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脂肪肝切莫一“脂”半解

2023-05-30

家庭医药 2023年3期
关键词:脂肪肝肝功能脂肪

每年体检,被查出脂肪肝的大有人在,但很多人并不把它当作是病,根本不重视。其实,我们的肝脏并没有那么坚强,哪天真的受不了,脂肪肝就可能会一步步发展成肝硬化,甚至肝癌。鉴于此,本期名医谈病就跟大家聊聊——

脂肪肝是指由于各种原因引起的肝细胞内脂肪堆积过多的病变,可以是一种独立的疾病,也可以是某些全身性疾病的发病表现。正常人肝组织中含有少量的脂肪,如甘油三酯、磷脂、糖脂和胆固醇等,其重量约为肝重量的3%~5%。如果肝内脂肪蓄积太多,大泡性或大泡为主的脂肪变累及5%以上肝细胞,就称为脂肪肝。临床生化检查可能出现肝功能异常、血脂异常等,超声或CT检查提示:脂肪肝。

不良生活方式“催生”

据不完全统计,我国北京、上海、广州等主要城市的成人脂肪肝患病率在30%左右,农村人口的患病率在10%~15%之间。就全国范围来说,成人脂肪肝平均患病率高达20%,意味着每5个成人中至少有1人患有脂肪肝。

研究显示,脂肪肝的诱发主要与以下不良生活方式相关:

1.不合理的膳食结构。随着经济的发展,中国居民膳食结构和营养组成发生了明显变化,表现为粮食消耗量下降、动物性食物消耗量成倍增长的趋势。人体热量和营养素的摄入量明显增加,且来自饱和脂肪、单糖、雙糖的热量上升。高脂肪、高热量食品(包括含果糖饮料)消耗过多与肥胖和脂肪肝关系密切。

2.多坐少动。绝大多数脂肪肝患者习惯久坐,有些患者甚至从不参加体育运动。但人体主要通过体力活动消耗多余热量,没有被消耗的热量会转化为脂肪储存。当脂肪沉积于皮下时,表现为肥胖;当脂肪堆积在肝脏时,就出现了脂肪肝。

3.酒精滥用。当前,中国习惯性饮酒者数量不断增多,人均酒精消耗量逐年增加。尽管少量饮酒并不增加脂肪肝的发病率,但过量饮酒导致肝损害却是事实。

除了酒精性脂肪肝,脂肪肝中另有一个大类,即非酒精性脂肪肝,它主要与肥胖、血脂紊乱、高血压、糖尿病密切相关。目前,日益增多的脂肪肝主要就是非酒精性脂肪肝。临床上,从非酒精性脂肪肝到肝癌仅需4步:单纯性脂肪肝(脂肪肝的最初阶段)→脂肪性肝炎→肝硬化→肝癌。脂肪肝的早期症状不明显,后期可能出现乏力、口干、头晕、腹胀、食欲不振、上腹部疼痛、肝脾肿大等症状。因此,当出现以上症状时就要引起重视。

与肥胖关系密切

脂肪肝的发病有家族聚集倾向,所以,脂肪肝在一个家庭的发生率要远远超过不是同一个家庭的成员。患脂肪肝有家族倾向的主要原因有3点:第一是遗传易感性。肥胖、高血压、血脂异常、糖尿病包括脂肪肝都有遗传易感性,也就是说一家人容易多发。第二是同一家庭成员往往有基本相同的生活方式,比如都喜欢吃很甜的食物、喝饮料、吃高脂肪食物,都不喜欢运动等。第三是人们比较关注的肠道菌群问题,因为肠道菌群可能决定我们的胖瘦,决定我们是否会患脂肪肝,而肠道菌群是可以通过粪-口途径来传播的,因此也有不少人怀疑肥胖、糖尿病具有传染性。

有些人认为自己不是很胖,不会得脂肪肝。其实,脂肪肝的发生并不需要太胖,甚至不胖。就亚洲人群来讲,较多碳水化合物的摄入,喝太多的含糖饮料,太少运动,这种情况下可能首先胖在肝,之后再胖到腰,最后才发展成整体肥胖。所以,即使不胖也可能会得脂肪肝,而肥胖的人患脂肪肝的概率就更高了。

危害不仅在肝脏

脂肪肝危害的不仅是肝脏,它可造成全身其他疾病。文献报道,从单纯性脂肪肝到脂肪性肝炎漫长的病程中,患者的死亡率比普通人群死亡率提高2倍,而因为肝外并发症的死亡率提高4~5倍,所以仅仅关注肝脏是不够的。

1.心血管疾病。脂肪肝会导致心血管疾病的风险升高,同时心血管疾病又是脂肪肝的首要死亡原因。研究表明,脂肪肝患者5年后发生心血管疾病的概率高达5.2%,而正常人群只有1%。

