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基于比较视阈下的中国式现代化

2023-05-30夏旭晖

求知 2023年3期
关键词:中国式现代化政治

夏旭晖

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二十大报告中指出:“从现在起,中国共产党的中心任务就是团结带领全国各族人民全面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实现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自1840年以来,中华民族在西方列强侵略下被迫开启了救亡图存可歌可泣的史诗篇章,在伟大的时代觉醒中探索国家富强民族复兴的真理道路。中国走上现代化发展道路历经艰难曲折,冲破封建主义的枷锁,推翻三座大山,实现民族独立和人民解放;完成新民主主义革命和社会主义改造,推进社会主义建设;推行改革开放,开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新时代以来,党带领人民团结奋斗,实现了第一个百年奋斗目标,创造了彪炳史册的人间奇迹。

一、中国现代化理论丰富发展

中国式现代化理论随着中国共产党带领中国人民革命、建设、改革的伟大实践不断丰富发展。从积贫积弱走向繁荣强盛的时代巨变中,中国式现代化一直是中国共产党人奋斗探索的时代课题,是中国人民矢志不渝追求的理想目标。

毛泽东在革命胜利前夕提出了对未来的展望,绘制了中国现代化最初的路线图。1949年3月,毛泽东在党的七届二中全会上的报告中明确指出:“必须谨慎地、逐步地、积极地引导占主要成分的个体农业经济、手工业经济向现代化和集体化方向发展,使中国稳步地由农业国转变为工业国,把中国建设成为一个伟大的社会主义国家。”随着社会主义建设经验的积累,党领导国家建设的目标逐步清晰,现代化目标初见雏形。1953年6月,毛泽东在中央政治局扩大会议上提出:“尽快地把我国建设成为一个具有现代工业、现代农业和现代科学文化的伟大的社会主义国家。”后来,毛泽东在阅读苏联《政治经济学教科书》著作过程中,酝酿提出增加国防现代化的内容,“四个现代化”战略目标就此明确。1960年3月,毛泽东会见尼泊尔首相柯伊拉腊时提出我们的主要任务是,“要安下心来,使我们可以建设我们国家现代化的工业、现代化的农业、现代化的科学文化和现代化的国防”。1964年12月21日,根据毛泽东的提议,周恩来在政府工作报告中正式提出“四个现代化”的战略目标,“就是要在不太长的历史时期内,把我国建设成为一个具有现代农业、现代工业、现代国防和现代科学技术的社会主义强国,赶上和超过世界先进水平”。

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拉开了改革开放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的序幕,党和国家工作重心转移到以经济建设为中心。邓小平洞察国际形势,立足国情,坚持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对中国发展道路进行了深邃思考和实践探索。1979年3月21日,鄧小平会见英中文化协会执行委员会代表团时提出“中国式的四个现代化”的概念,“我们定的目标是在本世纪末实现四个现代化。我们的概念与西方不同,我姑且用个新说法,叫做中国式的四个现代化”。两天后,在中共中央政治局会议上,邓小平正式提出“中国式的现代化”概念,“过去搞民主革命,要适合中国情况,走毛泽东同志开辟的农村包围城市的道路。现在搞建设,也要适合中国情况,走出一条中国式的现代化道路” 。1979年12月6日,邓小平会见来访的日本首相大平正芳时指出:“我们的四个现代化的概念,不是像你们那样的现代化的概念,而是‘小康之家。”

2020年,我国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取得了历史性的跨越,迈上了现代化建设新征程。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第二次全体会议上指出,世界上既不存在定于一尊的现代化模式,也不存在放之四海而皆准的现代化标准。实践表明,中国式现代化既切合中国实际,体现了社会主义建设规律,也体现了人类社会发展规律。中国式现代化是人口规模巨大的现代化,是全体人民共同富裕的现代化,是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相协调的现代化,是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现代化,是走和平发展道路的现代化。

二、西方现代化理论解析

现代化理论形成于第二次世界大战以后,所有国家都卷入了这场冲突,世界体系处于变革调整中,美国赢得了世界霸权地位,原有被殖民压迫奴役的民族国家纷纷独立。美国为维护霸权地位和垄断秩序,维护资本主义世界市场主导地位,继续攫取全球资源和财富,就急需建立一种新的理论,试图将原始落后的新独立民族国家纳入世界经济体系。以社会发展学说和经济发展学说为核心内容的现代化理论在这样的世界背景下逐步形成。加布里埃尔·A.阿尔蒙德 (Gabriel A.Almond)、艾森斯塔特(S.N.Eisenstadt)、塞缪尔·P.亨廷顿(Samuel Phillips Huntington)等是西方现代化理论的代表人物。

