庆阳市博物馆馆藏汉唐铜镜研究
2023-05-30李泾婷
摘要:铜镜是中国古代文化遗产中重要的组成部分,不仅展现了我国几千年来多姿多彩的社会生活和历史发展,也反映了中国古代构思奇巧的装饰艺术水平和人们对生活的追求。庆阳市博物馆馆藏铜镜数量多、时间线完整、制作工艺精美、题材丰富,有着重要的学术价值和艺术价值。本文选择庆阳市博物馆馆藏铜镜中具有代表性的汉唐铜镜,从造型特点及纹样装饰进行分析比较,旨在揭示汉唐铜镜的发展规律和时代特点。
关键词:汉代铜镜;唐代铜镜;形制特征;艺术审美;时代特点
一、汉代铜镜
汉代是我国铜镜发展的重要时期。秦汉以来,随着封建经济的繁荣和金属制造工艺的进步,铜镜成为青铜铸造品中最多的产品,不仅数量可观,而且镜形新颖,纹饰朴素简洁,兼有铭文。
(一)前期汉代铜镜(西汉初期至中末期)
西汉初期铜镜造型仍袭战国式,镜体较薄,桥形月纹小钮者居多。底纹与主纹相结合,多雷纹、蟠螭纹,镜背中心出現的铭文,多三字或四字吉祥语,常铸在蟠螭纹镜、草叶纹镜、星云纹镜的方钮座或圆钮座上或外围。
西汉中叶,地纹逐渐消失,三弦桥形钮逐渐变成半球状圆钮,花纹严格对称或匀称分为四区,除从初期流行且进行了简化的蟠螭纹镜外,还流行星云纹镜、草叶纹镜。
西汉中晚期铜镜主要流行“日光镜”和“昭明镜”,镜名是以铭文内容而定,常见的日光镜铭“见日之光,天下大明”;昭明镜铭则“内清质以昭明,光辉象夫日月”。钮多呈半球形,间以绳纹、连弧纹、同心重圈、铭文作为主要装饰,又称“日光连弧纹镜”和“昭明连弧纹镜”。此间还流行四乳四螭纹镜,在钮座外图形平面上均匀分布四乳(钉),内各置一螭(又称虺),也有置鸟兽。
庆阳市博物馆收藏的连弧纹星云镜(图1),圆形镜,由七枚小乳钉形成连峰钮,钮座为弧线组成的圆圈带,座外一周内向一六瓣连弧纹,两周短斜线纹之间为主纹。主纹由四枚圆座乳分为四区,每区一组星云纹,星云又由五枚小乳组成,并用曲线连接,其形状很像天文星象图。其中一条曲线在四乳钉间形成一个弧线四边形,边缘亦作内向十六连弧纹,与钮座外的连弧纹相对应。
(二)中期汉代铜镜(西汉末期至东汉初期)
王莽时期制作的一批精美铜镜作品,十分华丽。这一时期主要流行规矩镜。规矩镜铸造雕工镂刻极为精细规矩,程式标准。以圆钮为中心,均匀划分若干装饰区,钮座外形有圆形、方形、复萼形等几种。紧接钮座的幅面为内区,是主要的花纹部位。花纹中的TL形,常常是在铜镜内区四面对称地排列于主花之中,起穿插作用。向外为外区,多装饰卷草纹、鸟兽纹以及几何纹组成的带状图案,外缘全素,饰有弧纹、绳纹、锯齿纹。内外区之间为铭文带。
东汉初期,内区主花位置铸造青龙、白虎、朱雀、玄武四神,钮边十二生肖铭文,“左龙右虎掌四方、朱雀玄武顺阴阳”的字句。规矩镜在汉镜的发展过程中,是流行时间最长,也是最为优秀的一种铜镜类型。
庆阳市博物馆收藏的“尚方”四神规矩镜(图2),此镜圆钮,变形四叶纹钮座,四叶间有小叶纹。镜钮座外以双线凹面方框,方框内排列12乳钉,间以篆书十二地支铭文“子、丑、寅、卯、辰、巳、午、未、申、酉、戌、亥”。方框的每条边连接T字纹,方框四角对应处,设L字纹。乳钉之间配置四神及禽兽,外缘双线环带内有铭文42字:“尚方作竟真大好,上有仙人不知老,渴饮玉泉饥食枣,浮游天下遨四海,徘徊名山采芝草,寿如金石嘉且好。”外为栉齿纹一周,锯齿纹一周,外缘为波带形云纹。此镜铸造工艺精良,纹饰清晰完整,字体儒雅稳重,画面端庄华丽,是西汉规矩镜发展到盛期时期的产物。
(三)后期汉代铜镜(东汉中期至末期)
东汉初期仍有制作日光、昭明和规矩四神镜,但在原有基础上图案又有所变化,例如连弧云雷纹镜和鸟兽带纹镜开始出现。东汉中期以后,这时期镜面微凸,便于照出面部的全形,符合科学原理。镜钮变得更大更结实,连弧多在内区。布局活泼,区域划分简单。这一时期铜镜才真正形成了时代特征,主要有双夔纹镜、柿蒂纹镜、变形扩张的蝙蝠纹镜、表现历史人物及传说故事的画像镜。铜镜四周有一圈突起的半圆和方块,是表现神兽题材的方铭镜。