2.糖尿病。肝脏是胰岛素作用的主要靶器官,调控糖、脂和能量的代谢。脂肪肝会加重全身胰岛素抵抗,进一步引起糖代谢紊乱,造成血糖处于持续高水平状态,影响正常的糖代谢。研究发现,脂肪肝患者中血糖水平明显高于正常人,其中合并糖尿病发病的患者约占30%~40%。

3.慢性肾病。脂肪肝同样可诱发慢性肾病。脂肪肝患者不仅可表现为肾小球滤过率的降低,而且尿中微量白蛋白的含量也升高。进一步研究发现,随着脂肪肝严重度的增加,合并发生慢性肾病的风险增高。

4.降低机体免疫力。肝细胞脂肪变性后,肝脏的解毒能力降低。一方面,肝细胞对毒性物质代谢能力降低;另一方面,由于肝脏内免疫细胞功能受损,对由门静脉来源的肠源性内毒素等的降解能力降低。

正是由于脂肪肝会造成上述众多危害,直接影响着人们的健康,所以一旦发现脂肪肝,甚至在肝脏脂肪浸润期,就必须要重视起来。

需定期去专科门诊

既然脂肪肝对健康危害这么大,那我们应该如何正确对待它呢?

1.定期去医院检查。自我判断是早发现疾病的第一步,但并不能代替医院检查,因此一旦发现自身有异常情况,就应该及时去医院做全面的检查。

脂肪肝患者的检查频率主要是看疾病的轻重程度。如果是比较轻的脂肪肝,又没有其他伴随症状,可以一年随访检查1次;如果是比较严重的脂肪肝,随访频次可以增多,如半年1次;如果出现明显的症状和不适,则应该及时就诊检查。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诊疗指南建议:非酒精性脂肪肝患者每半年测量1次体质、腰围、血压、肝功能、血脂和血糖,每年做1次包括肝脏、胆囊和脾脏在内的上腹部超声检查。

目前,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第六人民医院超声医学科引进“新武器”——测定肝组织弹性的仪器,可以无创定量诊断肝脏纤维化和脂肪变化,相比于只能通过图像靠经验进行定性诊断的超声检查,不仅实现了以精确数值显示定量诊断,而且只要脂肪变超过5%即可诊断出脂肪肝,真正实现脂肪肝的早期筛查与诊断。准确地诊断出患者脂肪肝或肝纤维化程度,有助于临床医生判断患者病情进展,开展针对性的治疗。

2.药物选择有诀窍。临床上,单纯性脂肪肝不需服药。脂肪肝分为3个阶段:第一阶段是单纯性脂肪肝。调查显示,九成脂肪肝患者都处于该阶段,这时是不需服药的。注意,不服药不是说不用治,而是要采取生活方式的管理,即戒酒、控制体重、适当运动、改变不良生活方式,长期坚持可阻止脂肪肝进一步恶化甚至完全治愈。第二个阶段为脂肪性肝炎,是治疗的关键期,通过积极的综合治疗,也是可以治愈的。第三个阶段则是肝硬化,如果治疗不当,只需3~5年的时间,就可从脂肪性肝炎发展到肝硬化。

目前,保肝、护肝的药物众多,中西药都有,因此大多数人很纠结,好像西药药效更快一些,而中药的毒副作用又小一些,到底该怎么选呢?总的来说,还是应该选择对肝脏刺激较小、无毒副作用的,而中成药选用中草药材作为有效成分,因此相对西药来说,肝脏承受的负担更小。而且中成药的服用一般按照疗程进行,可以使药物更为平缓地作用于我们的身体,循序渐进地保肝护肝,功效更好。但需要注意,很多不明来源成分的中药或中成药,可能会加重肝脏损伤的可能,服用药物前应咨询专科医生并遵医嘱服用。

另外有研究表明,脂肪肝患者中约有1/3的人伴随血脂升高,因此很多脂肪肝患者经常会选用调脂药物来给肝脏降脂。其实,调脂药物不能乱用,这是由于脂肪的最终利用部位在肝脏,通过肝细胞的氧化反应消耗脂肪,从而为人体提供能量。而脂肪肝就是肝脏在利用脂肪的过程中出现了障碍,若滥用调脂药,其后果必定是将外周脂肪组织和血脂驱赶至肝脏,不仅增加肝脏的负担,甚至加重原已存在的脂肪肝,造成不同程度的肝功能异常。而且,不少调脂药本身对肝功能就有一定的损害作用,因此更不能擅自服用。

控制疾病不能只靠吃药

实际上,治疗脂肪肝最重要的不是吃什么药,目前也没有从源头上治疗脂肪肝很好的药物,而是需要药物干预和改变生活方式配合起来。所以,即使有钱买药,但如果不主动配合饮食及运动,也是买不到健康的。

对照以下的测算公式,我们可以简单地判断一下自己的体重是否达标:标准体重(男)=【身高(厘米)-100】×0.9(千克);标准体重(女)=【身高(厘米)-100】×0.9(千克)-2.5(千克)。