阿尔蒙德从政治学视野研究现代化,认为政治发展是现代化的重要内容,应按照政治结构分化、政治功能专门化、政治体系过程结果等标准来定义政治现代性,并指出文化世俗化是影响政治功能发展的重要方面。艾森斯塔特从社会学视角研究现代化,认为非欧洲社会的变迁或现代化,除了受西方现代性的诱发和推动外,还有自己的内在发展逻辑,受特定文明圈内的文化传统的影响,并通过对结构与文化之间关系的解释,发展了社会秩序建构与变迁理论。亨廷顿从系统视角研究现代化变革与挑战,基于历史发展经验、结构功能、社会深度演化、多国家发展比较研究等,总结历史上现代化转型的经验。他认为,“传统社会以农业为基础,现代社会以工业为基础”“现代化包括工业化、城市化,以及识字率、教育水平、富裕程度、社会动员程度的提高和更复杂的、更多样化的职业结构”“现代化是一个多层面的进程,它涉及到人类思想和行为所有领域里的变革”。总体来看,西方现代化理论存在着如下四方面问题。

1.西方现代化理论回避了现代化前期的历史矛盾。西方现代化理论实质上是一种意识形态输出,表面上淡化了意识形态矛盾之争,争取了处在美苏两个超级大国对峙夹缝地带的中间力量,实际上是向这些发展中国家导入其发展模式。这种看似中性的理论,从根本上掩盖了现代化前期充满着“血与火”的残酷征服和残忍压迫过程,掩饰了资本主义原始积累的罪恶和黑暗,调和了二战后激烈的矛盾对立和震荡的国际局势。

2.西方现代化理论掩盖了对发展中国家的剥削。西方现代化理论建立在西方国家发展进程和经验之上,以社会发展的角度论述,消解淡化了国际政治经济领域的剥削压迫关系。看似鼓励了获得民族独立解放的后发式国家追赶超越,实则是利用其先发优势和垄断地位维护西方主导的国际政治经济秩序,维持对发展中地区的控制为其战略利益服务。同时,西方国家掌握经济霸权、政治霸权和军事霸权,利用布雷顿森林体系和“世界银行”“国际货币”等全球性经济制度薅取发展中国家“羊毛”,保持对其他民族国家的资源掠夺和经济剥削。

3.西方现代化理论对资本主义制度的固有弊端揭露不足。在比较分析众多发展中国家和西方发达国家的现代化进程中,虽然关注到了发展中国家自身现代化变革历程,冷静地察觉到西方的历史经验并不适合照搬到当今发展中国家的政治民主化过程中,同时也看到了亚非拉等国家不切实际地推行民主化所引发的政治衰败、政治失序、贫困加剧、人道主义危机等问题,论述了建立政府权威、确保社会稳定、推进政治制度化的重要性,但却更多地将原因归结为发展中国家自身治理和应对现代化变革的不力。西方现代化理论对国际政治经济发展不平衡、资本主义国家内部的尖锐政治矛盾批判分析不彻底,选择性地忽视了国际关系中公平正义的缺失以及发展中国家曾因西方野蛮殖民侵略掠夺而陷入深重灾难的事实。为转嫁资产阶级内部矛盾和经济社会危机,便对外输出战争和动乱来获取超额利润。发展中国家曲折的现代化进程,是因为自伊始就被资本主义列强裹挟融入到经济全球化和现代化进程中,发展中国家的现代化史是反对帝国主义侵略实现民族独立发展的血泪史,为挽救民族危亡付出了巨大的牺牲和代价。资本主义固有的追逐利润和对外扩张属性,造成了发展中国家的惨痛遭遇和社会动荡战乱,强行改变了发展中国家的现代化进程。

4.西方现代化理论暴露出资产阶级意识形态的虚伪性。资产阶级学者鼓吹资本主义文明的同时,西方霸权却对广大发展中国家的主权、人权肆意践踏。西方学者脱离对近代国际关系史的全面系统分析,将资本主义帝国豪强为实现资本原始积累对亚非拉第三世界人民的殖民史美化为现代化改造是极其虚伪的。因此,仅仅从地理区域、历史传统、政治社会化、现代化进程、文化转型等角度,比较不同的传统政权现代化方式及不同的政党体制发展现状,探讨发展中国家的现代化规律,是不客观不全面的。不容忽视的是,以美国为首的西方国家对内实行假民主,对外推行霸权主义,而时至今日仍在大行干涉主义,通过资本主义世界体系、意识形态体系、文化殖民等,实现资本主义战略利益和全球统治,引发国际局势的持续动荡,扰动着脆弱的世界现代化进程。

三、坚定不移推进中国式现代化

历史和现实经验证明,要克服前进道路上的艰难险阻,以一往无前的姿态奋勇向前,必须坚持走自己的路,立足于办好自己的事。既不能走封闭僵化的老路,也不能走盲目崇拜西方的歪路。要坚持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文化自信,破除“现代化就是西方化”的迷思,深刻领悟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来之不易,当倍加珍惜,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坚定不移推进中国式现代化。

