻隔。退一万步来讲,大脑日常工作所需要的最主要的营养是糖分,头发再长,也不会影响大脑的营养吸收。非要说头发影响成绩,唯一的可能是长头发不太好打理,洗头吹干要多花几分钟——但学数学还差那几分钟吗?

小琉:

从小就听说“学好数理化,走遍天下都不怕”,这句话放到现在还管用吗?

朱婉珍(浙江科技学院数学学科教授):

这是20世纪80年代非常响亮的一句口号,源于科学家钱伟长说的“数理化这三门课学得透彻了,就可以获得扎实的理论知识基础”,结果被误传为“学好数理化,走遍天下都不怕”。钱伟长的原话放到现在还是管用的,而“学好数理化,走遍天下都不怕”则是片面的。

高瑜文:

听说西方学生数学能力不如中国学生,为什么大多数数学定理都是西方人发明的呢?

Mathew Thomas(杭州外国语学校剑桥国际高中外方学术校长兼数学教师):

任何国家都有“学霸”和“学渣”,至少就英国来说,大部分学生对数学还挺感兴趣的。英国中学生考大学可以自选科目,数学科目的报名人数一直是最多的,以2022年夏季为例,报名数学的人数远超化学、物理。至于“西方人发明了大多数数学定理”,这种说法并不对。虽然分析数学在18、19世纪的发展让现代数学成了一个完整的体系,但这些知识的来源就像人类本身一样多元化。来自中国、古印度与世界各地的古老数学文明共同构成了现代数学的基础,数学属于全人类。

包沅楷:

随着年级的上升,数学题的题干越来越长,看着密密麻麻的。别说解题了,我连读完一遍题干都费劲,这可怎么办?

李珏(浙江工商大学统计与数学学院副教授):

遇到难题,产生焦躁的情绪,这是人的自然反应,相信我,哪怕大学老师都不可避免。接受自己的情绪,保持心情放松、大脑清晰的学习状态,这是学习者必备的技能。处理好了心态问题,再来看看具体的解决方法。有很多原因会造成数学题审题困难,常见的有语文阅读能力欠缺、基礎知识不扎实、练习不到位等。

语文能力在数学学习中很重要,良好的语文能力可以帮助你理解题意,未来在你需要书写和表达研究成果的时候,更是如虎添翼。如果是基础不扎实或练习不够,那么你的学习习惯需要改善。丘成桐说过,数学学习要循序渐进,打好基础,不能“跳着学”。秉持踏实进取的学习原则,你就会知道哪里需要改和怎么改。

吴文杰(浙江省萧山中学数学竞赛教师):

数学题的题干长短是件有意思的事,有时候,数学题干越短,题目越难。著名的哥德巴赫猜想描述起来就只有短短一句话:“任意大于2的偶数都可写成两个质数之和。”但这颗数学皇冠上的明珠经历了几百年的风雨,仍未被人摘得。所以面对长长的题干,大可不必惊慌,题干越长,说明题目给的信息越充分!我们需要把题意读清楚,筛选有用信息,做好标记,并且能用数学图形、语言等去描述。记住啦,解数学题首先要有信心,多读几遍题干,尝试利用所学知识去处理,定能提升自己的解题能力。

温顾南浔:

听说高中阶段有数学竞赛、信息学竞赛,这些比赛有什么意义和必要?

吴文杰(浙江省萧山中学数学竞赛教师):

从国家和社会角度来看,建设科技强国需要一批“高精尖”人才,高中学科竞赛可以看作一种人才选拔,关乎国家科技人才的储备和培养。对个人而言,在数学竞赛中获奖是名校敲门砖,最高级别的国家集训队成员可以保送清华、北大,省一等奖同学可免笔试入围复旦、交大“三位一体”面试。不过,参加数学竞赛需要耗费大量时间和精力,不适合搞“全民数学竞赛”,只适合小部分热爱数学且学有余力的同学。参与数学竞赛可以提升你的认知水平,拓展你思维的深度与广度,培养你专注学习的能力与永不言弃的精神。

若筠:

我特别擅长刷题和考试,数学成绩在班里名列前茅。我这种“做题家”去读数学专业有前途吗?

郭海健(北京大学统计学博士):

中学数学大多是技巧训练,做题确实能提高分数。大学数学会从更抽象的角度去研究,需要弄明白数字和定理的本质。所以,中学数学成绩好,不一定能适应大学数学专业。但作为过来人,我建议你继续踏实学习,争取去一个好的平台!在那里你会遇到更优秀的老师和同学,体验更有趣的数学氛围,自然而然就会爱上数学啦。如果学有余力,可以提前接触更多知识,比如参加高中数学竞赛,我们大学数学班里大部分人都有竞赛经历。

尘尘:

我认为自己就是擅长文科的,将来也一定会读文科专业,数学对我其实没什么帮助和用处。这种观点有问题吗?