庆阳市博物馆收藏双龙锯齿纹镜(图3),铜镜圆形大钮,圆钮座,座外双龙作卷曲弧形,龙盘绕钮座,双龙均为高浮雕,两龙头上有角,造型清晰,身躯弯折,转折处粗细分明,腿部刚劲有力,鳞片明显。主纹之外为双环纹,外为栉齿纹、锯齿纹和双线波折纹。此镜主纹鲜明生动,严谨布局中却富有张力,为东汉时期铜镜的典型形制。
二、唐代铜镜
隋唐时期是我国铜镜发展史上最杰出的时期,呈现镜形繁多、纹饰复杂、缤纷绚烂的特点,无论是图案造型的别致美观,还是铸作工艺的精细华美,均已超过了前代,展现出浓郁的“盛唐气象”。
(一)前期唐代铜镜(隋末至初唐时期)
隋至初唐时期以四神十二生肖镜、团花镜、瑞兽镜较流行,以圆形镜较多;主题纹饰以灵异瑞兽为主,再配以吉祥祝福等言语铭文,纹饰布局谨严,但形象生动活泼,丰腴柔健的雕刻铸造技法逐渐显现。瑞兽镜是隋唐发展过程中的重要类型,拉开了唐代镜主题纹饰的序幕。
(二)中期唐代铜镜(武则天至德宗前)
唐中期大致为武则天至德宗以前,这一时期又以玄宗开元、天宝为界分为前后两段。前段流行瑞兽葡萄镜、瑞兽鸾鸟镜、鹊绕花枝镜等,以圆形、菱花镜为多,主题纹饰由瑞兽向花鸟过渡。后段流行对鸟镜、瑞花镜、人物镜,以葵花镜最多,主题纹饰以鸾鸟、花卉、人物为主。
庆阳市博物馆收藏的海兽葡萄镜(图4),此铜镜伏兽钮,一周凸棱将镜划分为内、外区。内区有四瑞兽,其中两只作攀枝状,另两只兽隔钮相望,葡萄枝叶缠绕。外区有八只鹊雀,或飞翔或栖立于葡萄蔓枝中。重瓣花纹缘。该镜体厚重,纹理清楚,工艺精湛。是唐代海兽铜镜的代表作品。
庆阳市博物馆收藏的鹊雀蜜蜂镜(图5),铜镜圆钮,无钮座,两周凸起的弦纹将镜分为内外区。内区有飞翔的鹊雀蜜蜂各四只,外区有六只鹊雀和数只蜜蜂环绕在花枝间,卷叶纹缘。从庆阳市博物馆收藏的海兽葡萄镜到鹊雀蜜蜂镜反映了唐代中期铜镜纹饰由瑞兽纹向花鸟纹的转变。
(三)晚期唐代铜镜(安史之乱至唐朝末期)
晚唐时期,铜镜的纹饰趋于简单、粗拙,失去了盛唐铜镜富丽堂皇的风格。这时含有宗教色彩的纹饰特别流行。八卦镜、万字镜和瑞花镜,亚字形镜和圆形镜盛行。此期流行的镜形和纹饰,标志着唐代铜镜从造型到主题花纹已发生了根本性的变化。
三、汉唐铜镜艺术审美比较分析
汉唐铜镜是铜镜发展历史上极为重要的两个时代,庆阳市博物馆收藏的汉唐铜镜,鲜明地反映了两个时代的人文历史和风土人情,是不同时代背景下人文历史和风土人情的縮影,承载着人们对于美好生活的祈愿和向往,也传达了独特鲜明的审美气质,是我国古代文化的璀璨瑰宝。
(一)汉唐铜镜的迅速发展,离不开经济的繁荣昌盛
汉代是中国封建社会的兴盛时期,文化艺术空前繁荣,随着铸造工艺的进步,铜镜在全国范围内得到广泛使用,铜镜成为青铜铸造品中最多的产品。唐代,封建社会发展到鼎盛时期,国力昌盛,社会稳定,促进了各种艺术的发展。唐代铜镜艺术缤纷璀璨,多姿绚丽,也是中国铜镜发展最为鼎盛的时代。
(二)汉唐铜镜艺术风格不同
汉代铜镜在形式上采用比较严格的格律对称形式,在定式中又逐渐突破。纹饰表现为高浮雕式,瑞兽形态灵活,神话传说人物表现得惟妙惟肖。总体而言,汉代铜镜给人以气势磅礴恢宏、古拙浪漫之感。唐代铜镜,表现手法则更加多种多样,构图优美,对称式、自由式、散点式布局,打破了汉代以来的程式化,显得自由活泼、变化多端、无拘无束。
(三)汉唐铜镜表现内容不同,体现思想亦不同
汉代铜镜多表现各种祥瑞神兽、羽化升仙、神话故事等。汉代儒家与阴阳五行学说相结合,相信“天人感应”,在祥瑞思想的影响下,自然界万物都笼罩着吉祥色彩,在铜镜中刻画祥瑞,寓意美好的祝愿。唐代铜镜题材更加广泛,飞禽走兽、奇花异草、人物故事、现实生活无所不有,广泛地反映了唐代生机勃勃的社会人文风貌和人们丰富的精神世界。
作者简介
李泾婷,女,甘肃庆阳人,庆阳市博物馆文博馆员,硕士,研究方向为艺术理论。
参考文献
[1]丁孟.古代铜镜收藏[M].济南:山东美术出版社,2011.
[2]章用秀.古铜镜鉴赏与投资[M].北京:中国书店出版社,20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