1.中国式现代化必须坚持党的领导。中国作为14亿人口的大国整体迈入现代化,是前所未有的开创性事业,艰巨性复杂性是其他任何国家无可比拟的,没有先例可循,没有现成的经验可以照搬。昂首阔步迈上现代化新征程,面对国际形势风云变幻,要始终保持高度的政治自觉、政治清醒,毫不动摇地坚持党的全面领导。党的领导是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根本保障,是惊涛骇浪中从容应对、坚如磐石的执政基础。中国共产党是中华民族复兴伟业最可靠的主心骨,是风雨来袭时全体人民最可靠的主心骨,是团结亿万人民凝聚磅礴伟力的坚强领导核心。

2.中国式现代化必须坚持以人民为中心。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为民造福是立党为公、执政为民的本质要求。”中国式现代化就是要坚持以人民为中心,满足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促进全体人民的共同富裕。新时代,增进民生福祉、提高人民生活品质,要坚持把实现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作为现代化建设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只有坚持与人民心心相印、风雨同舟,才能直面挑战、勇立潮头。中国共产党从建党之初50多名党员,发展到今天拥有超过9600多万名党员,成为世界上最大的马克思主义执政党;从嘉兴南湖上的一条小船,到承载着14亿人民希望的巍巍巨轮,就在于党始终把人民放在心中的最高位置,坚持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一切为了人民、一切依靠人民。

3.中国式现代化必须坚持社会主义制度。2015年5月18日,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央统战工作会议上的讲话中指出:“搞了西方的那套东西就更自由、更民主、更稳定了吗?一些发展中国家照搬西方政治制度和政党制度模式,结果如何呢?很多国家陷入政治动荡、社会动乱、人民流离失所。活生生的例子就在眼前。”制度化是现代化发展的重要内容,也是政治组织和政治体系获取价值和稳定运行的必然要求。在现代化进程中,需要强有力的制度体系做支撑,有力维护政治局面的稳定性和调适性,保障发展的独立性和自主性。社会主义制度是中国式现代化的制度根基。中国式现代化要旗帜鲜明地捍卫社会主义制度,克服资本主义制度的固有弊端和西方现代化模式的缺陷,彻底认清西方所谓民主自由的真实面目。要牢牢坚持社会主义制度,增强制度自信,充分发挥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不断巩固社会主义制度优势。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始终坚持把“两个确立”“两个维护”作为最高政治原则和根本政治规矩。

4.中国式现代化必须坚持增强国家治理效能。中国式现代化绘就了国家治理的光辉图景。一个国家的政治发展道路,不能生搬硬套外国政治制度模式。世界上没有完全相同的政治制度模式,但是最重要的是政治制度模式要行之有效。正如恩格斯所说:“政治统治到处都是以执行某种社会职能为基础,而且政治统治只有在它执行了它的这种社会职能时才能继续下去。”中国式现代化强调推动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全面提升治理能力和治理水平,为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提供强劲动力。持续优化建设适应性更强、内聚力更强的政治体制,将社会主义制度优势转化为治理效能,焕发社会主义伟大生命力。践行初心使命,书写好时代答卷,以国家治理卓越成效推动中国式现代化砥砺前行。

5.中国式现代化必须坚持和平发展道路。中国式现代化坚持和平发展,积极维护世界和平,團结共促发展进步,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国强必霸”的思维逻辑不符合中国人民的价值取向,霸权霸道霸凌行径和中国人民奉行的“和衷共济”理念截然不同。中国绝不走“维护霸权、牺牲小国”“暴力掠夺、殖民侵略”之路,始终坚守国际公平正义,坚持站在大多数人民这一边,站在历史正确的一边。坚持维护稳定发展大局,有序推动国家现代化进程,持续构建稳定的政治格局,以稳定的政治秩序保障社会各阶层的利益协调,促进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制度化、规范化、程序化,营造安定有序、团结稳定的政治局面。坚持文明交流互鉴,致力于为人类文明进步贡献中国方案和中国智慧。尊重各国文明的多样性,求同存异,互相理解尊重,携手团结向前。倡导合作共赢、包容共生的理念,各美其美、美美与共,传播中华文明,讲好中国故事,推动人类文明发展进步。

作者系江苏省战略与发展研究中心副研究员

责任编辑:李 欣

猜你喜欢

中国式现代化政治
边疆治理现代化
中国式民主
“讲政治”绝不能只是“讲讲”
“政治攀附”
“政治不纯”
政治不过硬,必定不可靠——政治体检不能含糊
不要让中国式焦虑,废掉了你的孩子
Hair Highway--Studio Swine 的现代化诠释
中国式失败
国内某1 700 mm热轧厂现代化改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