苏德矿(浙江大学数学科学学院教授):

不管学什么,学数学对人都是有帮助的。学了数学,我们能用数学语言进行定量分析。举个例子,天气预报说明天可能下雨,人们该不该带伞呢?不清楚。但如果说降雨概率达到90%,大家就知道要带伞。这样的描述条理更清晰。况且数学是基础学科,数学学不好,物理、化学都会受到影响,就算未来选择文科,学金融、管理,也经常要用到数学知识。所以,同学们要打好数学基础,进了大学,再进一步选专业和方向。

李珏(浙江工商大学统计与数学学院副教授):

这种观点并不正确。大部分文科专业大一要学数学,这就说明了数学对文科专业的重要性。数学并不是能做算术题就够了,数学是一套简洁、清晰的逻辑系统,培养的不仅是计算能力,更是逻辑推演能力。要学好文科,需要逻辑思维的支持,古代很多大哲学家如阿基米德、毕达哥拉斯,他们也同样是大数学家。

另外,文科中很多专业对数学有着远超中学数学的要求。比如社会科学的基本研究方法之一就是定量分析,不懂得复杂统计方法的学生是做不好社会科学研究的。另外,许多文科专业的学生也需要学习人工智能、大数据等科技手段来适应未来的工作需要,这些都与数学息息相关。

陆菁菁:

我成绩不好,很可能会去职校学习,我还有必要学数学吗?

朱婉珍(浙江科技学院数学学科教授):

成绩不好是暂时的,不要过早给自己下定论,只要你愿意努力,在职校也可以學到本领,成为行业的佼佼者。同时,你还有很多机会提升学历。这里说一个真实的故事。我有一个高职院校升本科的学生,上课非常认真,课后爱问数学问题,我认定这个学生一定是心中有梦的。我找他聊天,原来他曾在餐饮店打工,这段经历让他意识到应该靠努力改变命运。自此他发愤图强,从职高考到高等职业技术院校,三年后又考上了本科院校,他还在继续努力,准备考研究生!

思妤:

听说数学学得好的人转行学别的学科都很容易,是真的吗?

葛颢(北京国际数学研究中心长聘副教授):

我觉得此话只对了一半。有的学生数学基础很好,但并不见得学什么都很快。接触别的学科时,也许他能很快掌握涉及数学的部分,但要了解不同学科的精神、思想和方法,也需要学很多其他学科的基础课程——这是一个很漫长的过程,比我们想象的要困难得多。哪怕是数学系的学生,想换专业至少应该在本科毕业时实施,等到研究生毕业后再换专业就显得晚了一些,大好的光阴应该花在刀刃上。当然,换专业也要建立在真正的兴趣基础之上。

朱轩铭:

我感觉数学非常不实用,难道我们去菜市场买菜还要解个方程吗?数学是不是过于脱离实际生活了?

朱婉珍(浙江科技学院数学学科教授):

这是对数学学科的一种误解。数学不等于数数与计算;学数学也不仅仅是为了服务买菜等日常生活。

作为基础学科,数学应用于其他学科、应用于生活的例子不胜枚举。以医院里的检查仪器CT为例,CT检查仪的本质是数学问题,创立 CT技术数学理论的阿兰·麦克莱德·科马克、高弗雷·豪斯费尔德共同获得了1979年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还有一个美好的例子是,在黎曼几何无人赏识而狭义相对论遭遇瓶颈的时候,两门看起来毫无联系的学科相遇了。爱因斯坦相对论的诞生,直接和间接地催生了量子力学。相对论与量子力学最终成了现代物理的两大支柱。而现代物理在生活中被普遍应用,如计算机、激光打印机、液晶显示屏、医院中的核磁共振等。

对个人来说,良好的数学素养应该包括自觉的数量观念,严密的逻辑思维能力,高度的抽象思维能力,一丝不苟、精益求精的习惯和风格,运用数学模型(或数学思维)处理复杂问题的意识、信念和能力,等等。学数学是为了让我们成为更好的自己。不管你将来从事哪行哪业,学好数学都会让人变得更聪明、更有智慧、更有竞争力。

猜你喜欢

题干文科竞赛
2020丝绸之路数学竞赛
数字算式
文科不懂理科的伤悲
求学·文科版2019年6、7期合刊
豆文科作品
我看竞赛
提纲挈领 拨云见日
创新思维竞赛(3)
孙文科
在阅读题干中寻求解题锁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