正常体重:标准体重±10%;超重:超过标准体重10%,不超过标准体重20%;轻度肥胖:超过标准体重20%,不超过标准体重30%;中度肥胖:超过标准体重30%,不超过标准体重50%;重度肥胖:超过标准体重50%。

测算之后,根据自己的体重状况,请医生制定合理的饮食和运动处方,控制饮食,合理运动,让身体维持在一个健康的水准之上。另外要注意,对肥胖者来说让身体瘦下来不容易,保持体重更难。保持体重的核心是控制热量的摄入,以便把肝细胞内的脂肪氧化消耗。以标准体重计算,每千克体重需供给的热能为20~25千卡,过多的热量摄入就会引起肥胖。因此,控制体重还要控制甜食的摄入。糖类在体内可转变为脂肪,一定要管住自己的嘴,尽可能不吃高糖类的食品。

生活方式的改变至关重要。好的生活方式可以预防脂肪肝的发生,也可以对脂肪肝的治疗起到促进作用。简单地说,就是管住嘴,迈开腿。同样,减肥虽然有益控制病情,但不提倡过度减肥,肥胖者以每月体重下降0.5~1千克为宜,体重下降过快反而可能诱发和加剧脂肪肝。

【编后】最后提醒大家,脂肪肝无论轻重,掉以轻心和自作主张都不可取,经常喝酒、肥胖、患有乙肝或丙肝的人群,如果发现脂肪肝,即使是轻度的,也应进一步检查肝功能、病毒定量、肝纤维化、甲胎蛋白等相关指标,并定期监测肝脏的情况。

>>相关链接 脂肪肝常见防治误区

1.轻度脂肪肝不用治

单纯性的轻、中度脂肪肝病程发展缓慢,但不代表就可以不管不顾。如果任其发展,那么轻度可能会变为重度,部分患者还会发展成脂肪性肝炎,进而出现肝纤维化、肝硬化,甚至肝癌。而且,由于脂肪肝患者同时可能并患糖尿病、心脑血管疾病、痛风等。因此,对已经确诊为轻度脂肪肝的患者来说,必须进行及时干预,才能有效控制病情发展,甚至“逆转”。

2.少吃就不会有脂肪肝

肥胖人群是脂肪肝患者的“主力军”,过量摄入脂肪,特别是动物性脂肪的确是导致脂肪肝的主要病因之一,因此说“脂肪肝是吃出来的”并没有错。对于因肥胖或不良生活方式引起的轻度脂肪肝,且肝功能基本正常,无特殊症状者,首要的干预方式是“管住嘴,迈开腿”,即一方面对高热量、高糖、高油食品坚决说“不”,另一方面增加有氧运动量。如果不运动仅靠“少吃”,对改善脂肪肝病情的用处是不大的。

3.偏信食疗喝“保肝茶”

饭后喝一袋“保肝茶”,平时吃饭找食疗方……很多老年人查出脂肪肝后,既不管住嘴,又不迈开腿,却老想找“灵丹妙药”,尤其钟情于市场上诸如“保肝茶”之类的保健品。必须再三强调,保健品不是治病的药,即使正规的保健品,也不能治病。同样是脂肪肝,每个人的轻重度、病因、肝功能损伤程度都各不相同,什么保健品能吃,什么不能吃,最好咨询医生,否则很可能因吃错保健品而进一步加重肝脏损害。至于食疗方,尤其是涉及药材的,更不能瞎吃,一旦“吃错药”,轻则对治病无用,重则因毒副作用導致肝功能受到更大损害。

4.查出脂肪肝就吃保肝药

很多脂肪肝患者担心发展成肝硬化或肝癌,因此即使是轻度脂肪肝,也没症状,却长期吃各种非处方保肝药,认为“预防”总比“不管”好。事实上,所谓保肝药是指能够改善肝脏功能、促进肝细胞再生、增强肝脏解毒能力的药物。它们实际上是各种肝病的通用药物,主要起辅助治疗作用,既不是治疗脂肪肝的专用药物,也不能从根本上治疗脂肪肝。目前,对于脂肪肝的治疗首先必须明确病因,只有针对病因的治疗才会真正起到效果,否则吃再多的保肝药也无济于事。患了脂肪肝到底要不要吃药,必须由医生根据病因、轻重程度、肝脏功能状况进行综合分析判断。部分需要药物干预的人群也一定要在医生的指导下进行服药,同时还要定期进行肝功能、血脂、空腹血糖、肝脏B超(或CT)等检查。

猜你喜欢

脂肪肝肝功能脂肪
瘦人也会得脂肪肝
减肥后脂肪去哪儿了
脂肪肝 不简单
肝功能报告单解读
脂肪竟有“好坏”之分
脂肪肝治疗误区须谨防
脂肪的前世今生
如何快速消除脂肪肝
反派脂肪要逆袭
注射用头孢呋辛钠静脉滴注致肝功能损害1例